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致富全书(智慧生存丛书)
6977600000018

第18章 非此未必即彼

看起来,“两全其美”很好,一把手抓住了两个想要的东西。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形成欲望的陷阱,结果两手空空。企业能不能在有两个决策方案的情况下,都试一把呢?但事实证明,唯有“非此即彼”才是理想选择。

所谓非此即彼的陷阱,形象地说就是“两者择其一”。为每个问题多考虑几种不同的、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这应该是一条不变的规则。否则,我们就会陷入“两者择其一”非此即彼的错误陷阱之中。假如有人这么说:“世界上的事物非红即绿,”那么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反对。然而,我们中间大多数人每天都在接受并按此而行的一些说法往往就是这么荒谬。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涉及一对真实的矛盾,比如说绿色与非绿色,它包含了各种可能性;另一个只是一种对照,比如说绿色与红色,那只是在许多种可能性中举出了两种。然而,没有再比把这两种概念混为一谈更常见的了。由于人们常常喜欢走极端,这就更增加了危险程度。在“黑与白”之间的确存在着各种可能的颜色,但这些颜色并不包含在黑白两种颜色之内。然而,当我们说“非黑即白”时,我们往往会认为我们已提到了黑白之间的各种颜色,因为我们提到的是颜色的两个极端。

一家小型水暖没备制造商下属的一家老厂,由于设备陈㈦,在竞争激烈、价格敏感的工业环境中,已面临丧失市场的危险。管理部门十分正确地作出了决定:公司应该放弃那家老厂。但由于管理部门没有强迫自己准备好各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因此就决定要建一家新厂。而这一决定终于使公司破了产。在发现老厂已被淘汰之后,除了决定停产外,没有采取任何其他行动。其实,当时有很多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比如可以与别人签订生产转包合同,也可以为另一家制造商承担经销业务。这两个方案中哪一个都可以试一试,而且肯定会受到管理部门的欢迎。

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建新厂所涉及到的风险。可是,管理部门没有想到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等他们要想这样做时,已为时太晚了。

这个例子说明我们的想像力十分有限。我们总是倾向于只考虑一种方案,总认为那是正确的方案。因为公司一向自己生产产品,所以它就得继续制造下去。由于公司一向将销售价格与制造成本之间的差额看做是利润,于是提高利润的惟一方法就是削减生产成本。我们甚至从没想到还可以把产品制造任务转包出去,或者改变产品的组合。准备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这是将基本判断提高到自觉判断的惟一途径,它可以迫使我们对选择进行审查,测试它们的有效性。可供选择的方案并不是智慧的保证,也不是正确决策的前提,然而,它们至少可以让我们避免犯只要仔细一想就可以不犯的错误。

对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进行考虑,其实也是发掘和训练我们的想像力的惟一办法,考虑不同的方案就是人们称之为“科学方法”的核心。不管被观察到的现象是多么平常、多么熟悉,真正的一流科学家总愿意考虑各种不同的解释,这也是一流科学家的一个共同特点。

当然,寻找和考虑可供选择的不同方案并不能让你得到所缺乏的想像力。但是绝大多数的人的想像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个盲人肯定无法学会看见东西。然而令人吃惊的是,有正常眼力的人却对很多东西视而不见,只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之后,他才能够学会观察事物,才能感觉到很多以前感觉不到的东西。同样地,人的心眼也是可以被训练、培养和开发的。而开发心眼的方法就是系统地去寻求和开发对某个问题的各种不同、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根据问题的不同,可供选择的方案也会有所不同。但还有一种可能的方案也必须被考虑进去,那就是不采取任何行动。

不采取任何行动与采取某种具体的行动同样都是一项决策。然而,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一点。他们认为不采取行动就可以避免作出令人不愉快的决策。要想阻止他们采取这种自欺欺人做法的惟一办法就是要将他们决定不采取行动的后果说清楚。

在企业中采取行动,其性质就好比是对生物体进行手术干预。它意味着企业里的人们不得不改变他们的习惯,改变他们做事情的方式,变更他们的相互关系,变更他们的工作目标。即使改变不大,也会引起休克的危险。一个健康的机体,要比有病的机体能更好地承受这种休克现象。对企业而言,所谓“健康”,就是指接受变化的能力较强。尽管如此,好外科大夫总不会轻易地决定动手术的。

相信必须对某个问题采取行动本身也许纯粹就是一种迷信。

在涉及到组织问题的时候,考虑不采取行动的方案往往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在这一方面,恰恰就是传统的行事方式及立场对管理部门看问题的观点具有最大影响。另外,管理部门总有一种自动增加管理层次和职位的倾向,这一倾向将会继续下去,直到不派人填补空缺也能被看成是一种决策时为止。

“非此即彼”的陷阱往往使决策者容易选择,结果却作出了错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