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慈母家训
7014100000074

第74章 陆圻景撰《新妇谱》(1)

【撰主简介】

陆圻景,生平事迹待考。

须曲得公婆欢心

【原文】

新妇之倚以为天者[1],公姑丈夫三人而已[2]。故待三人,必须曲得其欢心,不可纤毫触恼。若公姑不喜,丈夫不悦,则乡党谓之不贤[3],而奴婢者皆得而欺凌我矣。从此说话没人听矣,凡事行不去矣。故妇之善事公姑丈夫也,非止为贤与孝也,以远辱也。

——节录自《香艳丛书》第三卷

【注释】

[1]倚:靠;仗恃。

[2]公姑:指丈夫的父母。

[3]乡党:乡里的人。

【译文】

新媳妇所依靠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公公婆婆和丈夫这三个人的力量而已。所以对待这三个人,必须婉转求得他们的欢心,不可对他们的言行丝毫有所触犯恼怒。如果公公婆婆对她的言行不感到高兴,丈夫对她的言行很讨厌,那么乡里面的人就会说她是不贤惠的人,而那些下等的家人都会欺凌她、看不起她。从此以后她说话就会没有人听,做什么事情也会行不通,所以新媳妇之所以妥善侍奉公公婆婆和丈夫,不仅仅是一个贤惠和孝顺的问题,而是为了远避侮辱的问题。

【评析】

这里说的是刚刚做儿媳妇的人,从一开始就应当约束自己的言行,取得公公婆婆和丈夫对她的好感,也就是说必须从一开始就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篇中尽管体现了三从四德这种封建的礼教色彩,但与家人和睦相处这一点却是很重要的。

须善待宾客

【原文】

凡亲友一到,即起身亲理茶盏,拭碗拭盘,撮茶叶,点茶果,俱宜轻快,勿使外闻,并不可一委之群婢。盖新妇之职[1],原须必躬必亲,不宜叉手高坐,且恐群婢不称姑意[2],姑或懊恼,而见卑幼不起代劳,是娶一阿婆也。记之。

凡阿翁及丈夫[3],要留客酒饭,或丰或俭,即须请命于姑,用菜几器,酒果小碟多少,一一亲自动手,至精洁敏妙,则须自心里做出。不洁,则客疑主人不能烹;不速,则客馁而主人有愧色[4],大不可也。又须再嘱奴仆等,于座后用心看视。若有续到宾客,再添杯箸[5];若菜垂尽,须早增益。俱不必待外厢催讨。

凡留客不留客,自有阿翁丈夫作主,新妇只宜随顺做去,不须措意也[6]。如阿姑而上亲,可请教于姑,新妇该见否。如该见,急出万福。迟则亲去,而姑不悦矣。万一阿姑不留酒食,不妨赞成留膳。若留阿姑而上亲,姑云率薄,不妨从厚。如新妇母家亲戚,一到即请教阿姑,应见否。如见,一茶之后,新妇自先立起,不必久谈。盖久坐恐阿姑要治饮馔[7],深为烦扰耳。若阿姑云,何不留之,新妇必谢云,彼有事,不能强留。盖新妇统于所尊,未经分析,谁则责之?又况人有仓卒不便,银钱匮乏时[8],即姑难以语妇者,而新妇主席,阿姑治具,亦使此心不安。故凡涉母家亲戚,槩不宜留[9]。

凡阿翁丈夫,有亲友仓卒忽到,要留酒食,而银钱偶乏;及要庆吊诸仪,而资财偶竭,新妇知之,即宜脱簪珥[10],典衣服,不待公姑开言,方为先意承志。新妇或系贫家之女,奁无可废[11],然常存此心,即布衣可质[12],发髲可截也[13]。至一二赠嫁器皿,即当公用,不问全毁。若小有爱惜之语,即属吝啬[14],即伤公姑之心,即为下人姗笑[15]。以故公姑有宁贷邻家,而不敢问新妇者。彼尘封不用,又保无水火盗贼之虞乎。

常见人家罗列请客,或费一金二金,又兼举家辛苦,无非为奉客计也。乃客欢饮而忽报酒完,忽云烛尽,又见蜡炬瘦短数灭,屏间碗盏玎珰,此俱欲客速行之意,最惹客怒,殊为可恨。况既费一番经营,反取一番不快,此愚之甚也。请客时,酒须多蓄,未完先买添。烛须粗大,多买几枝,不失古抱燋之意[16]。饭须用汤,可令客饱。……新妇未当家者,不论;若姑出处,及有倦时,代为料理。必须识此[17]。

