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6992400000048

第48章 挑选单只基金(2)

总之,不同的市场中,基金规模的合适标准会有所不同。更客观地说,适宜的基金规模大小,应综合考虑公司实际的管理能力、人才储备情况、投资研究能力以及市场当时的状况等。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从长期来看,会对基金业绩造成损害,对投资者不利,对基金公司自身的发展也不利。

“人走茶凉否”——基金经理变动分析

在基金投资中,基金经理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有时你会发现来自同一家基金公司的不同基金,表现却有天壤之别。对基金经理,主要看其过往的投资业绩。此外,还得关注基金经理的变动情况。如果基金经理离职了,投资人应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持有该只基金。如果新的基金经理投资策略变了,不再适应你的投资目标,你就有足够的理由卖出这只基金;如果基金经理声称将保持原有的投资策略不变,投资者也应观察该只基金,确认其投资策略没有改变。因为大多数新基金经理接任后都会说坚持原来的投资策略,但上任之后却常常或多或少地做出一些改变。

2003~2006年四年里,基金经理平均任期:2003年为1.25年;2004年为1.35年;2005年为1.34年;2006年小于1.5年,且基金经理离任比例达到38.6%。

可以看出,中国基金经理变动十分频繁,平均任期不足18个月。而美国基金经理平均任期5年以上。基金经理频繁大变动,引起不少投资者的疑虑和担忧。

根据基金管理业绩考核基金经理,是基金经理晋升、提拔、更换的唯一依据,这是业内惯例。业内人士都知道,每逢月末、季末、年末,股市会无故飙升。因为基金要“做业绩”,故每到考核期末相应股价就会被拉升。除了月评、季评、年评外,还有周评,甚至有投资者像盯着股价那样每天盯着基金的业绩。重压之下,基金公司往往由于基金短期业绩表现不佳,就撤换基金经理。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更具短期性。从投资者角度来说,按照基金净值所做的短期排名,根本不能代表其未来的走势及收益,对于基金的未来业绩判断,投资人有时感到很难。

事实上,按照国际上的统计,一只基金在某一年的表现很好并不代表第二年也会很好。所有基金净值的排名必须以过去5~10年的数据积累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判断出一只基金长期增长及收益。为此,在国外有基金经理人的统一市场与评价机制,这种机制会让一位基金经理为一只基金工作5~10年甚至更长;而国内即使时间长者也就三五年,这当然和基金行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有关。

此外,在国内,为填充因基金迅速发展所造成的人才缺口,很多基金经理都是从研发部门转过来的。他们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少资本运作的实践经验,他们本该在基金管理的岗位上渐渐丰满自己的羽翼,但时势让其匆促上任,结果自然不容过分乐观。

基金经理人选的变化当然是投资者需要时刻关注的,但基金经理变化后投资者该如何决策呢?投资者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再做判断。

撤换基金经理对基金的影响,与基金契约有密切联系。有的基金在契约中对投资风格、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等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如果撤换基金经理,对基金整体的影响相对小一些。另一些基金,契约规定的内容非常宽泛,基金投资方向对基金经理的依赖程度相对要高,在这种情况下撤换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的影响相应要大。

更换基金经理对基金的影响还受制于基金公司的实力。实力强大的公司,对个别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性相对小。一旦某个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公司凭借强大的投资研究能力和充足的人才储备,能够比较快地填补空缺,减少对基金投资的影响。而对于小基金公司来说,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后,公司可能难以在短期内找到适合的人选,便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

此外,每个公司给予基金经理的权限大小不一样。公司给予基金经理权限越大,基金经理离职对基金运作的影响就越大。因此,投资人在投资之前,还得看新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是否与原来的明星经理的强项吻合。如这个新任基金经理擅长大盘股投资,但管理的基金却是中小盘股基金,这种情况下,就不一定能够延续以往的优良投资业绩。

基金“两分”——分红与分拆

除了基金净值之差外,基金分红也是投资者获利的一种方式。分红的好处是不用交税。

这种分红,其实和债券利息、股票股息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但不同的是,基金分红主要有现金分红和分红再投资(增加基金份额)两种方式。投资者可以自主选择分红的方式。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两种方式的不同:如果持有某基金10万份,现每基金份额分红0.05元。假设选择现金分红方式,那么投资者可以得到0.5万元的现金红利;假设选择分红再投资,而分红基准日基金份额净值为1.25元,那么就可以分到5000/1.25=4000份基金份额,这样投资者的基金份额就变为10.4万份了。

按有关规定,开放式基金分红的规则:

基金收益分配每年至少一次,最多不超过6次。成立不满3个月,收益不分配;

基金当年收益先弥补上一年度亏损后,方可进行当年收益分配;

