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管理你的老板
695500000029

第29章 让才华服务于工作

老板招聘员工的时候,一定希望这名员工的才华能为自己所用。

可是有种情况让老板很失望,那就是一个员工只有才华,却没有本领。

秦风大学的时候是文学社的社长,在校内可以算是小有名气,大家都叫他才子。

毕业那年,在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上,秦风应聘进入一家网络公司做网站编辑。秦风本以为大展身手的机会到了,老板也非常看好他。没想到的是真正进入工作状态后,秦风发现,真正要自己动手写的东西其实很少,每周就只有一篇专题访谈,而且,自己学的很多专业知识根本就派不上用场。他感觉糟糕透了,认为这个工作既单调又没有创造性。

后来,秦风就跳槽了,他进入了一家新创刊的杂志社,做了某一专栏的责任编辑。没过多久,他又发现了问题,觉得自己的才华无法发挥,因为这个杂志以生活类的内容为主,介绍了很多实用的、科学的养生方法,而秦风擅长写的优美散文,根本就派不上用场。

最后,他总结自己总是怀才不遇,发出“世间无伯乐”的感叹。

其实,当一个人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应该学会先“清空自己的杯子”,清空自己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要珍惜老板给自己的机会,去学习、锻炼,多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工作中,而不是频繁跳槽。

况且,职场中,真正的人才应该转变角色,向公司靠拢,了解公司对人才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以及性格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准备好自己的“软件”和“硬件”。具备了这种向工作靠拢的姿态,才华才能得到发挥。

而且,光有才华还不够,老板认为的有能力的员工,一定也是能够得到大家认可的。

毕业于知名院校的敏敏刚进公司的时候是名普通的营业员,营销学出身的她在一线工作的时候,总是比其他店员更得心应手,每月的销售业绩也名列前茅。

敏敏对未来做了很高的憧憬,可是,两年过去了,原以为自己能成为中层骨干,没想到老板对敏敏的工作成绩似乎视而不见,至今仍没有提拔她的意思。

她实在忍不住,找到老板问原因,老板坦诚地说:“你人际关系太糟。要想成为部门领导,必须大家服你,大家服你才能展开工作呀!”

因为敏敏销售业绩很高,工作中她就不注意人际关系的培养,总是指挥他人,今天说这个部门工作不到位,明天说那个同事不努力,惹得大家都很反感她。更糟糕的是,敏敏在背后说过“不给自己机会,自己空有特长无处发挥”,连老板都对她意见很大。

事实上,老板是能够识别千里马的,如果没有发现你,可能是你还不具备“千里马”的特点,一个职场人必须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和不足在哪里,然后扬长避短,争取职业晋升的机会。

对于那些有专业特长的人要想在职场中成功,必须先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发挥专业特长。

搞好人际关系,为自己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才能获得职业的晋升。机会是自己争取的,而不是老板给的,只有在职场中不断展示自己的优势,才能更多地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

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而且从小到大,一直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敢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我高中毕业之前,读的名著数量已经和语文老师差不多。

虽然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但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好事情再说话,踏入公司之后,我还是这样要求自己。

对待工作,我同样很努力,我每天总是在办公室埋头苦干,不会像其他女同事那样,总出现在茶水间的闲谈中,也不会出现在老板的午餐桌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想法,让我从不轻易开口。

和我做事恰恰相反的是对面的小苏,小苏的学历没有我高,读书也很少,但是她特别爱卖弄,中午的时候,她常跑到老板桌前,告诉他自己读了一本什么书,或者刚刚学过的管理学课程。小苏所说的那些,我在几年前就已经很熟悉。

我还看不惯小苏开会的时候总发言,有时候,她还把我私下跟她探讨的那些不甚成熟的想法拿到会议上去讲。曾经我想这就叫“无知者无畏”吧。

意想不到的是,小苏很快升职了!我实在看不出她究竟有何过人的能力,可是老板却很欣赏她,认为她积极向上、富有魄力、敢说敢做,具备可贵的领导才能。

很多职场人都在感叹自己每天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在相同的工作中消磨着自己的积极性,又不能锻炼人,又没有什么创意……

