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美好的人生(智慧必读丛书)
6973100000015

第15章 美好人生从赞美开始(3)

我们周围不乏才华横溢之人,有的有能言善辩的口才,有的人能洋洋洒洒,妙笔生花,有的人善发明,有的人演技高超……诸如此类的才华都是有价值的赞美题材。

"有才能的人就在于了解别人的才能。"这句俄罗斯谚语告诉我们,要成功地赞美别人,你必须具有发现、甚至挖掘别人的闪光点--

才能的才能,这是成功赞美者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如果你不具有与对方相当的或者高于他的才能,你就不能对其才华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那么,你的赞美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弄巧成拙。能够赞美别人的才华,起码可以说明你也不是一个凡夫俗子。

赞美一个人才华的技巧主要有:

对比性赞美

才华有时候是一个相对性的东西,只有在对比中才能更清楚地使对方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与你比,我这辈子算自活了"等等,都是在对比中体现对别人的恭维。

赵忠祥初次在中央电视台主持《正大综艺》节目时,自己担心,朋友也替他担心,深怕自己不能使观众满意,但金子毕竟会闪光的。看过两次后,人们又一次发现了赵忠祥的才能,赢得了一片喝彩。姜昆郑重其事地对赵忠祥说:"大哥,你接住了。"姜昆的夫人则说:"比姜昆强。"

姜昆的夫人也是位很有才气的演艺界人士。她对赵忠祥别有心裁的赞美中显露着高招,仅仅四个字就把赵忠祥的主持水平和才能大致勾勒下来。且不说是真是假,赵忠祥听后心里准是乐滋滋的。众所周知,姜昆是著名的相声演员,1990年主持过一年《正大综艺》后退了下来。一句"比姜昆强",一方面体现了姜昆夫人的宽阔胸怀,另一方面也充分表达了对赵忠祥水平的认可和赞赏。

有比较地赞美别人的才能应注意:首先要了解作比较的双方有何关系。如果这两个人不属同一范畴,你的对比可能就达不到目的。如若在上面的例子中,把节目主持人赵忠祥与工人王进喜相比,别人就摸不清你究竟要说什么。此外,若你所对比的两个人平时关系一般,甚至其中一方嫉妒另一方。那么,你的赞美就会扬一贬一,使两人都感觉不舒服。其次,作比较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要乱做没有根据的对比。再次,比较时要公正,不可以一个人的优点去对比别人的弱点。

"无声胜有声"的赞美

赞美一个人的才华,有时不必要用语言表达出来。一次善意的行动,要胜过所有赞誉之词。波普曾说过:"最聪明的赞美者,是做一些他所喜欢的事,但却不表明是为他而做的。"对一个人才华的赞美也如此。

严济慈在法国留学时,遇到了一位导师法布里。在法布里的指导下,严济慈完成了博士论文《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和光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法布里很欣赏他在这篇论文里所展现的才华。有一日,法布里突然找到严济慈问道:"你的论文能等一两个星期发表吗?"严济慈满口答应:"当然可以。"但不知导师有何用意。几天以后,法布里以其出色的成就和资历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但他在首次出席科学院院士时,宣读的却是严济慈的博士论文。论文以其独创性和精确性,获得了法国科学界最高权威们的掌声。严济慈的才华震动了法国物理界。法布里虽然很早就看准了严济慈这位中国学生具有非凡的才华,但他没有直接赞扬他的论文如何如何地好,而是把它作为得意之作,拿到法国物理学院士例会上去宣读,这一行动,要比再优美的赞誉之词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其结果,不仅显示了法布里对自己学生的高度评价,而且使严济慈扬名法国科学界。还有什么比这无声的赞美更令人感动呢?

人不可貌相

中国有句老话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交往中切忌以貌取人,而要看其内在的才能,人们还往往认为,丑人有才。诸葛亮找媳妇时,就挑了一位有名的丑女,原因是看中了她的才华。为了赞美一个人的才华,不妨以相貌平平为衬托,反衬其才华不凡。

张艺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红高粱》放映之后,轰动了国内外,被誉为是一部拔地而起、一峰独秀式的影片。张艺谋的才华随被人们认识,赢得了行家和观众的赞美。记者罗雪莹写道:"初见之下,艺谋的相貌平平,不修边幅,很出乎我的意料。他方脸光头,一身发旧的蓝劳动布工装,哪像个出众的艺术家,倒像个乡镇企业的临时工。"《老井》的作者郑义说:"他相貌平常,穿着朴素,绝无影视圈名流的牛皮哄哄劲儿,说句不敬的话,很像闯进西影村叫卖鸡蛋豆腐的农村小贩。"《红高粱》的作者莫言赞叹道:"我一见他直乐,说艺谋你挺像咱村的生产队长。外表一副木讷憨实相,真有点不相信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张艺谋。"的确,张艺谋在电影界曾风靡一时,被新闻媒体界炒得大红大紫过。文艺方面的报刊、杂志争相采访、报导、评论。对张艺谋来说,那个时期,他是看的、听的太多了。或许有司空见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了。再高超的赞美家,若再就其导演才能进行评说,也不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罗雪莹、郑义、莫言这三位舞文弄墨的行家,对张艺谋的赞美却大有独到之处。其共同特点是,为赞其才,大谈其貌。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张艺谋作为一位红极一时的大导演,应该有号令三军的气魄,气宇轩昂的长相。然而,当他真正走到你面前时,其实也不过如此而已!这三个人正是抓住了其相貌与才能的强烈反差,利用"临时工"、"农村小贩"、"生产队长"这几个形象的比喻,突出表现张艺谋的朴实无华。这样的一位"土"人,竟然有这样高的导演才能,岂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这三人表面上是在大侃其貌,实则大赞其才。这既给人们的想象以回答,又应了中国那句"人不可貌相"的古训,更能让人接受,更独具说服力,使他们对张艺谋才华的赞美具有不同凡响的效果。

