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7017500000034

第34章 平乱除贼子(1)

武则天后来也意识到自己在用人方面的过失,所以想努力地挽回局面。于是,毫不客气地除掉了周兴、来俊臣等酷吏,使朝堂安宁下来。而她始终没有忍心对自己的男宠下手,这个任务就只有大臣们替她完成了。

诛杀酷吏

我们在前面一章中曾提到武则天任用酷吏的事情。那么,这些酷吏到底嚣张了多久,他们的结局又如何呢?

武则天是个精明的人,她在利用酷吏整顿完朝中主要反对派之后,就把眼光瞄向了酷吏本身。这一次,酷吏诬陷的是道州刺史李行褒兄弟,诬告什么呢?谋反。只有谋反才最能置人于死地,李行褒兄弟被定了灭族的重刑。徐有功极力劝阻,周兴告发徐有功故意袒护,这时候武则天出手了,她不仅没有治徐有功的罪,反而升他做侍御史。徐有功可不干了,他跪着请求武则天不要升他的官。他对武则天说:“我听说鹿若在山林里,终究会被杀了吃肉。我做刑官的时候,危险没有那么大。但如果做了御史,迟早会被酷吏杀死的。”武则天看着周兴,对徐有功说:“你放心好了,没人敢陷害你的。”朝臣听武则天这么一说,心中多少有些数了,于是,静观其变。

公元691年,担任御史中丞的李嗣真上书武则天,委婉地陈述酷吏的危害:“今告事纷纭,虚多实少,恐有凶恶阴谋离间皇上君臣。古者狱成,公卿参听,王必三宥,然后行刑。比日狱官单车奉使,推鞫既定,法家依断,不令重推。或临时专决,不复闻奏。如此,则权由臣下,非审慎之法,倘有冤滥,何由可知?况以九品之官专命推复,操杀生之柄,窃人主之威,按复既不在秋官,省审复不由门下,国之利器,轻以假人,恐为社稷之祸。”

武则天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对于直言进谏的大臣,她从不严惩。这道奏折实际上是责备武则天任用酷吏的失误,只是把罪过推给周兴等人。武则天看后,不置可否。实际上她已经下定决心要拿这群酷吏开刀了。

就在李嗣真上奏后不久,左金吾大将军丘神绩被人告发。丘神绩也是个酷吏,他在平息李冲的叛乱中曾大肆屠杀无辜官民。这件事武则天早就知道了,但当时不是时候,所以就没有采取行动。既然下定决心要铲除酷吏,那就得先找个人开刀。丘神绩撞在了刀口上,被武则天斩首了。丘神绩一死,朝野为之雀跃,人们知道酷吏的末日就在眼前。有了榜样的鼓舞,那些受酷吏陷害的人、知道酷吏暴行的人都纷纷起来揭发酷吏的种种罪行。

终于轮到了周兴。有人告发周兴和丘神绩合谋,武则天使出绝招,她让来俊臣去审周兴。以酷治酷,我看你怎么办!朝中官员对武则天的这种做法拍案叫绝。据传,来俊臣接到提审周兴的命令后,设宴邀请周兴,请他传授问案的方法。他说:“囚犯多数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这该怎么办呢?”周兴此时还不知道朝廷要法办他,想都没想便告诉来俊臣逼供的办法。他说:“这个简单!取一个大瓮,把囚犯放进去,用火烧它,还愁有什么事不招的?”来俊臣眨巴了几下眼睛,接着命人找来大瓮,按照周兴教他的方法,用火烧大瓮。接着起身对周兴说:“有人状告周兄你,请你进这个瓮吧!”周兴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来俊臣设的套。周兴知道这种逼供方式的厉害,吓得屁滚尿流,为不受皮肉之苦,他急忙招认了自己的罪行。武则天很聪明,她没有判周兴死罪,而是将他流放岭南,一来,她不会留下个兔死狗烹的话柄。二来,她知道不用她动手,就会有人收拾他。他的仇家太多了,个个都是血海深仇,他们怎么可能放过他。果然在去往岭南的路上,周兴被仇家杀死。

