书城科普化学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7024400000100

第100章 卢瑟福

卢瑟福是新西兰著名的物理学家,生于新西兰,曾就读于新西兰大学和剑桥大学,长期在英国工作学习。他的化学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原子结构和放射性现象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卓越的成果。

卢瑟福于1899年在放射性辐射中发现了两种成分,并分别将它们命名为仅α-射线和β-射线,然后又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钍。1902年,卢瑟福与英国化学家索第共同提出原子自然蜕变理论。1911年依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即著名的卢瑟福实验,首先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并通过研究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919年,卢瑟福用仪一粒子轰击氮原子而获得氧的同位素,实现了元素的首次人工嬗变,并发现了质子。1920年他提出了中子假说,并在1932年被查德威克所证实。1930年。他又通过大量的试验证实了α-射线为正离子流,β-射线为电子流。

卢瑟福不仅取得上述成就,他还曾在加拿大的马克岐尔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剑桥大学等著名学校任教,并培养出了很多科学家,如培养出玻尔、莫斯莱、查德威克等著名物理学家。

由于对放射化学的研究,卢瑟福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25--19~30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并于1931年被英王授予勋爵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