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7017500000038

第38章 武后有强女(2)

按照年龄推断,此时的太平公主最多8岁,这件事在年幼的太平公主心里留下了很大的创伤。之后发生在太平公主身上的种种风流韵事,与她的这次痛苦经历以及家族背景有莫大关系。据史料记载,与太平公主私通过的人至少有三个。一个是“胡僧慧范,家富于财宝,善事权贵,公主与之私,奏为圣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货流于江、剑”。这个慧范和尚凭借自己与公主的关系,做出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个是宰相崔湜,就是上官婉儿推荐给她的那个兵部侍郎。崔湜品行不端,竟然把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都送去侍候太子,自己也“私侍太平公主”,把他称之为人渣一点都不过分。第三个是司礼丞高戬。传说,这个人才是太平公主真正爱的人。

太平公主的第一段婚姻是我们之前提到的薛绍。太平公主十四五岁时萌生了嫁人的念头,明示了自己想要结婚的想法。在大唐前期,作为皇族的李氏家族基本上只和非山东士族的家族联姻。薛氏正是这样的大族,薛氏向来有与李唐家族结亲的传统。薛绍的父亲是驸马,母亲是城阳公主。实际上,太平公主的这次婚姻,也是一场政治婚姻。薛绍本不愿意娶太平,但是迫于皇室的压力,不得不接受,而太平公主想嫁的人也不一定就是薛绍。武则天知道薛家不愿意后,竟然使出计策要挟薛家同意。这其中已经不是简单的门户问题,它有更急迫的原因。我们知道,在高宗晚年,吐蕃势力逐渐增强,唐蕃几次战争都以唐军大败而告终。公元680年,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和,虽然武则天说了一些托词,暂时打发了吐蕃使者,但总归不是长久之计,将公主嫁出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公元681年,公主与薛绍结婚。婚礼举办得相当隆重,连高宗都因此累得病重起来。太平公主和薛绍的婚姻持续了7年,生了两男两女。公元688年,薛绍被揭发与琅琊王李冲联合谋反武则天,武则天一怒之下将其“杖一百,饿死于狱”。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随着这场政治风波结束了。

大唐开放的社会风气是允许改嫁的,武则天在杀了自己女婿之后,觉得对不住太平公主,于是,替她另谋了一个夫婿,这个人就是她的堂侄武攸暨。武攸暨已经是有家室的人了,而且据说夫妻感情还不错。不过,不知怎的,武攸暨的妻子却莫名其妙地被人杀死了。传说,这是武则天所为,她要强迫武攸暨做太平公主的丈夫。武则天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武攸暨做太平公主的丈夫,我们无法在史料上找到蛛丝马迹。有史学家推测武则天可能相中了他温和醇厚、与世无争的性格,认为他能忍耐太平公主的高傲,和她长久地生活下去。至于为什么不惜采用极端的手段急急忙忙地把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可能是因为武则天想要在称帝前,把自己亲近的人尽量团结起来,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太平公主。公元690年七月,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时隔两个月,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封武氏子十四人为王,武攸暨被封为千乘郡王。太平公主因为与武氏联姻,避免了武氏在迫害李氏时,将太平公主伤害。武攸暨与太平公主也生了两男两女,这段婚姻存续了22年左右。

太平公主被父母安排的这两次婚姻自然是不幸福的。两个驸马都不是出于自愿娶她,对她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这也是她拥有情人的另一个原因。

太平公主的婚姻生活不美满,但是她在物质享受上却是应有尽有的。当她没有形成势力时就已经“崇饰邸第”,等到她的势力形成以后,她已经“田园遍于近甸膏腴”,私有仆人也达到了千人之多,一切娱乐活动设备她都不缺少。还有一万户户丁交税养着她。太平公主“食”的户都按大户计算,一户七丁。若一丁交绢二匹,太平公主在一年里得到的绢就有十四万匹,而当时国家年收入的绢最多也就百万,少的时候只有七、八十万匹。这样算下来,太平公主算是富可敌国了。太平公主这种穷奢极欲、聚敛财富的行为,是对国家经济实力的损害。正直的大臣对此颇为不满,太平公主后来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也与她的横征暴敛、贪图享乐有关系。

公主的政治生活

太平公主也是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她一生参与的大的政治斗争有三次,并且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作用也一次大过一次。

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没有公开让她参与政务的商讨,但是常常找她“预谋议”,到了武则天晚期,她想要除掉给她不断制造麻烦的男宠薛怀义。有一种说法是这个时候太平公主就派上了用场。母女一番谋划之后,用太平公主的关系网将薛怀义铲除了。

