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沟通的艺术(智慧必读丛书)
6988400000023

第23章 领导与属下的沟通艺术(4)

开幕词是指在较为隆重的大中型会议或较大的活动开始时,由主要领导或组织者所发表的说话,它宣告了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开幕词对于指导与会人员完成会议各项任务、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致词方式

①通常有比较正式的标题和称呼。

②使用会议全称,宣布会议开幕,向与会人员表示欢迎。

③阐述会议召开的背景,指出会议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等,并介绍会议的内容和开法等。

④结束语。一般是对开好大会提出要求和希望,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表达技巧

①要特别注意开幕词这种文体的严肃性,注意行文严谨、层次分明,避免过度的自由发挥。

②分析会议背景,强调会议的重要意义,可以增强与会者对会议的重视程度。

③明确的会议目标和会议步骤能够增强开幕词的号召力,激发与会者主动参与的热情。

④应根据会议的具体内容确定表达时的语气和态度,以此来奠定整个会议的基调。

闭幕词

闭幕词是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召开的正式会议行将结束时,由有关领导或其他重要人物所作的总结性说话。闭幕词的主要作用是总结和评价会议,提出希望或号召,使大会的成果能够付诸于实践之中。同时,它也标志着会议的结束。

致词方式

①指出大会已完成预定议程,就要胜利闭幕。

②阐述本次会议的进程、意义和影响,总结会议通过的主要事项和基本精神,向与会人员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具体要求。

③号召与会人员为实现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表示祝愿,致以谢意,宣布会议结束。

表达技巧

①相对于开幕词而言,闭幕词的形式可以更自由一些,但要注意尽量简洁明了,切忌拖沓冗长。

②有时采用即时演讲、即事演讲的方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③赞扬与会人员在会议召开过程中的良好表现,有利于激发他们为实现会议所提出的任务而努力工作的热情,并收到较好的现场效果。

主持人致词

主持人致词一般是指节目主持人在社会活动或文艺舞台上主持节目时,在节目正式开始之前所作的简短演讲。主持人致词标志着节目的正式开始,同时也是第一个重要的节目,对于制造热烈的现场气氛、调动听众的参与热情等均起到重要作用。

致词方式

①宣布文艺活动开始,介绍参加活动的领导和重要来宾,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②介绍晚会的特定背景和意义,如是节日晚会或纪念日晚会,可概述节日或纪念日的来龙去脉;如是主题联欢晚会,可介绍主题活动的简况及意义。

③介绍晚会的内容,祝愿晚会圆满成功,祝愿听众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表达技巧

①整个致词应简洁明快,切忌繁冗;语气应欢悦喜庆,烘托现场的热烈气氛。

②如果是节日晚会的致词,可用深挚的语气讲述此时此刻对亲人的思念,激起听众的内心共鸣。

③从主持人本人经历出发,描述自己的真情实感,加强与听众的情感沟通,调动听众的情绪。

④在态度和举止得体的前提下,可适当地加入风趣幽默的成分,以主持人本人的个性和自信征服听众。

树立自己的威信

威信是一位领导身上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威信,领导光靠行政命令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威信不是靠空摆架子"摆"出来的,也不是拿小恩小惠能换取来的,它是靠领导在工作、生活中通过日常的点点滴滴树立起来的,可以说威信体现在领导在下属面前的一言一行和方方面面。

表现惊人的洞察力

洞察力是领导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表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位洞察能力很强的领导往往能够一眼看穿下属的心理活动,或者是凭借一般人不易发现的细微特征而轻易看穿下属玩弄的小小伎俩,进而决定采取何种应对措施。正因为领导可以看穿下属,而下属却搞不懂领导,下属才会觉得领导神秘莫测又高人一等,领导才显得更有威信。

一人拿了一些出差发票找管批核的新上任的副经理报销。不料批核的领导翻阅了那些发票之后,只抽出其中一半给签了字,把另一半推向他的一边,并告诉他这些按规定是不能报销的。这位报销者一下子跳了起来,用力拍着桌子,指着他说:"把你当个人,你还真的不识抬举,竟还对我摆起架子来了!我过去无论报销什么,还没有人说过个不字呢,今天你报得报,不报也得报!"见对方仿佛一口要把人吞下去的架势,这位副经理抽出两张同一天的住宿费发票,放到他面前,指着上面的时间对他说:"同一天竟然住在两个旅馆拿两张发票来报销是肯定不行的,如果你不服气,不妨拿到公司去让大家鉴定一下,看看该不该报!"被抓住把柄的来势汹汹者,立即泄了气,连忙收起发票,眼睛回避着溜走了。