武则天除掉周兴以后,未经举报便杀死了索元礼。这是武周酷吏的开山鼻祖,因为有了他,无辜者死伤无数,搞得民怨纷纷。武则天对他的罪行早有耳闻,觉得只有杀了他,才能安抚民众的心。只是有两个人武则天没有动,一个是来俊臣,一个是自己的侄子武承嗣。只要他们在,诬告就不会停止。

公元692年,武承嗣和来俊臣秘密商讨如何除掉狄仁杰、任知古等高官,这是他们的宿敌。有这样一批正直的大臣在朝,武承嗣继承周武王朝的企图就难以实现。而来俊臣也惧怕自己的罪行会被大臣们拿来治罪,为了自保他也要铲除这些人。他们深知武则天最大的弱点,就是惧怕有人谋反,只要一听有人要谋反,她周身的神经立马绷得紧紧的。

武承嗣是武则天的侄子,武则天在感情上比较倾向于他,加之武则天内心的恐慌,便对武承嗣的话信上了七八分。于是几位宰相被逮进大牢,魏元忠、李嗣真等人也受到牵连。把宰相们关进大牢不是武承嗣、来俊臣的最终目的,他们一心想要置这些人于死地。来俊臣知道,这些大臣多数都是硬骨头,没有犯罪事实不会蒙受不白之冤,所以他便拿着赦令去见这些人。赫令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只要第一时间承认谋反便可以减轻罪责,接着就有狄仁杰“认罪”事件。判官王德寿看到狄仁杰这个态度竟然起了歹意,他对狄仁杰说:“尚书你是没法免罪了,我受别人威逼,请你把杨执柔宰相也牵连进来吧!”狄仁杰听了这个气呀,原来你们就是这样陷害人的。他咆哮着说:“皇天后土,朗朗乾坤,你们竟叫我狄仁杰做这样的事情!”说着就要撞柱而死,王德寿吓傻了眼,一个劲儿地谢罪,不再逼迫他。

魏元忠被酷吏侯思止审问,侯思止企图用来俊臣的方法说服魏元忠认罪。魏元忠是个硬骨头,听到这个怒不可遏,把侯思止骂了个狗血喷头。侯思止还没被人这样当面羞辱过,便气急败坏地命令人倒拖着魏元忠走。魏元忠骂声不断:“侯思止,你这个狗贼,要需要我的头直接杀了我就是了,何必诬告我谋反!”侯思止冷笑着走了出去。狄仁杰与来俊臣等人在大殿对峙之后,武则天知道酷吏在下面动了手脚,但是处理来俊臣的时机还不成熟,只好先将狄仁杰赦免了,并未追究来俊臣的罪行。来俊臣不知收敛,继续害人。他曾向左卫大将军泉献诚勒索贿赂被拒绝。因此,对泉献诚怀恨在心。于是伪造证据,诬告他谋反。

公元692年,武则天为了表示对佛家的敬仰,下令全国禁止杀生。就在这个时候,左拾遗张德家生了一个男孩,这可是个大喜的日子,自然要宴请同僚,宴请总不能只吃素吧!于是,宰了羊款待宾客。补阙杜肃也在受邀之列,他竟然偷偷地藏了一块羊肉,上书告状。第二天,大臣们上朝,武则天对张德说:“我听说爱卿家生了个男孩,朕很为你高兴啊!”张德愣了一愣,心想,皇帝的消息果然灵通啊,于是俯身拜谢。武则天问道:“你拿什么招待大家的呢?”张德知道自己犯了禁令就承认了错误。武则天说:“朕下令禁止屠生,并不包括红白喜事,但是你要招待客人就要选人来邀请了。”说着,把杜肃上的表拿给他看。杜肃的脸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的,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大臣们个个都盯着杜肃看,有的人竟然冲着杜肃唾起了唾沫。本来嘛,人家好心好意请你去喝喜酒,你却反过来告别人一状,这种小人怎能不为人唾弃?大臣们看武则天的态度渐渐明朗起来,便纷纷上奏,奏疏的内容大多涉及到酷吏如何组织人告密,又是怎样给别人杜撰罪行的,他们对其他人是怎样逼供等情况。全都声称天下太平,根本没有这么多谋反的人。武则天见到奏本以后,进行深入的分析,感触颇深,下定决心铲除酷吏。

