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6990700000007

第7章 特立独行:做人要有自己的个性(2)

有的人在未发现自己的才能时,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长处,学无成就,做无成果。这可能是因环境条件或形势的迫使而不能显示自己的才能,如同黑夜行路,坎坎坷坷。

客观地认识你自己,知道你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这对于你的成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你在一个你不擅长的方面辛苦拼搏,成效可能不会很大,甚至无功而返。

达尔文《自传》表明,正因为他对自己的深刻认识,才使他把握住自己的素质特点,扬长避短,做出了突破性的成就。他十分谦逊又自信地谈到自己:"热爱科学,对任何问题都不倦思索、锲而不舍,勤于观察和收集事实材料,还有那么点儿健全的思想。"但又认为自己的才能很平凡:"我的记忆范围很广,但是比较模糊。""我在想象上并不出众,也谈不上机智。因此,我是蹩脚的评论家。"他还对自己不能自如地用语言表达思想深感不满:"我很难明晰而又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我的智能有一个不可救药的弱点,使我对自己的见解和假说的原始表述不是错误,就是不通畅。"伟大的马克思有许多天赋,但他在写给燕妮许多诗后,发现自己并不具备杰出的诗才,并作了深刻的自我解剖:"模糊而不成形的感情,不自然,纯粹是从脑子里虚构出来的。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完全对立,修辞上的斟酌代替了诗的意境。"

作家朱自清也曾分析过自己缺乏小说才能的短处,在散文集《背影》自序中说:"我写过诗,写过小说,写过散文。25岁以前,喜欢写诗,近几年诗情枯竭,搁笔已久……我觉得小说非常地难写,不用说长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写不出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我的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至于戏剧,我更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

不要迷失自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开始问自己,然而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可是,即便如此,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正因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众"现象便是典型的证明。事实上,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为他们受暗示性不强。哪些人受暗示性强呢?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检查出来。

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掌心朝上,闭上双眼。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不断向上飘;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向下坠。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距离越大,则受暗示性越强。

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你也有从众心理吗?你是否也迷迷糊糊地将独特的自己丢掉了?

在第一时间接纳自己

了解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要在第一时间接纳自己,尊重自己,既要接受自己的优点,也要接受自己的缺点。一个人往往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所以去接纳自己就显得更难了。因为我们时常对自己不满,为自己的缺点懊恼与烦闷,千方百计想掩饰。当自己面对自己时,我们常常会陷入惧怕与悔恨中不能自拔。

但是,自己又不像别的物件,不喜欢了就可以随时扔掉;也不和别人一样,合得来便相处,合不来便分手,用不着去委曲求全。我们自己不可能把自己扔掉,除非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自己无时无刻不在纠缠着自己,无论你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满意时,它和你在一起,不满意时它同样不会离开你。生命的无奈也在于此。

有的人很早就接受了自己,有的人至死都无法接受自己。而一个连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人,又何谈去战胜自己?

尽管我们知道,相貌、性格和生命一样,都是我们所不能自由选择的,然而,对于自己的不满意,却时刻折磨着我们。丑陋使我们不敢大声讲话,不敢仰起头走路,不敢面对他人的注视,在美丽的人面前,我们更本能地感到自卑。也许还会期盼有那么一天,魔镜会突然出现,告诉你天下最美丽的人是你。

性情也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虽然我们并不对自己的容貌与性情负完全的责任,但我们却不得不每日面对它。苏格拉底能够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才宣称自己自知其无知。我们虽不能像苏格拉底那样,自知自己无知,但接受自己是无知的,却是可以做到。

接受自己,有多种方式,因为,世界上有照脸的镜子,但没有照心的镜子,也因为,这都是自己的私事,别人可干涉不上。

做人要接纳自己,不要掩饰自己,嘴上一套心里一套,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也不要我行我素,刚愎自用。接纳自己,实质就是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我们便多一分自信,接受自己的缺点,我们便多一点理智。表现得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平和、不做作、不炫耀。

接纳自己需要勇气,也需要毅力。接纳自己,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长大、成熟的过程。这当然是一个痛苦的经历,因为我们会逐渐发现,自己不是那样完美,也不可能变成理想的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缺点,直面自己的优点需要勇气,直面自己的缺点更需要坦诚,需要包容。

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白自己想做的不一定就能做,明白自己做的不一定全能做好,我们便会自信、自制、自强,生活便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相反,斤斤计较自己的缺点,不原谅自己的失误,则会使我们沮丧、自卑,难以达到成功的彼岸。

现实粉碎着我们对自己的梦。接受真实的自己,客观地对待自己,我们就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拔高自己,战胜自己。

大胆表现自己,不做谦谦君子

传统观念的人们总是喜欢把"含而不露"看做一种美德,一个人的优点、成绩和才能,只能由别人来发现。至于自己,尽管你已做出许多成绩,有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华,也只能说自己"才疏学浅"。如果有谁锋芒太露,就容易招来非议。人们喜欢恭顺谦让者,勇于表现自己才华的人,也总不如"谦谦君子"那样受到欢迎。

然而,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一味地做"谦谦君子",却有可能成为一大缺点。竞争就是要"竞"要"争",就是要敢于和别人去一比高下。那么,我们有些傲气又未尝不可呢?一个强者是需要一些傲气的,当然,这里的傲气,并不是说凌驾于他人之上的霸气,而是一种基于自身资本的一种气质,对自己肯定的一种姿态。

