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7017500000005

第5章 武氏有奇女(4)

所谓的狮子骢是一匹马。这匹马的性子极烈,动不动就横踢乱咬,没人敢靠近它。因为它的鬃毛像狮子,再结合它狮子般凶猛的个性,人们就给它命名“狮子骢”。狮子骢是极为骄傲的,总摆出一副傲视群雄的样子。太宗是极爱马的人,越是特别的马就越是有兴趣,他希望看到有人能驯服这匹烈马。这天,太宗又来了兴致,想看看那匹狮子骢被驯得怎么样了。于是,带着嫔妃们来到跑马场。

唐朝之所以在封建史上有如此高的声誉,不光是因为它封建经济的辉煌,也因为它全面开放的政策。基于此,唐朝的女人活得较其他朝代幸福些,唐统治者与胡人接触较多,受到胡人文化的影响,女人可以参与到骑射等户外活动中去。什么马球、狩猎、游玩,女子都可以参加,武则天作为贴身侍女也在随从之中。太宗问驯马官员有没有驯服狮子骢,驯马官大气不敢出,低低地摇着头。太宗叹了口气,“这匹马可真不同凡响啊!谁若驯服它,朕定会重重有赏。”嫔妃们面面相觑,静默不语。此时媚娘的心里也在挣扎,到底要不要挺身而出,冒险驯服狮子骢?出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驯服狮子骢,引起太宗的注意,得到赏识;另一种是没有驯服,反而被它弄伤。但即使驯服不了,也可以理解,连驯马官都驯不好的马,我驯服不了也不会太丢脸。最重要的是,能引起太宗的注意,所以媚娘想在这上面赌一赌。于是,盈盈地走到太宗面前,深施一礼说:“皇上,我愿意制服它。”太宗上上下下打量了媚娘几眼,心想:这么个小丫头能有这样的本事?媚娘看出了太宗的怀疑,就笑着说:“只要皇上给我几样东西就可以了。”太宗忙问是什么,媚娘胸有成竹地说:“铁鞭、铁锤和匕首。”太宗当时就是一愣,这些可都是利器啊!这丫头要这个干什么?于是就对媚娘说:“这些都不是驯马用的东西,你拿它来做什么?”媚娘兴高采烈地说:“皇上您不知道,这匹马的性子如此刚烈,要用特殊的手段才能制服它。我先用铁鞭打它,它不服我就用铁锤击它的头,再不行我就用匕首捅了它!”太宗听了,心里凉了半截,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下,太宗是真记住这个女子了。太宗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圣君,他既没有责怪媚娘的残忍,也没有盛赞她的勇敢。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以后再说吧!”狮子骢事件也就此了结了。但它留给太宗和媚娘的记忆却没有因此消失。太宗从此很少接近媚娘,媚娘也觉得这件事的结局有些蹊跷。按理说,有人请驯,太宗应该高兴才是,但太宗的反应却如此冷淡,这不免使年少的媚娘感到困惑。

单从狮子骢事件来看,人们对媚娘自幼心机颇重的评价也是有失公允的。身在皇宫希望占有一席之地,这本身就是现实需要。如果媚娘真的有如此重的心机,她在李世民身边也有些时日了,应该观察得出,李世民推行的是宽厚的仁政,很少采用暴力的手段对待下臣。她自然要迎合太宗的口味,不能采用这么极端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狮子骢事件恰恰可以说明,此时的媚娘还不具备宫廷争斗的经验,否则她也不会一直不被太宗喜爱。这个事件能反映出来的,也只是媚娘的不成熟和性格里严酷的一面。

武媚娘不得宠

就像很多人所说的,太宗确实是不喜欢媚娘的。太宗可以说是一位高产的父亲,一生共有35个子女,这35个人里却没有一个是媚娘所生。不是因为媚娘没有生育能力,否则不会为李治生下几个孩子。她没有与太宗生子,是因为太宗很少临幸她。

