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致富全书(智慧生存丛书)
6977600000102

第102章 投资技巧(1)

1、科学地择定投资项目的规模

投资规模是指通过投资所形成的项目生产经营规模。投资项目的规模合理与否,取决于是否遵循了客观规律的要求,科学地择定投资项目的规模,应当重点掌握下面几条原则:

(1)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

规模经济指由企业生产规模的差异而体现出的经济效益差展品。它研究什么样的生产规模能够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问题。规模与效益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规模选择不当,就无法实现投资效益要求,甚至可能导致负效益。故在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规模经济理论的要求。

不同生产内容的企业,其规模经济水平是不同的。通常是重型工业,其单个企业必须具备较大的规模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而轻工业虽然大多数都需要达到相当规模,但这种要求并不十分突出。特别是手工业或消费对象很少或很不稳定的行业,其单个企业就不要求,甚至不允许搞太大的规模。总之,对投资项目规模的大小应作具体分析。

(2)与筹资能力相适应

项目规模越大,企业筹资能力的要求越高。或企业筹资能力较强,则项目规模就有条件扩大;反之,则应安排小一些。

一个企业的筹资能力强弱,主要决定因素是:

①资金市场的发达程度。有无完备的资金市场,便成为决定企业外部筹资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国家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货币政策是国家对总体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之一。国家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采取紧缩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情况下,企业的筹资能力无疑将被削弱,在扩张的货币政策情况下,企业的筹资能力可能增强。

③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企业筹措资金时,最有把握的渠道是动员自有资金。而自有资金的多少,又取能决于其生产经营效益的高低。经济效益高,企业就能掌握融资过程的主动权;反之,经济效益不佳,筹资就只能主要或完全依赖外部渠道,自然就较为被动。

④企业的资信。即企业的资力与信用,这也是决定企业外部筹资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资信较佳,其外部筹资能力就较强。反之则相反的企业的资力主要通过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管理水平面等体现出来。企业的信用则体现为企业的各种经济行为尤其是信用行为所达到的社会信誉水平。

(3)与市场供求状况相适应

生产经营规模反映了企业可以提供的市场供给能力。这种供给能否充分实现,首先要看市场对其供给的需求状况,如果市场上对企业投资项目所形成的产品需求量较大,则项目的规模便可以扩大。相反,则项目的规模就不能太大,甚至项目本身就没有投资建设的必要。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无论是研究市场需求,还是市场供给,却必须从动态的角度进行。这是因为,通过投资形成某种生产能力即特定的市场供给能力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其形成后还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发挥作用。这就涉及到对市场供求长期趋势的预测。

(4)与生产要素的持续供给条件相适应

项目建成投产后,要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就需要在寿命期内有稳定而充足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筹生产要素的供给,否则,未来的生产过程将时断时续,经常出现生产能力闲置现象,企业的经济效益便会受到损害。一定的投资项目规模即某种未来的生产能力。只有在能够为市场充分吸纳的情况下才可能是合理的。市场预测在企业投资项目规模确定中具有关键的意义。企业在为选择投资项目规模或为选择投资方向进行市场预测分析时,应着重以下因素:

①项目的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的高低与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市场需求总是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水平直接相关。需求还取决于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高低。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其对商品的需求自然也会增加。不仅如此,消费者还会因收入增加而进一步扩大对商品的选择范围,并使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发生某种程序的变化。总之,必须把产品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收入水平结合起来考虑。

②项目产品的消费对象。除某些生活必需品外,大部分产品都有其特定的消费对象。如,化妆品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女性。进行市场预测,首先就必须搞清产品有消费对象,以及在什么样的范围内有消费对象,以谁为主要消费对象等问题这是市场预测点。

③项目产品的社会拥有量及产品的耐用程度。项目产品社会拥有量是预测产品何时达到消费饱和程度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数据。尤其是高档耐用消费品,更换周期较长,一旦饱和,市场需要通常就不再上升,而会趋于下降。

④人口数量、结构变动趋势。人口数量增加就意味着产晶的市场需求增加。对于企业来说,更应重点分析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包括年龄、性别、文化、民族、分布等各种意义上的人口结构动态,由此导出需求结论。根据需求定规模大小。

⑤替代产品的发展趋势。有许多产品,在其使用功能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尤其是在收入,价格、消费心理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这种消费替代现象就更为常见。而替代产晶的出现和热销,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使拟建项目产品的需求受到抑制。

⑥企业在竞争中可能占到的市场份额。一定产品的总需求量,一般都会有多个供给者。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决策时,必须研究市场竞争的状况和趋势。首先,要掌握已经有和将要有哪些竞争对手,并研究竞争对手的情况;其次,要分析自身在这一动态竞争环境中所处的地位,比较自身与竞争对手的条件。弄清自己在市场上究竟可能占到多大的供给份额,并以其作为确定项目规模的基本依据之一。

⑦项目产品在其经济寿命周期中所处的具体阶段。每一种产品都有自身的经济寿命周期。一种产品的经济寿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即投入(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在投资项目建设期间,特别是在项目投产后发挥作用的期间,主要产品究竟处于其经济寿命周期的哪一阶段上,对项目投资规模(包括投资方向)的确定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5)企业投资项目规模的确定过程。

企业投资项目规模的确定过程,就是根据项目规模选择的各项决定性,限制性因素,确定项目最佳经济的过程。

理想的项目规模,应该是投入最少,产出最多,盈利最大、建设与生产经营条件均有充分保证。它的确定一般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测定项目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规模。这一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找到投资项目的规模上限。项目的最大规模是在市场需求预测基础上,做了若干必要扣除后所得一种可行的生产规模。

②测定项目必须达到的起始规模。即拟建项目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条件下,采取选定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而不至发生亏损,能使设备负荷分化的最小的合理生产规模。确是项目的起始规模,亦即确定项目规模的下限。该规模起码应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必须保证不发生亏损。起始规模作为一种可考虑的最小规模,应该大于或等于盈亏平衡点的规模。二是必须使按照产品正常生产需要所选定的工艺设备能够充分负荷。只有这样,形成的生产能力才不发生严重闲置,必要的经济效益水平才有保障。

③确定项目的经济规模。最大化生产规模的测定给出了项目规模的下限,由此,便给项目界定了一个可行规模的选择区间。最后一项工作便是确定项目的经济规模,即最理想的规模了。通常是起始规模不会是项目的经济规模,而最大化生产规模有可能同时是经济规模,但也不完全尽然。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项目的经济规模必定在于其可行规模区间的某一点或某一段上。

2、树立资本经营思想,实现资本最大价值

资本经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看,是指把加入企业活动的每一种资源、每一种生产要素,都看做是要求增值的价值,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方式进行营运,实现其增值的目的;二是从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角度说,资本经营是指一切社会资源、一切生产要素都是作为资本,即能够增值的价值进入市场的,都是带有增值的目的在市场上与其他要素发生关系的。一切社会资源、生产要素作为潜在的资本,能否变为可增值的活化资本,取决于它们能否进入到一个能够增值的资本结构中去。其增值能力大小取决于其所进入的资本结构的优化程度。进行资本经营的任务就是要把互不关联的各种资本要素组织到一个个具体的资本结构中去,并优化资本结构,实现资本增值的目的。

(1)资本经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