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6975100000019

第19章 德国无条件投降(3)

美英战略航空兵对德国合成石油工业的打击还严重地影响了德军装甲部队的作战活动。1944年12月,德军发动阿登战役时,因油料短缺,只能提供1.5个基数,不足德军装甲部队组织进攻所需要的正常供应量的1/3。由于缺少油料,德军进攻开始后,有一半火炮无法跟进,只能留在进攻出发地。坦克因缺油常常不能机动作战,只能做固定堡垒用,致使德军在进攻巴斯托尼的战斗中,火力严重不足,陷入被动,从而使盟军取得了防御作战的决定性胜利。

苏德战场上的德军装甲部队也同样受到缺油之苦。德国的西里西亚地区是德国武器生产的重要工业区。这一地区的得与失对苏德双方都有重大意义。为了夺取这一地区,苏军曾进行了半年的准备。德军为了阻止苏军的进攻,在维斯瓦河西岸建立了防线,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在桑多梅日到巴拉诺夫的滩头阵地上集中了1200辆坦克准备固守,但由于油料严重短缺,坦克无法机动,很快被苏军消灭。1945年2月至3月,美英的轰炸造成德军油料短缺,严重地妨碍了德军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的作战使用,大大加快了苏军在西里西亚的胜利。为此,斯大林曾评价说,美英对德国石油工业的轰炸,对加速苏军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在对德作战的最后几个月中,美英战略航空兵在继续对德国石油工业突击的同时,又对另一个对德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的目标——德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展开了大规模突击。

德国铁路运输是德国交通运输系统的骨干,战争爆发后,其运输负担极重。由于石油严重短缺,德国不可能用汽车担负长途运输任务,因而在德国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量居首位,占运输总量的72%,水路运输占25%,公路运输仅占3%。德国的原煤产地集中在鲁尔区,这里采掘的煤不仅用于满足鲁尔区内的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且还要运往德国其它地区。仅煤炭运输一项就占铁路运输总量的40%。再加上为了应付美英的战略轰炸,德国曾将大批工厂疏散,造成零部件和半成品的运输量大幅度增加,又进一步加重了铁路运输的负担。

1944年9月以前,美英对德国本土铁路系统的月投弹量最高不足5000吨。此后,美英开始对德国铁路运输系统进行大规模轰炸,月投弹量最高时超过5万吨。

9月5日,美第8航空队出动B—24重型轰炸机218架,其中,有183架突击了地处莱茵河畔的德国西南边陲小城卡尔斯鲁厄的铁路调车场,投下高爆炸弹463吨。9月8日,美军第8航空队出动300架B—24重型轰炸机,对这座小城的铁路调车场又投下了665吨高爆炸弹。

9月9日,美第8航空队又顺莱茵河北上,突击了莱茵河畔的曼海姆和美因茨,第8航空队出动419架B—17和337架B—24重型轰炸机,其中有387架B—17轰炸机和265架B—24轰炸机到达这两个目标上空,共投弹1798吨。9月10日,美军又调转方向回师南下,突击德国南部小城乌尔姆的铁路调车场,此战共出动B—24重型轰炸机247架,投弹630吨。

在尔后的10天内,美军重点打击德国的合成石油工厂和其他目标。9月下旬,美军又围绕着鲁尔工业区,突击了德国西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广大地区内的众多铁路目标,主要有科布伦茨、林堡、达姆施塔特、哈姆、索斯特、明斯特、路德维希港等地,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突击路德维希港。在这次作战中,美军第8航空队出动534架B—17重型轰炸机,共投弹1133吨。

10月,美军的作战重点仍然是切断鲁尔区与德国其他地区的交通联系,作战地域是德国的西北部、西部和西南部,也就是说,仍围绕鲁尔工业区展开攻击。10月上旬盟军轰炸机突击了哈姆、奥芬堡、赖内、赫尔福德、美因茨、科布伦茨、奥斯纳布吕克等地的铁路调车场。10月14日开始,美军重点打击鲁尔工业区南部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也是鲁尔工业区的最重要的南出口——科隆。这一天,美第8航空队的第1轰炸师和第3轰炸师有640架B—17重型轰炸机突击了科隆的两个调车场,总计投弹1740吨,作战中损失飞机2架。10月15日,美第8航空队的3个轰炸师一同前往科隆,这在第8航空队的作战中是前所未有的。美军这一天共出动各型轰炸机1212架,其中903架重型轰炸机到达科隆上空进行了突击,共投弹2500吨。10月17日,第8航空队再度出动,有1248架重型轰炸机再次突击了科隆,投弹2913吨。第2天,美军又出动少量轰炸机对科隆进行了补充轰炸。