——节录自《香艳丛书》第三卷

【注释】

[1]盖:承上文说明理由或原因。

[2]姑:丈夫的母亲。

[3]翁:丈夫的父亲。

[4]馁:饥饿。

[5]箸(zh俅):筷子。

[6]措意:留意;用心。

[7]饮馔(zhu伽n):饮食。

[8]匮之:缺乏。

[9]槩(g伽1):同“概”。

[10]簪珥(z佟n侑r):簪子耳环。

[11]奁(1i佗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12]质:抵押。

[13]髲(b佻):假发。

[14]吝啬(l佻n s侉):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15]姗(sh佟n)笑:嘲笑。

[16]燋(ji佟o):没有点燃的引火物。

[17识:记;认识。

【译文】

只要是亲戚朋友一来到家里,新媳妇就应立即起身亲自料理茶碗杯盏,擦碗擦盘,撮茶叶,摆好茶果,做这些事的时候都应轻便迅速,不要使外边坐着的客人听到有响声,并且这些事不可一概委托家中那些女仆去做。原因是新媳妇的职责,本来就必须亲自动手招待客人,不应当叉着两只手坐在一边,况且这些招待客人的事如果委托女仆去做,有可能不称婆婆的意愿。婆婆或许会懊恼,看到做晚辈的不起身代她招待客人,就会使她感到是娶了一个老太婆到家里来了,这一点做新媳妇的人应当记住。

凡是公公及丈夫要留客人喝酒吃饭,是丰盛还是节俭,新媳妇都必须立即向婆婆请示。备几盘菜,用于下酒的果菜几碟,都应当亲自动手作安排。至于在这些方面做到精要清洁、敏捷合意,则必须从心里做出,用心考虑后付诸于行动。食物不清洁,那么客人就会疑心主人不能做饭菜;行动不迅速,客人就会感到饥饿而主人就会感到不好意思,这是千万不应发生的事情。与此同时,新媳妇还应当再次嘱咐奴仆等人,在座后用心观察。如果陆续有宾客来了,就要再次添加酒杯碗筷。如果桌上的菜快要吃完了,就须趁早增添。这些事都不必等到外边房里的人来催讨。

留客与不留客,自然有公公和丈夫做主,新媳妇只宜随他们的意愿去做,不须留意留不留客。如果是婆婆的上等亲戚,可向婆婆请教,做新媳妇的是否应当拜见。如应该拜见,就应急忙口道万福。动作缓慢亲戚就走了,婆婆就会感到不高兴。万一婆婆不留亲戚喝酒吃饭,不妨力促吃了饭再走。如留婆婆的上等亲戚,婆婆说按照一般招待就行了,但新媳妇不妨从厚操办酒菜饭食。如果来的是新媳妇娘家的亲戚,人一到达就应立即请教婆婆,应不应该见面。如果允许见面,喝了一杯茶之后,新媳妇自然应当首先站起身来,不必长时间交谈不停。因为娘家亲戚久坐有可能婆婆要做饮食,深感烦琐打扰。如果婆婆说,何不留客人吃饭再走,新媳妇就一定谢谢婆婆的好意,说娘家亲戚有事,不要强留。原因是新媳妇刚进门,一般都会受到尊重,没有经过彼此了解,谁想忍心对新媳妇加以指责呢?况且人都有意想不到的不便之处,银钱缺乏时,即使婆婆难以对新媳妇说出,而新媳妇主持家宴,婆婆做饭菜,也使人心中不安。所以凡是涉及到娘家亲戚,一概不宜留下来吃饭。

凡是公公和丈夫有亲朋戚友仓促之时忽然到来,要留他们喝酒吃饭,如果家中银钱偶尔缺乏,以及履行红白喜事的仪节时,家中资财偶尔用尽,新媳妇知道这种情况后,就应当摘下簪子耳环,典当衣服,不要等到公公婆婆开口,就事先考虑这个问题而去促成长辈的心愿。新媳妇如果是贫穷人家的女子,嫁妆没有什么值钱东西拿来典当,也应当常常存有为家排忧解难的心思,粗布衣服可以拿去抵押,假发之类不很值钱的东西也要尽力拿去凑办。至于一两件赠嫁器皿,也应当作为公用,不要计较器皿是否受到损坏。如果稍微有一点爱惜这些东西的话,就是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就会伤公公婆婆的心,也会为家中那些仆人所嘲笑。由于这种缘故,公公婆婆有宁可向邻居借贷而不敢同新媳妇商量的。然而,新媳妇的嫁妆之类的东西长时间放置不用,又能够保证没有水火盗贼的危险吗!

