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7017500000020

第20章 李室渐衰微(3)

嗣圣元年五月,高宗灵柩回到长安。八月,葬在了乾陵。谥号为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高宗死了,留下武后和太子李哲管理大唐江山。大唐王朝又将是怎样的一种命运呢?高宗死后,他的儿子就会继位,武后要怎样保住她原来的地位呢?这是武后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李哲被废

高宗死后,太子李哲即位,改名为李显,就是唐中宗。武后被尊为皇太后,按照高宗的遗诏,政事暂时由武皇太后代理。此时的李显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史书上说他胸无大志,不学无术,无才无德。被封为太子以后,就知道玩乐享受。前面两个哥哥死了,太子的荣耀与责任同时落在他身上。高宗知道李哲不是做皇帝的料子,所以,想到要武皇太后以及裴炎辅政。高宗预料武后可能取而代之,所以才封了皇太孙。

武后知道这是个敏感时期,新君初立,自己以皇太后的身份摄政,很可能引起朝廷的骚动。李哲又不是个能扛重担的人,如果在这个时候不做好安排,恐怕会出乱子。武后在对时局做了一番深入的思考之后,决定先从王室、宗亲入手安定李家的大局。我们知道,如果新上任的君主能力弱,或者年龄小,或者难以服众,那王室的人就很有可能篡权,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事情,更何况是有着夺嫡传统的大唐王室呢!武后对高祖的儿孙们很是忌惮,如果能安抚这一部分人,政局就会稳定很多,如果这些人肯辅佐,那么即使朝廷有变动也不必太过焦虑。

武后发布了一道政令,想借此安抚唐王室。政令是让韩王元嘉做太尉,霍王元轨做司徒,滕王元婴做开府仪同三司,舒王元名做司空,鲁王灵夔做太子太师,这样就安排好了李渊的几个儿子,与此同时任命越王贞做太子太傅,纪王慎为太子太保,太宗的两个儿子也安排完了。武后给他们安排的官职都是朝廷中的重要职位,唐王室感觉武后多少还是尊重他们的,也就不再多说话了。毕竟有高宗的遗嘱在,武后摄政是有理可讲的。而李哲终归还是李家的人,看看局势怎么发展再说吧!王室就暂时被稳住了。

王室的人暂时安抚后,接下来就要重新进行人事任免。这个时候,高宗一代的大臣老的老,去世的去世,有能力又有精力的李敬玄也被高宗贬出了朝廷。朝中就只剩下刘仁轨、裴炎、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魏玄同、刘景先等人可用。于是,武皇太后任用刘仁轨为左仆射、裴炎为中书令、刘景先为侍中;魏玄同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岑长倩提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提拔左散骑常侍韦弘敏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北门学士刘祎之为中书侍郎。政事堂由门下省改为中书省,宰相们都到中书省议事。文臣安排好之后,朝中的人事基本稳定下来。为了应付突发事件,武皇太后派左威将军王果、左监门将军令孤智通、右金吾将军杨玄俭、右千牛将军郭齐宗分往并州、益州、荆州、扬州四大都督府,与府司相知镇守。

经过一番安排,从中央到地方的局面都被控制了。

公元684年,新皇帝登基,改元嗣圣元年。新皇帝登基后又要立新皇后,皇后的亲戚朋友又要被提升,这些事都要有中宗李显参与。李显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接着升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豫州刺史,管辖洛阳附近的州县。李显觉得这个官似乎小了点,与他皇上的地位不太匹配,于是又给了他岳父一个侍中做,这下韦后的父亲可就是首辅之臣了。李显为了显示仁德,把自己的奶妈封了个五品官,诸如此类的事还有一些。裴炎感到新皇帝的举动有些过火了,便劝谏说:“皇上您有这份心是好的,但是韦玄贞没有给国家立过什么功,这样的提升不合情理啊!”李显哪里听得进去,韦后的娇嗲比这位辅政大臣的忠言好听多了。中宗不理裴炎也就罢了,还大声斥责裴炎:“我把整个天下送给韦玄贞都没什么不可以的,何况是一个侍中呢?”裴炎一听,这还了得?给韦家还不如给武皇太后打理好呢!于是,找到武皇太后把中宗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武皇太后一听就火了,这哪还像个皇上说的话!刚当上皇上就目无母后,目无大臣,只听媳妇的话,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把江山给败坏了。武后知道李显不是做皇帝的料子,但没想到他这么荒唐,所以武后起了废帝之心。废新君是需要些勇气的,太子一个接一个地出事,现在又废新君,不光大臣,就是天下的百姓也会议论纷纷。武皇太后有些犯难了,找来裴炎商量,裴炎等一干大臣也知道李显的所作所为实在难堪大任,于是,同意罢黜新帝,之后武皇太后亲自草拟废帝命令。