刘斌对工作感觉非常苦恼,他是个热爱挑战的人,他害怕枯燥,所以一毕业,他就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销售工作,因脑子灵、点子多,加上工作积极肯干、认真负责,很受老板器重,几年后被升为区域总监。

可是后来,工作越做越熟悉,他感觉越来越枯燥,于是,他开始换公司,做的都是他已得心应手的销售。

可是,不久刘斌就发现工作又开始枯燥,一成不变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由以往的引人入胜变得逐渐乏味而无聊起来。这种负面的思想导致他所从事的工作很难有大的突破,随着时间的流逝,职业上的停滞不前让他也一直开心不起来。

于是,刘斌就在自己的岗位上痛苦地工作着。

其实大部分人没有明白的是,即使是重复同样内容的工作,也可以试着提高工作效率或者使工作内容更加深入,这同样是创新。

当你把目前的工作设定为通往美好生活的一步阶梯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通过现在的工作,你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你意识到了自己每天应该学习的东西,理解了工作的深刻含义,那么即使在日常工作中,你也会表现得同样积极。

其实,工作不应该只局限于那些在公司里完成的事情,更应该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里,工作时间并不是“公司时间”,不是指在公司里度过的时光,否则就失去了工作的真正意义。

一个渴望创新的职场人,会对工作作出规划,他会对自己的工作和人生都做一个长期的展望,比如规定自己应该在30岁之前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在30岁之前了解本部门的其他工作,在35岁之前对整个公司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把在目前岗位上从事的日常工作看作是今后实现长期目标的一个步骤。

仅仅依靠没有激情的工作不会增长你的才干。把自己的视野从本职工作的小框框里提升出来,尽量搞清楚你所从事工作的来龙去脉,广泛涉猎其他的相关资料,多与其他部门的人进行交流,这些都是在工作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好方法。

当日常工作实在索然无味的时候,还可以利用休息的方法,调整“休克”中的心态。工作的劳累可能让有的员工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太过熟悉,从而觉得缺乏新意,没有挑战性,也缺少以往那种成就感。适时地休息,调整心态,让原先熟悉的工作停留一段时间,你可能会发现,有许多需要你去学习的东西,并且学习到不同的职业技能。

如果你想比别人做得更好,成为职场人人称羡的精英,那么你就必须在枯燥的工作中创新。创新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作出超越的行为。公司离不开创新,老板离不开创新,员工也不能缺少创新,如果一个人不能为企业的创新作出贡献,那么就会在职场竞争中逐渐失去存在的价值,很快便会面临淘汰的境遇。

工作中寻求不同的方法完成相同的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寻求一道算术题的多种解法,而是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否时刻具备创新精神的表现。你一旦有了这样的求索表现,你就会极大地去关注自己的工作,并让老板认为你是可造之材。

每天中午吃完饭,就开始犯困。

很多同事也这样,大家无精打采的,整个下午气氛都不好。

一天我突发奇想,在电脑上接上小音箱,播放喜欢的歌曲给大家听,没想到大家一下来了精神,说不上兴高采烈,但也算得上是兴致勃勃。

其他办公室的人都过来了,大家听着我下载的经典老歌,找到了共同语言,也有了良好的心情。这个下午,我们的工作氛围非常好。

老板知道了这件事,找到了我,给我批下来一小笔经费,用于“音乐管理”。

因为中午免费给大家开放小音箱,我和同事们的关系近了,在同事心中也有了影响力,这种成就感让我高兴极了。

后来,我还发现,美好的气味也有清醒头脑的作用。就利用老板给的经费,在同事们的桌上放一些清新怡人的香氛饰品或者干花,不仅使单调的办公环境得到点缀,也让人不再昏昏欲睡。在精神不振的时候,闻一下,闭上眼睛,办公室里的乏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心情舒畅,自然精神也会焕发起来,月底老板还因此给我发了奖金。

你会在工作中进行总结吗?

