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美好的人生(智慧必读丛书)
6973100000036

第36章 保持良好的心态(6)

我们让过去的问题和未来的忧虑来控制我们的现在时刻,如此以至于以焦虑、受挫、沮丧和不抱希望而告终。另一方面,我们搁置了我们的满足感、我们固有的优势以及我们的幸福快乐,取而代之的是经常说服自己"有朝一日"会比今天更好。不幸的是,这种告诉我们去指望将来的同一心理运动只会使我们重复过去,以至于"有朝一日"永远不会真的到来。约翰·列农曾说:"生活是在我们忙于制定其他计划时所发生的一切。"当我们忙于制定"其他计划"时,我们的孩子们在忙着成长,我们所爱的人在离去或死亡,我们的身体在走形,我们的梦想在逝去。简言之,我们错过了生活。

许多人将生活过得如同是为了以后某一日的彩排。它不是。实际上,没人能够保证他或她明天仍在这里。现在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时间,也是我们能够加以控制住的唯一时间。当我们的注意力处于现在时,我们就会将恐惧从我们的头脑中排除。恐惧就是我们对于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忧虑--我们将没有足够的钱,我们的孩子将会陷入麻烦,我们将会衰老并死亡,如此等等。

为了战胜恐惧,最好的策略便是学会将你的注意力拉回到现在时。实践一下将你的注意力保持在此时此地,你的努力将产生巨大的益处。

如果天上的星辰一生只出现一次,那么每个人一定都会出去仰望,而且看过的人一定都会大谈这次经验的庄严和壮观。传媒一定提前就大做宣传,而事后许久还大赞其美。星辰果真只出现一次,我们一定会早做准备,决不愿错过星辰之美。不幸的是它们每晚都闪亮,所以我们好几个月都不去抬头望一眼天空。

正如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不会欣赏每日的生活是我们最大的悲哀。其实我们不必费心地四处寻找,美本来是随处可见的。

可惜的是,生活中的此时此地总是被忽略,我们无意中预支了"此刻的生活":早上还没起床时,你就开始担心起床后的寒冷而错失了被子里最后几分钟的温暖;吃早餐的时候你又在想着开车上班的路上可能会堵车;上班的时候就开始设计下班后怎么打发时间;参加派对又在烦恼着回家路上得花多少时间了。

我们总是生活在下一刻里。我们着急等待周末来临、暑假来临、孩子长大、年老退休。等我们老时,我们真的也可以说:"我真是等不及要去死了!"

我们一刻也不停地转着:我们对堵车的公路乱骂脏话;我们在超市中像没头的苍蝇,毫无耐性;我们对着电视不停地调换频道;我们一个劲儿地催促孩子快点。难道这是宇宙的报复吗?我们毁了宇宙,宇宙就用时间来控制我们。

梭罗说:"我们可以杀死时间而毫无后遗症。"我们确实在"杀"时间。这曾经是无所事事的说法,但现在我们是真的在摧毁我们的时间。我们的时间花在杀死灵性、杀死享受愉悦的能力上。我们过于自我中心,以为创立了人类有史以来一个最佳的文明,但我们根本没有时间享受。这像是浮世德与魔鬼的交换条件。

现代人之所以不能拥有此刻、美好的生活,是因为我们总是担心时间不够,就像我们总是觉得钱不够一样。学习享受已经拥有的时间、金钱与爱是我们最重要的一课。

可悲的是,我们许多人总是在推迟我们的快乐--无限期地推迟。我们并非有意如此,而是我们总在说服自己:"有朝一日我会快乐的。"我们告诉自己,当我们付清账单,当我们完成学业,得到我们的第一份工作、一次提升时,我们将会快乐。我们劝告自己,当我们结婚之后,有了一个孩子之后,生活将会更美好。然后我们会苦于孩子不够大--当他们长大了我们将会更满足。之后,我们又苦于要去应付十几岁的少年。当他们跨过这一阶段我们当然会高兴。我们对自己说,如果我们的配偶表现出色,当我们有辆更好的车,能够去欢度假期,当我们退休了时,我们的生活将会完美。如此等等!

同时,生活在继续。事实上,没有比现在更适于快乐的时间了。如果不在现在,那是什么时候呢?你的生活永远充满挑战。最好让你自己承认这一点并决定去享受快乐。阿尔弗雷德·D·索亚说:"长期以来,对我来说,生活似乎马上就要开始--真正的生活。但半途中总有障碍:先要了结的某事、某个未完成的生意;仍需利用的时间、需要付清的账单。之后生活才将会开始。最后,我逐渐认识到,这些障碍正是我的生活。"这一见解告诉我们,没有通向快乐的途径,快乐本身就是这途径。

要充分享受你的时间,就一定要学会放慢脚步。当你停止疲于奔命时,你会发现生命中未被发掘出来的美;当生活在欲求永无止境的状态时,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到更高一层的生活。

