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婚后和儿媳经常到家里吃饭,他们自己也懒得做。刘大妈两口子想着给他们做饭也是件可以消磨时间的事,在网上查菜谱,买烹饪手册,琢磨着怎么做他们爱吃的菜。儿媳爱吃的东西刘大妈两口子也都记得很清楚。一家人围在一起心满意足的吃饭是件很快乐的事。儿媳不怎么会做饭,儿子的手艺甚至比儿媳还好。刘大妈觉得这是件挺正常的事,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是能把家务做好的,这需要生活的磨练。大妈记得自己年轻刚结婚的时候,掌勺大厨经常是刘大叔,大妈则负责打下手。有时候刘大妈跟一些当婆婆的老姐妹聊天,她们总是抱怨自己的儿媳不会做饭,总是胡弄,儿子怪可怜的,要给儿媳加强培训一下。刘大妈就笑她们说:儿媳娶回来又不是保姆,怕儿子吃不好,你就给他们做。年轻人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即使当儿子的没饭吃他也是乐意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操那么多心干吗?其实,以大妈的经验,他们成家立业了,这样的家庭生活总会让他们学会很多的。
有的婆婆抱怨儿媳总让儿子干活,经常听到很多当媳妇的说婆婆不能忍受儿子干活,总是希望儿媳来做,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但是刘大妈不认同女人要做家务而男人只要坐着等待就好的观念。毕竟她也是女性,经历过从媳妇到婆婆的历程。她认为家务是两个人的事,一起来做其实是种乐趣,也是在增强两人之间的感情。自己儿子从上中学开始就已经负责家里饭后的洗刷工作了。所以,刘大妈不觉得儿子做家务是不应该的,反而,会经常主动让儿子去帮儿媳的忙。可能有很多家庭是这样一种场景:吃饭前,女性同志洗菜做饭。吃完饭后,女性同志在收拾洗刷清理,而男同志则看电视或看报纸,偶尔嘴里还会懒洋洋地问上一句“什么时候吃饭啊”。但是在刘大妈家不是这样的,通常是她和老伴一起准备饭菜,儿子和儿媳来收拾。有时候他们俩也会主动要求来露一手,就像是一种互动,这样热闹的做饭场面其实是挺快乐的。她不觉得看着儿子帮儿媳干活是件不舒服的事,她觉得这是很应该的,因为这是他们共同的生活,这也证明他们彼此爱对方,才会互相来帮忙,一起来做,这是一件好事。
儿子和儿媳有时也会吵嘴,这很正常,难道自己年轻的时候就从来不争吵吗?他们争吵的时候刘大妈总是要教训儿子一番,并且告诉儿媳:儿子要是欺负你,你就来告诉我。这样做的效果很好!比一些长篇大幅的劝架言论都管用。
有时候周末刘大妈两口子会邀请他们俩一起去看电影、逛街、找个味道好的饭馆换换口味,或者一起去吃洋快餐。儿子总打趣说他们老两口是老顽童。有一次儿媳跟大妈讨论用什么护肤品好的问题,媳妇跟大妈说她听说欧莱雅的眼霜挺好,她正打算试试。第二天大妈刚好陪老姐妹去商场,就顺便给儿媳买了一支。儿媳有时也会给大妈买东西,用儿子的话说“你们俩怎么总互相贿赂,是不是也想着贿赂一下我啊”。儿子总开玩笑说:“妈,你再对她这么好我该妒忌了啊”,其实听见这样的玩笑是很高兴的。大妈觉得要维持一个良好的家庭,就一定要付出很多的爱。当妈的肯定是爱儿子的,那也一定要爱儿媳!因为爱你的儿媳就等于是爱你的儿子。你的爱会让他们更加相爱,家庭才会和睦,才会幸福。刘大妈相信,如果婆媳关系很糟,那最难过的恐怕就是做儿子的,他们的小家庭也不会幸福。所以,如果想让他们幸福,那就一定要真心地去爱!