有史学家曾记载过太宗亲幸媚娘之事。那是在媚娘做太宗近身侍女之时,太宗每天处理国事,政务繁重,心情不好是家常便饭。在媚娘十七岁这一年,吏部尚书侯君集攻占了高昌,就是现在的新疆境内。占领了高昌本来是件值得庆祝的事,怎么会惹怒我们的太宗呢?原来,侯君集在攻破高昌之后,私自封了官吏,还将高昌的金银财宝据为己有。更可气的是他的手下薛万钧将高昌城内的女子聚拢到自己的置地,随意玩乐。这还了得,我这一生最注重英明,我每每取城都用怀柔政策,而你们倒好不但坏了朝廷的法纪,更坏了我的名声,你们都给我到大狱里呆着去吧!一气之下,太宗将侯、薛二人下到了大狱,等待发落。这时候,那个死谏之臣魏征以及中书侍郎岑文本还上书为他们辩护,太宗正在气头上,谁说什么都不愿意听,也没搭理这个茬。魏征和岑文本一看不行,还是亲自到宫中求个情吧!于是,就来到宫中见太宗,太宗见他们时,媚娘在一旁给他们端茶倒水,将事情听得清清楚楚。

魏征说:“在过去呀,秦穆公的良马被盗贼偷了,秦穆公不但没有生气,还赏赐他们美酒;楚庄王在和大臣喝酒的时候,因为灯忽然灭了,他的妃子被大臣拉断了冠缨,楚庄王也没有责怪他们,难道皇上您还没有先秦君主的度量么?”太宗沉吟着不说话。最后,禁不起两个臣子在心理上的左右攻击,终于答应放了侯、薛二人。人虽然放了,但是太宗心里的气并没消。他还是认为,侯、薛二人做得不对,认为魏征他们是狡辩。太宗一边生气,一边自言自语。媚娘在一边服侍,以为是跟自己说话,就忍不住回答起来。媚娘本身就是一个有眼光、谋略的人,说出的话自然与太宗接触过的女子有所不同。娇小、妩媚的媚娘竟然能站在一个统治者的高度,分析出事情的态势和利弊,多么不简单啊!太宗与媚娘多少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媚娘又以温和、崇敬的语气安慰太宗,太宗在焦头烂额之际,得到这么一位知性美女的温柔解劝,不免心旌荡漾,亲幸了媚娘。但是,太宗毕竟是太宗,他不会沉湎于女色。激情过后的太宗,自然会冷静下来观察媚娘的行为举动。经过太宗一段时期的观察,发觉媚娘是个争强好胜的女子,是不甘寂寞的人,对朝中之事又格外热衷。如果媚娘是男人,或许他们是很好的一对君臣,或朋友。但做自己的女人,李世民还是摇了头。这样的女子一旦得势,必定会搅乱宫廷。当然,太宗不可能预见她会扰乱李氏王朝,但他能猜想到媚娘可能会引起后宫风波。

狮子骢事件让李世民更加坚信这一点,所以,狮子骢事件后,太宗很少接近她。太宗不喜欢媚娘,主要是不喜欢媚娘的性格。男人,尤其是北方男人,尤其尤其是北方的成为帝王的男人,基本上都有些大男人主义,喜欢专权,喜欢号令群臣、役使他人,还有甚者唯我独尊。这样性格的男人一般喜欢温婉、贤德的女人。而媚娘恰恰又与太宗心中的温柔女子相去甚远,她在太宗眼里是强悍的。媚娘,十四岁进宫,二十二岁还是个才人。可见,太宗是多么不喜欢她。那太宗喜欢谁呢?太宗爱的是长孙皇后,喜欢的是与媚娘一起封为才人的徐惠。

太宗一生中最倚重的女人就是长孙皇后,他对长孙皇后的爱是刻骨铭心的。长孙皇后死后,太宗做了两件出格的事。第一件是,在元宫外的栈道盖起了起舍,命令宫里的人住在里面,像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这种祭祀亡灵的方式是相当少见的,几乎是太宗的首创,可见长孙皇后始终活在太宗心里。第二件事就是,他在宫中盖了一座层观,终日对着长孙皇后的陵墓。后来太宗勉强接受了魏征等人的建议,哭着将层观毁掉了。由此可见,长孙皇后在李世民心中的位置是无人能及的。长孙皇后为什么能赢得一代帝王如此宠幸呢?她得李世民心的原因就是媚娘失李世民心的原因。

