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7017500000029

第29章 君子满朝堂(6)

姚崇入朝为官,负责理案刑狱,这个时候正是武则天热火朝天地任用酷吏办案时期,他秉公执法,解救了许多遭诬陷的人,引起朝野注目,官职连连晋升。公元698年,姚崇被武则天破格提拔为尚书,兼相王李旦府长史。五年后,姚崇因为得罪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派往边境做安抚大使去了。在临行前,姚崇推荐张柬之出任宰相。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姚崇从边关回京,张柬之与其密谋杀死张昌宗兄弟,姚崇知道“二张”的恶劣,认为铲除“二张”是非常必要的。张柬之还要逼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姚崇却不愿意参与这件事。在张柬之逼宫的时候,姚崇没有参加。李显复位后,任用姚崇、张柬之为宰相,还加封姚崇为梁县侯。此后,姚崇被贬亳州。接着又发生了张柬之被杀、武三思和韦后掌权,太子杀死武三思,韦后和安乐公主合力毒死中宗,掌握朝中大权;李隆基杀死韦后拥立李旦继位等宫廷政变。姚崇却因为人在地方幸免于难。

张柬之等人在一举铲除“二张”之后,武则天被迫退位,迁到上阳宫居住。扬眉吐气的中宗带着文武百官前去请安,很多大臣都是礼仪性地问武则天好,接着便相互庆贺起来。只有姚崇不合时宜地痛哭流涕。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吃了一惊,在新主子面前对着旧主子哭,这是干什么呀?张柬之对他说:“姚公啊,今天是什么日子,不是哭的时候吧?你恐怕要惹出祸端来了。”姚崇却很坦然地说:“我侍奉武皇帝已经有些年头了,突然间要离开她,总会有所触动。这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实在控制不住啊!我参加你们组织的诛杀凶逆的举动,是尽做臣子的义务,不敢说有什么功劳;今天因为与旧主子告别而伤感,也是做臣子应有的节操,如果因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这事儿很快被中宗知道了。中宗老大的不高兴,姚崇我白白让你做丞相了,既然你不愿意在我身边,那就打发你到亳州去得了。姚崇就这样被贬到亳州做刺史去了。有人说,姚崇有先见之明,他预见到武皇帝退位,朝中必定会出现大的波动,甚至是一场恶斗。为了不致陷入更深的旋涡,于是想出了这个既有人情味,又能保全自己的脱身之计。我们不能排除姚崇有这种判断力,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他的表现也同样是出于对武则天深厚的感情。

之所以这样说还要从姚崇与武则天的交往来看。

姚崇承袭了父亲身上的武将气质,为人豪迈,崇尚气节。进入仕途后,因为才华出众,青云直上。武则天时,被提拔为夏官郎中(兵部的高级官员)。就是这时,东北的契丹族不断侵扰中原,武则天不断地派兵抵御,就是没打出几个漂亮仗。因为派兵次数比较多,所以兵部军事繁忙。姚崇的才干在这个时候才充分地发挥出来了,纷繁复杂的军务,到了他的手里,便被处理得干净利落,井井有条。兵部统属于中央,姚崇的能力很快被武则天发觉了。武则天爱才是出了名的,她十分赏识姚崇的才干,马上让他做兵部侍郎。这种知遇之恩,姚崇铭记于心。主管领导对下属的器重,往往会更大程度地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武则天的赏识,让姚崇卯足了干劲,他的才干进一步被激发出来。他在做宰相的时候,经常兼任兵部尚书,所以对兵部之事了如指掌;边防哨卡、军营分布、兵器储备、兵员情况全都装在他心里。每每奏报都分析得鞭辟入里,武则天大为叹服。

