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张啸林全传
7018200000040

第40章 三位大亨,分道扬镳(3)

张啸林满心得意,但他心里始终牵挂着饭店开张的事情,没有多耽搁,只是发表了一通极其简短的演说。他站在月台上,对着众人拱了拱手,说道:“谢谢各位盛情相邀,张某不胜感激。本人在湖滨路上开设的天然饭店已经落成,明日就举行开业典礼,欢迎各位朋友莅临。”

说完,张啸林等人便在保镖的护卫下冲出人群。登上了早已停靠在站边的汽车,朝西湖边上的别墅驶去。

当天晚上,张啸林在西湖别墅里摆下了豪华宴席,盛情招待一位神秘的客人。这位神秘客人便是当年为张啸林算命并取名的测字先生。这个测字先生姓许,名叫吾生。27年过去了,当年年仅26岁的张啸林已经年过五旬,看上去志得意满。许吾生虽然早已年过花甲,却是仙风道骨,神采奕奕。

晚宴过后,张啸林领着许吾生移驾设于二楼的办公间,关上房门,进行了一番秘密交谈。张啸林取出早已准备好的两根金条双手捧给许吾生,恭敬地说:“感谢先生当年为我取了一个大富大贵的名字,张某一点心意,请先284生笑纳。”许吾生忙道:“不敢,不敢,是大帅命中注定大富大贵。”这些在江湖上混饭吃的测字先生是何等的聪明。他想,张啸林如今衣锦还乡,盛情邀请自己必定是有事相求。这张啸林如今已经算是功成名就了,唯一的缺憾就是不曾做过官。他邀请自己来肯定是为了测一测官运。果然不出所料,张啸林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地说:“先生曾经说我有官相,至于官至什么职务,却不曾明示。我现在确实也做了官,论级别也不低了,却是孙悟空的‘齐天大圣’,有名无实。请先生再给我好好相下面,看我后半生的官运如何?”

许吾生怎敢怠慢,他仔细端详了半晌,便胡说八道起来。他先是说了一些连他自己也不甚明了的话,而后又说:“大帅的官运是挂在面上的,只是现在时辰未到。”

张啸林有些着急了,他说:“我如今已经53岁了,难不成要等到白了头吗?那么,那个最高的官职是什么呢?”

许吾生没有想到张啸林会这样问,忙打起了哑谜:“大帅还是不要问了吧。天机不可泄露。不过,请大帅放心,这官位最低程度不会低于省部级高官。”

张啸林突然觉得许吾生的神情有些怪异,担心万一泄露了天机便不灵了,也就不敢追问下去了。实际上,那许吾生哪里知道张啸林会做什么官呢,他不过一通乱说罢了。

第二天,天然饭店揭幕剪彩,张啸林与陈效岐等人早早来到了饭店。饭店距离别墅不远,位置极佳。站在饭店三楼的露台上,低头但见一湖碧水,潋滟旖旎。抬头远眺,平湖秋月,湖心亭台,尽收眼底。

为了将天然饭店开业典礼搞得轰轰烈烈,张啸林在返回杭州之前就已经让翁左青带着几名门人到杭州大造声势了。杭州城里达官贵人们自然会全部到场。至于普通百姓,翁左青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贴出布告,宣称开业之日,凡是到饭店门口签名者,均可领到一块印花手绢。有一部分手绢上印了“赏”字,凡是拿到带有“赏”字手绢的,当场可得两块大洋。这一招果然产生了轰动效应,上午八点不到,整个湖滨里便被杭州市民堵了个水泄不通。

上午九时,揭幕典礼正式开始。张啸林陪同浙江省及杭州市里的头面285人物,从一楼的贵宾室里鱼贯而出。国民党浙江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许绍棣为饭店揭幕。“天然饭店”四个大字则是由国民政府要员朱家骅亲笔所题。朱家骅是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乃教育界、学术界泰斗,外交界耆宿。朱家骅以学者的身份从政,由省政到党务到部院,历任要职,包括名党政府教育部部长、交通部长、国民党组织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等。能得到朱家骅的题词,张啸林在国民政府中的势力可见一斑。

