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的财富(智慧生存丛书)
6954500000010

第10章 锁定目标放飞心灵(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华尔特·科勒斯涅克说过,兴趣可以看成既是成功的原因,又是成功的结果。正像兴趣是过去成功的产物一样,兴趣也是今后成功的手段。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事,可以发挥智力潜能的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事情,则只能发挥智力潜能的20%左右。因此,对于追求成功的朋友来说,激发和培养对你所从事的事业的兴趣,可以使自己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力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激发灵感,增强自信心,取得理想的结果。

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古希腊杰出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兴趣集中在数学王国里,端起碗忘了吃饭,在火盆的灰烬里画各种几何图形,进浴池又忘了洗澡,竟拿起擦身用的油在身上画起图形来。苏联杰出的园艺学家米丘林,从小就喜欢在园子里挖地、选种、播种、栽培和摘果,这同时也培养了他去创造发明新品种的浓厚兴趣。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培育了300多种果树新品种。

当你找到一份你真正喜欢的工作并且一辈子做它的时候,事实上你是在从事你的“兴趣”,并不单纯是在工作。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开玩笑,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成功的重要秘诀。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34岁便已经有8000万美金的年收入,其中大部分都是耐克、麦当劳、香水厂商及很多其他厂商给他的广告费和红利。这些是他以拍广告为主业而得来的收入吗?并不是,他只是在做他真正喜欢的工作——打篮球。当他把篮球打好,金钱、名声、副业、享受便紧跟着而来,甚至他还到好莱坞拍电影。他并不是在为赚钱而工作,也不是在为出名而工作,他是因为喜欢打篮球而去打篮球。曾经,他也对篮球失去过热情,放弃他如日中天的篮球事业去打棒球。因为他小时候最大的兴趣除了篮球就是棒球,但后来发现这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他又重新燃起了对篮球的兴趣,重返球场,而乔丹的事业也因为这次复出更上了一层楼。

英国人类学家古多尔,小时候对母鸡下蛋感兴趣,一个人偷偷爬到鸡窝里一蹲几小时观察母鸡下蛋。后来又抱着这样的兴趣去研究黑猩猩,不畏艰险,只身深入热带森林和猩猩在一起生活。经过10年的观察和研究,写成了不朽的著作《人类的近亲》等著作。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他在文学、医学、数学方面谈不上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但对打猎、旅行、采集标本、观察动植物有着特殊的兴趣,正是由于在别人看来是不务正业的这一兴趣导引着他潜心观察,勤于思考,最后完成《物种起源》这样的辉煌之作。

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学者兴趣所至,如醉如痴者更是数不胜数。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黄宗羲是“年少鸡鸣方就枕”,可见他对学习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学习的乐趣终生不减,正如他作诗自叙的那样“生平喜摊书,垂老如昔狂”。这些事实都表明,凡是对国家、对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凡是在自己所工作的领域做出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对所献身的事业有着浓厚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他对自己获得巨大成功的经验总结。他曾对一位传记作家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追根究底地追问问题罢了。”有人问他是怎样创立相对论的。他回答说:“空间、时间是什么,别人小时候就搞清楚了,但我智力发育迟,长大了还没搞清楚,于是一直在揣摩这个问题,结果也就比别人钻得深一些。”他从16岁开始,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倘使一个人以光速跟着光波跑,那么他就处在一个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波场之中。但看来不会有这种事情!”正是他对探究这一问题所产生的浓厚而持久的兴趣,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探索,终于提出了改变人类宇宙观的相对论。

学习改变命运

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要想跟上时代的节奏,就要倡导学习精神,不但个人学,而且要带动整个小组、部门、公司学习。使个人成为学习者、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国家成为学习型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成就伟人

学习是个人和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根本和必须,学习是国家、时代发展的需要,学习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个人发展的需要。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命运,在今天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古往今来,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例子不胜枚举。伦敦有个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里除了收藏许多珍贵文物以外,还有一间收藏着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的图书馆,图书馆里有一问阅览室。

