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慈母家训
7014100000062

第62章 徐皇后《内训》(1)

【训主简介】

徐皇后,明成祖仁孝文皇后,明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长女。“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徐皇后在前人所作的《女诫》、《女训》的基础上所撰的《内训》,是封建时代对妇女教育训诫的教材。

据《后汉书》卷八十四《曹世叔妻传》所载,班昭“作《女诫》七篇,有助内训”。又据《旧唐书·高宗纪》所载,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武则天“作《女训》一篇”。到了明初,徐皇后采纳上述著作的观点,作《内训》二十篇。

《内训》内容丰富,对后世影响颇大,其中许多内容时至今日仍有其启迪和借鉴意义。今特从《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内训》所载徐氏《内训》全文中节选部分加以诠释,介绍给读者,所节选的各个部分正文出处从略。

要具备良好的德性

【原文】

贞静幽闲,端庄诚一,女子之德性也。孝敬、仁明、慈和、柔顺,德性备矣。夫德性原于所禀而化成于习,匪由外至,实本于身。

古之贞女理性情,治心术,崇道德,故能配君子以成其教。是故仁以居之,义以行之,智以烛之[1],信以守之,礼以体之。匪礼勿履[2],匪义勿由。动必由道,言必由信。匪言而言,则厉阶成焉;匪礼而动,则邪僻形焉。阈以限言[3],玉以节动,礼以制心,道以制欲,养其德性,所以饬身[4],可不慎乎?

无损于性者乃可以养德,无累于德者乃可以成性。积过由小,害德为大。故大厦倾颓,基址弗固也;己身不饬,德性有亏也。美璞无瑕,可为至宝;贞女纯德,可配京室。检身制度,足为母仪;勤俭不妒,足法闺阃[5]。若夫骄盈嫉忌、肆意适情以病其德性,斯亦

无所取矣。古语云:“处身造宅,黼身建德。”[6]

《诗》[7]云:“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8]

【注释】

[1]烛:照。

[2]履:践;实行。

[3]阈(y俅):门槛。引申为阻隔之义。

[4]饬(ch佻)身:正己;正身。

[5]阃(k俪n):门槛。此处指闺门,妇女所居处,引申指妇女。

[6]黼(f俪):古代礼服上绣的黑白相间如斧形的花纹。

[7]《诗》:儒家经典之一。

[8]纯嘏(ji伲):纯,大。嘏,福。

【译文】

贞洁文静、幽深闲雅、端庄大方、心志专一,这些都是女子的品德性行。孝顺恭敬、仁爱聪明、慈祥和蔼、温柔和顺,这些都具备了,女子的品德性行就齐全了。品德性行原本属于天赋,但主要通过习惯才能养成。它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确确实实存在于人的自身。

古代的贞洁女子能理顺性情,整治心术、崇尚道德,因而能够匹配君子并养成内心的教养。因此,以仁爱居处,以道义行动,以智慧指导,以信誉坚持,以礼仪规范行动,不合礼的事不去做,不合义的事不跟随。行动必须遵循道德,说话必须严守信用。不该说的话说了,祸乱的阶梯就形成了;不合礼的事做了,邪恶就出现了。用规矩限制语言,用佩玉节制行动,用礼仪制约心思,用道德约束欲望,这样就可以修养品德性情了。因此,修身正己能不谨慎吗?

不损害性情,才能够修养德行;不累及德行,才能够养成性情。积下过失的事由虽然小,但对德行的损害就很大。因此大厦倾危,是基址不牢固的缘故;自身不能修正,是德性有所亏损的缘故。美玉没有瑕玼,可以成为至宝;贞女有纯洁德行,能够匹配王室。能以法度检束自己,足可以成为女子中的典范;能勤俭持家,不忌妒别人,足可以成为女子中的楷模。

至于骄傲自满、嫉贤忌能、恣肆放荡、随心所欲等行为,损害一个人的德性,也是不可取的。古话说:“要使身体有地方居处,就要造成房子;要能穿上黑白相间如斧形花纹的礼服,就必须立德行。”《诗经》上说:“假如你能够弥补自己秉性中的不足,那么幸福对你来说就是常有的事情了。”

【评析】

德为立身之本。那么女人究竟要具备怎样的德性呢?过去有种说法,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显然是极其错误的。本篇从儒家的角度出发,认为女子要具有“贞静幽闲、端庄诚一”的德性,要做到“孝敬、仁明、慈和、柔顺”,并以正反两方面加以阐述。尽管这其中也包含有一些封建思想,但是该文所提出的德性和标准、规范的某些内容,在今天看来仍然可资借鉴。任何社会都崇尚文明和修养,虽然时代不同而标准亦异,但人类毕竟有最基本的道德是非观。