为天然饭店特赐墨宝的另外一位名人则是被孙中山成为“革命圣人”、被蒋介石称为“革命导师”的国民党元老级人物张静江。在接到张啸林题写对联的请求时,张静江正在上海的寓所里吟诵唐诗,他忽有所悟,马上命女佣铺纸磨墨,提笔写下了:

进入店内,好吃好乐好酣眠;上得楼去,看山看水看娇娘。

横批:天然成趣。

张啸林收到这幅对联后,如获至宝,马上命人雕刻成匾额,悬挂在门外的两根大柱子上。

由于饭店的开业典礼声势浩大,场面极其壮观,前往捧场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颇多,而张啸林衣锦还乡本身也给饭店做足了广告,饭店一开业便顾客盈门,生意极其火爆。不久,天然饭店便成了杭州城内,生意最好的饭店之一。

天然饭店顺利开业,张啸林又带着夫人和姨太太到灵隐寺进香。张啸林一向善于敛财,而且对钱财看得颇重,但他来到灵隐寺却慷慨捐赠了一千大洋,为大雄宝殿的释迦摩尼铜像贴金。娄丽琴见张啸林突然间如此大方,不免有些疑惑,但又不好在寺庙里细问。

张啸林捐赠确实是有原因的。自从许吾生说他至少可以官至省部级之后,他默默祈祷,希望能早日实现这一宏愿。他到灵隐寺便是为许愿而来。他跪在大雄宝殿里,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佛祖能保佑他早日升官。

灵隐寺全寺上下对张啸林的善举无不感激涕零。张啸林临下山之时,灵隐寺的方丈恳请他留墨题字。张啸林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毕竟读过几年286私塾,而且写得一手好字。他接过笔墨,挥毫疾书,在灵隐寺的壁上题写了白居易《灵隐寺》中的两句: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钱塘张寅书方丈站在一旁,被张啸林的一笔好字惊呆了。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位靠打打杀杀发迹的大亨居然能写一笔好字,更没有想到他居然还知道白居易的诗句。

杭州人见识了天然饭店开业的盛况,又听闻张啸林在灵隐寺一掷千金,知道他早已不是20多年前拱宸桥的那个阿虎了。于是乎,张啸林便成了杭州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他本来就颇具传奇色彩的发迹史在百姓的口耳相传之中变得更加传奇了。杭嘉湖一带的流氓也纷纷慕名前来,拜在了他的门下。

从此之后,整个杭州的帮会组织都在张啸林的掌控之中了。

五、杜祠落成典礼上的尴尬

张啸林在1930年上演了一场衣锦还乡的好戏,杜月笙在次年夏季也上演了一场衣锦还乡,而且规模更盛,场面更加宏大。14岁的杜月笙在离开高桥老家,到上海闯荡之时,曾对着外婆哭吼道:“我将来回来,一定要一身光鲜,一家风光!我要起家业,开祠堂!不然,我永远也不踏进这块土地!”为了实现离开高桥镇时所说的这句誓言,杜月笙平日里虽然花钱如流水,但他还是在民国十九年之时挤出了一笔款项,在祖宅杜家花园附近购买了50余亩土地,招徕名师巨匠,建起了祠堂。

与此同时,杜月笙请国学大师章太炎为其修纂族谱。章太炎根据杜月笙儿时听闻杜家是由浙江海宁迁到浦东的这一信息,旁征博引,考校出杜姓源于帝尧,确定杜月笙乃宋代祁国公杜衍之后。章太炎为此还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高桥杜氏祠堂记》。

1931年夏,杜家祠堂落成。祠堂是五开间的门面,凡三进,头进是轿马厅,二进大厅,三进是飨堂。大门左右各摆放一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子。祠堂内更是雕龙画凤,美轮美奂。

各地社会名流得知杜月笙要开祠堂,纷纷送来贺礼。从五月开始,匾、联、屏、古董,乃至礼券现金等便纷纷从四面八方涌进杜公馆。蒋介石派人送来了一块“孝思不匮”的匾,并撰文称颂道:“诗咏祀事,典备蒸尝,水源木本,礼意綦详。敬宗收族,德在无忘,激彼秕秉,俗兹彛常。元凯之家,清芬世守,孝孙有庆,服先食旧。任侠好义,声驰遐迩,济众博施,号为杜母。肯堂肯构,实大其宗,爰建新祠,轮奂有容。簋簠既饬,锵济攸从,式瞻枚实,介福弥隆。”

