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致富全书(智慧生存丛书)
6977600000077

第77章 洞察供销连环骗术

近几年来,有些人钻了改革的空子,把连环计移植到商品供销中,由于他们所设圈套一环紧扣一环,落入圈套的受骗者甚多。

人们又称“供销双簧”的供销连环骗术是一种较难防范的新式诈骗手段。因为骗子合谋扮演供货者和购买者角色(极像舞台上的木偶与其后的操纵者),互相配保对某一经销部门(单位)或个人进行欺骗。该骗术多出现在推销伪劣产品的经营活动中,采用的诈骗形式主要有签订经济合同和试销两种。骗子设立的圈套相当隐蔽、巧妙,很多经营者见有利可图,而逐渐上勾。

采用经济合同行骗,骗子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由相互勾结的一方冒充某种产品的求购者,手持真假难辨、甚至伪造的各种证件,与看准的目标联系,要求签订购货合同,给被骗者目标推销此种“购方”所需货物。“双喜”临门,经销者多数不会放过机会。在不费口舌就可得利的诱惑下便与两方都签订销售合同。结果,前者的货物一到,钱款付清,再找后者把货物出手时,后者竟找不见。

相对来说,骗子采用试销方式行骗的办法比采用合同行骗简单一些,也更为巧妙一些。一般是由相互勾结的一方冒称亊亊厂,向经销单位游说某种货物,并要求为其经销。为了消除经销者的疑虑,答应予一定数量的产品试销售,经销单位或个人觉得可以经销了再进行大宗交易。试售的过程中,相互勾结的另一方很快试销的货物购完,给经销者造成此种产品的错觉,疑心大解,于是大批进货。

在此,讲个特效药的玉米粉故事:某大火车站旁的一家旅社门口,许多人都为了避雨暂时挤在这里闲聊。这时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也跑来避雨,背着一个黄帆布书包,书包里鼓鼓的,不小心碰到旁边一个人的腿,旁人用手挡了挡。小孩把书包往脖子前一挪,说:“别小看,这里是能治我爸爸老胃病的好药呢?药店里买不到。是我乡下老姨家那里的一个神医的祖传秘方……”小孩好似失言,急忙刹住,不再往下说。

街那边不一会儿跑来一个约二十一岁左右的小伙子,跑到街心,冷不防摔倒,居然在泥水里打滚,并大叫“哎呀妈呀……”众人忙向前,拉起这个男孩子,抬到旅社大厅里。这个年轻人两手捂着肚子,左右摇晃,牙齿咬得咯咯响,脸色苍白,额头挂满水滴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真叫得惨不忍听。

“你怎么啦”有人问。

“我,我肚子痛啊……妈呀!是胃痛,像刀子在里面搅一样……哎呀!”年轻人答。

正在这时,背黄书包的小男孩走过来,漫不经心地说:“我这有药,你吃下去肯定会好。”

“不,不行啊!我这胃痛得了好几年了……我爸爸也有这胃病。我们到很大的医院去看治过,没用,犯起来时很痛,痛得要命,哎哟!”年轻人答。

“小时候,奶奶常教我帮人行善。我这药你吃下去看看,这是民间秘方,专治胃病的。”小男孩走上前对着小伙子说。

大家帮着这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服下去,还从旅社服务员那儿要了一口水喝。大约过了五分钟左右,奇迹出现了,这个年轻的人肚子不痛了。他不再呻吟,揉揉胸口,竟自己站了起来,一点病症也没有了。

小男孩对着他说:“我说了吧,会管用的。”这时,只见那个年轻人热泪盈眶,突然跪下,央求:“好兄弟,求求你,将你这神药卖两包给我,行行好,行行好!”

小男孩沉默了一会,终于开口了:“好吧!这药是我乡下老姨村里的一个老神医的祖传秘方,卖给人家是20元钱一剂,这是我带回来给我爸爸用的。”小男孩随即取出两小包交给年轻人。年轻人接过两包药,激动得要哭了:“好兄弟!我没带钱,你把地址留给我,我回家给你把钱送去。”人们有的拿纸,有的拿笔,帮年轻人记下那小男孩的地址。

一位衣着讲究的老年人掏出钱来,问:“小同志,你这药得吃几剂方好?”听我姨说,吃3剂就能去根,不管是什么胃病。那就卖3包给我吧。我老伴就是有胃病,啥药吃了都不好。老人给了60元钱过去。小男孩手搭在书包上,没有再卖的意思。“小同志啊,你把药卖给我,你还可以到你老姨家再去拿嘛!”这位老年人继续说着。“那就卖给你三包。”小男孩又掏出3包药来。

人们都争相掏出钱来,“也卖我3包!卖我3包!”都要买那小男孩的药。那小男孩实在招架不住,转眼之间书包就空了,换成了一大把票子。

后来,小男孩走了,那个年轻人也跟着走了。他俩边走边说:“嘿嘿!20包炒玉米面卖了300多元。这一招真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