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考的力量(智慧生存丛书)
6975600000154

第154章 人生思考的八理念-言必行,行必果

为了保证某件事能够顺利完成,处事双方往往会签订一些协议、合同等,以书面的形式保证合作的正常进行。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是凭借“朋友之情”或者是对对方的信任而相托要事的。战国时期,商鞅推行变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声称谁能将木桩扛到指定的地方,就能得到重赏,但是许多人都抱以怀疑的态度,觉得商鞅空口无凭。终于有一个人走出来,打算试一试,就将木桩按照要求扛到指定地点,果然得到了商鞅的重赏。经过这件事,民众增加了对商鞅的信任,对商鞅推行的新变法也就更信任,使得新变法得以顺利推行。“言必行,行必果”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所以要避免“言过其实”的承诺,或者是任何“言而无信”的行为。俄国作家班台莱耶夫写过一个叫《诺言》的小说,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群小孩在公园里玩战争游戏,一个大孩子对新来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说:“你是中士,而我是元帅,你就得听我的。这里是我们的‘军火库’,你留在这儿做哨兵,等我叫人来和你换班为止。”

“中士”很听话地一直坚守岗位,但是天黑的时候,其他的小孩都回去了,大家把这个“中士”遗忘了。公园快关门的时候,“中士”还坚守岗位,他又冷又饿,还很害怕,却不肯离开公园。一个路人看到这种情况,在街上找来一个真的少将,让少将帮忙。少将对孩子说:“中士同志,我命令你可以离开岗位。”“中士”这才高兴地说:“是,少将同志,遵命离开岗位。”

这是一个经典的“言必行,行必果”的故事,作为一个孩子,都能做到如此信守承诺,难道不是很了不起的行为吗?中国古代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后汉时期的范营卿和同窗张劭分手的时候,范营卿对张劭说,两年后的今天到张劭家拜访。两年很快就到了,张家的人都不相信范营卿会来,因为两家相隔千里,何况那时候的交通又极为不方便。但张劭相信范营卿,认为他一定会遵守承诺,果然范营卿在约定的时间内到了张家。在现代社会的社交中,如果能主动帮朋友办事,是一件好事,但一定要量力而为,承诺的时候更要谨慎,因为承诺能否兑现,关系到做人诚信的问题。

能否按承诺做到,不仅有自己努力的程度问题,还有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问题。有的时候原本能办成的事情,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在实施上出现了问题,就可能难以落实。所以那些明知无法办到的事情就不要承诺能做到,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打肿脸充胖子。因为这样做不但会失信于人,还可能失去朋友。丁文常常向同事夸口自己的本事,说认识某某人之类的话。一次同事拜托丁文买黄金假期的飞机票,他答应没问题,可是几天后却告诉别人票拿不到。同事们都以为是因为假期的缘故,票不好买,就没有在意。几个月后,部门的经理让丁文去火车站托运行李,丁文说他不用花钱就可以托运,可是都快到开车的时间了,大家还是没等到丁文,经理只好自己掏钱办了托运手续。这件事情之后,大家终于明白丁文根本是个只说不做的人,他答应的事情其实都做不到。在公司里没有人愿意再相信丁文。不久以后,他被公司辞退了。

守信的人也是品德良好的人,他们能在约定好的条件下,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因为他们遵守承诺值得信赖,所以是人们信任和求助的对象。懂得守信的人,也是懂得尊重自己的人,别人可能被你“欺骗”一两次,但绝对不能永远被骗,迟早你会因为自己不守承诺而失去大家。

曾参的妻子带孩子去市场买菜,一路上孩子哭闹不停,曾参的妻子就对儿子说:

“你回去吧,等我回去杀猪给你吃。”儿子果然乖乖地回家了。等她回到家里,就看见曾参正准备杀猪,就急忙阻止说:“我不过是想安抚儿子罢了,和孩子不用这么计较。”

但是曾参不同意:“怎么能和孩子开这样的玩笑呢?孩子现在还小,你这样说话不算数,他一定有样学样。你现在欺骗他,就是教他不守信用,而你不遵守约定,就会让孩子对你这个母亲失去信任,教育孩子可不能这样做。”说完之后,曾参就把猪杀了。

人与人交往需要的是以诚待人,言而有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虽然人在交际过程中可以通过用相同的兴趣、情感和思想等互相吸引,但这样并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需要信用来维系。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能给人以信任感,让人觉得你是值得信任的。反之,总开“空头支票”的人,再三的失信,必然会引起别人的不满,让人失去对你的信任。交友忠告:成功的沟通和交流者,其最具优势的一点就是能做到诚信。一个人可以没有出色的外表、出色的谈吐,但绝对不能没有诚信。诚信,能让你成为一个最受欢迎的交流对象。哪怕一件小事,都要做到“答应了就要做到”,不要忽视了小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