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无处不在的物理(人生解密)
6988100000063

第63章 日出与蜃景的亲缘关系

日出我们天天看到,可蜃景就不一定了,不论是海面上的蜃景,还是沙漠上的蜃景都是很难见到的,所以一旦看到,人们往往以为是幻象、鬼神之类,其实不然,我们来看看日出与蜃景有什么血缘关系。

一、光的折射与日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出是太阳理应恰好处于地平线时我们才能看到的。但是,由于大气层并非均匀,而是在地面附近稠密,在空中稀薄,且越到高空越稀薄。因而,远在大气层外的太阳光射入我们眼睛的过程中,一路上传播光的空气介质的折射率是逐渐增大的,结果太阳光一路折射使光线呈弯曲状。

由于太阳光是不断从折射率较小的空气层射向折射率较大的空气层,因而折射角r要小于入射角i,使得光线前进的方向呈弯曲状。又由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经验,总认为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人眼总是逆着光线方向去寻找发光的物体,故认为日出时太阳恰好处于地平线上,而非在地平线以下。由此看来,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折射结果,使我们看到的日出要早一些,也就是看到的天体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

二、光的反射与蜃景无论是海面上的蜃景,还是沙漠上的蜃景,都是远处地面上物体的光线经大气层反射进入人眼的。因而,和日出相比,它们的区别在于:日出“早出”现象是远在大气层外的光线透过大气层后的一种光的折射现象,而蜃景现象是远处地面上物体的光线经大气层反射的一种光的反射现象。

海市蜃景:因海面处空气温度低,下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上层大,故来自远处物体上的光线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将发生全反射,使光路呈弯曲状。所以,人眼远远望去,就好像看到在沿直线方向上海面远处上空有物景存在。

沙漠蜃景:沙漠表面空气因太阳照晒温度升高,下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上层小,故来自远处物体上的光线也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在地面附近发生全反射的结果。人眼远远望去,好像看到在沿直线方向上的沙漠远处有一池清水,甚至有“水面”上景物倒立的像。

由此可见,日出与蜃景生产的条件和原因是不同的。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分析它们所应用的光学知识及处理方法。

再为大家介绍一种看似神秘的奇景——佛光。佛光又称宝光,多出现于中、低纬度地区及高山之巅的云海之中。“佛光”是一种光的自然现象,它是由于太阳光线射入云雾之后,经过云雾中的小水滴的反射和衍射等较复杂的光学作用后,太阳光呈现色散现象:波长较短的光在内,波长较长的光依次由里向外排列,从而形成了内紫外红的七彩光环,而光环中的人影则是一部分光线被人的身体阻挡而形成的暗影,七彩光环与人影再反射到观察者的眼中就形成了奇异的“佛光”。

观察者背向偏西的阳光,有时会发现光环中出现自己的身影,举手投足,影皆随形,奇哉,即使成百上千人同时同地观看,也只能只见己影,不见旁人。“佛光”发生在白天,产生的条件是太阳光、云雾和特殊的地形。只有当天气晴朗无风,太阳、人体(物体)与云层三者同处在一条倾斜45°的直线上,人位于阳光和云层之间时,才能产生佛光。如果观看处是一个孤立的制高点,那么在相同的条件下,佛光出现的次数要多些。在德国的哈尔兹山、瑞士的北鲁根山、中国的庐山、黄山、泰山和峨眉山都可见到。

“佛光”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并不神秘,只要具备产生佛光的气象和地形条件,都可能产生。“佛光”在我国的峨眉山金顶最为多见,因为峨眉山的气象条件最容易产生佛光,据统计,峨嵋山金顶平均每五天左右就有可能出现一次便于观赏佛光的天气条件,其时间一般在午后3:00~4:00,所以气象学家索性将佛光现象称为“峨眉光”。泰山岱顶碧霞祠一带,也经常出现佛光,当地人称之为“碧霞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