常常看到有些人家里罗列请客,或者花费一金二金,还要让全家人辛辛苦苦操办,无非是为了招待好客人。有时客人放怀畅饮而忽然得知酒已用完,蜡烛已经用尽,又看到蜡炬短了灭了,内屋碗盏丁当作响,这都是要催客迅速离去的意思。这种情况最容易惹起客人的恼怒,特别可恼。既然全家人费了一番筹划经营,到头来反而招来一番不愉快,这是最愚蠢的举动。请客吃饭的时候,酒须多作准备,还没有用尽的时候就应当预先添买;蜡烛必须粗大,多买几支。这样才不失古人抱燋引火的意思。吃饭时必须有汤,这样可以使客人吃饱。……新媳妇没有当家的,不要求这样。如果婆婆出外,或感到疲倦时,新媳妇就应当代为料理款待客人的事务。必须用心记住这些规矩。

【评析】

篇中集中阐述新媳妇作为内当家应当主动做到一切,即以情谊,以谦让、以主动、以礼节为依归的道理。只有具备这种美德,才能使得家庭和睦融洽。这一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答礼行礼应以夫家为重

【原文】

凡答礼送礼,毋论姑家亲戚与母家亲戚[1],或否或该,应厚应薄,一须禀命于姑,不可自作主意。然待姑家亲戚,须常存要好看之心。母家亲戚,其礼文可省处,一切省之。盖整理一番[2],必费阿姑多少心血,就有烦苦,姑亦忍耐,不好声说,所以只是少些好。若必不得已,则略一举动,倘姑以为烦[3],竟歇亦可。与其获罪于姑,宁负歉于亲戚也。况身未当家,人多见谅。

——节录自《香艳丛书》第三卷

【注释】

[1]毋论:不论。姑:丈夫的母亲。

[2]盖:承上文说明理由或原因。

[3]倘:倘若。

【译文】

凡是有关答礼送礼方面的事情,不论丈夫家亲戚还是娘家亲戚,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应该给厚礼还是给薄礼,一概必须向婆婆禀报请示,不可自作主张。然而对待夫家亲戚,必须常常存有面子上好看和实际上恰到礼节的想法。而娘家的亲戚,在礼节方面可省去的地方,一切尽量省去。原因是筹划料理一番,婆婆要花费许多心血,这样就会给她带来烦苦,婆婆也只得忍耐,不好做声,所以给娘家亲戚答礼送礼的事还是少一些为好。如果一定需要答礼送礼给娘家亲戚,那么稍微表示一下意思就行了。倘若婆婆认为烦琐,最终不答礼不送礼也是可以的。与其因这类事情得罪婆婆,还不如负歉于亲朋戚友。况且新媳妇自己尚未当家做主,亲朋戚友大多会加以谅解的。

【评析】

此篇重点阐述的是有关对于亲朋戚友答礼送礼的问题,强调做新媳妇的人应当尽量免除娘家人这方面的礼节,而对于夫家亲朋戚友则要尽心尽力去做。这样做还是为了避免矛盾产生,不为自身打算。这种姿态至今仍有启迪意义。因为女方以心、以情、以行去感动丈夫,反过来丈夫一定会同样对待妻子家里的人。这样,相互尊重,发扬风格,家庭就会人财兴旺。

岁时应诚心进奉公婆饮食

【原文】

凡一岁之中,除夕[1]、上元[2]、端阳[3]、七夕[4]、中秋[5],公姑寿日[6],俱为大节。是晚虽公家自有喜[7],新妇房中不可不自治精洁丰满饮馔数簋[8],送公姑处,以表孝心。若阿翁出外[9],则身陪姑饮;若翁有急客,姑欲移用,即用为得也。其公姑丈夫寿日,俱宜蚤起[10],严汝拜祝,虔恪备礼[11]。凡花朝月夕,赏心乐事时,姑或寂静及不快意时,俱宜室中备美醖一壶[12],精品数器,侍姑谈论,以摅怀抱[13]。若疾病所需甘旨,尤须速办,仍问知医者可进否也。