放慢脚步对一向急躁惯了的现代人来说是难上加难的事,而且这样的问题在近几年更加严重。我们说话比以前快,走路比以前快,迁移也比以前快。MTV是一个好例子,你刚想专注于一个镜头,画面就移开了。

享受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你必须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然后放慢脚步。匆忙总是让我们出错。你总是丢掉东西或者弄乱东西,结果不得不花时间整理。就像你开快车被警察拦住,浪费了本来想节省的时间。

因为我们总是在赶时间,没时间与朋友谈话,结果我们就变得越来越孤独;因为忙碌,我们没有时间反省,也没时间注意身边的事物。我们忙得没有时间注意所有征兆,连身体有病的早期征兆都觉察不出来;当我们急着买东西时,没有时间倾听那个小小的声音:"我们真的需要这个新东西吗?"

享受生活是帮助我们充实人生,帮助人生充满活力的方法。但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于什么。不否认适当的"白日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益,但我们的问题在于过多地沉溺于白日梦而忘记真实的生活。

我们必须摆脱对"下一刻"的迷思和幻想:它们有的不切实际,有的虽然是事实却剥夺了我们此刻的生活。

摆脱不切实际的幻想可以让你明白:生活不会适应你,而是你必须去适应生活。而且不是看你喜欢它变成什么样,而是原本它是什么样子你都得适应。与现实保持接触可以帮助你就世界所能给予的去接纳它,不会使你为它所无法给予的而扭曲它、错怪它。丢弃对这个尘世的幻想和对你自己的幻想可以去除生活的悲剧成分,使你能真实地面对你该处理的问题。

"生活在此刻"就是享受你正在做的、而不是即将做的事情,就如梭罗说的"吸尽精髓"。不要一边吃饭一边想着要干的工作,或者一边吃一边看电视。在吃东西的时候你最好是专注于所吃的东西,它的色泽、香气、味道和营养。也许你需要一套饮食哲学--你需要知道自己是为欢乐而吃、为健康而吃、还是为欢宴而吃,进而决定是吃肉、吃素、或者其他。否则,你就对食物完全没有感觉,更别提获得什么营养。

从白日梦里走出来,学会欣赏和热爱已经拥有的此刻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享受你自己所做的事情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认为,工作是苦的,现在玩乐将来必然会吃到苦头的。那些辛苦做牛做马的人期待有一天能够享清福,但那一天却永远不会到来,因为他们老早就失去了享乐的能力。他们总会告诉自己,再吃点苦头吧!万一环境给的苦头不够,闲着也是闲着,就会找自己的麻烦,或找其他人的麻烦。他们习惯了,是没办法从"辛苦"两个字中退休的。而世界上的人也不知不觉被二分法归类:苦者恒苦,堕落者恒堕落(你既瞧不起他,他也瞧不起你)。殊途同归的是,两种人都不快乐。

能够把生活和工作都当成享乐的人,真的很少。

心理学家乔治·韦伯说:"如果你无法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你不但欺骗了自己,也无法从中获得一点乐趣,只会使自己变得不可爱。"

有一次,有个女人对韦伯说,她是一个好妈妈。韦伯没有回她的话,不过,他了解她的生活方式。她根本不会游泳,也不喜欢玩水,但她还是每天带孩子去游泳,也几乎每天打乒乓球,可是不在乎技巧;她看到任何新事物、新地方,玩任何游戏都显得不怎么愉快;她虽然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却觉得这个世界冷酷无情。她的孩子非常爱她,却又有点想躲开她。

夏天在游泳池畔,我们常常看到这类母亲:她们从不下水,无奈地在一旁看报纸,或跟坐在旁边的太太抱怨自己的辛劳,还不时对水中的孩子大呼小叫:"危险!不要这样!回来!"牺牲精神令人敬佩,但连旁人都觉得非常紧张。

也许真的是在尽义务,但不妨放慢脚步,享受一下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对于生活来说,永远只有现在,我们拥有的每一刻都是当下的这一刻,不享受白不享受。有时必须做的事情确实是我们无法打从心里喜欢的,我们就好像是爱看文艺片的人,却被迫呆在电影院里看一部言情片,又无法脱逃。一直当个不快乐的旁观者,电影会演完;当个享受剧情发展的人,电影也会演完--何不让自己愉快些,不要如坐针毡。

与其盲目地追求生活的享受,不如细细体味一下眼前的生活。

成功者必然有富足之心

一个富足的个性,在生活中,能够笑看输赢得失,而不只认最终胜负。他们深信自然和自己的潜能足以实现任何梦想,认为一个成功周围倒下千万个失败者是不成功的,真正有效的成功者只在自己的成功中追求卓越,而不把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

以富足的心态去完善个性,可以消除狭隘的兼并、排斥、敌对、冷淡、互不关心,可以让别人在自己周围林立而不计较他人是否分享了阳光。这并不是可怕的事。我们的成功不全然是别人的失败,而别人的成功也不会抢走我们的机会。

