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你感动的300篇快乐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6974800000018

第18章 体验生命(2)

我拿出自己的名片,在背面写下几句话,提醒他后面还有个约会:“你下午2点半和杰夫·荷伊有约会。”然后我做个深呼吸,推开礼堂的大门,直接从中间的走道向他走去。

威勒欧普先生原本还在演讲,见我走近,他停下话来,我把名片递给他,随即转身从原路走回。我还没走到门边,就听到威勒欧普先生告诉台下观众,说他约会迟到了,他谢谢大家来听他演讲,祝大家好运,然后就走到外面我坐的地方。

他看看名片,接着看看我说:“我猜猜看,你就是杰夫。”

他说着露出微笑,我也开始恢复呼吸。

结果我们谈了整整30分钟。他不但花费宝贵的时间,告诉我许多精彩动人、让我到现在都还常拿出来讲的故事,还邀我到纽约去拜访他和他的工作伙伴。

不过他给我的最珍贵的东西,还是鼓励我继续发挥先前那种勇气。他说我要有很大的勇气,才敢进去打断他的话,而商业界或者其他任何地方,所需要的就是勇气。

你必须采取行动,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胜者靠的是勇气而不是力量。

有时间,就有奇迹

“无论处境是多么的不容乐观,你们都要坚信,只要还有哪怕是一秒钟的时间,就会有奇迹出现的可能。”

前天与一网友聊天,对方自称是人民大学的才子,我问他是怎样考入这所著名学府的,他打出这句话。我一头雾水,紧接着又问这话同他考得上考不上人民大学有什么关系,于是我眼前的电脑屏幕上有以下字句浮现出来。

我高中时的母校是所刚刚成立的私立中学,我是它的第一届学生,由于这个缘故,我们的成绩普遍很差,尽管我已是其中的佼佼者,充其量也只能考上个一般本科。更为致命的是,我们还大都破罐子破摔,认为自己反正是没有希望了,混日子过吧!然而就在距高考还有半年的时候我们的校长,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老知识分子,给我们开了一次特别的校会,也就是自那次校会过后,我的人生起了转折。

他打字的速度很快,我的眼睛随着字体的跳动在不停地闪烁。

老校长在会上说的就是这句话,还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发生时间是1977年我国文革后第一次恢复高考期间,主人公是一个因卷入白卷英雄洪流而荒芜了学业的红卫兵,当红卫兵得知各大高校重新招生的消息时距考试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了,红卫兵开始拼了命的复习,三个月过后,他人瘦了一圈,但也考上了他所属省份最好的一所大学。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的那个红卫兵就是我们的老校长,我们听后都猛然气血贲张,三个月就可以这样,我们距高考还有半年哪!那岂不是大有可为了?结果我就考上了人民大学,学校升学率也一举夺得地区之冠,怎么,你不相信吗?这一切在你看来或许根本就是个奇迹,是的,它是奇迹,但它也是真实的。

“我信,我信……”我的激动使我慌乱,以至于颤抖的双手在敲击键盘时不停地打出了这两个字,你要知道,我距高考也只剩下半年的时间了,我是多么地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啊!况且,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怀疑这一伟大的真理呢?

醒来吧--你的良宵已经来临!醒来吧--每瞬间贵如黄金。

最糟糕的还没来

从中等秘书专科学校毕业后,20岁的我来到上海求职。意料之中却又难以接受的是:在这座繁华而竞争激烈的城市,很多高学历的本地人都在四处寻找工作。每一次,当不会讲上海话的我被对方彬彬有礼而又冷淡地拒绝后,我总是深呼吸,对自己说:“最糟糕的还没来。”就在第43次说完这句话之后,我被一家传媒公司录取了,成了平面部经理的秘书。我带着有些僵硬的微笑,和未来的上司打了个招呼。“最糟糕的还没来”,转过身的刹那,伴着泪水,我又禁不住脱口而出。

每天工作从早晨整理经理办公室的文件开始,为经理冲咖啡、打字、复印、传真,还有接电话。我没有时间抱怨,因为我要为每个月的薪水而努力。晚上,回到自己租的地下室,常常是换下套装就沉沉地睡去。半个月后,我终于习惯了格子间里的白领生活,习惯了每个人称我为“Halen”,开始微笑着品尝“东方明珠”下的精彩,欣赏黄浦江畔的生活。

经理去深圳参加一个品牌时装广告代理竞标会,行前嘱咐我把最近一段时期的广告资料按日期整理好。在他还有三天回来的时候,我提前完成了工作。兴冲冲地把整理好的文件放到经理办公桌上时,那枝备受经理珍爱的“派克”笔被文件夹扫到了地板上。我俯身寻觅的时候,该死的高跟鞋一不小心毫不留情地把笔踩断了!全身的血一下涌上来,捧笔在手,大脑竟是一片空白。缓过神儿来后,我还是把断笔从垃圾中翻出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决定依照原样去买枝新的。可是,等我赶到“派克”笔专卖店,一看价钱,几乎吓晕过去:3282元啊!那一刻我沮丧到极点,脑海里有两个小人儿不断地在打架,一个让我赶快从公司溜之大吉,另一个却让我坚持下去……最后,还是后者占了上风。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最糟糕的还没来,怎么能当逃兵呢?

