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
7018400000005

第5章 生来是当特务的料(3)

于是,戴笠得以随时面见******,这开始了他的飞黄腾达之路。后来,******本人也越来越依赖戴笠的情报。只要******看见戴笠站在那儿等他,他的司机就会把车在大门口停下。

戴笠当时所处的组织,被称作“黄埔校友会调查处”,它的成员,后来成为“蓝衣社”的核心。因为******给了他一些经费,戴笠便得以雇用更多的情报人员,与一批没有工作的黄埔毕业生有了接触,逐渐地在他自己身边组成了有名的“十人团”。

然而,戴笠越过自己的顶头上司胡靖安,直接向******报告,渐渐引起了胡靖安的不满。而******,对不听话的胡靖安也渐渐失去信心,转而愈发器重戴笠。

多年以后,当戴笠成了******最大的特务头子之后,胡靖安还曾在一次宴会上大骂戴笠的“忘恩负义”,自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策反对手的得力干将

1929年,全国反蒋舆论日益强烈。在军事战场上,也出现了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三路大军共同讨蒋的局面。于是,戴笠受命从徐州出发,先后到郑州、汉口、太原等地,调查了解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等各集团军的动态,然后回到南京向******报告,为******送去了大量有用的情报。

戴笠从未到过华中、华北地区,对这里地形人情不熟悉。不过,奉系军阀及北洋军阀残余的各级将领大多都是属于旧军阀,他们往往是既没有文化,也没有政治头脑,有的只是“杀人不过头点地”的“雄心”,他们很容易就听信了戴笠的话,对他产生了信任。

戴笠在其中挑拨离间、借刀杀人,轻易就让不少军官之间产生了误会甚至决裂,动摇了奉系的统治基础。同时,因为那些“大老粗”们也都贪图小便宜,好讲江湖义气,戴笠靠着送礼送钱、结拜巴结等办法,成功地策反了部分军官,在奉系内部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

正是利用了老军阀这些弱点,戴笠跑遍华北各省,如入无人之境,搜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对二次北伐的胜利起了一定的帮助。由此******对戴笠的才干更是看重,甚至亲笔提写了“艰苦卓绝”四个大字,以此来鼓励戴笠。深谙人情事故的戴笠,时常把******的“墨宝”拿出来展示,以显示******对他的重视。

这时,几次反蒋失败的国民党元老、湖南省主席唐生智,再次通电全国,起兵反蒋。

唐生智下辖4个军,实力雄厚,******对他又恨又怕。当时,唐生智把部队集结河南与湖北交界处的信阳,而******已经收买了阎锡山,阎锡山率大军从山西渡黄河南下,直逼郑州。于是唐生智不得不将总部移到驻马店,准备从信阳直下武汉。

******命令戴笠潜入唐生智军后方驻地,四处搜集情报。此外,******还希望对唐生智部属进行策反。

1929年12月,戴笠奉命只身潜入河南,由开封、郑州而达信阳,一路在唐生智军中大肆活动,不料由于事机不密,此事被唐生智的情报部门发觉。唐生智下令在河南全境搜捕,以10万元悬赏通缉戴笠。唐生智的宪兵们,还拿着戴笠的画像到处设关设卡,对戴笠一路追捕。

走投无路之际,戴笠猛然想起,唐生智部队的宪兵营营长周伟龙,是黄埔四期毕业的同学,和自己私交不错。戴笠觉得,有可能做通这个人的工作。于是,戴笠决定冒险出击。

1929年冬,信阳天寒地冻,烈风呼啸。整座城市士兵林立,戒备森严。一个公子哥儿模样的人和他的仆人坐在一辆人力车上,塞给门卫几个银元,混入了信阳城。这两人便是乔装的戴笠和他的副官贾金南,两人驱车直奔周伟龙的府邸。

唐生智(1889~1970年4月6日),字孟潇,湖南省东安县人。1914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他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等中华民国建国初期重要的战争。其四弟唐生明是国民革命军中将。

此时,周伟龙从信阳军事指挥部开完会,回到家中,侍从递给他一张名片说:“报告营长,有位叫做东方白的先生在您的书房等您。”

周伟龙大步向书房走去,看到一个人正端坐在他的椅子上看报。他明显听到了周伟龙的声音,却没有立刻站起来迎接,等周伟龙关上门后,才笑吟吟地站起来,摊开双手表示自己没有带武器,然后大方地走到周伟龙面前,问候道:“好久不见。”

周伟龙这才认出,哪里是什么“东方白”?此人就是那个长官正在捉拿的老同学戴笠。他的手不由握在佩枪上,盯着戴笠问:“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自己送上门来。你知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宪兵营,外头都是要抓你的人。你竟然还敢一个人大摇大摆地走进来,你这不是找死吗?”