武则天命令监察御史严善思对告密之人严加查办,很快就有八百多个告密者被逮捕归案,这些人都是酷吏们的爪牙,结果一一受到严惩。武则天也不再庇护来俊臣等人,他们失去上面的保护,很快落入法网。来俊臣被告贪赃,贬为同州参军,王弘义流放琼州,后来因为私自返回而被侍御史胡元礼杖杀。侯思止的下场就更加惨了,因为私藏丝绵,被李昭德抓来在朝堂上打死了。

随后,有人告发岭南流人谋反,武则天派司刑评事万同俊去查办此事,结果他自作主张杀死了百名流人。武则天知道此事后,处死了万国俊,并派使者安抚流人说:“我之前派使者是来安抚你们的,谁知道使者没有领会我的意思,擅自杀害流人,这真是酷吏的危害呀。”接着放了没有遭杀害的流人。实际上这只是武则天的一场作秀罢了,朝中酷吏多被清除,但是百姓气愤难平。这样一个秀,便让老百姓知道,这不是我的主意,是酷吏们自作主张的行为,我是被蒙在鼓里。百姓们对她自然不会有以前的怨恨了。

不管怎么说,酷吏总算除掉了,酷吏时代也已经谢幕,真是大快人心!朝野可以安安心心地睡上几觉了。

酷吏被除后,政局宽松了很多,许多人提议召回魏元忠。武则天二话没说,立马任命魏元忠为御史中丞。魏元忠三次流放,一次被贬,真是险象环生。一天,武则天大摆酒席,宴请群臣,其实就是谢罪宴。席间她问魏元忠:“卿往者数负谤,何也?”魏元忠说:“臣犹鹿耳,罗织之徒欲得臣肉为羹,臣要所避之!”武则天心里颇为难过,瞧瞧自己做的都是些什么事儿。良臣被自己糟蹋成这样,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以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悔改之意吧!所以在监察御史魏靖请求为那些受冤者平反昭雪之时,武则天立即批准。经过一番彻查,许多蒙冤之人得以昭雪。此后,朝中没有重大狱情,君臣关系和谐,朝廷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历经几年的酷吏风波终于平息了下来。

神龙政变

山雨欲来

我们知道,魏元忠因为“二张”问题遭到贬职外放,问题到这里并没有得到解决。“二张”继续留在女皇身边侍奉,朝臣与“二张”的斗争也将继续,而且会更为猛烈。

魏元忠本是朝臣中的领导人物,他被贬放,朝中必将发生人事的重大变动,武则天领导班子再作调整。公元704年,韦安石被提拔为知纳言事,李峤知内史事。这两个人都是女皇一手培养的大臣,不会反对自己。唐休璟因多次在西陲作战,熟悉西部边事,被封为夏官尚书、兼幽州和营州等都督,又兼安东都护,入将相之列。前宰相韦思谦之子、天官侍郎韦嗣被提拔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桓彦范等人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崔玄韦也是武则天一手提拔的人,现在也被选入将相之列。

这里我们要重点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柬之。张柬之是襄州襄阳人,高祖时出生,少年时入补太学生。勤奋好学,精通经史,尤其精于三礼。后来因为贤良之名被召见,得到监察御史的职位,之后又被升为凤阁舍人,因为得罪了武则天被贬为合州、蜀州刺史。狄仁杰知道张柬之的才能,认为他有佐世之才,所以向武则天推荐。但武则天认为他思想保守,不愿意用他,后经由姚崇推荐,才被武则天任命为同平章事。这个时候他已经八十岁了,是名副其实的大器晚成。

张柬之一直对武则天当皇帝心存芥蒂,进入宰相班子之时,正是“二张”横行霸道的时节。他极度厌恶“二张”的所为,于是暗中联络朝中反张、反武势力,谋划除掉“二张”、逼迫武则天退位,恢复李唐江山。可以说,从张柬之入相开始,摧毁周武王朝的一场大雨就开始酝酿了。