于是,我向要好的同事借了3000块钱,赶在经理回来之前把新笔放在了老位置。经理似乎并没发觉他视若珍宝的“派克”笔已被移花接木,而是兴奋地和我说着竞标会上的见闻。“上海还有一家私人工作室参加竞标,是个很强的对手。我们一定得努力争取,如果成功的话,这将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单。”我嘴上应和着,心里则一直在暗自庆幸躲过了小小的一劫。

半个月后的一天,经理对我说:“Halen,你去图片社把我们上次拍摄的胶片取回来,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是我们这次投票的核心,丢了可是没有办法弥补的!”图片社在浦东开发区,我坐渡轮渡过黄浦江,很顺利地拿到了胶片。回返时,渡轮已经启动了,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婆却提着竹篮,踉跄地从船尾小跑过来,用上海话慌张地喊道:“等一下,让阿拉下去。”路过我身边的时候,阿婆一个趔趄,几乎摔倒。船老大不肯停船,怕麻烦。我感觉阿婆一定有什么急事要办,就忍不住替她哀求船老大,船老大还算给面子,尽管不是很情愿,还是把船靠了岸,我搀起阿婆的胳膊,将她送下船。

渡轮重新启动了,阿婆站在岸上挥手道谢之后,匆匆离去。这是我来到上海后第一次有上海人对我说“谢谢”,我不免有些洋洋自得。当我被潮湿的江风吹醒,发现那袋胶片不翼而飞时,船已经是在江中心了。我从船头走到船尾,急得几乎跳江。有人用上海话窃笑:“外地人真是……”

肯定是扶阿婆下船的时候掉的,渡轮靠岸后,我返回对岸去找。我寄希望于阿婆发现了那叠对她来说毫无用处的胶片,等在码头……可是这丝希望很快就被无情地击碎了。“会不会被人扔进垃圾桶?”我顺着码头分别向不同的方向翻了6个垃圾桶,根本没有纸袋的踪影。“不会是掉在江里面了吧?”我终于忍不住,蹲在码头上大哭起来。看来,这次我是真得逃跑了。上次把“派克”笔踩断,我虽然背上了一笔不小的债务,却还可以挽回。这次,就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这袋胶片是公司花高价请著名模特、一流摄影师去苏州、周庄拍摄一个礼拜的结晶,一旦丢失,这次竞标就算彻底玩完!

可是,冷静下来后,我觉得还是不能逃跑。最糟糕的还没来!我想起渡轮上那些开口闭口“阿拉”不停的上海人,如果我放弃,就意味着我这位外地打工妹更让“阿拉族”瞧不起。我不能逃避自己该负的责任,必须为自己的尊严找回胶片,就算找不到,我也要给公司一个说法。

我在码头附近问了很多人,也没有得到关于阿婆、关于胶片的任何线索。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手机响了,是经理打来的。“Halen,怎么还不回来?你已经替公司打了一个大胜仗!”

我莫名其妙地赶回公司,看到经理正和阿婆以及一个陌生的年轻人交谈,那袋丢失的胶片就放在经理的办公台上。“你是Halen?”年轻人微笑着说,“这位是我母亲,今天她来看我。我不在,她就为我煮了粥。可是离开的时候,却忘记关火。幸亏你帮她拦住了船老大,不然我的工作室就化为乌有了。”经理也微笑着走过来:“这位是何先生,就是我说过的竞争对手。不过,现在我们已是合作伙伴了。”

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我说过,最糟糕的还没来吗!你看,只要你善良,只要你坚持,只要你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努力地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最糟糕的就永远也不会来!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最后一名长跑者

镇里每年一度的马拉松比赛通常是在热浪扑面的时候举办。我的工作就是乘坐救护车跟在选手的后面,以防有人需要救护。我和司机坐在带有空调的救护车里,跟在差不多100名运动员的后面,等待发令枪尖锐的鸣放声。

“我们要跟在最后一名选手的后面,所以你要开得慢一点。”当我们开始缓慢地向前移动的时候,我对司机多哥说。

“那我们就盼望最后一名选手快一些吧。”多哥说。

当他们开始跑的时候,前面的选手已经看不到了。就在那时我的目光被一名穿着蓝色丝质长跑短裤和一件松松垮垮的白色T恤的女选手吸引住了。

“看,多哥!”