张柬之等起兵诛杀“二张”是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一场重大政治事件。我们知道,武则天晚年,“二张”倚仗武则天的宠爱,专横跋扈,权倾朝野,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势头。小人怕得志,得志就忘形。公元701年,张氏兄弟竟然胆大包天地将私自议论他们的邵王李重润以及其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下可把李、武两家给激怒了。你看,我们李、武两家怎么斗,都是皇亲国戚斗,最多就是窝里反。但是你们张家这两兄弟算什么东西?凭什么开我们两家人的刀?你们要功没有一件,要德没有一点儿。就凭着武皇帝的宠爱,竟敢欺负到我们皇家的头上?李、武两家便联合起来反对“二张”。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铲除了“二张”,逼迫武则天传位给中宗,改“周”为“唐”。太平公主也参与了这次政治斗争。她参与这次斗争的原因有两个:主要的原因是,她作为李家子孙、武家的媳妇,决不允许张氏兄弟掌握政权。还有一个私人原因就是为自己的爱人高戬报仇。张昌宗曾诬陷高戬,把高戬送进了大狱。太平公主借此机会,将“二张”送进地狱,也算是为情人报了仇。李重润兄妹都是中宗的子女,后来李重润被追封为懿德太子、永泰郡主被追封为永泰公主。在这场政治斗争里,太平公主似乎只是“预诛张易之谋”,并没在实际行动中发挥作用,但也就是这一“谋”让她的威力得以发挥。宫廷政变后,她因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影响力正式显现出来。

李隆基诛杀韦后是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二次重大政治事件。中宗即位后,太平公主的三嫂韦氏想要效仿武则天主政。因此,她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势力。就在这个时候,太平公主从后台走到了前台。公元706年,她开府置官属,迅速扩张自己的势力,最后竟发展到与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竞相培植势力,互相诋毁的地步。韦后集团与太平公主及其四哥相王、相王之子李隆基展开了明争暗斗,太平公主也成为韦后当权的主要障碍。后来,皇后韦氏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临朝摄政,并且想要害死小皇帝,独霸朝堂,攫取李氏江山。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先除掉相王和太平公主。面对这种紧迫的局面,李隆基联合陈玄礼等人起兵,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迎相王即位。太平公主已有政治斗争经验,她对这次斗争始终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不仅参与了此事的全盘谋划,而且派儿子薛崇简直接参加这次行动。太平公主为什么会如此积极地参与到这场政治纷争中来呢?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太平公主可以赞同李氏掌权,也可以赞同武氏掌权,就是不允许韦氏得到天下。李氏是自己的娘家,武氏是自己的婆家,无论哪一方掌权都不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而之所以说太平公主在这次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是因为在处理小皇帝问题时,她扮演了一个形式上废旧立新的角色。她出面将小皇帝从“御座”上请了下来,扶着自己的四哥李旦坐上帝位。

太平公主参加的第三次,也是最为激烈的一次政治斗争,是她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斗争。睿宗这一时期的政治焦点是,李旦联合太平公主希望保住皇位,而太子李隆基则要争夺皇位,双方必然要进行一场相互压制的明争暗斗,太平公主当然希望选出一个弱小者立为太子,从而使睿宗不至于大权旁落,也使自己更容易掌握朝纲。怎么能重立太子呢?这就需要制造出种种事端来废掉旧太子李隆基。在与李隆基对峙的几年里,她不仅制造出李隆基不是长子,没有当太子的资格等言论,甚至召集宰相要求废掉太子,另立新储。在这些行动中,睿宗与太平公主站在了同一战线上。一次,睿宗召见宰相韦安石,对他说,我很担心眼前的情况,看来多数大臣都倒向了太子一边。韦安石眨巴了两下眼睛说:“您这话一定是太平公主教的吧”。当时太平公主正在帘子里偷听,听完韦安石的话后,勃然大怒,立即想将韦安石打入大狱。由此可见,太平公主经常在睿宗这里密谋太子的事情,也经常在帘子后面偷听睿宗和其他人的谈话。及至睿宗末年,宰相七人中有五个是来自太平公主一派的,形成了“在外只闻有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的局面,左、右羽林将军也都投靠了公主,太平公主的势力空前膨胀。人多壮胆,太平公主逐渐有了铲除李隆基的底气和信心。公元713年,太平公主准备派遣羽林兵从北面、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废掉李隆基。这个消息被李隆基事先探知,他先发制人,首先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而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除掉了参与此事的两位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山寺,三天之后才出来,结果被赐死。

太平公主在睿宗在位的这三年中,参与的政治活动最频繁,个人的势力也达到鼎盛。她希望做母亲武则天一样的人物,于是加大了对朝政的干涉力度。但她的愿望落空了,人们把太平公主失败的原因归纳出几点:

第一,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太平公主没能做出得人心的事情。她通过疯狂的敛财来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最可恨的是,她一再纵容自己的手下搜刮民脂民膏,弄得民怨沸腾。

第二个原因是,太平公主是以金钱为手段来达到扩张个人势力的目的的。这样做就导致众多品行不正的人跟随她。这些人不以国家社稷为重,而是一味地热衷于权力,用自己得到利益的多少来决定维护太平公主的力度。就用人而言,太平公主远远不如李隆基。李隆基手下的宋璟、姚崇等臣僚的品行与能力远远胜过太平的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