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慈母家训
7014100000041

第41章 胡仕良母吴氏家训

【训主简介】

吴氏系清南漳县人,自幼聪慧过人,父兄授以女训诸书,能解妇道之义。十七岁时嫁给胡嗣英为妻,十九岁时生子仕良仅九十五天,其夫病亡。她谨遵妇训,励志守节,抚养幼儿,侍奉公婆,前后达五十二年。不仅儿子洁身自好,而且两个孙子也才学出众,一时被乡人传为佳话。

要能修身慎行做好人

【原文】

其卒也,召仕良至前,两孙在侧,笑谓曰:“吾今逎得从汝父于地下矣[1]。”仕良方惊愕,已端坐而逝。嗣英故贫士,家无馀资。嗣英殁后[2],中更大事,业益落,节妇所居仅草屋数间,不戒于火,焚且尽,戚邻为之悲惋。节妇处之怡然[3],曰:“此殆天以之试吾操也。”[4]励志益坚。仕良初从学,以贫故改为贾[5],节妇以针黹所获[6],资其居积,早夜督察,不少宽假,曰:“汝能修身慎行,不辱先人,勿令人羞称汝名,羞言汝行,即为克家之子[7],吾不求名在为学与为贾也。”今仕良且老矣,其两孙正开、正模颇能自立庐舍[8],渠渠依然旧家[9],此皆节妇之力也。

——节录自《碑传集》第一五二卷

【注释】

[1]逎(n伲i):同“乃”。

[2]殁:死。也作“没”。

[3]怡然:形容喜悦。

[4]殆:此处作“大概”解。

[5]贾:做生意;经商。

[6]针黹(zh佾):针线。

[7]克家:继承家业;延续家风。

[8]庐舍:房屋,田舍。

[9]旧家:从前家风。

【译文】

胡仕良的母亲吴氏临终前,把仕良叫到面前,把两个孙子叫到两侧,她笑着对他们说:“我今天才得以随你父亲到地下去了。”仕良正在感到惊讶之时,母亲已端坐而死。胡仕良的父亲胡嗣英一直是一位贫穷的读书人,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胡嗣英去世后,中间又经历了大的变故,家业日益衰落,吴氏所居仅仅是几间茅草房,不慎又遭火灾而毁于一旦,亲戚和近邻都为之感到悲伤惋惜。但吴氏处之泰然,若无其事地说:“这大概是老天爷用来试一试我的情操如何的。”从此意志日益坚定。仕良起初从学,由于贫穷的缘故而改做生意,吴氏则以针线活换来的血汗钱,尽力资助他积蓄成本,早晚监督察看,不稍微给予宽容,对他说:“你能修养身心谨慎行事,不败坏祖先的名声,不使人家羞于谈到你的名字,羞于谈论你的言行,也就算得上能继承父祖辈事业的人了,我不强求你的名分是做学问还是做生意。”如今仕良也已经老了,吴氏的两个孙子正开、正模也能置办家产,自食其力,勤勤恳恳,依然遵循从前家风。这都是吴氏对他们教导的结果。

【评析】

在封建社会,一般父母都指望儿子读书做官,但吴氏敢于正视现实,积极支持其子以做生意为业。这在重农抑商、重学鄙贾、重义轻利的时代环境下是不简单的。更为重要的是,吴氏严格要求后代首先要做有用的人,不要成为被人耻笑的人。这一点更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