除此之外,北洋政府原总统徐世昌、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实业部长孔祥熙、西藏班禅喇嘛等等军政要员和社会名流无不送来了匾额,大颂其德。

落成典礼的执事设总理三人,分别为虞洽卿、黄金荣、王晓籁;协理七位,即张啸林、金廷荪、李应生(杜月笙的法文翻译,法国留学生,本身就是上海滩的一个头面人物)等;设文书八位,其中有杨度(被袁世凯誉为有“宰相之才”)、陈群、翁左青等人。招待来外宾的人员109人,另有专门招待外宾的专员11名,总计120名。

杨度还撰写了一篇《杜氏家祠记》,请前清的湖南布政司,伪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题写,作为他们两人的一份隆重贺礼。此外,杨度还写了一篇《杜氏家祠落成颂》,勒石立碑,竖在杜家祠堂之内。杜家祠堂“大江以南,推为望族;明德之后,必有达人”的楹联也出自杨度之手。

1931年6月9日,杜月笙严格按照杨度引经据典制定的繁文缛节,举行奉主入祠仪式。天刚亮,杜公馆的附近已是车水马龙,拥挤不堪了。仪仗、旗帜、伞牌,中西乐队、军警、商团、学生、童子军、陪送的名流、亲友等将整条华格臬路挤得水泄不通。

上午9点,奉主入祠仪式正式开始。英国巡捕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随后是骑自行车的安南巡捕和迈着正步的中国籍巡捕。他们为一支288由5000多人组成的仪仗队充当开路先锋。在他们之后,海军、陆军、公安、保卫团以及童子军,分别抬着军政要员以及各地名流赠送的匾额、旗伞花亭,在军乐齐鸣、爆竹喧天之中缓缓行进……一时间,上海万人空巷,几乎所有的人都出来观看杜家祠堂的奉主入祠仪式。

数千人花了两个多小时才走到码头,他们乘坐几十条大船往高桥镇出发了。杜月笙的娘舅朱扬声率领大队亲眷早已在高桥码头相迎。人实在太多,杜月笙顾不上和自己的娘舅说几句话,便带着长子杜维藩,恭捧神主,坐上汽车,驰向祠堂了。

虞洽卿的女儿虞澹涵是上海滩上有名的画家,她和丈夫江一平订做了5000把扇子,作为贺礼。一面是江一平用隶书题写的“杜氏家祠颂”:“武库雄才,芬扬京兆,瀛洲选首,凌烟图肖。作庙华国,以致其孝,穆穆长风,龙吟虎啸。”另一面则是虞澹涵手绘的“祠堂图”。杜月笙命人将扇子作为纪念品发放给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没想到5000把扇子居然在一日之间全部发放完毕。

当年,上海够规模的饭店是杭州饭庄。杜月笙请杭州饭庄的老板俞叶封担任杜祠落成典礼的筵席处主任。由于宾客太多,杜月笙便请俞叶封让杭州饭庄打烊三天,全庄的厨师全部到高桥镇帮忙。杜祠旁边临时搭起的简易餐厅摆得下200多桌酒席,一次可供2600余人用餐。但来宾实在太多,200多桌全部成了流水席,一批吃完,马上又有人坐下来。

厨师们忙不过来,俞叶封只好又从上海聘来大批的西餐师傅,用西餐来凑数。不久后,俞叶封发现酒席加西餐仍然不够,只好再从上海聘来大批点心师傅,赶制面点供来宾充饥。即使如此,食物供应仍然十分紧张。

戏剧界的大腕名角几乎倾巢而出,全部赶往高桥镇为杜月笙捧场。程艳秋、王少楼、梅兰芳、杨小楼、金少山、萧长华等合力演出,阵容之强大,让时人们开足了眼。明星电影公司还专门派出了电影摄制队,全程记录杜家祠堂的开祠典礼。著名导演张石川、王吉亭和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大明星郑正秋等全部到场。中外各大报纸也不厌其详地报道了杜家祠堂开祠的盛况。