重视修养身心

【原文】

或曰:“太任目不视恶色[1],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若是者,修身之道乎?”曰:“然,古之道也。”夫目视恶色则中眩焉[2],耳听淫声则内褫焉[3],口出傲言则骄心侈焉[4],是皆身之害也。

故妇人居必以正,所以防慝也[5];行必无陂[6],所以成德也。是故五彩盛服不足以为身华,贞顺率道乃可以进妇德。不修其身以爽厥德[7],斯为邪矣!谚有之曰:“治秽养苗,无使莠骄[8];刬荆剪棘[9],无使涂塞。”是以修身所以成其德者也。

夫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成化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是故妇人者,从人者也;夫妇之道,刚柔之义也。昔者明王之所以谨婚姻之始者,重似续之道也。家之隆替,国之废兴,于斯系焉!于乎闺门之内[10],修身之教,其勖慎之哉[11]!

【注释】

[1]太任:人名,周季历之妃,文王之母。

[2]眩:迷惑;迷乱。

[3]褫(ch佾):夺取;剥夺。

[4]侈:浪费;奢侈。

[5]慝(t侉):邪恶。

[6]陂(b佻):通“佊”,邪佞。

[7]爽:差错;败坏;伤败。厥:其。

[8]莠(y侬u):草名,似稷而无实。又名狗尾草。

[9]刬(ch伲n):同“铲”,铲除;清除。

[10]闺门:古代女子居于内室,与外界不能随意联系。

[11]勖(x俅):勉励。

【译文】

有人问:“太任眼睛不看邪恶的颜色,耳朵不听淫秽的声音,口里不说狂傲的话语。像这样就是修养身心的途径吗?”回答是:“对,这是自古就有的方法。”眼睛看了邪恶的颜色,心中就会迷惑;耳朵听了淫秽的声音,内心就会迷乱;口中说出狂傲的话语,内心就会骄纵放肆。这些都是对身心有害的。

所以说妇人居处必须正当,才能防御邪恶;行为必须没有邪佞,才能修成德行。所以五彩绘绣的华丽衣服不足以为其身心增添光彩,秉贞顺之操、遵礼仪之道才可以长进妇德。不修养其身心而使其德行有所伤败,这就是邪恶了。有一句谚语说:“整治污秽培养禾苗,不要使杂草滋长;铲除丛生荆棘,不要使路途堵塞。”这就是修养身心能够养成良好德性的原因。

身心不加以修养那么品德不能建立,品德不能建立而能成教化于一家的真是太少了,更何况于天下呢?因此,妇人就是跟从男人的。夫妇之道也就是刚柔合一的含义。过去的圣明君王之所以对婚姻之初很谨慎,是因为婚姻关系到事宗庙、继后世等重要的事情。家庭的兴隆更替,国家的没落兴旺,都关系到这一点。因此对于在闺门之内修养身心的教养,是应该劝勉、谨慎的啊!

【评析】

孔子曰:“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又说:“修身则道立。”可见修养身心对于一个人德行的修炼是何等重要。本篇着重论述了修身之道及与养德的关系,对于今人培养良好的品行颇有教益。当然,对于其中像“妇人者,从人者也”之类的封建观点,应采取批判的态度来对待。

言语不可不慎

【原文】

妇教有四[1],言居其一。心应万事,匪言曷宣[2]?言而中节,可以免悔;发不当理,祸必随之。谚曰:“訚訚謇謇[3],匪石可转[4];訿訿譞譞[5],烈火燎原。”又曰:“口如扃[6],言有恒;口如注,言无据。”甚矣!言之不可不慎也。况妇人德性幽闲,言非所尚,多言多失,不如寡言。故《书》斥牝鸡之晨[7],《诗》有厉阶之刺[8],《礼》严出梱之戒[9]。善于自持者,必于此加慎焉,庶乎其可也。

然则慎之有道乎?曰:“有。学南宫绦可也[10]。”夫缄口内修[11],重诺无尤。宁其心,定其志,和其气,守之以仁厚,持之以庄敬,质之以信义,一语一默,从容中道,以合乎坤静之体,则谗慝不作[12],家道雍穆矣。

故女不矜色[13],其行在德。无盐虽陋[14],言用于齐而国安[15]。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注释】

