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蓦然回首
7012300000011

第11章 看不见的眼泪(1)

夫妻二人热情地招待客人,在客人眼里,军事长官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其实为了拿到地窖和橱柜的钥匙,军事长官在妻子面前又是下跪,又是说好话,有说不出的辛酸。

寒宵

——[中国]郁达夫

飘雪的寒夜,酒席已散,我答应柳卿半点钟后必去的条件,才将她送走。不知过了多久后,我与逸生乘车来到他家门口时,我心里突然激动了起来,便与逸生一同去了韩家潭柳卿的家。

没有法子,只好教她先回去一步,再过半个钟头,答应她一定仍复上她那里去。

酒也喝得差不多了。左右几间屋子里的客人早已散去,伙计们把灰黄的电灯都灭黑了。火炉里的红煤也已经七零八落,炉门下的一块透明的小门,本来是烧得红红的,渐渐地带起白色来了。

几天来连夜的不眠,和成日的喝酒,弄得头脑总是昏昏的。和逸生讲话讲得起劲,又兼她老在边上挨着,所以熬得好久,连小解都不曾出去解。

好容易说服了她答应了她半点钟后必去的条件,把她送出门来的时候,因为迎吸了一阵冷风,忽而打了一个寒噤。房门开后,从屋内射出来的红蒙的电灯光里,看出了许多飞舞的雪片。

“啊!又下雪了,下雪了我可不能来呀!”

一半是说笑,一半真想回家去看看,这一礼拜内有没有重要信札。

“嗯哼!那可不成,那我就不走了。”

把斗篷张开,围抱住我的身体,冰凉地、光腻地、香嫩地贴上来的,是她的脸,柔和的软薄的呼吸和嘴唇,紧紧地贴了我一贴。

“酒气!怪难受的!”

假装似怒地又对我瞧了一眼。第二次又要贴上来的时候,屋内的逸生,却叫了起来:

“不行不行,柳卿!在院子里干这玩意儿!罚十块钱!”

“偏要干,偏要……”

嘴唇又贴上来了,嗤地笑了一声。

和她包在一个斗篷中间,从微滑灰黑的院子里,慢慢走到中门口,掌柜的叫了一声“打车”,我才骇了一跳,滚出她的斗篷来,又迎吸了一阵冷风,打了一个寒噤。

她回转头来重说了一遍:

“半点钟之后,别忘了!”

便自顾自地去了。

忍着寒冷走了几步,在墙角黑暗的地方完了小解,走回来的时候,脸上又打来了许多冰凉的雪片。仰起头来看看天空,只是混茫黝黑,看不出什么东西来。把头放低了一点,才看见了一排冷淡的、模糊的和出气的啤酒似的屋瓦。

进屋子里来一看,逸生已经在炕上躺下了。背后房门开响,伙计拿了一块热手巾和一张帐来。

“你忙什么?想睡了么!再拿一盒烟来!”

伙计的心里虽然不舒服,但因是熟客,也无可奈何的样子,笑了一脸,答应了一个是,就跑了出去。

在逸生对面的炕上,不知躺了多久,伙计才摇我醒来,嗫嚅地说:

“外面雪大得很,别着凉啦,我给你打电话到飞龙去叫汽车去吧?”

“好!”

叫醒了逸生,擦了一擦手脸,吸了一支烟,等汽车来的时候,两个人的倦颓,还没有恢复,都不愿意说话。

忽而沉寂的空气里有勃勃的响声听见了,穿了外套和逸生走出房门来,见院子里已经湿滑得不堪,脸上又打来了几片雪片。

“这样下雪,怕明天又走不成了。”

我自家也觉得说话的声气有点奇怪,好像蒙上了一层布在那里敲打的皮鼓。

大街两旁的店家都已经关上门睡了。路上只听见自家的汽车轮子沙沙冲破泥浆的声音。身体尽在上下颠簸。来往遇见的车子行人也很少。汽车篷下的一盏电灯好像破了,车座里黑得很。车头两条灯光的线里照出来的雪片,溟溟蒙蒙,很远很远,像梦里似地看得出来。

蒲蒲地叫了几声,车头的灯光投射在一道白墙壁上,车转弯了。将到逸生家的门口的时候,我心里忽然地激动了起来。好像有一锅沸水,直从肚子里冲上来的样子,两只眼睛也觉得有点热。

“逸生!你别回去吧!我们还是回韩家潭去!上柳卿房里去谈它一宵!”