这种赞美,被赞美者不但不会对你稍抑其貌感到不满。相反,因赞美者恰当掌握了抑的分寸,反会使被赞者非常舒心。因为,在你抑的背后,是对其才华的更慷慨的褒扬。相貌是先天所致,人们无力左右。而才华却是一个人后天努力所得。因而,赞其才华比赞其相貌更让人高兴。朋友,当你在生活中遇到相貌平平、甚至其貌不扬者时,请对其才华大大赞美一番。你的赞美既会使他为自己的努力奋斗而愉悦,又会使他消除源于外貌的苦恼,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称赞对方的人品

人品是一个人重要的基本素质。在现实生活中,高尚的品格表现非常广泛,如善良、勤劳、乐于助人、公正廉洁、爱国、爱人、勇于牺牲等等。人品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倾向和态度。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重伦理、重道德的国度,人品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人可以没有漂亮的容貌,可以没有超人的才能,也可以不要权力和金钱,但不可无好的人品。衡量一个人,往往不是先看其相貌,也不先看其能力,首先是看其人品。好的人品受到广泛的称赞,处处受到人们的欢迎。差的人品则将为社会所谴责,甚至千夫所指,遗臭万年。人品好的人被奉为"君子",人品差的人则被斥为"小人",并有"近君子有仁有义,远小人无事无非"的古训。因而,赞美别人时,就应抓住我们的民族心理,多赞美其人品。

赞美别人的人品,也同时表现了我们对良莠的分辨、判断能力,显示了自己的人品。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是说,君子往往是一个阵营的,而品行低劣的小人也往往在一处凑合。惺惺惜惺惺,唯有自己品行高尚,才会由衷地、真诚地赞美别人的人品,推崇正人君子。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华文明史上,他老人家留下了不朽的一页。孔子向来倡导"仁"、"爱"、"礼",主张"仁者爱人"。他对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从不歧视,很重视对弟子品行的培养。他把颜回列为弟子中的德行之首,赞扬说:"颜回的品德是多么好呵!住在陋室中,用竹管吃饭,用瓜瓢喝水,别人将不胜感忧,他却快乐如平常。颜回的品德多好呵!"孔子还对颜回说:"有用我,则将行道于世,不用我则藏道于身,这只有我和你能做到呵!"颜回出身贫寒,生活很简朴,但他潜心修养,品行高尚,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孔子的话体现了他对颜回的人品的赞赏和肯定,又反映了他的"仁"、"礼"思想,并认为能做到独善其身者只有他和颜回。做为一代宗师的孔子,把学生和自己相提并论,也反映了孔子的高尚品格。

有哪些人特别看重别人赞美自己的人品呢?一类是年轻人。他们初入社会,急需社会的接纳和认可。而人品往往是人们首先看到的东西。俗话说:"三岁至老",也就是说,年轻人品格修养已基本定型,具有先天性的因素。与之相比,能力则可以通过学习、培养、帮助逐步提高,因而,无论是职业录用,还是日常交往,人们往往首先看重青年人的人品。一类是知识分子。自古至今,知识分子都特别注重品性修养,视名誉为生命,爱面子,荣辱心强。一类是从政者和经商者。他们拥有权力、财富,但在人们心目中往往形象一般。政界勾心斗角、阿谀逢迎、贪污腐化、溜须拍马、令人作呕。商界尔虞我诈、重利忘义。实际上并非人人如此。因此,你与其赞美他们手中的权力、金钱、地位,不如从人品方面挖掘一些闪光的东西,为他们"正名",必定大受欢迎。事实上,不仅这三类人,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别人赞美其人品,大多数人都注意自己的品行修养。古有不食周粟而亡的伯夷叔齐,有不饮盗泉之水的志士,不受嗟来之食的廉者,有教夫修身的乐羊子妻,近有宁死不吃美援面粉的朱自清,更有许多为正义宁死不屈的爱国志士……

在交往中,只有注重人品,才能真正发现他内在的本性,找到与自己意气相投的朋友。因而,在中国历史上择婿重品的典故比比皆是。裴宽曾在唐代润州刺史韦诜的手下当参军。有一次,韦诜看到裴宽住宅后园中有很多人在手忙脚乱地掩埋什么东西。韦诜感到很奇怪,就把裴宽叫来询问是怎么回事,裴宽诚实地回答道:"宽义不以包苴污家,适有人以鹿为饷,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瘗之。"韦诜听后。为其高尚情操所折服。马上把裴宽提拔为按察判官,并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韦诜回到家中,喜不自禁地告诉妻子此事,并赞不绝口地说:"我们一直想找一个好女婿,如今终于找到了。"第二天,婚礼举行,韦诜的亲戚前来祝贺。但看到裴宽长得又高又瘦,相貌丑陋,有人窃笑不止,把裴宽叫作"绿鹳雀",令裴宽很尴尬。韦诜却不以为意,当众夸奖裴宽的品德高尚,并说:"爱其女,必以贤公侯妻也,何以相貌求人?"