反对“二张”的大臣还有很多,其中宋璟对“二张”的意见最大,当初,魏元忠被罢免时,他的反应也最为激烈。宋璟是邢州南和人,才华横溢,官路顺畅。考中进士后便被任命为上党尉,渐渐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凤阁舍人。他性格耿直,为官清廉。武则天看到他的才干,提拔他做御史中丞。他对张昌宗兄弟极为鄙视,在魏元忠被“二张”陷害时,他更是义愤填膺。

这天,女皇又请大家吃饭,张氏兄弟坐在宋璟的上首位。因为忌惮宋璟的正直性格,便假惺惺地对他拱手作揖让位说:“您才是当今朝中的第一人,怎么不坐这个位子呢?”宋璟见他们对自己客气,冷笑一声,连正眼都不瞧他们说:“我才劣位卑,张卿你为什么就认为我是第一呢?”马屁精天官侍郎郑景急忙问宋璟:“中丞你怎么也称他为卿了?”意思是,宋璟你不是刚正、清高么?怎么也拍起马屁来?宋璟毫不客气地说:“按照官位来说,本就应该称呼卿。你又不是张卿的奴才,你为什么称他为郎啊?”(郎是当时奴仆对主人的尊称)郑景当时就没了气焰。除了武三思以外,在场官员没有不大惊失色的,怕宋璟惹祸上身。武则天是眼睛里揉不进沙子的人,这样的场面她能看不到么?她看到了,但是她深知宋璟为人,所以也就没有责怪他。

“二张”能形成势力,当然离不开一群善于谄媚、随风倒的小人。宰相杨再思就是这群小人中的一员,他虽位高权重,但却甘愿被张氏兄弟利用,为其马首是瞻。张易之的哥哥司礼少卿张同休,经常举行宴会招待公卿。一次在宴会上,有人戏弄杨再思说:“杨内史长得像高句丽人啊!”杨再思听后竟然做出了一个让人始料未及的举动:他当场把官服脱下,反穿过来,戴上纸制的帽子,跳起高句丽舞来,这一举动引得在场的人哄堂大笑。对一个男宠这样奴颜媚骨,还真亏他一个宰相能做得出来!更甚的是,有人称赞张昌宗“面似莲花”时,杨再思巴结着说:“是莲花似六郎!”这样一群人围绕在“二张”周围,更使得“二张”骄横放纵了。

张同休、汴州刺史张昌期以及尚方少监张昌仪倚仗着“二张”贪赃枉法,结果被查出来,蹲了监狱。司刑贾正言等人上奏,张昌宗与此案有关联,应该一起治罪。御史中丞桓言范也上奏说:“张同休、张昌宗贪污了四千余缗,请求免除张昌宗的官职。”张昌宗为自己脱罪说:“我对国家是有贡献的,虽然犯了罪,但还不至于免官。”武则天便问下面的宰相:“昌宗有什么功劳么?”杨再思看女皇的意思根本就不想免张昌宗的官,于是走上前来说:“张昌宗兄弟之前炼的神丹,皇上服用后很有效果,这是社稷的福分,哪还有比这更大的功劳呢?”武则天听此一说,正中下怀。于是免了张昌宗的罪,张昌宗有惊无险地做回了原来的官。

这时候的武则天已经病了,捱到年底,武则天病得已经不能再上朝了,一直住在长生院。国不可一日无君,宰相们没有皇帝的首肯不能下达政令,政务就一直搁置着无法办理。病床边只有张氏兄弟陪侍。这一天,武则天的精神有所好转,宰相崔玄韦请求进谏。武则天让他进来,问有什么要事。崔玄韦建议说:“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足侍汤药。宫禁事重,伏愿不令异姓出入。”意思就是,你有儿有女,且又是有孝心的人,他们足可以照顾你了。宫中禁地,就不要让外姓人进入了。言外之意,让“二张”走人得了。武则天是什么反应呢?武则天微微一笑,说谢谢你们的关心,我会处理好这件事的。武则天其实也知道,这个时候自己的儿女在身边服侍才正常。但是还活着的儿子被自己折腾得够呛,来伺候自己也不是出于真心,说不定还会借此谋害她。倒不如外姓人踏实,她觉得张氏兄弟没能力兴起大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