我破了沉默,从车座里举起上半身来,一边这样地央告逸生,一边在打着前面的玻璃窗,命汽车夫开向韩家潭去。

马蜂的毒刺

——[中国]郁达夫

我看了他那双冒火的眼光,觉得知觉也没有了,神致也昏乱了。

这几年来,自己因为不能应时豹变,顺合潮流的结果,所以弄得失去了职业,失去了朋友亲人,失去了一切的一切,只成了孤苦零丁的一个,落在时代的后面浮沉着。人家要我没落,但肉体却仍旧在维持着它的旧日的作用,不肯好好儿的消亡下去。人家劝我自杀,但穷得连买一点药买一支手枪的余裕都没有,而坠落颓废的我的意志也连竖直耳朵,听一听人家的劝告的毅力都决拿不起来。在这无可奈何的楚歌声里,自然而然,我便成了一个与猪狗一样的一点儿自决心责任心也没有的行尸走肉了,对这样一个行尸,人家还在说是什么“运命论者”。

运命论者也好,颓废堕落也没有法子,可是象猪一样的这一块走肉中间,有时候还不能完全把知觉感情等稍为高尚一点的感觉杀死,于是突然之间,就同癫痫病者的发作一样,亦有一种很深沉很悲痛的孤寂之感袭上身来。

有一天,也是在这一种发作之后,我忽而想起了一位不相识的青年写给我的几封信。这一位好奇的青年,大约也同我一样的在感到孤独罢,他写来的几封满贮着热情的信上,说无论如何总想看一看我这一块走肉。想起了他,那一天早晨,我就借得了几个零用钱,飘然坐上了车,走到了上海最热闹的一个地方去拜访了一次。

两人见到了面,不消说是各有一种欢喜之情感的。我也一时破了长久沉默的戒,滔滔谈了许多前后不接的闲天,他也全身抖擞了起来,似乎是喜欢得不得了的样子。谈了一会,我觉得饿了,就和他一同出来去吃了一点点心,吃饱了之后又同他走了一圈,谈了半天。

他怎么也不肯和我别去,一定要邀我回到他的旅馆去和他同吃午饭。但可怜的我那时候心里头又起了别的作用了,一时就想去看一回好久没有见到而相约已经有好几次的一位书店里的熟人。我就告诉他说,吃饭是不能同他在一道吃的。他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今天是有人约我吃饭的。他问在什么地方?我说在某处某地的书店楼上。他问几点钟?我说正午十二点。因此他就很悲哀地和我在马路上分开了手,我回头来看了几眼,看见他老远的还立在那里目送我。

和他分开之后去会到了那位书店的熟人,不幸吃饭的地点临时改变了。我们吃完饭后,坐到了两点多钟才走下楼来。正走到了一处宽广的野道上的时候,我看见前面路上向着我们,太阳光下有一位横行阔步,好象是兴奋得很的青年在走。走近来一看却正是午前我去访他和他在马路上别去的那位纯直的少年朋友。

他立在我的面前,面色涨得通红,眉毛竖了起来,眼睛里同喷火山似的放出了两道异样的光,全身和两颚骨似乎在咯咯地发抖,盯视住了我的颜面,半晌说不出话来,两只手是捏紧了拳头垂在肩下的。我也同做了一次窃贼,被抓着了赃证者一样,一时急得什么话也想不出来。两人对头呆立了一阵,终究还是我先破口说,“你上什么地方去?”

他又默默地毒视了我一阵,才大声地喝着说,“你为什么要骗我?你为什么要撒谎?”我看了他那双冒火的眼光,觉得知觉也没有了,神致也昏乱了,不晓得回答了他几句什么样的支吾言语,就匆匆逃开了他的面前。但同时在我的脑门的正中,仿佛是感到了一种隐隐的痛楚,仿佛是被一只马蜂放了一针毒刺似的。我觉得这正是一只马蜂的毒刺,因为我在这一次偶然的失言之中,所感到的苦痛不过是暂时的罢了,而在他的洁白的灵魂之上,怕不得不印上一个极深刻的永也消不去的毒印。听说马蜂尾上的毒刺是只有一次好用的,这是它最后的一件自卫武器,这一次的他岂不也同马蜂一样,受了我的永久的害毒了么?我现在当一个人感到孤独的时候,每要想起这一件事情来,所以近来弄得连无论什么人的信札都不敢开读,无论什么人的地方都不敢去走动了。这一针小小的毒刺,大约是可以把我的孤独钉住,使它随伴我到我的坟墓里去的,细细玩味起来,倒也能够感到一点痛定之后的宽怀情绪,可是那只马蜂,那只已经被我解除了武装的马蜂,却太可怜了,我在此地还只想诚恳地乞求它的饶恕。

一九二九年四月作

老黄

——[中国台湾]席慕蓉

老黄是一只流浪狗,由于它外表可人,性情温顺,懂得察言观色,所以赢得了女儿的心,与我们一家相处得也很和谐。

后来,在一次找回丢失的猫咪后,它成了我们家的一员。

前几年,我们这个位于淡水山坡上的社区,野狗为患。居民委员会特别为这件事开了一次会,决定择期请人来捕捉野狗,还写了一张大大的公告张贴在社区入口的地方。

日期到了,约好的捕犬车也来了。可是,那天整个山坡上却是鸟喧花静,空无一“犬”。除了被主人特别禁闭在院中的家犬之外,平日那些在巷子里熙来攘往,携儿带女的流浪族群却一只也不见。最后,捕犬车也只好空车回去了。

事后,我们的主任委员只好开玩笑地说:

“不该在大门口贴公告的啦!人会看,狗也说不定会看啊!这不就一只只都去避难了吗?我们又抓得到谁?”