一位职工伪造假发票到副经理处报销,妄想蒙混过关,小捞一笔。然而,尽管他做假的手段比较高明,但还是没能逃脱掉副经理锐利的眼睛,被副经理抓住了虽不易察觉却又十分确凿的把柄,只好灰溜溜地离去了。相信对于具备如此高超的洞察力的领导,即使是做假者也会佩服的。

善于把握大局

从大局出发,主动牺牲个人利益,表现出宽阔豁达的心胸和高瞻远瞩的眼光。

领导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一方面是因为他拥有权力,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站在与下属不一样的基点上。下属只能了解和关心本部门、本专业局部内的事情。而领导则站得更高,需要洞悉和掌握全局。如果一位领导能够准确预见全局的发展趋势并有效地加以把握。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以顾全大局的特定与发展。那么这样的领导无疑会受到下属的热烈拥戴。作为团体的普通成员,下属不具备把握大局的能力,而他们又迫切需要这样的带头人。那么拥戴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以正气压人

领导是握有权力的人,正因为如此,领导必须一身正气才能够保证权力不被滥用。领导不但要有一身正气,还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刻把自己的正气表现出来,特别是在社会风气不太好的环境下。面对一些蝇营狗苟者制造的原则性问题,领导必须挺身而出,义正辞严地拒绝对方的无耻要求,表现出一位领导所应有的勇气和正义感。这样做或许会得罪了少数人,但却会赢得大多数人的支持与拥戴。

表现自己的善解人意

关注下属的情感世界,在其最苦闷的落寞、最需要关心的时刻表达作为领导的赞赏与关切之情。

没有人不愿意在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团体里工作和生活。而这种人情昧的注入首先是该团体领导的责任。因为领导是否善解人意,是否体恤和关怀下属直接决定了一个团体人性化氛围的浓度。那么,领导该如何表现自己的善解人意与体恤下属呢?当然是要抓住下属最需要关心的时刻,凭借自己对下属情感世界的细微体察,适时地表达领导式的赞赏与朋友式的关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打动下属,同时在彼此间建立起一道情感的纽带。

谙熟下属的专业

注意重点了解和研究下属所在部门的专业知识,并在适当的时候发表自己深人思考后的见解,令下属折服。

一般来说,领导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把握大局、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上,因而对于下属所在具体部门的专业知识很难有较为详尽的了解。但是,如果一位领导能够在下属面前表现出自己对于该专业内容和特点的充分把握,甚至于对某些前沿、热点问题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这样的领导无疑会受到下属的尊敬与钦佩。当然,对于领导而言掌握每一个部门的所有详尽材料是不可能也是没必要的,这就要求领导要把握重点,有所侧重。

鼓舞下属的士气

所谓领导,他应该是这样一种人:当下属们因胜利而忘乎所以时,他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当下属们因挫折而意志消沉时,他能够保持必胜的信心,并且凭借高超的鼓动技巧重新振奋大家的精神。应当说,懂得怎样鼓舞士气是一个领导必须具备的重要才能之一,能在最困难的处境重新激发下属信心与勇气的领导是最值得拥戴与尊敬的。那么,要想具备这样的才能,除了培养临危不乱的坚定意志之外,还应掌握哪些具体的鼓动技巧呢?

明确竞争对手

一位领导必须懂得: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例如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其动力主要源自与同行业内其他企业间的激烈竞争,那么,当企业面临困境、员工委靡不振的时候,企业的领导就必须善于给员工们施加必要的压力,把本企业所面对的最主要竞争对手摆到醒目的位置,强调它们已成为我方生存与发展的最大敌人。我方要想直起胸脯,惟一的办法就是让对方弯下腰去。这样,员工们深切体会到了竞争对手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在领导的鼓动下倾尽全力为个人的生存、企业的发展而努力进取。

亲身经历鼓舞下属

讲述自己或他人遭受挫折时的苦闷和最终战胜自我的切身经历,使对方重新确立奋斗的信心。

当下属遇到挫折、情绪低落时,领导不要忘了个人拥有的一笔宝贵财富也一样可以鼓舞下属的士气,那就是自己当年战胜挫折的亲身经历。讲述亲身经历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激发下属的共鸣,使其感到奠大的慰藉,二是可以给下属提供一些战胜挫折、恢复勇气的实际经验。以自己的成功激励对方扫除颓唐,锐意进取。同时,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阐发的一些道理也更有说服力,更能给下属带来长久的激励。

