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6975100000021

第21章 德国无条件投降(5)

1945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苏军正实施柏林战役,德国法西斯的灭亡之日即将来临,但希特勒等法西斯元凶们仍幻想能避免无条件投降。4月12日下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美国佐治亚洲温泉病逝。消息传到柏林,希特勒和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等人一时欣喜若狂。4月16日,希特勒发表告德国全体军人书,宣称美国总统的逝世将会扭转世界大战的进程,上帝要拯救第三帝国了,等等。与此同时,希特勒把59个师的兵力用于西线同盟军作战,而把21个师和14个旅的兵力用于苏德战场,竭尽全力固守柏林,妄图以此拖延战争,幻想能单独同美、英媾和。然而,希特勒的希望终成泡影。美、英、法军队在西线展开了攻势,苏军正顺利进军柏林。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指日可待。

4月20日,苏军不但突破了德军柏林市远郊防御圈,攻入近郊防御圈,还开始向市区防御圈发起进攻。柏林成了一座战火熊熊、炮声轰鸣、风雨飘摇的孤城。德国法西斯统治集团惊慌失措。

20日夜,戈林和希姆莱在为希特勒祝贺了56岁生日之后,便匆忙地离开了柏林,他们两人认为希特勒的末日屈指可数,企图通过同美、英的老关系来实现单独媾和。为此,他们分别进行活动。4月23日,戈林从上萨尔斯堡致电希特勒,要求宣布1941年6月29日希特勒任命他为继承人的命令开始生效,以便他接管德国的全部领导权。希特勒接到电报后,火冒三丈,立即下令撤销戈林的一切职务和头衔,逮捕戈林及其同伙,而戈林还指望次日能乘飞机去拜见艾森豪威尔并提出西线停火、东线继续同苏军作战的建议。但是,几天之后,戈林在上萨尔斯堡成了美军的俘虏。

希姆莱于4月23日在卢卑克的瑞典大使馆会见了瑞典红十字会副会长贝纳多特伯爵,希望通过他与西方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联系,表示德国愿意向美英投降,而对苏军继续抵抗下去。4月26日,美、苏、英三国政府完全否定了希姆莱的建议,并同时在报上披露了伯纳多特的谈话内容。希特勒得知希姆莱逃离大本营后,立即下令将他开除出党,并电令邓尼兹逮捕希姆莱。5月21日,希姆莱被英军所俘。两天后,希姆莱咬破氰化钾针瓿服毒自杀。

4月27日,苏军攻入柏林市中心区,遂将市内德军分割成三部分,并从四面八方逼近帝国总理府和国会大厦。但希特勒大本营仍在垂死挣扎。4月29日,躲在总统府地下避弹室的希特勒眼见大势已去,末日即将到来,便同伴随他13年的情妇爱娃·布劳恩举行了婚礼,随后口授遗嘱。希特勒在遗嘱中竭力为自己开脱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胡诌这场大战“完全是那些犹太血统或为犹太人的利益服务的国际政客所需要和煽动的”,叫嚷要重建“民族社会主义”,并任命海军元帅邓尼兹为德意志帝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戈培尔为总理,肖奈尔为陆军总司令。4月30日15时30分,希特勒在避弹室的私人房间里开枪自杀,结束了罪恶的一生,爱娃·布劳恩同时服毒身亡。5月1日下午,戈培尔夫妇在毒死了自己的6个孩子后,命令卫兵开枪将他俩打死。

柏林战役结束后,新组成的邓尼兹法西斯内阁和分散在其他地区的德军残部仍在同盟军对抗。5月1日,邓尼兹政府广播了告德国军民书,表示仍要继续顽抗下去。与此同时,又派出代表与苏军联络,要求苏联同意邓尼兹成立新政府后同各大国进行“和平谈判”,企图在保证法西斯政权和军队的前提下结束战争。在遭到苏联方面的严词拒绝后,邓尼兹转而向西方盟国谋求单独投降。5月2日,新任德国海军总司令汉斯·弗雷德堡上将同英军蒙哥马利元帅举行会谈,5月4日,达成在荷兰、德国西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以及丹麦的全部德军向英军投降的协议。5月5日,美军雅各布·德弗斯上将接受了德军在巴伐利亚和奥地利西部的G集团军群,包括在福耳贝克和蒂罗尔地区德军第19集团军在内的部队的投降。