姚崇被任命为侍郎后,可以直接参与朝政的议论。公元697年,武则天对大臣们说:“之前,周兴、来俊臣等人审理案件,朝中的大臣多被牵连其中,以谋反罪居多。国家法律摆在这儿,我怎能带头违反呢?我也曾怀疑其中有冤情,是滥用刑罚造成的,所以才派近臣到监狱中去审问。结果呈上来给我看的,都是他们手写的状纸,且都是自己认的罪,我这才不怀疑了。自从周兴、来俊臣死后,我再没听说有谋反的事情了。那么,之前所杀的人中,是不是有被冤枉的呢?”姚崇因为做过刑部的官员,办案公道,救过不少人,所以对这方面情况比较熟悉。他在朝廷为官也有些年头,对武则天较为了解,他知道武则天重用过一些酷吏滥杀无辜,却没有被人控制。一些正直之臣还在主管刑法,在这个问题上是能够听得进去意见的。他针对武则天所提出的问题,坦诚而直率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自垂拱以来,很多人被告得家破人亡,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被冤枉的。告密的人因为诬告别人而立功,天下的人都开始用这样的方式编造别人的罪行,这种情况比汉朝的党锢之争还要严重。被皇上派到监狱中查问的人,连自保都不能做到,又怎么敢替人申辩呢?而被审问的人如果要翻案,又惧怕遭受那些人的毒手。现在老天保佑,皇上你醒悟过来了,杀死了这批小人,使朝廷得以安宁。我用我以及我全家百余口的性命担保,现在朝野官员没有一个谋反的。皇上你以后要是再收到类似的奏报,请将它们收存起来,不要追究。倘若以后有证据证明有人谋反,我情愿担当知而不告之罪。”这话说得已经相当严厉了,批评和建议都有,一般的皇帝很难忍受大臣的当面斥责。唐朝之所以出现盛世局面,与统治者的广开言路是不无关系的。武则天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表现得很高兴。她有些欣慰地说:“之前的宰相任由事态发展,结果害我成为滥行刑罚的君主。你的说法,很符合我的心意。”接着赐给他千两银。从此,姚崇和武则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年后,姚崇被任命为宰相,后来就有了被张易之陷害遭贬之事。公元705年神龙政变以后,中宗继位。五年后,中宗暴毙,睿宗李旦继位。因为姚崇曾做过相王(李旦)府的长史,所以,相王李旦继承皇位后,马上提升姚崇做了宰相。而此时,太平公主在朝中颇有势力,不断干预朝政。太平公主是睿宗李旦的妹妹,武则天的亲生女儿,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很像武则天,一直受到武则天的器重和宠爱。太平公主也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女子,希望跟武则天走同样的路,过过皇帝瘾。为了防患于未然,姚崇与宋璟联名上奏,建议把太平公主迁往洛阳居住,并将手握重兵的几个王派到地方上去当刺史。脑袋短路的睿宗,竟然把姚崇等人的话转告给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听了气得直哆嗦,太子李隆基为了保存实力,便主动指控姚崇等人故意挑拨皇上与兄妹之间的关系,应该给予惩罚。于是,姚崇被贬为地方刺史。从姚崇被封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到被贬为刺史,在职不到一年。这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

随着太平公主势力的膨胀,她的揽权活动也越来越猖獗。李隆基见形势越发严峻,便瞒着睿宗,把太平公主和她的党羽一起铲除了。公元713年,玄宗到新丰进行军事检阅。参加的军队有二十万人,因为人数众多,安排失当,旗帜连出五十多里。军容不整,秩序紊乱。玄宗看后,差点儿没气断了气。这带的是什么兵?这样的军队上战场,不是给人家送战利品去了么?于是招姚崇赶往行宫。按照当时的传统,皇帝出巡,方圆三百里内的州郡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要到皇帝的行宫去朝见。当时姚崇是同州刺史,又得到玄宗的秘密召唤,所以马不停蹄地前往玄宗的行宫。姚崇到的时候,玄宗正在打猎。玄宗问他擅不擅长打猎之事,姚崇从小就懂骑射,自然实话实说,于是,玄宗让他参加打猎队伍。姚崇在猎场上驰骋自如,速度与力度掌握得很好,玄宗看后大加赞赏。狩猎后,玄宗咨询他国家大事,他同样对答如流。玄宗越听越觉得姚崇是个人才,不由得称赞道:“你是治世能人,不应该只做小小的刺史,应该做我的宰相,”

姚崇了解玄宗的为人,他胸襟开阔,善于纳谏。又是刚刚上任,必定要燃起几把火来。姚崇猜透了玄宗想要革旧立新的心理。便故意激了他一下,没有叩头谢恩。玄宗感到诧异,这样的好事,要是换作别人早就乐颠颠地“谢皇上,谢皇上”了,可是这位姚大人,还真是与众不同,好像我给他个烫手的山芋似的。于是便问:“姚爱卿,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啊?”姚崇故意在玄宗面前走了好几圈,而后停下来看着玄宗的眼睛说:“我有十点建议要上奏,如果皇上觉得为难,那么我这个宰相就不能做了。”玄宗心想,好你个姚崇还跟我讲起条件来了。有个性,我喜欢。但凡有些气量的领导都能接受下属的傲慢,因为领导知道,你再傲慢也是为我做事的,并且这事对我很重要。玄宗就让姚崇说说看。