10月下旬,美军又突击了德国的美因茨、哈姆、明斯特等地的铁路调车场。哈姆和明斯特是鲁尔工业区通往德国北部重要城市不来梅和汉堡,以及柏林方向上的重要枢纽。科隆是鲁尔工业区通往德国西南部和南部城市的最重要南出口。科布伦茨是鲁尔工业区通往德国西南部和南部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美军突击鲁尔区这些与外界联系的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无疑给德国战时经济的正常运转以最沉重的打击。

11月7日,英军下达了打击德国本土交通系统的第2号交通计划。

1945年1月,英国轰炸航空兵投在德国交通运输系统的炸弹近2.3万吨,是整个战争期间英军投在交通运输系统最多的1个月。美军在这个月中,投在德国交通运输系统的炸弹约3.2万吨,其任务主要是破坏德国人对交通运输系统的抢修工作。在这个月中,美军对每一个交通目标突击时所用的兵力都不大,但打击的面很广,频率很高。1月上旬,美军作战8天,中旬和下旬,美军各作战6天,全月美军共作战18天,平均每1.7天就突击一次德国交通目标。美英战略航空兵在这个月里投在德国本土交通目标上的炸弹总数约5.5万吨,是对德国交通运输系统轰炸作战中投弹最多的一个月。

在美英战略航空兵持续打击下,德国铁路运输能力急剧下降,并严重影响到煤炭运输。在正常情况下,鲁尔区煤的外运量是每天2.2万车皮,1945年1月下降到每天9000车皮,仅达正常运量的40.9%。到1945年3月15日,情况更为恶化,施佩尔给希特勒的报告中说,每天只有2000~3000车皮离开鲁尔区,仅及正常运量的9.1~13.6%。早在1944年11月,德国各生产部门储备的煤已经由于铁路运输困难而入不敷出。德国优先保证的铁路用煤的储备量到11月5日比9月10日下降了44.2%。其它部门下降得更多。为此,施佩尔在11月11日给希特勒的报告中称:“我们正处在开战以来最严重的煤炭生产危机的边缘”。

美英战略航空兵对德国石油和铁路系统卓有成效的打击,使这两个系统基本上陷于瘫痪,并由此造成了石油、煤炭、煤气、电力等能源供应极度短缺,进而使各个生产部门都无法正常运转,生产急剧恶化,导致了德国战时经济的全面崩溃。

3.欧洲东线苏军进攻德国本土

到1944年底,苏军已把德军逐出苏联国土,在东普鲁士地域进入德国国境,解放了波兰部分领土和一些东南欧国家。英美军队正向德国西部边境推进。

1945年4月25日,苏、美两国士兵在托尔高胜利会师。柏林岌岌可危,4月22日午后,敌人在帝国总理府举行了最后一次作战会议。希特勒、凯特尔、约德尔、博尔曼、克雷布斯等出席了会议。会上,约德尔建议从西线战场撤回全部军队来守卫柏林,希特勒表示同意。根据这一建议,守卫易北河防线的第12集团军将奉命回师东进,开赴波茨坦和柏林,以便接应从柏林东南地域突围的德军第9野战集团军。为了阻止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向柏林的进攻,德军指挥部从格奥尔利茨地域向方面军突击集团的后方实施了反突击。敌人集中兵力后,向苏军第52和波军第2集团军的左翼实施了突击,到4月23日楔入苏军防区达20公里,但到4月24日日暮时分,法西斯德军的前进被遏止。4月24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近卫第8集团军和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在柏林东南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和第28集团军会师,并于次日在城西封闭了合围圈;近卫第5集团军则在易北河岸的托尔高地域与美军第1集团军会师。这样,至4月25日日暮时分,柏林的50万敌军集团已被合围并分割成两部分:柏林东南的法兰克福—古宾集团和城区集团,从而为全歼敌军集团创造了条件。

鉴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成功地实施了包围敌军柏林集团的机动,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已不必从北面迂回柏林。因此,4月23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其执行战役的最初方案,即向西和西北方向发展攻势,并以部分兵力从西面对斯德丁实施迂回突击。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主力的进攻从4月20日开始,方面军强渡奥得河后,到4月25日日暮便突破了敌主要防御地带,推进20~25公里,牵制了敌坦克集团军,使之无法由北向合围柏林的苏军实施反突击。

鉴于法兰克福—古宾敌军集团力图向西突围与第12集团军会合,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命令第28集团军和近卫第3集团军的一部兵力转入防御。这些部队在敌人可能突围的路线上准备了三道防御地带,布下地雷,筑起坚固的工事,其余集团军则实施向心突击,消灭被围敌军集团。

