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慈母家训
7014100000046

第46章 彭玉麟母王氏家训

【训主简介】

王氏系清代浙江绍兴人。自幼聪慧过人,广泛涉猎诗书,父母爱之如掌上明珠。但她选择对象的标准很高,年至三十才嫁给彭鸣九为妻。其子彭玉麟为湘军水师著名将领,为人刚正不阿,淡泊钱财,官至兵部尚书。

不要为了自己的利害得失而置他人于不顾

【原文】

赠公沉下僚二十余年[1],薄积廉奉[2],寄所亲买田湘中,将老焉。比归检校[3],所亲匿其契券不与,初犹许致薄少[4],继且出无义语,时相诟詈[5],赠公以此忧郁病殁[6]。侍郎年甫十五[7],锐思报之。太夫人泣谓:“儿当志其远大,毋速祸自危。事无左证[8],不得直也。”所亲又伺玉麒过市[9],挤坠深池,遇救仅免。于是彭氏之党益忿,谋讼诸官,返所匿资产,太夫人谢之:“儿幸不死。吾不欲以争产故携之赴官求理;儿如不肖[10],虽讼得之,终为人有耳。”所亲知事不可掩,诺还瘠田十之二。然心犹不慊,辄藉故相陵轹[11]。太夫人不之校[12],岁祲采野菜作食[13],语两子移家郡治避之。侍郎补博士弟子员[14],学行重一时,以奇贫为人司质库耒阳[15]。咸丰二年,粤寇入湘[16],耒阳一日数警,人多迁避。太夫人病中贻书侍郎[17]:“受人重寄,无亏信义。苟免也,必谨扃钥待主者[18]。”

——节录自《左宗棠全集》

【注释】

[1]赠公:指彭玉麟的父亲彭鸣九。

[2]廉奉:封建官吏的养廉银和工资收入。

[3]比归:等他回到家里。检校:查核。

[4]犹:还。

[5]诟詈(l佻):辱骂。

[6]殁:死,同“没”。

[7]侍郎:官名。为部一级长官。此处指彭玉麟。

[8]左证:同“佐证”。

[9]伺:观察;守候。玉麟:指王氏次子彭玉麟。

[10]不肖:无才能的人。

[11]辄(zh佴):动不动;总是。陵轹(l佻):欺压。

[12]校:同“较”。计较。

[13]岁祲(j佻n):年岁不佳。

[14]补:填补。博士弟子:汉武帝设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令郡国选送。唐以后也称生员为博士弟子。

[15]奇贫:特别贫困。司质库:掌管当铺方面的事务。

[16]粤寇: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诬称。

[17]贻书:遗书;写信给。

[18]扃(ji侪ng)钥:门栓钥匙。

【译文】

彭鸣九屈居小官二十余年,积聚少量的养廉银和工资收入,寄给可以信任的亲戚在湖南老家衡阳购买田地,作为养老的处所。但等他回到老家准备查核时,这个亲戚把契券隐藏起来不交给他,起初还许诺给他一小部分,接着说出无情无义的话语,时常对他加以辱骂,彭鸣九因此忧郁得病身亡。彭玉麟长到十五岁时,急着想对此事加以报复。他的母亲王氏哭着对他说:“孩儿你应当有远大的志向,不要因此事速招灾祸而危及自己。你父亲寄钱给那个亲戚买田地没有佐证依据,你要解决这一纠纷是很难得到公正的结果的。”那个亲戚又策划阴谋,等待王氏的小儿子彭玉麒经过街上时,把他推入水很深的池子里,遇到好人相救才幸免一死。于是,彭氏宗族里的人日益感到气忿,打算将此事向官府控诉,与那个不讲义气的亲戚打官司,让他归还隐藏不交的资产给彭家,但王氏谢谢他们说:“我的小儿子有幸不死。我不想以争田产的缘故带领儿子们到官府去求理;儿子如果没有才能,即使通过打官司得到了田产,最终还是会被人得去。”那个亲戚知道事情不可能再掩饰下去,许诺归还十分之二的贫瘠田地。然而,他的内心还是没有诚意,总是借故对王氏加以欺压。王氏不与他计较,年岁不佳的时候到山上挖野菜作为食物充饥,并告诉两个儿子把家迁移到城市去躲避那个亲戚的无理纠缠。彭玉麟成为府县学校生员,学识言行都一时被人重视,因为特别贫困在耒阳城替人掌管当铺。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进入湖南,耒阳一天之内多次发生紧急情况,人们大多迁移到别处躲避。王氏在病中写信给彭玉麟:“你受人家重任寄托,应当讲信义。假使不可以再做生意,也必须谨慎照看好门面,保管好钥匙等待主人回来。”

【评析】

王氏胸怀宽广,不与人计较短长。这就是古人所谨守的为人处世的信念:“宁可人负我,决不我负别人。”她告诫儿子们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因为钱财田产都是身外之物,关键要看有没有才能,如果没有才能,即使资产成山也会最终一无所有。进而,王氏告诫其子,一个人应当讲信义,不要有奶便是娘,不要为自己的利害得失而置他人于不顾。这些都对彭玉麟的思想言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他后来成为时人敬仰的“彭青天”提供了思想基础。当然,在是非曲直面前,尤其是面对邪恶,一味忍让迁就终非良策,王氏教子之法虽有感人之处,亦有不可取的消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