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致富全书(智慧生存丛书)
6977600000025

第25章 不能随心所欲

决策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它有一个可行性的预测标准存在,正如德国决策大师豪·杰克在《不能随心所欲》一书所说:“真正的决策必须是建立在预测标准之上的。”也就是说,除了预测范围和预测坐标外,同样影响决策的还有决策中所采用的预测标准。

人们在决策中所用的预测标准也会造成困扰。请思考下面的练习:

①你正在一家商店里,打算买只定价70元的新表。当你在等售货员时,一位朋友来告诉你说,两条马路外的另一家商店里有同样的手表只卖40元。你清楚那家店的服务与信用跟这家一样好。你是否愿意走两条街省30元?请决策是或否。然后思考下一个类似的情境。

②你正在一家商店里,打算买一架定价800元的新摄影机。当你正在等售货员时,一位朋友来告诉你说,两条马路外的另一家商店里有同样的摄影机只卖770元。你清楚那家店的服务与信用跟这家一样好。你是否愿意走两条街省30元?

在第一个问题中,约90%的人说他们愿意多走两条马路。在第二个问题中,仅50%的人愿意。但两种情境间并无真正的差异存在。两者的实质问题都是“你是否愿意走两条马路节省30元”。那些有见地的经理主管们,都应看穿问题的表象,在两个不同的情境下作决策。

人们所以会有不同的决定,是因为他们惯于用节省的百分比来思考,而不用绝对的金额。但就手表与摄影机的购买而言,百分比的标准并无实质的意义。你已知的是两家店都同样的信用牢靠。所以该考虑的只是你口袋丰厚点(或薄一点),指的是钱的数目--不是百分比。

当你评估员工的表现时,标准的控制显得尤其重要。属下员工习惯地会玩弄标准来框架其直属上司的思考。举例说,假使一个计划的预算金额是10万元,而实际完工的费用仪9万元,那么这位员工(他或她)就会斩钉截铁地表功说:“我为公司节省了1万元。”如果同样的计划案实际花用了11万元,那么他或她会淡化超支这回事,声称:“我已尽力维持在超支预算案的10%以内。”

一位日本航空公司的驾驶员在1968年某次由东京至旧金山的航程上,将这种变戏法的花招发挥至令人发笑的极端状况。由于他所驾驶的DC-8客机穿过低空云层,降落时与控制塔沟通不良,在距跑道还有3公里的地方,造成一次“完美”的水上阵落--在旧金山的湾里落水,幸好无人伤亡。在与媒体讨论时,他报导事件的经过,采用将过失框架人百分比的戏法:“想想我由东京全程飞来,我误差了多少呢?”他的上司可是一点也不吃这一套,将他贬为副驾驶,限于飞亚洲航线。

身为领导者的你,在做决策时千万不要像这位愚蠢的航空驾驶员一样,采用错误的标准为自己失误的决策辩解。

所以,决策者要作出正确决策,就必须防止错误的预测产生,不要陷入预测的误区。

通常讲,预测出现误区是难免的,因为一个预测总是要面临许多里里外外的因素和条件,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情况,这都不利于决策。但是决策本身就是要在这些误区中创造出来,否则决策就毫无意义。预测作为一种满足正确决策的方法,是由决策者来完成的。由于决策者有时看不清事物的真相,跟不上事物的变化--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中总有一种慢几拍的感觉,所以产生预测的误区极其常见。甚至可以说,预测本身就是含着正确与误区之分,都是正确的预测,那是神话;都是带有误区的预测,那也不是事实。有许多企业领导极力想锻炼正确预测的本领,首先必须学会分析别人掉进预测误区的失败之由。常见的错误预测有4种危险性:

①由于缺乏正确的判断,而把假的信息当作真的使用了,从而使决策一开始就出现了“硬伤”;

②由于不懂得变化之理,认为预测本身永远是正确的,只是决策不时地出问题。因此,总是试图变换决策,结果使企业的发展没有长远性;

③预测是产生决策的前提条件。但有些企业领导只是凭想当然办事,认为自己的大脑能想出什么,就能预测到什么。这是现代企业中最可怕的预测误区,从而使有些大企业在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④没有任何单一的预测能全盘掌握住复杂多变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可说没有任何单一的预测能适当地掌握住一个繁杂的问题。通常你必须使用多重的预测,审慎地由其中选出一个或数个来运用。但你通常是选择一种预测方法。

“决策者应该具备圣人的品质,他应该先知先觉。”这是新加坡丰隆集团总裁郭芳枫总结了40年创业经验所得出的结论。

从经营角度上认识投机取巧,无非是证明经营企业高明的决策者所具有的一种能力,一种“先知先觉”,超前应变的决策能力。

决策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超前意识。敏锐的洞察力来自于对信息的全面把握,掌握了新的信息,则能够根据信息发现问题,独辟蹊径。同时,也才能了解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结合自己的客观问题,作出超前的决策。决策的超前性归根到底是决策本身的客观需要,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代企业是一个适应开放的大系统,它的内外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永远变化”是企业面临的一条永远不变的规律。在险象丛生、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没有普遍适用的经营策略,没有久畅不滞的走红产品。要使自己在多变的市场中立于小败之地,就必须掌握不断变化的需求动态,了解不同市场的不同特点,注意竞争对手的策略招数,不断采取正确的对策,变于人先。如果经营思想陈腐守旧,产品面孔多年照旧,行销方式消极呆板,销售渠道狭小不变,就一定会被竞争对手所挤垮,被市场波涛所淹没。

一个企业家,要达到决策的准确无误,必须对影响企业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研究、分析,注意这些环境的变化。在对环境进行研究时,更要注意政策环境的变化。掌握了这些变化,才能使决策具有超前性,收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效果。

企业如何才能立足市场,关键取决于企业家决策的超前性及这一决策是给企业带来无穷的生机与后劲,还是楣反。而决策的超前性还必须是企业家在时刻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实行的,只有常常对市场进行观察和分析,才能作出超前的决策。

谁都不愿走入预测的误区之中,但并不意味着它就不存在。更何况,只要在决策的时候,逐步排除一些预测的误区,反而使企业的发展变得更加坚挺。因为决策本身就是一场智慧练习,消灭错误,找到正确的答案是其目的所在。正确的决策就是对错误预测的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