戴笠轻蔑地一笑说:“亏你也敢自认是蒋校长的门生。难道黄埔出来的还有怕死的吗?”然后,他压低声音对周伟龙说:“周兄,你也知道蒋校长素来器重黄埔的学生。我来之前,他亲口向我许诺,说如果有学生迷途知返,弃暗投明,他一定不计前嫌,加以重用。当然,你也可以押着我去见唐生智,领那10万银元的赏金。我戴笠绝不会记恨在心,毕竟10万不是一个小数目。路都在你面前,走哪条,你可要想清楚了。”

戴笠看周伟龙并没有要将自己抓捕起来的意思,就趁热打铁地说:“你是一个堂堂的黄埔生,怎么跟着一个反复无常的军阀呢,他唐生智是中央的对手吗?若是他一旦失败,你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子呢?”

周伟龙不由露出灰心丧气的神色,戴笠看火候已到,又说:“眼前你只有两条路,一是将我交给唐生智,然后和他一起失败;另一条是投靠中央,提供唐生智的情报,策反他的队伍投向中央,这才是光明之途啊!”

周伟龙脸色凝重,沉思了一会儿,说:“戴兄说得对,我是早年唐生智与蒋校长合作时分配到他手下的,怎想到他会背叛中央呢?作为黄埔学生,怎会不追随校长左右呢?戴兄说说,我该如何行事吧?”

戴笠心中不禁大喜,附在周伟龙耳边说了一阵话。第二天一早,周伟龙命心腹找来一套宪兵制服,让戴笠换上,扮成唐生智部队的一名宪兵,于是,戴笠带着情报安然脱离了险境。

不久之后,在周伟龙的活动下,唐生智军队中的高级将领纷纷倒向******,周伟龙也按照戴笠的指示,和胡宗南率领的第一师第一旅接上头。唐生智的队伍最终兵败人散。

1930年1月9日,唐生智被迫通电下野。唐生智化装坐火车逃到天津,后流亡澳门、新加坡等地。

这次行动,******对戴笠是格外满意。在他心目中,也是对特务工作越发看重。继郑介民成功策反桂系部队之后,戴笠又帮他除去了唐生智这个心头大患,可谓是捷报频传。这一年,戴笠因功被******提升为中校联络参谋。

而周伟龙投靠******后,也受到了******的接见。周伟龙与戴笠成了生死之交,成为戴笠的情报小组“十人团”的成员之一,成为军统中一位资深重量级的大特务。后来,戴笠的“特务处”成立后,他任特务处上海区区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军统局汉口站长、汉口特区区长、“忠义救国军”总指挥、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等职,堪称“军统”的一名元老。

而唐生智,后来被******任命为陆军一级上将,1937年11月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然而,唐生智守卫南京仅有一个月,就战败溃逃了,日军占领南京,随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其实,最令唐生智想不到的是,自己的部下周伟龙,竟然被戴笠拉拢到其特务机关中。更让人意外的,恐怕是他的亲生弟弟唐生明,后来也成为戴笠至交好友。不仅如此,在抗日战争期间,唐生明还受******和戴笠的委派,完成了一项事关民族前途的重要使命。当然,这些事情,本书在后面章节会详细讲述的。

取得张学良信任

东北军“易帜”后,张学良进驻平津,主持华北地区的政事。******为了进一步拉拢张学良,也为了掌握新奉军内部的情况和思想动态,特命戴笠作为自己的代表赴北平晋谒张学良。

对戴笠来说,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了这些年之后,终于开始能够以比较荣耀的身份从事“外交活动”了,这也意味着他的工作能力和成就都已经得到了******的全面认可。