5月5日,弗雷德堡奉邓尼兹的旨意来到艾森豪威尔的盟军总部联络,正式向盟军司令部提出南部地域德国军队单独投降的问题。艾森豪威尔深知:西方盟军单方面接受德军投降,违背了雅尔塔会议精神,不利于与苏联的团结,美国政府急需尽快从军事上击败法西斯德国的最后一个盟国——军国主义日本。而要击败日本,没有苏军的积极参战,美军尚需苦战一年半和付出100万人的伤亡代价。因此,艾森豪威尔通知约德尔:如果不立即签订所有战场无条件全面投降书,谈判就立即结束,美军将恢复空战,并且“不许任何单独投降的人员进入”美、英军队的战线。否则,“我将封锁整个盟军战线,并用武力阻止任何德国难民进入我们的防线,我不容许进一步的拖延”。邓尼兹政府被迫同意无条件向各盟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24时,在柏林市东南的卡尔斯霍尔斯特的德国军事工程学校大楼大厅里,正式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朱可夫元帅主持了签字仪式。接着,德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进入签字仪式大厅,凯特尔向各盟国代表团团长递交了邓尼兹授予德国代表团全权签署投降书的证书。随即,凯特尔、弗雷德堡和施通普夫在一式九份的投降书上签字。签字结束后,德国代表被建议退出签字仪式大厅。投降书规定,从1945年5月9日1时开始生效。

德国法西斯的败降,是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经受无数苦难、遭受巨大牺牲、团结奋战取得的伟大胜利。德国人民也“从可诅咒的希特勒国家中解救出来”。战胜德国法西斯是一件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事,它对现代史发展的整个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波茨坦会议

德国法西斯灭亡、欧战结束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在亚洲、太平洋战场,盟军已占领硫磺岛和冲绳岛,并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发起了反攻,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此时,在主要同盟国苏联与美、英之间,美、英、法三国之间,原已存在的矛盾日益表面化,而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而如何分享战争的胜利果实,如何使世界和平的安排对自己有利等问题,就成了美国、英国和苏联几个大国特别关注的问题,从而迫切需要主要同盟国首脑再次聚会协商,予以适当调整和解决。为此,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以及三国的外长、参谋长和顾问等,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议,就一些共同关心和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的第三次三国首脑会议,即波茨坦会议,有时又称柏林会议。罗斯福已于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杜鲁门第一次代表美国参加会议。会议进行期间正值英国大选,因此,丘吉尔于7月25日返回英国等候大选结果。由于英国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丘吉尔下台,新任英国工党首相艾德礼偕新外长贝文于7月28日参加了最后几天的会议。

会议通过了两个主要文件,一是《柏林会议公报》;二是《柏林会议议定书》。两个文件都由斯大林、杜鲁门和艾德礼分别代表苏、美、英三国政府签署。当时只发表了包括14项内容的公报。议定书则有21项,内容比公报多。此外,会议期间还发表了《美中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三国政府首脑就成立苏、美、英、中、法五国外长会议进行缔结和约的准备工作、在盟国管制期关于处置德国的政治及经济原则、德国的赔偿、德国舰队和商船的处置;对待意大利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的政策;波兰西部疆界,控制黑海海峡,柯尼斯堡地区的归属问题,以及对战败国某些领土的“委任统治权”等,都载明在三国政府首脑的议定书《柏林会议议定书》里。8月1日签署的这个议定书是苏、美、英三国在波茨坦会议期间达成协议的最后结果,为战后处置德国和欧洲问题打下了初步基础。

英、美、苏三国首脑丘吉尔(前左)、杜鲁门(前中)、斯大林(前右)在波茨坦会议期间的合影波茨坦会议还着重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有关对日本的战后处置方针问题。美国为避免在日本本土进行登陆作战,迫切希望苏联能对日参战。这一愿望在雅尔塔会议上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在日本投降条件问题上,美国政府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派主张对日采取强硬态度,要求总统以原子弹作为对日本军事行动的基础;一派主张放弃无条件投降要求。本来,美方估计彻底打败日军要牺牲100万人,美军要到1945年11月在九州登陆;如果失利,要到1946年春才能在本州登陆;美军仍至少牺牲30万人,而且基点是苏军在美军进入日本本土前参战,以牵制关东军;如果关东军能撤回日本,美军伤亡将会增加更多。因此,杜鲁门直言不讳:“我去波茨坦有很多原因。但是,在我的思想里,最迫切的是得到斯大林个人重申参加对日作战的决心,这是我们的军事领袖最急于要得到的。”德国法西斯投降后,太平洋战局对盟国越来越有利,力主对日本放弃无条件投降要求的美国副国务卿格鲁,于1945年5月下旬向杜鲁门总统及陆军参谋长马歇尔、陆军部长史汀生和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其意是在苏联对日作战前,向日本政府提出一项和平解决办法。具体而言,就是让日本人得到某种暗示,在日本投降之后,日本国将被允许自己治理自己。6月13日,杜鲁门政府在白宫举行会议,再次讨论对日战略,确定以不明显的方式修改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则,企图用这一“妥协”诱使日本早日投降。最后,杜鲁门采纳了国务卿贝尔纳斯等人的主张,决定在发表的波茨坦公告中不涉及日本天皇制问题,这就暗示美国政府有保留日本天皇制的意向。波茨坦公告的文本是美国国务院起草的,在讲到战后日本政体时,原文曾写有“可以包括现今皇统之下的立宪君主制”,但在波茨坦公告发表时被删去了。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正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法西斯立即投降。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亦正式加入公告。

《波茨坦公告》表达了反法西斯各国政府和人民团结协力、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者、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对日暮途穷的日本法西斯是一个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