此典故说明:第一,韦诜作为上级,对下属的考察注重品格。高尚的品德,是严于职守的前提,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会克己奉公,为民而吏。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韦诜自身的品德。第二,赞美年轻人,注重对其内在品质的认可和赞赏,才会使你的赞美成为真正驱使他进步的动力,鞭策其进步。裴宽后来官至尚书。《史书》记载说,裴宽"为政务请简,所莅人受之,世皆冀其得宰相"。第三,韦诜作为父亲,为女择婿,不重其貌却重其德,这无疑是对裴宽高一层次的评价,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其灵魂的赞赏,也是对裴宽的另一种形式的赞美和鼓励。

从心理上讲,当别人关注或赞美自己的成绩、权力和财富时,往往有些戒备心理,恐怕别人的话里暗含着嫉妒甚至杀机。但当别人赞美自己的品德时,无疑是说自己是个好人,没有谁不愿意听的。人人需要赞美,人人也需要赞美别人,人品尤其如此。

赞美他人的人品时,要注意:

第一,必须对你所赞美的人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如果对一个人只是一面之交,或知之不深,就仅凭你的直觉和经验赞美其品质,而不知其公众形象如何,往往会失之偏颇。一个人的品格,在熟知他的范围内,其人品如何,公众的看法基本一致。你的赞美如果不恰当,不仅难以得到赞美的效果,反会引起公议。若此君恰巧形象不佳,更会招来"臭味相投"、"一丘之貉,,的罪名。

第二,不要乱作比较

每个人都很重视别人对自己人品的评价,如果在赞美别人人品时拿别人做垫子,是很不明智的。在场的人可能会跟你翻脸,不在场的人可能会有人去打"报告",这样的赞美你定会损失惨重,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在一些场合不要当众赞美一个人的人品

现在,各单位矛盾重重,你若大张旗鼓赞美一个人的人品,往往会被看成是"一个鼻孔出气",猜疑你拉帮结派。你想表达对同事人格的敬仰,不妨私下悄悄交流。家庭内部,成年的兄弟姐妹之间、妯娌、连襟之间,差异甚至隔阂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赞美谁孝顺,谁昧良心,谁大方,谁吝啬,谁自私,都没好的收益。人人都崇尚正大光明,但有些事情反而偷偷去做更合适,赞美有时就是这样。

称赞对方的前途

美好的前途是人人都向往的。婴儿呱呱坠地,就背负起了父母的殷殷希望;从刚走进学校的大门,就开始立志成才,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医生、警察……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后,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前途作一个现实的设计。前途是一个既遥远叉具体的东西,既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样子,义会在现实中找寻到些许印记。每个人都很在意别人对自己前途的预测和评价。也正因如此,才产生了古已有之的算命先生。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以科学取代了迷信,但赞美别人的前途和未来,仍是赢得别人的一大技巧。毛泽东一句"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曾鼓舞了一代青年人。在孩子父母面前夸一句这孩子有出息,将来准成大器,全家人都会满心喜悦,甚至把你的话当真。赞美一个人的前途,会使他倍受鼓舞。信心十足。但也有的赞美却会使人顿感夸夸其谈,不着边际,久而厌烦。这其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要根据别人的奋斗目标而赞

赞美别人的前途,首先要了解其志向。否则,你就会无的放矢,甚至南辕北辙。一个孩子非常崇拜警察,理想长大后做一名威武的警察。如果你此时夸他聪明,音乐天赋高,将来会成为音乐家,他就会老大不高兴。对一位领导也是一样,升官发财无疑是他时时刻刻的目标。你若赞扬他四面临风,八面玲珑,必定前程远大,平步青云,他定会心花怒放。一位商人,如果你赞美他精明能干,善经营,必定会财源滚滚,生意兴隆,他心里就美滋滋的。

把握被赞美者的起点

起点是一个人前途的开端。起点不一样,每个人的前途极限也会不一样。一般地讲,起点高的人前途相对远大一些,起点低的人前途相对小一些。如果赞美别人前途时无视一个人的起点,就很难把握住赞美的度。如果你赞美一个小商贩前途远大,将来定能成为百万富翁,别人就不敢接受,甚至认为你是痴人说梦。如果你赞美一位已40出头仍在科长位置上奋斗的人将来没准会做总统,岂不折杀"小人"?倒还不如说他很快就熬个处级职位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