阅览室是一间结构别致、宽敞而又明亮的大型锥体建筑,四周有环形的大书架,正中是环形的图书目录柜,从目录柜向四周伸展出一排排长桌和座椅。马克思就经常到那去学习和写作。他每天早上9点钟就到阅览室里借阅书籍,又作摘录,又写笔记,一直到晚上7点钟才回家。吃完晚饭后,他又在书房里,整理笔记,进行写作。当时英国议会出版一种“蓝皮书”,是专门发给议员们的资料。但是,饱食终日的议员先生们没有“空闲”去看这些枯燥的大部头的报告,马克思却对图书馆里所有的“蓝皮书”都进行了认真研究。

马克思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常年累月地磨擦,竞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为了写作《资本论》,马克思曾经阅读了1500种以上的书籍,仅1850年到1853年6月间,他就写了《摘录笔记》23本之多。《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发行后,马克思因病停止研究工作,但仍批阅不懈,写下了大量笔记。他的读书摘录填满了50本左右的笔记本,足足有3万多页。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伴随着毛泽东的一生,他是浪漫豪放的诗人,统摄四海的领袖。

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从古代的到近代的,从中国的到外国的,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军事、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以及各种杂书。就哲学来说,不但读基本原理,也读中外哲学思想史,还读逻辑学、美学、宗教哲学等等。《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毛泽东熟读成诵;他读马列著作的特点是,有重点地读,认真反复地读,密切联系中国实际地读。

通过长期的学习,毛泽东能够自如地引用古书中的文章、诗句和典故,或者说明一个政治思想原则问题,或者阐述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或者论证一个军事思想,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实事求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人唯贤”、“百家争鸣”等等,这些言简意赅的古语,被毛泽东发掘出来,为群众所掌握,有的成为我们党所遵循的思想路线,有些成为党内组织生活原则,有些则是党的某一方面的工作方针或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工作方法。

对于毛泽东通过博览群书积累的渊博学问和丰富知识,凡是与毛泽东作过长谈的人,包括外国的一些学者、记者和政界人士,都是表示钦佩的。正是学习,成就了伟人。

学习改变命运

张海迪五岁时因忠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15岁时随父母下放到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

1983年张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

张海迪的顽强事迹鼓舞了残疾人,也鼓舞了健康人。

考取大学曾是张立勇的最大梦想,然而家境贫困使他不得不高中辍学,大学梦变得可望而不可及。为改变现状,1993年,19岁的他南下广州,成为千万农民工中的一员。在屡次遭遇没有大学文凭、不懂英语、不会电脑带来的求职尴尬后,张立勇暗下决心自学成才。三年后,他放弃了收入还算可观的工作,在叔叔的介绍下,经过严格的考核、体检,被安排到清华大学第十五食堂当了一名切菜的临时工。

到清华的第三个月,他听说第三教学楼的露天平台上有个英语角后,就鼓足勇气,走进了大学生中间。从那以后,他成了英语角的常客,并在清华师生的帮助下开始系统自学英语。他把为数不多的工资寄回家一部分,剩下的全部用来购买二手书、二手收音机、二手磁带。他上班的路上塞着耳机听英语新闻;缩短吃午饭的时间躲在食堂的饭柜后面背诵英语课文;只要一下班,他便掏出书本自学。吵闹的宿舍里无法安心看书,他就背上书包走进教室,在教室里经常呆到值勤人员“赶”他才走;或者到操场的路灯下夜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立勇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1997年,他申请加入清华大学英语协会,该组织破例批准他成为一名特殊会员。1999年,他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紧接着通过了六级考试,并在托福考试中取得了630分的好成绩。做了很多大学生做不到的事情。他接着参加了成人高考,并考取了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国际贸易专业。

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今天,知识正在改变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命运。兴趣与毅力伴你将无往不利

三峡库区乌江航道的武隆县兴顺乡鸡冠岭,在1994年4月3日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岩崩。民工曾素华等几人被崩塌的大岩石堵埋在岩洞中。两个难友一个在坚待了34天时死去,另一个在第40天已可得救时停止了呼吸。而曾素华反复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垮,千万要挺住。他在缺氧、饥饿、寒冷、冰水浸泡中熬过了地狱般的40天,终于得救生还,创下了活埋40天而生还的世界吉尼斯纪录。