人类从黑暗岁月中带来的阴冷想法,在生活中盘踞得太久,总是觉得任何东西和资源都是有限的。自己不先去抢,就会什么也没有。如果他人手上有了笔财富,其他人就会暗暗算计:"我要是先下手,那笔钱就是我的。"这个想法将助长多么可耻的欲望啊!他怎么不去想一想:"这世上和那笔财富等量的还有很多,属于你的一份别人都没有拿。"

将生活看成是有限的,无疑是人类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绞绳。因为有限,所以大家竞争,意味着你赢就是我输,人类都抱着敌对的态度在生存。生活因此披上了盔甲。生活一下子被分成了两份,不是有就是没有,不是对就是不对。

一个人拥有寓足之心时,会表现得宽容、大度,相信他人、开朗而愿意帮助他人,能够彼此共生,能够欣赏个性的不同特色。

假如我们能不被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显得坦然多了,能平静地面对各种的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使我们永久地持有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执著追求。这是一种修养,是对自己的人格与性情的冶炼,也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视野变得深远。

有了富足之心,我们会自愿放弃一些微小的、眼前的利益,使我们不被这些东西网罗住,折腾得伤痕累累,也妨碍丫自己的步履。这无疑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超脱,从而使自己拥有平和的心境,从从容容、踏踏实实地走那属于自己的道路,做自己该做的大事,进而走向成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

别为财富而忽视幸福的生活

同许多美国人一样,富勒一直在为一个梦想奋斗,这就是从零开始,而后积累大量的财富和资产。到30岁时,富勒已挣到了百万美元,他雄心勃勃想成为千万富翁,而且他也有这个本事。他拥有一幢豪宅,一间湖上小木屋,2000英亩地产,以及快艇和豪华汽车。

但问题也来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疏远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他的财富在不断增加,他的婚姻和家庭却岌岌可危。一天在办公室,富勒心脏病突发,而他的妻子在这之前刚刚宣布打算离开他。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已经耗费了所有他真正应该珍惜的东西。他打电话给妻子,要求见一面。见面时,他们热泪滚滚。他们决定消除破坏他们生活的东西--他的生意和物质财富。

他们卖掉了所有的东西,包括公司、房子、游艇,然后把所得收入捐给了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他的朋友都认为他疯了,但富勒从没感到比这更清醒过。

接下来,富勒和妻子开始投身于一桩伟大的事业--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每个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应该有一个简单而体面、并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来休息。"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也热情地支持他们,穿上工装裤来为"人类家园"劳动。富勒曾有的目标是拥有1000万美元家产,而现在,他的目标是为1000万人、甚至更多人建设家园。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为超过30万人提供了住房。富勒曾为财富所困,几乎成为财富的奴隶,差点儿被财富夺走他的妻子和健康;而现在,他是财富的主人,他和妻子自愿放弃了自己的财产,而去为人类的幸福工作,他自认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但丁说:"拥有便是损失。"财富的拥有超过了个人所需的限度,那么拥有越多,损失越多。对于一个人来说,过多的财富是没有多少用的,除非你是为了社会在创造财富,并把多余的财富贡献给了社会。

了解和培养富足之心

为了培养富足之心,首先应该学习和了解富足之心的各种优良表现,以使自我个性充满了弹性和力量。

富足之心的主要表现如下:

①相信"大自然在我心中"。大自然是无处不在的。大自然绝不仅仅是野外。建立在大自然上的生活将毫无例外地属于大生活。谁遵循自然原则,谁就能够成就个性。当你的个性完善达到高超境界时,你就会发现,人生中许多竞争本是不值得付出心力的,竞争居然毫无意义。

坚守着内心的富足。排除外在的干扰。得失便在谈笑间灰飞烟灭,不影响个性的长远目标。抗干扰力如此强大,是因自然的化解。每一份成就,最终都回到心灵的源泉上来,加强它、补充它,使它更富足。富足之心对时间也表现出宽容,并不害怕衰老,年龄不过是一块手表而已,用旧了就换块新的。富足之心的个性,80岁还能够从头开始学新的东西。

富足的心灵是宁静的。绝不会盲目地去索取,它只索取自己的必须品。它的生活态度是减法主义的,因为太富足了,它不屑使用加法,在它眼中,加法带来的一切原本早就在大自然之中,何须劳神费事。

②赞美孤独。富足之心是宁静的。个性并不害怕孤独,反而赞美它。孤独是个性最美好的一部分,原本就不存在能不能忍受的问题。

内心富足的人总是能够给自己留出时间,享受独处的欢乐,整理往事、展望前程,想象出类拔萃的美好生活。内心贫乏的人,生性急躁,喜欢喧嚣和热闹,一刻不停地从他人眼中找寻自己赖以生存的保障,独处将倍感寂寞,但自身环境却又窄得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