武皇太后将文武百官召集到乾元殿开会,按照事先的计划安排宫中事物:由裴炎和刘祎之全权负责。整个宫殿杀气腾腾,文武百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心里都七上八下的。宰相裴炎宣布武皇太后的命令:“中宗昏庸无德,不堪为一国之君,马上废为庐陵王!”接着侍卫把中宗拉下了大殿。中宗不服气地说:“我有什么罪过,要废掉我?”武皇太后怒吼道:“你不是想把江山给韦玄贞嘛?大唐的江山都要让你送给别人了,你还没罪吗?”中宗无话可说,只好服罪。随后武皇太后将中宗软禁起来,又将他的名字改回了李哲。之后,皇太孙李重照被贬为庶人,李哲的岳父也被流放到钦州。在废李显的第二天,武后立了自己的第四个儿子李轮为皇帝,改名为旦,就是睿宗,李旦的妃子刘氏被立为皇后,李旦的儿子李成器被立为皇太子,改号文明元年。

不出武皇太后所料,中宗被废后,大臣、百姓议论纷纷。很多人又猜想她想自己做皇帝,所以才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废立之事。武皇太后为了防止动乱发生,便任命刘仁轨为西京留守,又安排了一些自己信任的人掌握军权。

虽然朝臣和百姓都在议论,但是没人敢直言进谏。老臣刘仁轨以请辞为由向武皇太后进谏,希望武皇太后借鉴汉朝吕后的教训,不要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被后人耻笑。

武皇太后看了刘仁轨的奏章以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派自己的侄子武承嗣带了一封信去安慰他:现在皇上正在举丧期间不能决定政务,我以卑微之身暂且行使表决权。你这样劝说我,可见你的忠贞耿直,我冷静地思考以后感触颇多,内心里充满了欣慰和愧疚之情。这真是一面镜子啊!你是先朝的老臣,声名远播,希望你能匡扶社稷,不要因为年纪大就辞职。就是说武皇太后不允许刘仁轨辞职。从武则天整个政治生涯来看,武则天虽然对待自己的敌人心狠手辣,但是对待忠诚的臣子却没有下过黑手。她这封信一方面可以安抚老臣,一方面也是她为政的圣明之处。

刘仁轨收到这封信后,感动异常。仔细想想这么些年来,武皇太后辅佐高宗做了不少事情,这些事情对治世大唐利大于弊。虽说武皇太后曾经心狠手辣地铲除政治对手,但是毕竟她没做出对百姓太过分的事情。况且自己说了这么多在自己看来都大逆不道的话,武皇太后却不责怪,反而写信安慰我,这样尊重大臣的掌权者还是不多见的,颇有太宗遗风啊!所以刘仁轨最终没有辞职。刘仁轨留下以后,朝廷官员的议论少了很多。武皇太后不愧是政治老江湖了,知道如何运用帝王之术。她有资格、有能力做皇帝。

安抚了一批能安抚的人之后,武皇太后就要解决那些不能安抚、存有异心的人了。武皇太后对待反对自己的人是绝不心慈手软的。有一次,曾经参加废黜中宗的十几个骑兵一起喝酒,因为不满没有奖赏而大发牢骚。有人说:“早知道是这么个结果,我们还不如拥立庐陵王做皇帝呢!”这话被人告到武皇太后那里,武皇太后不高兴了,一个小小的骑兵都这样非议朝廷,不杀一儆百怎么行?于是将谈论此事的人全部抓了起来,说出大逆不道的话的斩首。告密的人升了五品官。这样下来,非议朝廷的人渐渐少了起来。

为了防止被废太子李贤作乱,武皇太后还命令左金吾将军丘神绩逼李贤自杀,丘神绩回到洛阳,被指擅自杀死被废太子,贬到叠州做刺史,追封李贤为雍王。不过很快丘神绩再次被启用,官复原职。

从以上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武皇太后的政治权谋已经运用得十分娴熟了。她通过安抚皇室、重臣,重新配置朝廷人力资源,以及除掉政治敌人、潜在对手等手段稳固了自己的统治。此时的武皇太后是不是已经有自己称帝的打算了呢?没有,她依然是想要实实在在的权力,而不是虚名。

在处理太子李贤之时,武皇太后也没有忘记把废了的中宗李哲迁往湖北房州。接着又迁来迁去,为的就是不让李哲有喘息的机会。因为她知道,只要这些已废太子在某处落下脚,他们就有可能培植出自己的势力,再次反攻自己。

唐中宗被废了,他还有机会返回皇室么?李哲的命运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呢?武皇太后在对自己的儿子做了一系列的动作之后,命运又将把她带向何方呢?天涯海角的两母子各自揣着心事熬着他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