[1]妇教:古时女子出嫁前要接受教育,主要包括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方面内容。

[2]匪:不。曷:怎么;为什么。

[3]訚(y侏n)訚謇(ji伲n)謇:訚訚,和颜悦色貌。謇謇:正直之言。

[4]匪石:喻意志坚定。《诗·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疏》:“言我心非如石然,石虽坚尚可转,我心坚不可转也。”

[5]訿(z佾)訿譞(xu佟n)譞:訿訿,诋毁;非议。譞譞,多言。

[6]扃(ji侪ng):上闩;关门。

[7]牝(p佻n):雌性禽兽。

[8]《诗》:指儒家经典之一《诗经》。《书》:指儒家经典之一《尚书》。

[9]《礼》:指儒家经典之一《礼记》。梱(k俪n):门限。《礼·曲礼》上:“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

[10]南宫绦(t佟o):人名,即南容,孔子弟子,字子容,鲁人,据传其谨于言。

[11]缄:封闭。

[12]谗慝(ch佗n t侉):诽谤造谣的言语。

[13]矜(j侃n):自大;矜持。

[14]无盐:人名,齐宣王后,战国时人,原名钟离春,貌极丑,自谒齐宣王,陈四殆之义,宣王纳为后。后作丑女称。

[15]齐:齐王;齐国。

【译文】

关于妇女的教育有四种,妇言是其中之一。人的内心思考着万事万物,没有语言怎么能表现出来呢?说出的话符合礼节,可以避免后悔的事;说出的话不合乎情理,祸害必定会随之而来。谚语说:“和悦正直之言,不会像石头一样可以转动;诽谤造谣的话,会像烈火一样迅速传遍。”又说:“嘴像上了闩一样,那么说的话永久可信;说话像放水一样,那么说的话没有根据不可信。”说话不可不慎重,这很重要啊!况且妇人的品德性情幽深闲雅,言语并不是她们所崇尚的。多说话多有失当之处,还不如少说。所以《尚书》上指斥母鸡司晨预示家道没落,《诗经》上讽刺长舌之妇为厉祸的阶梯,《礼记》上严肃告诫人们语言要做到内外有别。妇人善于保持其身心者,必定会在这个方面加以谨慎,可能就没有多言之失了。

既然如此,那么言语谨慎有方法吗?答道:“有。学习南宫绦就可以了。”闭口少语,注重内心的修养,重视自己的诺言,就可以没有过失。宁静自己的心境,坚定自己的意志,平和自己的心气,恪守仁爱、忠厚,保持庄重、恭敬,坚守信誉、义气,说话或静默之间,从容不迫,合乎礼仪之道、坤静之体,那么谗言邪语无从兴起,家道也极其和睦了。

因此女子不要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貌,指导言行的在于自己的品德。无盐这个女子虽然丑陋,但她的话却能被齐王采纳并使国家安定。孔子说:“有好的德行的人必定有好的语言,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有好的德行。”

【评析】

言为心声,它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及修养等,因而言语不可不慎。文中所述,颇有道理,尤其是慎言之道,不仅对女子,所有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得教益。当然,“多言多失,不如寡言”并不是指不说话,该表明自己的观点时还是应大胆说出。此外,文中“女子应重内秀而不重外表”的观点也是值得肯定的。

女子应保持纯正的行为

【原文】

甚哉!妇人之行不可以不谨也。自是者[1],其行专;自矜者[2],其行危;自欺者[3],其行矫以污[4]。行专则纲常废,行危则嫉戾兴[5],行矫以污则人道绝。有一于此,鲜克终也[6]。

夫干霄之木,本之深也;凌云之台,基之厚也;妇有令誉[7],行之纯也。本深在乎栽培,基厚在乎积累,行纯在乎自力。不为纯行,则戚疏离焉,长幼紊焉[8],贵贱淆焉[9]。是故欲成其大,当谨其微;纵于毫末,本大不伐;昧于冥冥,神鉴孔明[10];百行一亏,累及全德。

体柔顺,率贞洁,服三从之顺[11],谨内外之别,勉之敬之,终始惟一,由是可以修家政,可以和上下,可以睦姻戚,而动无不协矣。《易》曰[12]:“恒其德;贞,妇人吉。”此之谓也。

