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知道,华生的行为主义必须放弃意识,而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行为的基本单位是S—R。在研究方法上必须达到实验的、客观的和数量化的要求。人们就是以这些基本观点为标准来衡量一种心理学是否是行为主义的。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虽然都对华生的上述要求有些修改,却还是符合华生提出的标准的,只是包含有新意,故称之为“新行为主义”。这里讲的耶鲁小组不是这样,它是一种非正统的行为主义。它起源于耶鲁大学的赫尔,继之以斯彭斯,完成于米勒和多拉德。
赫尔出生在纽约州阿伦附近的一个农场,幼年时家境比较贫困。在他三四岁时全家迁到密歇根州居住。上农村小学时,他在农忙季节必须停止学习,帮助家里干活儿。17岁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后,他教了一年书,第二年考入高级中学,1904年考入阿尔玛大学,并在一家小旅店打工以维持生活。大学即将毕业时,因在一次聚餐中食物中毒,他患上了健忘症,从此身体虚弱。在疗养期间,他仍攻读数学、物理和化学,并在一所大学里学习了两年的采矿工程,后来在明尼苏达的奥利弗铁矿找到测定锰的工作。但是两个月后,他又病倒了!病休两年后,赫尔身体康复,1913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在大学学习时,他阅读过詹姆士的《心理学原理》,觉得心理学是最适合他的专业,并经过一位教授的推荐进入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由于他有健忘症,平时学习,尤其是阅读新书时,他总认真做笔记并养成习惯。这样,他一生中保留下27本读书笔记和有关其他方面的记录。这些记录对于研究他的学说及其思想发展是很有价值的。34岁那年他的博士论文被通过后,即留校任教。1929年耶鲁大学校长安吉尔,因要加强该校心理学研究的学术力量,聘请赫尔来到耶鲁大学任教。从此开始,他在耶鲁大学一直工作到1952年逝世。
赫尔从小就喜欢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学。他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也就是应用数学推理形成种种公式,然后经过实验检验,如果不符合检验的就加以修正或推翻,重新设计推理出新的公式或命题如果得到证实,则保留进入他的心理学体系。其中最足以代表他的非正统行为主义的新观点是,在行为公式s—R中加入小的r—s,将原来的华生公式S—R变成S—r—s—R。他把小r—s叫做“零星期待目标反应”,意思是,一个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作出的反应,会产生许多有刺激作用的因素。例如喂实验动物狗的食物作为一种刺激物,除了它是原来的刺激本身外,还包含有食物的其他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所放的位置等,此外这个食物本身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痕迹在再兴奋时也是一种刺激。所有这些零星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引起神经的兴奋,而这些能引起兴奋的种种因素都具备着小r—s的作用。这些作用是内在的,可用分析和推理得到,也可用实验检验获得。但是操作起来十分烦琐,他的著作都比较不容易理解,因而读者对他的著作,往往敬而远之。赫尔逝世之后,他的学生和同事斯彭斯认为,他的小r-s就是中间变量。经过这样的修改后,赫尔的理论就比较容易理解,而为人们接受了。
赫尔生前有一常设讲座,称之为“耶鲁小组”,其中除了赫尔、斯彭斯外,还有米勒和多拉德等。米勒还接受过精神分析的训练,并致力于生物反馈的研究。他和多拉德长期合作达数十年,特别在小r-s的钻研和创新上有所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是“心理冲突”理论。他们把这种心理冲突分为四种,即:
趋近——趋近冲突。指的是有机体同时为两个有同样诱惑力的目标所吸引,冲突就发生在这两个目标之间。例如,两个好朋友同时分别请我去约会;或你在既饥饿又瞌睡时,便会发生这种冲突。但两者不能兼得,于是发生冲突,解决的办法只能先取其一。正像既饿又困的人,只能用“先吃饱肚子,后睡觉”的办法来解决。
回避——回避冲突。这是一个人同时受到两个阴性即厌恶的东西所发生的冲突。例如,在这种两难处境下往往表现出犹豫不决,或者采取逃避现实的办法,如悲观厌世或离群索居,乃至自杀或患精神病的人。仁人志士和革命烈士之可贵,就在于关键时刻能舍生取义,救人民、国家于危难,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趋近——回避冲突。这是同一目标引起正负相反、但力量相等的诱惑力,或者遇到一件利弊相当的事所发生的矛盾冲突。有时在决定就业和婚配上会发生这种矛盾的冲突。就业比失业好,但面临的工作又是自己腻烦的。从年龄上说应该结婚,但对象并不称心。更有甚者,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有将就成婚的。米勒发现,有些夫妇婚后分离又重归于好,这往往是因为生活上或意见不和谐引起矛盾冲突而分离的。但是,分离之后,双方彼此却发现各自有某些可以共同生活的优点,而且随着分离的时间愈长,优点愈突出。这样,只要一有机会就会重归和好了。
双重趋近——回避。米勒和多拉德是吸收了弗洛伊德的心因性冲突学说的。这种冲突正好可以作为典型的事例。例如,一个女孩为其母所吸引,因母亲能满足她的生物需要;但又排斥母亲,因为她们是同一性别的。该女孩又为其父所吸引,却又妒忌父亲,因为父亲是异性。弗洛伊德认为,因此,该女孩产生了对其父母都矛盾的双重情感。关于弗洛伊德的这种泛性论已受到普遍批评,这里暂且不说。应该指出的是,米勒用s—r理论来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事例是别出心裁、语重心长的。例如米勒说:夫妇的共同生活要互相体谅了解,不要匆匆忙忙结合,也不必急于分离。因为分离后再和好,不如不匆忙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