我们知道我们已经看到“最后一名选手”了。她的脚向内拐,而左膝盖却弯向外侧。她的腿是畸形的,属于很严重的残疾。对她来说,似乎走路都是不可能的,更别说跑马拉松了。

我和多哥默默地看着她缓慢地向前移动,谁都没有说话。我们向前挪动一点,然后停下来,等她走远。然后,再慢慢地向前挪一点。

最后,她是唯一还在视线中的选手了。我坐在座位边上,带着敬畏、惊奇和敬意看着她以决然的精神一点一点挪过最后的几里路。泪水从我的脸上滚落下来。

当我们终于看到终点线的时候,欢呼的观众早已离去,地上到处都是垃圾。然而,还是有一个男人无比自豪地独自挺立在那里。他的手里攥着一条皱纹纸制成的带子,带子的另一端系在一根柱子上。她慢慢地冲过终点,纸带在她的身后飘舞。

我不知道这个女人的名字,但在那一天她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经常寻求支撑的一部分。对于她来说,比赛的目的并不是战胜其他的选手,或者夺取一份奖品,而是完成她已经开始做的事情--不论这件事情是什么。因而,每当我觉得眼前的事情太难办、太费时间,每当我冒出“我做不了”的念头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最后一名长跑者。然后,我会发现,其实我面前的工作真是太简单了。

当自己决心办一件事时,要坚持办到底。不可有任何畏缩情绪。办得成与办不成,全在于自己努力如何。

从失误中寻找机会

有一家电台,在激烈的媒体大战中一直是不死不活的,台长用了很多办法还是无济于事,广告收入每况愈下,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一天,台长一边听着自己广播的节目,一边思考着对策。这时,新闻节目开始了,这是台长精心策划的一个栏目,为了表现电台迅速反应的特长,他要求记者采访的新闻要现场直播,而不是事先录制后再播放。可听着听着,忽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了出来,竟然是记者和主持人用方言说闲话的声音!原来主持人在联系外派记者的时候,竟然忘了关掉直播的按钮,他们说的几句闲话就通过电波传了出来。

台长气得大骂,为了电台的生存和发展,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没想到他们工作还是掉以轻心!这样的失误太严重了,他决定开除那两个人。他忍气吞声地等到节目结束,正要给办公室打电话,忽然电话铃响了。

他抓起话筒,电话是一个听众打来的。那听众激动地说,他原来一直都以为节目是事先录制好的,没想到他们电台的新闻都是现场报道,这样太好了。台长忙说:“我们一直都是现场直播,您没有发觉吗?”

那听众说:“我是刚才才发觉--听到主持人和记者的闲话之后,我才知道的。”

后来,台长又接到很多听众反馈来的信息,都是称赞电台的直播好的,却没有一个人埋怨主持人和记者的失误。台长很纳闷,因为他搞直播已经搞了两年多了,一直没有一点反应,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失误才使人们认识到了他的苦心。

经过几天的思索和与听众的交流,台长决定有意地制造一些失误,不但表现了他们的工作,而且还让主持人和记者都以普通人的面目呈现在听众的面前,拉近跟听众的距离。没想到这样一来,听众迅速增多,商家又开始投放广告了,收入也开始蒸蒸日上。

在正常的思维中,我们总是更愿意尽最多的努力,把什么事都做得完美无瑕。这固然很重要。但在有些时候,过度的完美会成为一道隔绝的屏障,丢失与人沟通的机会。就像武侠小说中说的那样,没有破绽的武功恰恰是最大的破绽。

有一点失误真的很有必要,也许机遇就在失误中绽现。

人们若是一心一意地做某一件事,总是会碰到偶然的机会的。

用曲别针敲开求婚门

1840年,有一个叫亨特的法国青年爱上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姑娘玛格瑞特。他诚恳地上门求婚,请求玛格瑞特的父亲把女儿嫁给他。

但是,玛格瑞特的父亲不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穷小子,于是答复他说:“如果你在10天内能够赚到1000美元,我就同意你们两人的婚事。”

亨特回家后,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中,1000美元对于他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不失掉钟爱的玛格瑞特,也为了争一口气,让玛格瑞特的父亲不再小看自己,他冥思苦想,决心搞出一个发明创造,然后将专利卖掉,尽快在10天内赚到这1000美元。

但是究竟设计什么呢?亨特废寝忘食地寻找目标,并绞尽脑汁地去尝试。爱情和自尊的力量使他很快选准了目标:人们在欢庆的场合,都习惯用大头针在衣服的前襟上别一朵花。可是大头针很不安全,经常把人的手或身体扎破,有时还会自己脱落。于是,亨特产生了灵感:“如果将铁丝多折几道,再把口做成可以封住的,不就有了既方便又安全的戴花别针了吗?”他剪下2米左右的铁丝试做,反复试验,终于设计出了现代使用的曲别针雏形。大功告成之后,亨特飞奔到专利局,申请了专利。

很快,一个消息灵通的制造商问亨特:“转让这个发明专利要多少钱?”

亨特一心只想把玛格瑞特娶到手,便毫不犹豫地回答:“1000美元。”

一拍即合,制造商当场就和他达成交易。

亨特拿着1000美元的支票跑到玛格瑞特家,玛格瑞特的父亲听完亨特讲述的赚钱经过后,先是笑了一下,随即骂到:“你这个笨蛋!”原来他是嫌亨特太老实、太性急,因为这样的发明至少能值10万美元以上。但亨特还是用曲别针敲开了紧闭着的求婚之门,最终被获准和自己心爱的人结婚了。

在结婚的庆典上,朋友们请亨特说一说求婚的体会,他说出了赢得热烈掌声并使岳父刮目相看的话:

“这个世界对善于思考的人来说是喜剧,对不善于思考的人来说则是悲剧。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是力大无边的人。地球上最神奇、最瑰丽的花朵,就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