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慈母家训
7014100000020

第20章 房母崔氏家训

【训主简介】

房母崔氏,后魏名臣房景伯的母亲。房景伯,字长晖。少以孝闻。历任齐州长史、清河太守、司空长史。后以母疾去官,居母丧不食盐与菜。性淳和,涉猎经史。

景伯为清河太守时,有疑狱,常先请教于母。一天,一个妇女状告自己的儿子不孝,景伯深感悲伤,便请教母亲。房母便要景伯将那妇女和她的儿子接到府中来,让其母与自己对榻共食,其子站立堂下,让他亲眼看到景伯如何对待其母。十余天后,其子表示悔过求还。又过了十余天,其子叩头流血求还,其母亦感动涕泣乞还。景伯如此以孝感动人,于是风化大行。

行教化于民

【原文】

民未知礼[1],何足深过[2]?但呼其母子来,令见汝事我[3],当自改也[4]。

——节录自《女学》卷三第一○一章

【注释】

[1]民未知礼:老百姓不知礼义。

[2]何足:有什么值得。深过:重加责备。

[3]事:侍奉。

[4]当:副词。作“就”解。

【译文】

老百姓不懂得礼义,哪里值得重加责备呢?只要把他们母子叫来,让他的儿子亲眼看到你是怎么侍奉我的,他就会自己改正过来的。

【评析】

房景伯在官任上,每有疑狱,必先请教于母,可谓孝子的典型。其母崔氏深明大义,教育儿子行教化于民,让民知礼义廉耻,可谓贤母的典型。房母崔氏让不肖子观察景伯如何侍奉自己,使之耳濡目染,让其良心深受道德的谴责,而后痛改前非。崔氏教子实际上是一个教化的典范。崔氏教子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可贵的启示:教育子女不要空谈不着边际的理论,要亲自作出榜样,树立典范,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