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无处不在的物理(人生解密)
6988100000033

第33章 跳高时为何要助跑

在体育比赛中,跳远的运动员选择较长的助跑距离,而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距离则要短得多。如果选择较长的助跑距离,是否就跳不高呢跳高运动员能腾起越过横杆,靠的是助跑的惯性和起跳蹬地的支撑反作用力。由于惯性的方向是水平向前的,而支撑反作用力的方向是垂直(或近似垂直)向上的,所以起跳后身体的重心沿着一个抛物线轨迹运动。这个抛物线轨迹的高度,取决于起跳时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的大小,也就是说,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是增加跳高高度的关键。一般来说,应该尽可能增大这两项数值。最大腾起角度为90度,然而,由于跳高不是单纯的垂直向上运动,越过横杆还必须有一个向前的力量;再则,还须充分利用水平速度来增大腾起初速度,因此,腾起角度应小于90度。至于腾起初速度,则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当腾起角度一定时,腾起初速度是起决定作用的,腾起初速度越大,跳得就越高。

跳高的技术总结必然来源于长久的经验积累,那么,跳高是从何而来的呢?跳高起源于古代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越过垂直障碍的活动。现代跳高始于欧洲。18世纪末苏格兰已有跳高比赛,19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于欧美国家。跳高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等技术。跳高横杆可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长3.98~4.02米,最大质量2千克。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可以在规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试跳,但第一高度只有3次试跳机会。男、女跳高分别于1896年、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剪式跳高起源于美国。19世纪末,美国东部州运动员创造并采用了这一跳高姿势,故曾被称为“东方式”;又因跳高时身体各部分成波浪形状依次越过横杆,因此也有“波浪式”之称。滚式跳高亦源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西部州运动员创造并采用滚式跳高,因跳高时运动员形似滚过横杆而得名。又因美国运动员霍拉英首用此式创造2.01米世界纪录,因而又称“霍拉英式”。俯卧式跳高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时已被普遍采用。现在,最流行的是背越式跳高,而其他几种跳高方式在大赛中已几乎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