长孙皇后十三岁嫁给李世民,与李世民同甘苦、共患难地度过他们最为青涩的年龄,一路陪伴李世民由秦王做到了皇上。人说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贤良的女人,这话不假,李世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长孙皇后确实是李世民的贤内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长孙皇后为李世民在唐宫中建立起了偌大一张关系网。上至李渊,下至宫女,无一不小心逢迎,尽孝道、施恩惠,唐宫上下对唐王夫妻那是交口称赞。这也是后来玄武门之变爆发后,没有引发大规模骚动的原因之一。长孙皇后的作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是,她能借此帮李世民在宫中安插耳目,知道他人无法获悉的情报。战争,很大程度上拼的不是军队和武器,而是信息,先知道信息的就会腾出时间来做准备或杀对方个措手不及。

当玄武门之变爆发时,这位大智大勇的皇后便亲自在自己的家中安排护院,免去李世民的后顾之忧。士兵们平日里受到两位主子的爱护,深感报效的时刻已经到来,在长孙皇后的激励下,将士们个个斗志昂扬。有了长孙皇后,李世民的后院就相当于安了一道保险阀。这样的女人,哪个男人不爱呢?中国的男人多数都愿意讨这样的女人做老婆。男人对于那些娇艳欲滴的情人,可以享受爱情带来的美妙,却不愿意炒掉跟随自己吃糠咽菜过苦日子的黄脸婆。在每个男人心里,都放着一个可以跟他一起熬生活的女人,长孙皇后就是那个和李世民熬生活的女人。武媚娘不行,武媚娘在李世民最为辉煌的时刻出现,又是一个事事不甘落后的女人,太宗不喜欢这样的女子。做情人缺了一点温柔,做老婆没有宽厚的胸怀。所以,她什么也做不了。

长孙皇后能多年来与李世民相濡以沫,最主要的原因是,长孙皇后识大体、顾大局。李世民是个虚心纳谏的好皇帝,他手下的名臣魏征,经常向他进谏。魏征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说话太直截了当了,根本不顾及皇上是不是有台阶下。也就是摊上太宗这个皇帝,不然他魏征都不知道死几回了。他没有死成,也有长孙皇后的功劳。在一次退朝之后,太宗气冲冲地回到后宫,一屁股坐在龙床上,口里直叨念:“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我不杀你个乡巴佬就枉做皇帝。”长孙皇后没说什么,走进了内屋。太宗还纳闷,我平时若气冲冲地回来,她准上前安慰我几句,今天怎么跑到里屋去了?是我太罗唆,她听烦了?太宗正纳着闷,只见眼前一亮,呃?怎么皇后这会儿穿得这么隆重啊?她要干嘛去呀?怎么个隆重法呢?就是朝服,这朝服可不是一般的场合穿的,什么祭祀啦,外国使臣进谏啦,皇子的结婚大典啦之类的才穿出来以示庄重,这会儿没有什么重大事件啊!太宗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忙问:“皇后啊,你这是干什么啊?这么重的礼,到底出了什么事啊?”长孙皇后向太宗作了个揖说:“臣妾听说君主圣明,大臣才能刚正不阿。现在魏征敢这样与皇上您说话,就是因为皇上您英明神武啊!我这是向您表示祝贺呢!”太宗一听,气全消了。他明白了皇后的良苦用心,也不再气恼魏征的直言。长孙皇后没有对太宗有任何的指责,相反地,给太宗留足了面子。这样会说话的女人,又怎么会不讨人喜欢呢!这样懂得以国事为重的皇后,怎能不赢得帝王的宠爱呢?