强调失败的价值与意义

故意褒奖失败者,帮助他分析失败本身的积极意义,鼓励他珍视挫折体验,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许多领导在下属遭遇挫折之时,习惯于直来直去地讲一些大道理开导对方,这样做未免显得缺乏技巧性。同样是讲道理,我们不如换一种方式,在下属正害怕因失败而受到谴责的时候,不但不予追究,反而故意以"失败"本身为由给予褒奖。在下属惊诧之时再阐发珍视失败价值的种种道理。这样做,下属更能够深切体验到失败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并从领导的良苦用心中获得重新再来的勇气。

确立奋斗的目标

帮助对方确立一个奋斗的目标,表达自己对他达到此目标的坚信态度,推动其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

奋斗的动力不仅仅来自于压力,更多的时候,人们会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某种成就感而不懈奋斗。正因为如此,领导应当抓住某些下属因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而止步不前这一症结所在,帮助其树立适于自己的目标,强调实现这一目标对于个人与集体的重要意义和成功那一刻的绚烂辉煌,表达自己对其实现目标的强烈信任,吸引和鼓励对方为明日的辉煌而努力地奋斗。

讨一个吉利

抓住普通人喜欢讨吉利的心理,通过对某现象的分析得出我方必胜的结论,从而增强大家的信心。

一方面是出于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一方面也是因为或多或少的迷信心理在作怪。总之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还存在着喜欢讨个吉利的心理倾向。既然如此,作为领导也不妨利用一下这种心理倾向,抓住某些所谓的"征兆"分析一番,得出令人振奋的结论,以此来鼓舞下属的士气。当然,最后的"吉利"并不是"讨"来的,而是大家奋斗得来的,但"讨吉利"在大家奋斗过程中所起到的激励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借机鼓励

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商界,领导及其统领的下属常常会遭到竞争对手的攻击与辱骂。当下属因受到攻击而军心不稳、浮躁不安,领导必须要站稳脚跟,不要失去应有的冷静与镇定。为了稳定军心,促使大家以更高昂的热情和更认真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领导不妨先将敌方的攻击调侃一番。引导大家以正确的态度坦然视之,然后再充分发挥自己的鼓动才能,鼓舞大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同仇敌忾,洗雪耻辱。

老板应如何对待下属的建议

作为老板,常常听到同仁和下属的许多新建议。这些建议是接纳它,或是拒绝它,或是不理它,甚至攻击它,常常要由老板拍板。有时,采纳一条新建议可以使利润翻番,而误听一言使全盘皆输也时有所闻。对于新建议的最好态度,是谨慎地分析它。

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成见

按照人的本性,对于一个不是出自本人之口的建议,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处于竞争社会中的人们总是希望最好的主意是自己首先想出来的,如果出自于他人之口,就会本能地想"怎么当初我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碍于老板的面子,自己总会对新的建议支支吾吾、哼哼哈哈,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先驳斥一番再说。而这正是当老板的心理弱点。老板要具有大海之纳百川的气度,对于新的建议不论其来自何方,只要认识到它可能对企业发展有利,就要认真对待之。

不要陷入经验的沉疴

对于新的建议,常人总是爱用过去成功的经验去衡量今天遇到的情况,"过去我是怎么做的?"然后再作出自己的判断。而在货物、市场、时间、销售人员等因素全都改变了的情况下,仍然囿于历史的"经验"而固执己见。但是,成功的经验恰恰告诉我们,好的建议总是能反映不同事物的特点。而机遇总是产生于不断创新的过程之中。

要认真核算新建议的保本点

老道而精细的商人为自己的每笔生意都建立了记录档案。翻看这些似乎是毫不起眼的记录,你可以发现,有些生意似乎是大有赚头,结果亏了;有的生意最初看前景并不乐观,但结果却盈利不少。这就是说,生意的好坏并不是由人主观的好恶而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客观选择的。新建议的好坏,也要由市场客观来检验,可以先在小范围投石问路,取得成功后再全面铺开。企业要生存,总在冒险与赚钱之间徘徊。不管新建议的提出者如何乐观,采纳者的第一反应是有钱赚吗?会亏本吗?如果有钱赚,规模要搞多大?保本点在哪儿?不能心中无数。

知识分子的管理

曾几何时,商波涌超,知识分子下海形成一股大潮。刹那间,公司里多了一些真正的知识分子。作为老板,要管理好这些富有才智的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就是在国外,也有类似的问题,为此,美国《幸福》和《时代》杂志总编辑曾经花了80年时间编了一本《管理这些难以管理的人》这样一本书,提供给老板们,帮助他们领导那些有高度创造性、但一般又不喜欢有人领导的人--高学历的知识分子。

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在国外的公司里大多是"白领职员"。他们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而不是直接从事物质生产;他们的思想有一定深度或独创性,因为他们大多接受过某一专业的高等教育;他们文化水平较高,往往情不自禁地想把自己的见解写成文章发表或者公开讲出来,以得到人们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