自“皇姑屯”事件之后,张学良子承父业,被东三省议会推选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可以说是实权在手,并不需要依附其他派别。但是张学良却选择了拥护******。而中原大战,正是因为张学良的拥护,才使******迅速奠定了胜局。

对于张学良,******可以说是又感激,又猜忌。******担心新奉军此行另有目的,说不定是先假意归顺,帮******平定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再企图从******手中分一杯羹,坐享渔翁之利。因此,******没有委派普通的外交人员去见张学良,而是要派戴笠去,发挥他刺探、搜集情报的特长。

正因如此,戴笠到了北平之后,没有直接去见张学良,而是先在张学良的亲友中间活动。戴笠第一个看中的是张学良警卫旅的团长吴泰勋。吴泰勋年仅19岁,平时出手大方,花天酒地,好结交朋友,在华北地区人称“五爷”。吴泰勋之父是前黑龙江督军吴俊升,1928年的时候和张作霖一起被日军炸死在皇姑屯。张学良和吴泰勋同病相怜,于是和他拜了把兄弟。

戴笠以酒色招待,很快和吴泰勋打得火热,两人还结拜了兄弟。吴泰勋则把王天木、裴级三、李志一等人介绍给戴笠,这些人都是他父亲吴俊升的马弁。戴笠把其中一部分人作为亲信安插在北平,另一部分人则直接进了戴笠领导的特务组织,后来成为了他手下的资深特务。比如王天木,后来就成了特务处天津站的第一任站长。而戴笠和吴泰勋的关系,即便是在西安事变之后也一直保持着。

张学良知道戴笠是******的亲信和私人代表,本来就对他敬如上宾。再加上吴泰勋的美言,不由得对这个人更多加几分好感。

而戴笠,经过一段时间的情报工作,他觉得张学良对******是真心拥护,甚至是有几分崇拜的。原来在1933年4月,张学良曾赴欧洲游历几个月。在意大利时,法西斯头子齐亚诺曾向张学良宣传法西斯的观点,齐亚诺说:“你们中国英雄太多了,应该像我们拥护墨索里尼一样,只有惟一的领袖。”

受到这种思想的蛊惑,张学良觉得,意大利与德国之复兴,主要是由于人民全心全意拥护领袖,使领袖得以有充分的力量克服救国途上的障碍,我国人民若要救国,必须真诚信仰领袖并拥护领袖。他考量一番,认为******是可以充当“惟一的领袖”。于是他开始积极拥护******的领导,同时还积极组织“四维学会”,提倡礼义廉耻,响应******的“新生活运动”。

所以戴笠认为,张学良的拥戴可以说是真心实意的。当他见到张学良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九成的把握。就算张学良不是全心投靠******,想要在背后动什么手段,他也有办法全身而退。

张学良却完全没有窝藏私心,一见面,就正大光明地上来握住戴笠的手,真心实意地说:“我已经听说你很多故事了,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就已经有这么多非凡经历,结识这么多非凡的人物,我真是钦佩啊。”

戴笠谦逊道:“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既无救国之器,又无治国之才,无非是跟随着蒋校长,聊效犬马之劳。哪比得上少帅家传深厚,文武全能,能够顶住外敌的压力,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这种魄力和胆识实在是让在下佩服至极。我来这里之前,校长就经常对我夸起你的才干,他说:‘若我军中得一学良,一统中国之日速至也。’我到现在亲见了少帅,才知道校长所言非虚。更想不到堂堂少帅竟然如此平易近人,雨农真是如沐春风,感念不尽。”

一个是在锦衣玉食的环境中被精心培养长大的公子哥,一个是底层社会出生、善于察言观色的小滑头,两人竟然怀着惺惺相惜的心情,一拍即合,很快就结成了莫逆之交。可张学良不知道,这位“莫逆之交”已经在自己身边布下了“眼线”。

这之后,戴笠继续通过吴泰勋,掌握到东北军内部许多内幕情报,回到南京后向******汇报。从此,******基本上把对付东北军的工作交给戴笠处理。

而戴笠和张学良也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私交。后来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对戴笠孤身救主的勇气也是赞许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