再反观媚娘的行为,媚娘在狮子骢事件中,问太宗要铁鞭、铁锤、匕首。当太宗问她要这些做什么时,她毫不避讳地说出一番残忍的论调。其言其行严重影响了她在太宗心目中的形象。

长孙皇后的贤德是后宫无人能及的,她在病入膏肓之际,曾有人奏请太宗大赦天下,以求得皇后平安;再剃度一些僧人为长孙皇后延寿。长孙皇后劝太宗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如果修福能延长我的寿命,那我一向没做过什么亏心事,现在不也是病了吗?既然行善也没有效果,这福分再求也是求不来的。”这就是说,太宗您不要为我瞎折腾了,劳民伤财不说,还不会有什么效果。太宗听从了长孙皇后的意见,没有大赦天下,也没有剃度僧人。长孙皇后在临死之前对太宗说:“您不要重用外戚,现在我的娘家人都做了官,不能再让他们升迁了,否则很可能出现汉朝那样外戚专权的悲剧。也不要厚葬我,我生前没有给国家带来什么益处,死后也不能浪费国家的财力。”这样的好皇后实在不多。李世民怎么会不怀念他的这位贤德妻子呢?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痛哭着说:“我失去了一个好助手啊!”他更是经常情不自禁地在臣子面前表现出对长孙皇后的怀念。太宗对长孙皇后情深意重,后妃们很难走进太宗的心中,何况是并不讨太宗喜爱的武媚娘呢?

但太宗是喜欢徐惠的,徐惠也是个才女,身上有大家闺秀的书卷气。她与长孙皇后不同,她多少会参与一些政事。皇家之事,向来与国家之事难分清。世上本就没有几个长孙皇后,何况,太宗也需要一个可以在他背后给他点意见的女人。徐惠也是个较为贤惠的女人,她看到太宗因为大唐的国势蒸蒸日上而飘飘然起来,便上书对太宗说:“皇上您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啊!得志、失志都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要像当初一样用谨慎、减少过错来增加自己的功德。要吸收经验教训避免有什么闪失。”这样的话一说出来,太宗立即注起意来。徐惠活脱脱就是长孙皇后再生啊!从眼前人当中见到故人的影子是最容易发生故事的。何况,徐惠本就是太宗的后宫,因此太宗对徐惠的喜爱远远超过了媚娘。不久后,徐惠就被封为婕妤,跳过了美人,连升两级,之后太宗经常与婕妤讨论国家大事。其实,如果换作媚娘同样也会与太宗讨论国家大事。但是有这么一点是需要注意的,这就是太宗实行的德政,与武则天的喊打喊杀格格不入。或许太宗也曾问过才人媚娘一些政治问题,只是,媚娘所持的论调对于太宗来说凶狠了一些。所以,媚娘没有机会再与太宗共论国事了。后来的徐婕妤又荣升为“充容”。这就进入嫔的行列了,看得媚娘眼都红了,但是没有办法,太宗不喜欢媚娘,媚娘只好继续当她的才人。如果说,此时的媚娘真是狐媚之人的话,她一定会想方设法接近李世民,或是暗害徐惠。然而此时的她并没有什么动作。从她入宫到徐惠被封为嫔也有六七年的时间了,这六七年是媚娘成长、成熟的过程。她固然妒忌徐惠的运气,但还不具备毒辣的手段,她能认识到后宫争斗的残酷,却还没有训练出争斗的技能。她知道一个君王对后宫女人的重要,却不知道怎样去获得君王的留恋。媚娘不能得宠很大程度上是她的性格所造成,与她后宫生活经验的不足也有一定的关系。

夜深人静的时候,媚娘也会想起自己初进宫时,母亲哭着送她的情形。母亲是对的,一入侯门深似海,大半个青春都过去了,却没有一点儿起色。杨氏家族指望着她复兴家业,谁知自己这样不争气,这么些年连个婕妤都没当上。徐惠和自己同为才人,自己的才华又不比徐惠差,凭什么就要这样落寞呢?媚娘心里充满了不甘和愤恨。她责怪命运的不公,责怪皇室的深宅大院,同时也责怪太宗的有眼无珠。十二年,对一个女人来说是何等宝贵啊?难道自己要一直这样荒废青春么?媚娘为自己的命运暗自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