【注释】

[1]自是:自以为是。

[2]自矜(j侃n):骄傲固执。

[3]自欺:自欺欺人。

[4]矫:假托;诈称。污:恶浊;不清洁。

[5]戾(l佻):乖张;违反;凶暴。

[6]鲜:少有;不多见。克:能够。

[7]令誉:美好的名声。

[8]紊:乱。

[9]淆:混杂;混淆。

[10]孔:很;甚。

[11]三从:儒家为妇女规定的道德教条。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12]《易》:指儒家经典之一《易经》。

【译文】

妇人的行为不可以不谨慎,这是多么重要啊!自以为是的,行为专制;骄傲自满的,行为危殆;自欺欺人的,行为狡诈恶浊。行为专制就会使纲常废弃,行为危殆就会使嫉妒、凶暴兴起,行为狡诈恶浊就会使人道灭绝。凡行为有其中之一者,很少有能够善终的。

直插云霄的树木,是因为它的根深;高达云端的高台,是因为它的基础厚实;妇人有美好的名声,是因为行为纯正。根扎得深在于栽培,基础厚实在于积累,行为纯正在于自己尽力。如果不能做到行为纯正,那么无论亲疏都会离去,长幼之间就会紊乱无序,贵贱之间就会杂乱混淆。因此,如果想要成大事,必须在细微处谨慎。如果在细微处放松一点点,树木即使长大了也因成不了材而不能砍伐;幽暗之处什么也看不到时要想到神灵的光照很明亮;如果一百个行为中有一个做得不好,最终也会累及全部品德。

做到温柔和顺,以忠贞纯洁自律,顺从三从的古训,谨守内外的区别,尽力去做并慎重对待,始终如一,由此可以修治家政,可以使上上下下的关系和睦,可以使姻亲之间友好相处,而行动没有不和洽协调的了。《易经》上说:“长久地保持良好的德行,贞洁,那么妇人就会吉利。”就是说的这些啊。

【评析】

本篇历数“自是者”、“自矜者”、“自欺者”的行为及危害后强调:“妇人之行不可以不谨也。”其实不仅是对妇人,谨言慎行向来是儒家规范人们品行的一条基本原则。本篇还生动、深刻地阐述了“欲成其大,当谨其微”的观点,合情合理,很有教育意义。

女子应勤励不息

【原文】

怠惰恣肆[1],身之殃也;勤励不息,身之德也。是故农勤于耕,士勤于学,女勤于工。农惰则五谷不获,士惰则学问不成,女惰则机杼空乏。

古者后妃亲蚕[2[,躬以率下;庶人之妻[3],皆衣其夫。效绩有制[4],愆则有辟[5]。夫治丝执麻以供衣服,幂酒浆[6]、具菹醢以供祭祀[7],女之职也。不勤其事以废其功,何以辞辟?

夫早作晚休可以无忧[8],缕积不息可以成匹。戒之哉,毋荒宁!荒宁者,刿身之镰刃也[9]。虽不见其锋,阴为其所戕矣[10]。《诗》云[11]:“妇无公事,休其蚕织。”此怠惰之慝也[12]。

於乎!贫贱不怠惰者易,富贵不怠惰者难。当勉其难,毋忽其易。

【注释】

[1]恣肆:放肆无忌。

[2]后妃亲蚕:古代后妃在皇帝举行亲耕仪式的同时,举行亲蚕仪式以示对纺织的重视。

[3]庶人:平民百姓。

[4]效绩:成效和功绩。《国语·鲁》下:“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

[5]愆:过失;过错。辟:法度;法律。

[6]幂(m佻):覆盖。

[7]菹(z俦):腌菜。醢(h伲i):肉酱。

[8]夫:助词,用在一句话开头。

[9]刿(gu佻):残杀;杀害。

[10]戕(qi佟ng):残杀;划伤。

[11]《诗》:指儒家经典之一《诗经》。

[12]慝(t侉):邪恶。

【译文】

松懈懒惰、放肆无忌,是身体的祸害;辛勤劳苦、自勉不已,是身体的福气。因此农夫勤于耕种,读书人勤于学习,女子勤于做女工。农夫懒惰,五谷就没有收获;读书人懒惰,学问就不会成功;女子懒惰,织机上就会空荡荡的。

古时候王后王妃举行亲蚕仪式并亲自养蚕,以行动作为其他妇人的榜样;平民之妻,都给自己的丈夫做衣服。做出了功绩有奖励的制度,有了过失则有法律来制裁。纺丝织麻用来做衣服,蒸酒、做腌菜、做肉酱用来祭祀,这些都是女子的职责。如果对这些事情不勤劳而荒废了自己的工作,怎么能逃避先王之法的惩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