甘旨之奉不在多,而在意之诚。随时可尽,随地可尽。如贫家之女,必欲珍穷水陆[14],此断不能之势也。但逢时新诸品,俱要用心探听,最初第一二日,可即买之。其荤腥仍手烹,待公姑午膳晚膳时以进,不则作家之人又不舍吃矣。其平时只要物件可口,便是甘旨。若用银置买,必须精者,贵者。若从亲戚中馈遗所得[15],虽平常之物,皆可进也。至于赴席所得,亲戚、母家所与,虽物之一二枚,亦可藏之袖中,退而奉姑。姑必鉴其诚孝[16],不以为亵[17]。盖事虽小[18],物虽微,而见人之真也。若姑事冗腹饥[19],虽枣栗之类,豚蹄鸡肋[20],皆可进之。

凡以物奉公姑,要使物溢于器[21],毋令晨星落落,摇于器之中间。凡治馔进公姑,须丰实,不可垫底。

【注释】

[1]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晚。

[2]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

[3]端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阳节。

[4]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

[5]中秋:秋季的第二个月中,即农历八月十五。

[6]公姑:指丈夫的父母。

[7]:同“宴”。

[8]馔(zhu伽n):饮食。簋(gu佾):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9]阿翁:丈夫的父亲。

[10]蚤:通“早”。

[11]虔恪(qi佗n k侉):恭敬而谨慎。

[12]醖(y俅n):酿酒,也指酒。

[13]摅(sh俦):表示;发表。

[14]珍穷:宝贵的东西寻求到极点。水陆:水中和陆地的佳肴,即山珍海味。

[15]馈:馈赠。

[16]鉴:仔细看;审察。

[17]亵(xi侉):轻慢。

[18]盖:承上文说明理由或原因。

[19]事冗(r侬ng):事务繁忙。

[20]豚(t俨n):小猪,泛指猪。

[21]溢:充满而流出来;过分。

【译文】

凡是一年之中,农历大年三十晚、正月十五日上元节、五月初五日端阳、七月初七日晚和八月中秋节,以及公公婆婆的生日,都是大的节日。每当这些日子的晚上,虽然大家庭自然有喜宴,但新媳妇房中不可不自己动手做多种精美洁净而又丰富的食物,送到公公和婆婆的的住处,用来表示孝顺之心。如果公公出外,那么就应当陪婆婆吃东西;如果公公有不速之客来到,婆婆要拿这些食物移用,就应当高兴地移作待客之用。每当公公婆婆和丈夫的生日,新媳妇都应当早早起床,穿着大方得体的衣服向他们拜贺,恭敬而谨慎地准备礼物献给他们。凡是花朝月夕、赏心乐事的时刻,婆婆有可能寂寞清净不愉快,在这时新媳妇就应当在自己的屋子里准备美酒一壶,精美的食物几种,陪伴婆婆边吃边喝边谈,用以抒发胸中的情感。如果婆婆生了病需要吃美味的食物,更要迅速办理,但应问明医生能不能够吃。

美味食物供奉公公婆婆,不在多,而在心意的诚恳。随时随地可尽孝心。如果新媳妇是贫穷人家的女子,而又想要做到将山珍海味全都尽力置办,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但那些时令果品和食物,都要做到用心探听,在最初的第一二天,就要买好这些东西。鱼肉等食物仍应由新媳妇亲自煮炒,等到公公婆婆吃午饭和晚饭时送上,如果不这样,家里的人又会舍不得吃了。在平时只要食物可口,就是美味的东西。如果用银钱置买食物,就必须是精美的和贵重的。如果是亲戚中馈赠剩下来的食物,尽管很平常,也都可以进奉给公公婆婆。至于宴席上所得的食物、亲戚或娘家所给予的东西,虽然数量很少,也可放到口袋里,回到家里供奉婆婆。婆婆一定会晓得做儿媳妇的忠诚和孝顺,不会以为是轻慢她的表现。这是因为,事虽小,物虽微,但可以看到儿媳一颗真诚之心。如果婆婆事务繁忙,肚子又饿了,在这时即使是红枣、板栗之类食物,猪蹄鸡肋之类东西,都可以送给她吃。

一般地进奉公公婆婆的食物,都要做到满盘,不要寥寥无几,在盘中摇摇荡荡。凡是做饮食进奉公公婆婆,必须做到丰厚扎实,碗盘等器物中不可用别的东西垫底蒙骗他们。

【评析】

此篇主要讲的是在饮食方面新媳妇必须对公公婆婆尽心尽孝,不要有半点虚假之情掺杂其中。这些美德如果在今天能继续发扬,那么婆媳、翁婿之间的关系就和洽无间了。

应做到早起晚睡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