姚崇便逐一讲出十条建议,征询玄宗的意见。大意是:一,从玄宗你当皇帝后,朝廷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天下,我请求皇上,用仁德来治理国家,可否?玄宗听后哈哈大笑说:“这有何难?我倒是衷心希望你这么做。你接着说第二点。”姚崇见玄宗答应得如此痛快便放开了胆,接着说出了自己的第二点建议。姚崇说:“朝廷自从在青海被吐蕃战败以后,就没有后悔之意;我请求皇上国家在十年内不在边疆打仗可以吗?”玄宗沉思了一下说:“朕能办到,你的第三点建议是什么?”姚崇从容地说:“自从武则天太后临朝称制以来,宦官们往往代表朝廷发言。我请求皇上不要再让宦官干预朝政!”玄宗眉头舒展说:“这个问题我也考虑很久了,是该撤了这股歪风了。”玄宗又问姚崇第四点建议。姚崇说:“自从武氏诸亲占据朝中重要位置以后,又一连发生了很多事。韦皇后被贬为庶人,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干涉朝政,导致官场秩序混乱;我请求以后不要让国戚担任国家重要机关的领导人,以前巧立名目任命的官吏一律撤销不算,不知皇上你意下如何?”玄宗高兴起来:“我早就想这么做了,爱卿你的建议正合朕的心意。你接着往下说!”姚崇见玄宗越发来了兴致,自己也跟着激动起来,便慷慨激昂地说:“近些年来,奸佞的小人触犯王法,都是因为得到宠臣的庇护而免遭惩罚;我请求皇上严肃法治,皇上觉得呢?”玄宗更加拍手称是:“对于这种现象,我也是深恶痛绝的。”接着,姚崇又从朝臣贪污腐败;先皇劳民伤财营造寺院;君臣之礼;广开言路;将外戚专权名列史册几方面向玄宗征求意见。玄宗听完后,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真知灼见,让经历过唐宫一系列变故的玄宗深有感触,于是第二天便正式任命姚崇为宰相。这是姚崇第三次做宰相。

姚崇当上宰相后,带头裁减冗员,整顿吏治,注重才能,使玄宗统治前期的官场高效、清明。姚崇对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得心应手。他和庐怀慎都是玄宗的宰相,姚崇儿子死后,请了十天假,积压了一大堆政务。庐怀慎力不从心,慌了手脚,于是跑到玄宗那里作检讨。玄宗说:“我把天下大事都委托给姚崇管理了,你只管坐镇就好了。”意思就是说,你不用担心。十天后,姚崇上班,很快裁决了这批积压下来的政务,可见姚崇是做官的天才。

姚崇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虽然总是起起落落,但每次都能全身而退,这多半归功于他对人性的把握和事件发展的判断力。就在玄宗要提拔姚崇为宰相的时候,现任宰相张说知道了这件事。他忌惮姚崇的才能,便指使其他人弹劾姚崇。玄宗信任姚崇,没有接受弹劾的建议。张说不死心还派人向玄宗建议姚崇去做河东总管,玄宗自然不肯,还差点把提建议的人给杀了。姚崇当上宰相后,张说慌了手脚,于是想找玄宗的弟弟岐王做靠山。姚崇知道这件事后,知道张说不会善罢甘休,便抢先一步告了张说一状。

这一天,玄宗上完了朝,群臣们都已离去,只有姚崇装作脚生了病一瘸一拐地往外走。玄宗看见姚崇这个样子自然要关心一下,于是问他是怎么回事。姚崇说:“我的脚坏了。”玄宗便问他是不是很疼。姚崇回答说:“臣的痛苦不在脚上,臣的忧虑在心里。”玄宗听他话里有话便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岐王是皇上的弟弟,张说是辅佐大臣。他们秘密乘车出门,可能会有事情发生啊!我很担心这件事。”玄宗明白姚崇所指,便把张说贬为相州刺史,管理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