基金收益分配后每基金单位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如果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

每一基金单位享有同等分配权;

法律法规或监管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面对高净值,是分红还是不分红,是高分红还是低分红?同样是基金公司需要面对的一个两难选择。如图6-16所示。

实际上,许多基金采取了高分红的方式,内在原因多是配合公司的持续营销活动。普通投资者对于高净值的基金总是不太敢买,总有“净值高就是贵,净值低就是便宜”的思维定式,不仅如此,一般的投资者还认为高分红可以套利。比如,2006年南方高增每10份派发现金红利7.47元之后,其在交易所交易的LOF基金一度被非理性资金打到涨停就是明证。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高分红”往往会伴随着基金大比例调仓,更决定和影响着基金正常的投资行为,并对稳定的投资组合产生影响。

为了照顾投资者的这种需求,很多基金公司就以“高分红+净值归一”这种新基金的模式开展持续营销。事实证明,这一营销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很多基金的规模都得到迅猛增长。此外,基金公司还会对基金拆分,也就是将原来的一份分成几份。这样,投资者就可以较低的净值买到该基金了。其实这只是一个游戏,对基金收益是没有好处的。

为了比较基金拆分前后的业绩,我们选取了两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基金(以下是它们2007年以来的收益率,统计时间截至2007年5月11日)。

富国天益。富国天益2006年7月分拆前为6亿份,拆分后达到38.86亿份,且凭借一贯的绩优表现将规模稳定在40亿份左右,2006年年底规模为39.14亿份。2006年,拆分后的富国天益基金以167.57%的收益率位于开放式基金排名年度第四位。但2007年以来,富国天益至今表现平平,收益率仅为36.39%,在开放式基金大排行中仅位列153位。

大成精选。2006年收益率150.55%,位列前15名,喜获“2006年度开放式混合型金牛基金”。2006年12月21日基金拆分,规模由分拆前的不足5亿元扩充到拆分后的90多亿元,其资产涨幅接近20倍。进入2007年,大成精选今年以来收益率47.76%,位列开放式基金的第94名,名次也下降了不少。

然而,与大多数基金公司大比例分红的做法不同的是,有部分基金倾向坚持“不分红,维持高净值”,像上投摩根阿尔法、兴业趋势、汇添赋精选、长信金利等基金。其理由是:大比例分红必然要求基金兑现部分收益,而在牛市行情当中,这种做法从本质上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从这一角度考虑还是不分红。

以上两种做法,并无对错之分,短期也难见优劣分晓。不过,根据市场熊牛决定是否分红,如分红则力求“健康分红”,这样对基金公司和投资者都是有利的,但是要真正做到这点很难。

基金评级,道路还很长

尽管上文对基金选择和组合都做了分析,但是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遵章执行也是很困难的,这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很多时间。目前基金日益增多,要了解每只基金,对其优劣有个比较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基金评级就能帮上我们的大忙了。

权威机构对基金的评级是投资者可以参考的重要指标,它们每年、每半年、每季度、每月甚至每周都有基金排名表,并对大部分基金进行了星级评定。就像股票研究员推荐股票一样,它们通过其评级系统不断给普通投资者推荐基金。但星号较多的基金并不一定就是低风险基金,有可能是高收益同时也是高风险的基金,因此除了观察星号数量之外,也要注意该基金的波动风险是否过大,是否与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普通投资者可以对不同机构的评级方法有一定了解,但对此不要迷信。目前,市场上的基金评级机构不少,如晨星、中信、银河、理柏、睿信等,它们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总体而言,有如下不足之处:

反映的只是某只基金在所有基金中的相对位置,而不揭示其未来业绩。这就是说,在特定时期内,五星级的基金也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

按基金类别分别评级,无法从整体上去比较不同类的基金。

对基金经理的变化等情况没有考虑。

以前多只考虑净值增长率,后来才逐渐引入风险分析和业绩波动性分析。

中国基金业的历史还太短,要对不同基金及基金公司作出全面的评价仍有相当难度。据了解,在国外,评级机构对基金的评级制定的标准非常严格。为了避免数据的偶然性,一般要求基金产品至少有5至6年的相关数据。所以,急于依靠打分排名来对基金排队,这显然是相当不合理的。这也意味着,对基金排名还要多一分耐心。

可喜的是,随着基金业展示出越来越强的活力,基金评级也为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研究机构所关注,这也是国际机构抢先进入中国基金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真正有影响力的基金评级还比较有限。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一些评级机构并未开发出确实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评级体系。而从基金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基金评级恰恰是不可或缺的。作为投资者,最好参考2~3家评级机构的评级,才能得到更为客观、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