德军利用密林在狭窄地段集中了5个师,拼凑起较大的兵力兵器优势。4月26日晨,德军向苏军第28、近卫第3集团军的接合部实施了突击,突破了仓促构筑的防御。苏军坦克和步兵兵团在航空兵支援下连续实施反击,分割并歼灭了突入之敌。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的部分兵力也顺利地粉碎了敌第12集团军为接应法兰克福集团而实施的突击。4月26~28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各集团军不断紧缩合围圈,德军面临被全歼的威胁。4月29日凌晨,德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从两个方面军的接合部突破了苏军主要防御地带。当天下午,近4.5万名德军在第28集团军近卫第3步兵军的防御地段,突破了防线,打通了约2公里宽的走廊,并穿过走廊向卢肯瓦尔德撤退。与此同时,德军第12集团军也从西面向这一方面发起冲击,从而出现两个敌军集团可能会合的危险局面。但到日暮前,苏军以坚决的行动终于阻挡了敌人的前进,并把敌人分割、合围在三个独立的地域。4月30日,战斗更趋激烈。德军不惜任何代价继续突围,一天之内向西推进了10公里。日暮时,突围部队大部被歼。但是,另一股敌人约2万人于4月30日夜间终于在苏军第13集团军和近卫第4坦克集团军的接合部突围,并前出到伯利兹地域,距离德军第12集团军仅3~4公里。在空军第2集团军的支援下,苏军两个方面军实施了坚决的突击,到5月1日日暮便消灭了法兰克福—古宾敌军集团,致使德军统帅部使柏林解围的所有希望都成了泡影。苏军共俘虏敌军官兵12万人,缴获坦克和强击火炮300余辆、火炮1500余门、汽车1.7万余辆和其他各种军用物资。敌人被击毙的就有6万人。只有零星的几股敌人钻进森林向西逃窜。德军第12集团军部分未被击溃的部队通过美军架设的桥梁逃到易北河对岸,在那里向美军投降。

在德累斯顿方向,德军指挥部并未放弃在鲍岑地域突破苏军防线并迂回到乌克兰第1方面军突击集团后方的企图。调整部署后,于4月26日晨以4个师的兵力发起进攻,但损失惨重,未达预期目的。德军的进攻被苏军挡住。双方激战一直持续到4月30日,各自的地位也未发生根本变化。该方向的德军已无力再次发动进攻,被迫转为守势。

这样,苏军通过顽强而积极的防御,不仅粉碎了敌人迂回到乌克兰第1方面军突击集团后方的企图,而且占领了迈森到里萨地域的易北河沿岸登陆场,这些登陆场后来成为突击布拉格的有利出发阵地。

这时,柏林的战斗已达高潮。被围的柏林卫戍部队共有官兵30万人、3000门火炮、250辆坦克。4月25日日暮前,敌人占据了整个首都市区和郊区,面积总共325平方公里。柏林东郊和东南郊的防御最为坚固。大街小巷里牢固的街垒纵横交织。一切东西,甚至连炸毁的房屋在内都被用作防御工事。防空掩蔽部、地铁车站和隧道、地下排水道等大量地下建筑也都被用作防御工事。德军还使用钢筋水泥建造了许多坚固的库房,其中最大者可容纳300~1000人。此外,还建造有大批钢筋水泥碉堡。

苏军将苏联国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4月25日和26日凌晨,苏军航空兵第16和第18集团军共出动飞机2049架次对柏林军事目标实施了3次密集突击。4月26日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4个合成集团军和2个坦克集团军,以及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2个坦克集团军和1个步兵军向柏林发起强攻,对市中心实施了向心突击。至4月26日日暮,被围德军集团已被分割成两部分:大部分在柏林,小部分在波茨坦。次日,波茨坦之德军被歼,柏林的德军被逼退到一个宽2~3公里、东西长16公里的地带。4月28日日暮,被围集团又被分割为三部分。城防司令主张向西突围,而希特勒眼看突围不会成功,遂下令死守。市中心的战斗异常激烈。4月29日,夺取帝国大厦的战斗打响。经反复冲击,步兵第171、第150师各分队于4月30日傍晚冲进大厦。5月1日晨,苏军士兵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国会大厦的楼顶。法西斯头目惊慌失措,德军指挥瘫痪,柏林德军集团陷入绝境。至5月2日15时,敌抵抗完全停止。仅在这一天苏军就俘虏敌军官兵13.5万名,企图向西突围的个别独立集群到5月5日被歼于城郊。5月3日~8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一面消灭各个孤立的敌军集群,一面向易北河推进。乌克兰第1方面军开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至5月2日日暮前,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已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第二天在维斯瓦、易北河一线与英军第2集团军建立了联系。在战役结束阶段,该方面军与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协同,在舰队航空兵支援下沿海岸进攻。在攻占斯维涅缨德海军基地的作战中,舰队与突击第2集团军保持了密切协同。登陆兵也顺利完成了在丹麦波恩荷尔姆岛登陆的任务,俘守军1.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