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致富全书(智慧生存丛书)
6977600000027

第27章 “千里眼”与“顺风耳”

决策过程归根到底也就是在几个抉择方案中选取其一。合理的决策要求对所有可能性进行审慎的评价。什么叫作“好”的抉择方案,又什么叫作“坏”的?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预测。预测就是对未来的研究,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进行预料。估计、分析、判断和推测。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或是衰落破产,或是居于中游,随波逐流,都是被决策所支配的。科学的决策能使企业绝处逢生,充满生机,立于不败之地;盲目的决策则使企业失去市场,处于劣势,甚至造成破产。然而,正确的、科学的决策并不是所谓“眉头一皱”,就能“计上心来”,而是建立在正确地整理、分析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预测才能作出来的。因此,预测是决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是制定企业战略的前提。

1975年,美国亚默肉食加工公司老板菲力普·亚默从一条信息中发现墨西哥正在闹疑似瘟疫的传染病。他马上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墨西哥发生瘟疫,一定会从加利福尼亚和德克萨斯州边境传到美国。而这两个州正是美国的主要肉食供应基地。于是,他马上派专人飞赴墨西哥调查。几天后得到报告,证实墨西哥确实发生了瘟疫,而且很厉害,难以控制住。此时,他马上集中全部资金从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购买肉牛和生猪,并及时运到美国东部。果然,他的预见很快得到证实,瘟疫从墨西哥传染到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美国政府下令,禁止一切肉食品从这几个州外运。于是,国内肉类奇缺,价格暴涨。亚默囤积的猪牛供不应求,短短几个月内净赚3900多万美元,一时成为商坛佳话。

分析亚默的成功,可以看到科学预测的巨大威力。

而且,他的“先见之明”,不仅是一些理论和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在掌握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归纳、推理和准确的判断。所谓未卜先知,并不是坐在屋里幻想和空想,而是依据占有的大量的信息和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推理和判断。亚默的成功,正是建立在上述基础上的。

一句话,所谓“先见之明”,就是企业领导能够预测未来,为自己决策避免一些盲目性,而增加一些可靠性。因此,企业主管的眼睛应当是“千里眼”,而耳朵还应该是“顺风耳”--因为它可以有效弥补“千里眼”的不足。

预测对决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俗地讲,在做一件事情时,心中都要有个打算,给自己的行为圈个范围,找个方法,这就是预测。

举例说,如果你想很理想地采购一台电视机,那么你可能是一开始就列出少数几项你想要有的关键特色。然后到几家商店去看看,与朋友谈谈,请教一番,或翻阅消费者报导杂志后,选定一台,不论你是如何进行决策,你的分析中总免不了会遗漏某些事项。

预测是引导你作出合理决策的初步设想,没有它你的决策可能就会很随意,很被动;相反,有了它,可以使你的决策带上比较强的目的。举例说,电视机的买主若本身无法为其采购设立起一种预测,就很容易受销售人员的摆布。

要注意的是:任何预测都不可能千真万确,总会出现一些误区。这是因为任何事情都有自己发生和变化的特点,有些因素可以主观控制,有些因素则是非人力所能及,譬如说原材料短缺等。

企业的领导者在做决策时经常避免不了预测的盲点,未经深思熟虑就为决策设想出一个预测目标,却因此忽略了最好的选择,或看不见更重要的目标。这种错误使决策者一开始就走错了路,最后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预测的盲点现象是比较常见的。没有预测--就如你所知的,没有任何一种思考法--能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情况。因此,无人能完全避开预测中所隐含的危险。很多专业人士甚至还搞不清有这种现象存在,因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要进行决策前的预测,有时是非常棘手的,因为总希望预测到全部,可事实上,并非如愿。可以用安装窗框来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这个困境:建筑师要选择在哪儿装上窗户,以取得所希望拥有的视野。但没有任何窗户能让你看到全景。

当你选择某一面窗向外透视--或即使你决定要同时眼观三面窗户,看看到底会有什么发生时--你仍然无法事先肯定,你所见到的就是最实际管用的画面。

决策的预测无可避免的要设定出范围,即考虑什么,不考虑什么。此外,不是所有考虑的因素都要予以同等重视。我们的预测主要是在对某些主要事项进行考虑,而对其他部分则淡化处理。

举例说,如果一位广告代理商简单地问,“我们要如何才能降低成本?”或是“其他的广告代理商要如何才能降低成本?”,此类问题将其从业人员导向一些简单的降低成本技巧,诸如延缓办公室设备的购买,或是解雇一些不具有生产力的员工等。现在又假定是同样的广告代理商,如果在其预测中多加一点询问材料的话:“其他类别的企业是如何降低成本,而又不损及产品质量呢?”这就开启了一个更具有新颖特征的决策。

由此可知,只有消除预测的盲点,才能作出最好的决策,更迅速地解决问题。否则,就会掉进误区,在错误的问题中打转儿,却找不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