不过,后来在大家全力防卫之下,社区里的流浪狗倒真的是越来越少,只偶尔零星地出现两三只,也就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老黄”应该就是其中的一只。它开始只是在东家或西家的门口安静地站一站,摇着尾巴要点儿东西吃。后来和中间巷子C妈妈家养的黑狗“快乐”有了交情,就总在快乐吃饭的时间里准时出现,C妈妈心软,就会多喂它一些。平常老黄好像是隐居在什么角落里,不吵也不闹的,社区里的邻居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寒假,我女儿在家,常常往C妈妈家去逗快乐玩,玩着玩着,老黄就出现了。它其实长得很可爱,一身蓬松的黄毛,两只又黑又深情的眼睛,紧紧注视着你。这下就把我女儿的心给抓住了,有事没事就会从家里拿点东西去喂它。有时候晚上从台北回来,她还会从书包里变出一条温热的热狗,先不进家门,非要去给快乐和老黄吃点宵夜不可。

快乐是家犬,有它自己的责任,走不开,最多只是在它家门口陪我们女儿玩玩而已。老黄可不同,它是自由身,所以宵夜吃完之后,这只满心感激的狗就开始睡到我们家门口来了。

我们家院子很小,家里又有两只老泰国猫和一只年轻力壮的大黄猫,已经够热闹了,我可不想再收留一条莫名其妙的流浪狗,所以就常常赶它走。它也很知趣,只要我一出现,马上安静地夹着尾巴走开了,一直要等到晚上女儿回来,它才又假装着忘记了似的,兴高采烈地跟着跑过来。

我拿它没什么办法。这只狗好像知道我并不是真的不喜欢它,只是不能随便收留它而已。于是,一方面小心翼翼地尽量不触怒我,一方面它也在安全距离之外静静地观察着我们这一家的生活。

春天来了。太阳好的时候,三只猫都会闹着要出去,好在,它们也只是在近处走走,只要我们一开口呼叫,这三只胖猫都会乖乖地走回来。

听说老黄对社区里的野猫深恶痛绝,总是会吠叫追赶绝不容情,可是对我们家这三只猫在草地树丛间的散步,却一点儿也不表示意见,只远远地蹲伏在墙角,冷眼旁观。

有天早上,丈夫赶着要去学校上课,放出去的老猫都叫回来了,独独还有那只年轻的大黄猫不见踪影。

家里没人,上课时间又快到了,丈夫有点儿着急,一眼看见老黄跟在身后好像很关心的样子,灵机一动,就转身对它发出指令:

“猫咪!去找猫咪!”

我们家老爷本来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想不到,指令刚下,老黄马上开始在草丛和花池间嗅闻起来,然后就对着屋子后面的方向,像箭矢一样飞奔前行。(我们后来都猜想,在那个时候,它一定在心里暗暗欢呼:“好啊!机会终于来了!”)五秒钟之后,就从那片邻近沼泽边缘的荒地上,草长得最深最密的地方把大黄猫赶了出来。

大黄猫并不情愿,所以,老黄几乎是以牧羊犬的身段和技术,左驱右赶地把猫咪赶进家门,然后,它就很知进退地守在门外一尺的地方,一面向我丈夫摇尾示意,一面还微微地喘着气。

丈夫后来对我说,他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深深地爱上了老黄的。

那几天我刚好出国。等我回来,老黄已经洗好澡,打好预防针,戴好了项圈,微笑着坐在大门口了。

丈夫说:

“它好可怜,医生推测应该有五岁,可是恐怕从来也没人照顾过它,身上连小狗时的乳毛还在,真不知道它这五年的日子是怎么混过来的!”

好一出“苦儿流浪记”!也许就是这样的五年,才造就出这么一只既懂得察言观色,又能够把握机会的狗儿来的吧。

如今,老黄已经在我们家住了三年,可是,每次去看兽医的时候,我还是常常向医生解释说这是我们收养的“流浪狗”。女儿有一次纠正我,不应该再把它看待成流浪狗,它应该早就是我们的家犬了。

可是,我想,我这样的称呼也许有点儿道理。一方面是因为它五岁之前的生活状况也许会影响它的健康,有必要向医生说明;而另外,我心里确实是有点儿尊敬它的意思。

这是一只流浪了多年的小狗,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处还算温暖的栖身之地。它是比所谓的家犬还要更好上那么一点儿的吧,对不对,老黄?

心与手

——[美国]欧·亨利

警长在送罪犯去内林维茨监狱的途中,埃斯顿与老朋友费尔吉德小姐相遇。自称警长的埃斯顿的右手却与所谓罪犯的左手铐在一起。

在丹佛车站,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又拥进一帮旅客。在其中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边摆满了只有经验丰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有两个较特别的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在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的地方有一张位子,而且是惟一空着的。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即刻脸上浮现出妩媚的笑颜,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来与来客握手。

她说道:“噢,怎么,埃斯顿先生,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女子的声音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英俊的年轻人听到她的声音,突然一怔,立刻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请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上用场呢。”

年轻人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铐”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不知是因为这位小姐的样子,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埃斯顿微微地笑了。他似乎想要开口解释,但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