毅力是成功的阶梯

毅力是成功的阶梯。

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充满荆棘,坎坷不平,会有许多障碍险阻。这就需要培养顽强的毅力。

毅力是理想实现的桥梁,是驶往成才的渡船,是攀上成功的阶梯。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高成就的人除了在理想、信念、进取心、自信心方面明显高于低成就的人之外,还在心理承受能力、不屈不挠的意志等方面明显高于一般人。有成就、有作为的人,无不具有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我国古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费了27年;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15年;天文学家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用了30年;大文豪歌德写《浮士德》用了15年,而郭沫若翻译《浮士德》就用了3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这些中外巨人的伟大成果无一不是理想、智慧与毅力的结晶。还有一些科学家为坚持真理付出了鲜血与生命。例如塞尔维修发现了血液循环,被宗教徒活活烤了两小时;布鲁诺提出了宇宙无限,没有中心的思想,被罗马教廷关了7年,最后被判火刑。顽强的毅力是他们成为巨人的一个必备重要条件。

培养顽强毅力,要从小做起。有位教育家搞了一个实验:找来一些孩子,拿来一堆糖果等好吃的东西,告诉他们说:“在我离开这里再次回来之前,你们不能吃这些东西,等我回来后才能吃。”这位教育家走后,有些孩子耐不住了,就动手吃了这些糖果。这位教育家过后做了一个跟踪调查,凡是当初能克制自己,没有在这位教育家回来前吃糖果的孩子,以后发展好,长大成人后成就也大。所以常言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

那么怎样培养锻炼意志品质呢?应从下列四方面增强锻炼:

(1)增强自觉性。

个人对某项活动的自觉性常常来源于兴趣爱好,而对那些艰巨、枯燥、困难重重的事情也要保持自觉性,那就要靠自己的远大理想、信念,这一巨大的精神动力来驱动。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少年时代就立志献身于京剧艺术,他自觉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每天清晨5点就起床练功,吊嗓子。练功时在腿脚上捆上高跷,站在板凳上,一站就是点燃完一柱香的时间。累得他腰肢酸软,满头大汗。失去平衡从凳子上掉下来,但他马上又站上去。为了练就硬功夫,有时宁肯咬破嘴唇,也要坚持练下去。冬天他还专门在冰场上,蹬上高跷练习跑圆场。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也不罢休。梅大师少年自觉磨练自己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2)要培养果断性。

果断性是指善于明辨是非,果断做出决定,坚决执行决定。国外曾有一个伐木工人在森林中独自伐木,不小心被伐倒的大树砸伤,压住了右腿。他经过紧张、清醒地考虑,认定如果苦等人发现救他,他可能会因失血过多而死去。因此他认为不如狠着心趁早用电锯锯断自己的右腿。于是当他锯断右腿后,忍着剧痛进行了简单包扎,凭着顽强的毅力回到了家,终于死里逃生。

(3)要锻炼坚持性。

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志长。你有没有常立志,可老是立不下长志的毛病?有没有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毛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二十几岁立志写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十年构思,十年笔耕。为防止干扰,他告别上层社会,租了一间简陋的小房子,进行艰苦创作,终于实现了预定目标,写出了举世名著。

(4)要训练自制性。

自制是指驾驭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时,他把自己关入书房,吃饭都由家人送去。一关就是两周。我国当代数学家杨乐、张广厚从没有过过星期天与节假日,他们以极强的自制力,迫使自己在数学研究上不断进取。

你最难战胜的是自己。最难改变的是自己的旧习惯,最难制服的是自己的欲望。所以老子才会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当你早晨不想起床,贪恋柔软的床铺的时候,当你下了很大功夫,学习成绩仍不理想的时候,这正是你完善自己心理品质,培养自己坚强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的绝好机会,希望你千万不要错过这个良机。

要养成该做的事,无论怎么困难也要做;不该做的事,无论怎么吸引你,也不去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样长此以往,你的意志力一定会大为增长,成功之路也就离你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