大妈的儿子准备今年要个孩子,大妈虽然觉得早了点,但也还是表示赞同的。如果孩子们有这个想法,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这个准备,这是早晚要经历的。儿媳去参加朋友婚礼,儿子自己回来吃饭,儿子跟大妈说,他们俩甚至已经开始讨论要男孩还是女孩了,儿媳对儿子说:如果是男孩我以后就要当婆婆了,那我一定要当个像你妈这样的婆婆。然后儿子跟大妈说了一句让大妈觉得很幸福的话,他说:“妈,你真让我为你骄傲”。
做大人真是件很累的事,总要去担心孩子,担心他们的生活细节,又不想给他们负担,不想他们永远都是小孩子,他们总要独立总要离开你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只要我们坚持一个原则:做一个肯放手的母亲、一个“粗心”的母亲、一个“粗心”的婆婆,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而不是太多的干涉。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好每一件事,不要干涉他们的生活,给他们独立创造生活、品尝生活、为自己的生活加砖添瓦的机会。因为他们的未来还很长,太多的干涉只会遏制他们,让他们永远无法成熟起来独当一面。
打破一些旧的世俗,迎合着新的潮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今天的媳妇,给他们一片自由的空间,这样大家都会生活得更加幸福。
媳妇也是亲闺女
媳妇自从踏进门,就成了自家人,我们应该改变媳妇不是自家人的想法,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大家庭。怎样才能处理好与媳妇之间的关系?如何把媳妇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一样来疼爱呢?现在也有不少的婆婆在思量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婆婆对媳妇进门后家庭关系变化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只是增加了一个人,而是诞生了一个新的小“团体”(新夫妻),是质的变化,而且婚姻关系比血缘关系更紧密,更亲近。家庭关系发生某些变化,尤其是母子关系,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做婆婆的千万不可因此而不快,更不要将气撒在媳妇身上。婆婆要以媳为女,能通情达理,豁然大度,把媳妇看成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给媳妇做出好样子,就会反过来使她对婆婆尊敬、体贴。
新婚小媳妇平素喜欢打扮,穿衣爱赶新潮,买衣服动辄数百、上千元,花钱大手大脚,一点也不知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平时省吃俭用惯了的婆婆看不顺眼,不免要唠叨几句,唠叨多了,媳妇自然不耐烦,但她又不想当面顶撞得罪婆婆,于是她想了个妙法,每次将新买的衣服的牌价想办法抹去一个零,1000元的变成100元,100元的变成10块。如此做法,她买的衣服可是既便宜,质地又好,婆婆看了自然再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但婆婆不是傻子,这物价严重不相符的东西蒙她一次可以,次数蒙多了她岂能看不出来?有一次,媳妇又买了一件800元的衣服,依法再次减去一个零,变成80,当她把这“物美价廉”的衣服展示给婆婆看时,婆婆心里有数,但表面却佯装不知,从口袋中拿了100块递给媳妇说“这衣服真不错,又好又便宜,你也帮我去买一件吧”,媳妇傻眼了,去买吧,得自己掏700元,不去买吧,婆婆那里要穿帮,没有办法,为保住体面,她只好忍痛割爱,将自己刚买的新衣服去商场里换了个大号的,送给了婆婆。
一个想瞒天过海,偷梁换柱,一个将计就计,以逸待劳,此次“斗智”,以婆婆的全面胜利而收场。可是,吃了暗亏的媳妇就肯从此善罢甘休了吗?输了的要扳本,赢了的还想赢,以后她们还会不会演绎出新一轮的婆媳兵法大战,答案可想而知。
如果将这个故事换一种版本,婆媳间以诚相待,媳妇不去用廉价欺骗婆婆,婆婆也不为这些事情去为难媳妇,婆媳之间和睦相处,有问题用沟通来解决,而不是彼此间斗心。斗来斗去的结果,只会把关系弄得越来越僵越来越恶劣,最后两败俱伤,劳神伤力。
广东新会城隍庙的庙门上有一副非常著名的楹联,说的就是婆媳间如何友好相处的事儿,上联是: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以三分爱女之心以爱媳;下联是:娘何以亲?婆何以逆?愿世上女儿,将一点亲娘之意以亲婆。这副楹联其实也就说了一个简单非常的道理:婆媳相处,婆婆应该把媳妇当做自己的女儿一样疼爱,而媳妇自然也会喜欢婆婆。道理虽浅,但要用心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