傲气是一种自豪的体现,是人对自己直接的认识,是自信的象征。自信,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任何一个获得事业成功的人倘若缺乏自信与傲气,便缺乏创造性的本来动力。

傲气总是有资本的。没有资本的傲气就是轻狂、狂妄。俗话说的"骄兵必败",是因为没有正确地估量自己以及对手的形势、情况,也就是是失去了傲气的资本。有资本的傲气是一种自信性的傲气。傲气的最大敌人是虚荣,虚荣是企图借助外在的喝彩来建立内在的高度自信,而傲气却是基于强烈的自信心之上的。真正的和符合心理科学的傲气,不仅是接受来自心理及社会的各种压力、推动力及挑战力的刺激,而且可时时对准自己所追求及进攻的创造目标,激发极大的综合创造力。尽管有时也有失败,但失败仅仅是一个调焦的过程,从而更加激发创造力,向更深层次拓进,达到成功。

在我们的传统意识里,傲气往往被视为贬义,其实,没有傲气就没有激发创造的催化剂,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光荣的傲气,自信而又奋斗不懈,会激发人朝着目标奋进。

没有足以自傲之物的人才会贬损"傲气"这种品质。任何具有自信的、有成功者气质的人,都应该好好地正视自己的这种气质,因为拥有这种气质的人,勇于表现自己,善于争取更多的机会,会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奋进。

今天的时代,是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需要的是干脆利落、敢断敢行的作风。人们忍受不了那种吞吞吐吐、羞羞答答的"谦逊",不要听那种婆婆妈妈、"弯弯绕"式的"自谦之辞"。故作姿态的"谦虚",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节奏。在现代社会,精明的企业家招聘员工,聪明的领导者挑选下属,并不是首先看你怎样言辞周到、谦恭有礼,而是首先看你有多少真才实学。你应当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己:我有什么长处,有哪些才能,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直来直去,使别人了解你。这样,反而容易使你得到机会。

社会变革的加快,加速了知识更新的步伐。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才能和精力都受时间的制约。错过了时机,知识就会贬值,精力就会衰退。如果一个人不能在自己的黄金时代抓住机会,大胆地、主动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总是所谓的谦虚、低调,"藏而不露",那就会贻误时机。在知识骤增的今天,不管你怎样"学富五车",也只能在短短时间内保持优势,能不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获得施展的舞台,将成为决定你成败的关键。现代社会是人才济济的社会,可供社会选择的人才很多。你既然扭扭捏捏,羞羞答答,表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么,有谁还愿意放着别的能人不用,而花时间来考察了解你呢?而且,既然存在着竞争,对于机会,别人就不会同你谦让,而会同你竞争。一旦你失去被选择的机会,别人就会捷足先登,而你只好自叹弗如了。

勇于表现自己的,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出风头"。主动进取,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是对自己的尊重以及对社会的负责。有些真知灼见,你不宣传,别人就不知晓。有些对社会进步具有促进作用的创新见解,你不宣传,也就无法得到推广。这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的损失。人们只知道贝尔发明了电话机,殊不知在贝尔以前,早有人发明了这类装置,不过当时人们不理解这种发明的社会意义,不予理睬,而那位发明人也就就此撒手了。贝尔发明电话机后,遭遇也并不比那个人更好,但他却顽强地向人们宣传自己的发明成果,像"马戏团"那样到许多城市去表演。在实在行不通的情况下,又办了个"贝尔电话公司",最后才把电话推广了开来。倘若没有贝尔的"自吹自擂",电话机怎能进入人们的家门?可见,勇于表现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坏。恰恰相反,这正是优秀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种品德。

勇于自我表现者,是靠真才实学,靠实实在在的行动,靠看得见的成果来表现自己的价值的。而自我吹嘘者则拿不出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只是靠谎言和欺骗等虚假的东西来表现自我价值。这种自我吹嘘,只有一时的诱惑力,一旦真相暴露,就将被人们所唾弃。

有个性的人能独立思考和判断

"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当我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这是最不盲从的拉尔夫·瓦多·爱默生所讲的名言。这对喜欢强调"由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以增进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震撼。

也许,我们可以把爱默生的话做如下解释:"要尽可能由他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但不可因此而失去自己的观点。"假如成熟能带给你什么好处的话,那便是发现自己的信念及实现这些信念的勇气--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因素。

一些涉世未深的人,常常会害怕自己与众不同……无论是穿着、行动、言谈或思考模式,都尽量被自己所属的圈子认同。小孩喜欢与同年龄的人做相同的事,他们很在乎朋友或玩伴对自己的看法。他们需要被自己的同伴接受--这是他存在的最重要证据。当我们身处不熟悉的环境,又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参考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便是顺应一般人的标准--直到我们自己的经验和信心足以给我们力量,然后才能照着自己的信念和标准去做。

但是,就算是基本原则也有受到考验的时候。尤其是一些不随波逐流的人会提出改革--这便是文明进步的动力。比如:人们一向对行之有年的奴隶制度不敢贸然表示反对,直到有少部分前卫人士起来大声疾呼,最后才逐渐得到响应。此外,用酷刑逼供、剥削童工、不人道的刑罚、产品误示等等,实在不胜枚举。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一度为大部分人所接受,不曾提出质疑,直到有少部分人起来反对,并坚持到底,事情才有了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