不要以为创意性的工作就作不了总结,任何工作进入总结状态就意味着进入思考状态,而每一个老板都会看重员工的思考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板都强迫员工要进行总结,这不但是对员工的约束,也是发现人才的一种方法。

总结是一个将零散的、过程性的点点滴滴进行整理的过程,是将其系统化的过程。没有总结,这些点点滴滴,随着时光的流逝,会变得逐渐模糊,甚至生疏。没有总结,本该闪光的东西,会被琐碎的东西掩埋得越来越深以至无法挖掘。

小智是一家私企的主管,老板也没要求他写总结什么的,不过他主动给自己增加了这项工作。他的年终总结会详细分析公司一年来的运营情况,从生产量、销售额、成本分析,到今年曾经出现过的问题、来年怎么改进。碰到一些较好的个案,他还会单独进行总结。深得老板赏识。

其实,每个人的工作中都充满着宝贵的经验,往往由于总结的缺失,而全然不知。

小禾进现在的公司已经几年时间了,对公司的贡献也比较大,可是最近有件事情很让他胸闷。有个主管跳槽走了,空出来一个位置,按照资历来说,这简直是小禾的囊中之物,可到最后,这个位置却被一个后进公司的同事抢去了。

开始小禾不服气,后来他发现,这名同事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善于把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去,还能够不断总结工作上的经验教训,和同事分享。

他这种总结、分享的精神深得老板赏识,所以,一有空缺,老板马上就想到了他。

拿销售来说,这是一份创新的工作,经常总结就会发现,工作中都有一些工作内容是不断重复的,如:文件整理、打字、汇报、与客户搞关系、表单填写等。

每天总结就会发现问题,例如:为什么我今天见的五个客户中,有三个人无动于衷?为什么同事的工作效率更高等等问题。通过思考和总结,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技巧都会不断地提升和飞跃,时间长了就会发生质变,令老板刮目相看了。日经一事,必长一智。

职场人还要对阶段性的工作做好总结和归纳,使自己的工作方法更具全局观念、更全面、更规范。比如周总结、月总结、季总结、年总结甚至更大周期的总结,同时对照自己的职业规划,看看差在哪里,如何弥补,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等等;也有必要针对一个工作周期进行总结,比如对某次铺货、促销的总结。

当然,所有总结的点点滴滴和细节内容,哪怕是读书心得,都要形成文字记录,以备日后更深层次地总结和归纳,也为了给自己留下更深的记忆和印象。时常将总结的内容进行对照,对其质量优劣进行二次总结乃至多次提炼。

当老板有一天问你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积累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连成片,结成网了。当大家茫然的时候,你按照逻辑将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就离老板的重用不远了。

我是一名设计师。

最近心情很崩溃,一个多月前,我参加了大学同学毕业5周年聚会,来的人数超过80人。聚会主题之一是大家汇报毕业5年来的工作情况,看看各自发展得怎样。

两个多小时的轮流发言,让我傻了眼。5年时间,当初同一起跑线的同学,居然拉开如此大的差距。在事业上的成就真是天壤之别!

就说我吧,工作时简直就是“拼命三郎”似的努力,基本每天都工作16个小时以上,设计了无数的产品,其中有失败,也有成功。可是设计师工作,收入差距太大了,我刚爬到年薪十万的坎儿,没想到有的同事早已年收入20万元了。

同样是一个班级出来的,5年的光阴咋造成了那么巨大的差距呢?在瞬息万变竞争白热化的职场,5年时间足够让一个人“上天入地,差之千里”。

在我的请教下,同学终于告诉我他的秘密,他讲到很多像我一样的人,都只忙于工作而不作总结,其实很多事情是有规律的,不总结就永远不知道其中的规律,总结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

这个年薪20万的同学讲到了自身的经历。一年前,他做到了高管,他在一个公司没跳过槽,熬到了如今的岗位,和他总结出来的“设计的规律”相关。设计本来是个创意的工作,但是他把规律总结出来,就帮助公司培训了一批大学刚毕业的设计师。

而我,只工作不总结,用了5年的时间,只是从一个初级设计师跳到一个高级设计师,工资小步增长,实在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