上海《新闻报》特地用“人气白热”的标题,如实报道:“剧场广可容数千人,但观者近万,几无插足地,加以天热场低,四围密不通风,观众挥扇观剧,莫不汗流浃背,全场空气,异常混浊,‘人气白热化’,五字形289容,最为恰当。台上由张啸林、王晓籁两君维持秩序,卒亦无法驱散台上观众。入晚,客复陆续而来,跋涉十余里,畏难而退者,日必数千人。贵宾席中占有位置者虽极视听之乐,但兀坐通宵,呼吸急促,一身不能转侧,大有欲罢不能之势,诚有说不出之痛苦也。”

《福尔摩斯报》

张啸林为杜家祠堂的落成非常卖力,上海《福尔摩斯报》说他:“张啸林君为剧务主任,虽华发盈巅而精神矍铄,奔波指挥,毫无倦容,剧终即在后台支床假寐,毫无傲贵习气,人皆称之平民化云。”

《福尔摩斯报》的报道多少有些溜须拍马之嫌,但是基本上也是事实。那晚等到“沪上空前未有之堂会”开锣,他跟上海商会会长王晓籁,两个人威风凛凛地把守在舞台左右,有这两位门神一站,台底下挤死了人也不敢挤上舞台来。

然则,为什么新闻报要说“卒亦无法驱散台上观众”呢?原来,当晚剧场上,曾经闹过一次纠纷,上海警备司令部的参谋长,也是一位嗜爱京剧的戏迷。杜祠落成,一连三天的堂会,全国各地的名角大腕几乎全部到齐。参谋长有这个听好戏的机会,自然不肯轻易放过,因此,他当晚改着便装,悄290然来到浦东高桥杜家祠堂。在狭小的空间里,挤了上万人,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参谋长微服来听戏,不便惊动正在忙碌的主人,所以便夹在人群中看戏。演出越来越精采,参谋长被挤得坐立不安。直到这和时候,他才想起应该到台上去找到主人,或者其他的招待,替他寻个较好的角落,或者稍微松动点的座位,让他安安静静地把好戏看完。

但是,由前台到后台到处都是人,他根本无法绕道上前,唯有沿着后幕,穿过锣鼓喧天的舞台。参谋长挪动身子,挤出了人群,他刚踏上台口,就听到一声厉喝:“妈的,瞎了你的狗眼,谁叫你到台上来,还不快快给我滚下去!”

堂堂参谋长何曾受到过这等辱骂,他见来人开口便骂,顿时大怒。没想到来人还没等他开口,便豹眼圆睁,又是大喝一声:“入你的,你还不滚?”

参谋长怒道:“你是什么东西?”

张啸林发迹之后,也未曾受过如此辱骂。他上前一步,一把捉牢参谋长的衣领,便要往台下推。台下有警备部的高级军官认得张啸林,他们眼见这一幕,发起急来,高声的喊道:“张啸林,休得无理,这是警备部的参谋长!”

张啸林闻言,着实吓了一跳,他急忙松开手。在万众瞩目之下,挨了骂,又坍了台,参谋长岂肯善干罢休。不过,他想在这种场合下,引起纠纷,秩序一乱,一来对主人杜月笙不好交代,二来也容易引起混乱。于是,他只好板下脸来,一声冷笑,两眼瞪住张啸林道:“好,你是张啸林,我认识你。今天我维持秩序要紧,暂时放你一马,明天早上九点钟,你自己到司令部报到!”

张啸林的脑袋“轰”一声,他晓得明天去了司令部,肯定会被关起来,一时竟然慌了神。杜月笙在后台得到消息,急得连连跺脚,嘴里声声地埋怨:“啸林哥怎么又做出事体来!”

杜月笙忙不迭地往前台跑,同虞洽卿、王晓籁等人一起,向这位参谋长打恭作揖,声声道歉。参谋长一边往后台走,一边声色不动地说:“杜先生,这件事情与你毫无关系,是我跟张某个人的事。”

杜月笙忙赔不是说:“不,这件事是我的责任。今日是我开祠堂的大喜之日,您瞧这堂会唱得多热闹啊!啸林哥和您言语冲突,乃至动手,实在291事出偶然。何况不知者不罪,啸林哥要是晓得您的身份,就是借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对您不敬!您大人不计小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