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6953400000040

第40章 做人的思路(5)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1931年1月9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小镇一个货店主家庭里。由于家境不好,少年的尼克松每天早上4点起床,赶着马车到洛杉矶的菜市场采购蔬菜和水果,回来后把水果、蔬菜洗净分级放进店铺,到8点钟再上学。每天下午放学后,先到杂货店劳动几个小时,然后再去做功课,直到深夜。尼克松有5个兄弟,他排行第二,小弟弟阿瑟在8岁的时候就病死了,一连好几个星期他都没有一天不为失去心爱的弟弟而哭泣。没过几年,大哥哈罗德也病逝了。为了给大哥治病,尼克松尽量到外面去挣钱弥补开销,能找到什么零活就干什么。在两个夏天,他曾当过游泳池看门人,也曾在鸡鸭店里帮忙拔鸡毛和做油炸鸡,还在流动游艺团干过叫喊着招揽观众的工作。尼克松中学时的成绩很好,毕业时名列第三,并得到加州哈佛俱乐部发给的优秀学生奖金。像许多青年一样,他曾梦想去东部的耶鲁大学读书。但旅费和生活费加起来甚至比学费还多,而且30年代的大危机和哥哥患病所花去的大量费用,使尼克松的家境已相当困难,因此他别无选择,只能留在家乡念大学。正是早年的这种生活磨练,使尼克松养成了顽强奋斗的性格;正是摆脱这种贫穷生活的强烈要求,使他雄心勃勃,在人生的竞技场上不顾一切地拼搏。1968年他最终当选为美国第37届总统,1972年又连选连任,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并为发展中美关系和结束越南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反,从小就不吃苦的纨绔子弟们有几个成就大业或有所成就呢?杜邦家族是美国的亿万富翁,豪华的别墅、专用飞机、游艇和高级小轿车,家里应有尽有。然而,这个家族的后代却大都是平庸之辈。他们精神世界苍白空虚,有时竞无聊到专门搞恶作剧、用绒布作食品馅招待贵客,或以数吨水泥散堆于邻居门前。他们躺在先人的财富上寻欢作乐,意志颓废堕落,怎么能有所作为呢?据媒体披露,大贪官陈希同之子陈小同的腐化堕落令人瞠目结舌。其家庭条件、富裕程度我们可想而知,可以说无苦可言,结果则成为一个新的寄生虫,如今正承受着阶下囚之苦。这也与我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的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这首先体现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幼儿园从3岁开始,就要训练孩子学会端碗拿筷子吃饭,学会在保育员的指导下穿衣脱裤系鞋带;到了6岁,就必须养成独立饮食、刷牙、洗脸的习惯。日本的中小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孤岛学校”、“森林学校”活动,让孩子们在既无电源又无淡水的荒凉小岛上,扎营搭篷,寻找水源,捡拾柴草,采集野果、野味……然后自己生火烧饭。美国有一个腰缠万贯的大企业家的“千金”,白天上课,晚上外出打工,以赚取学杂费。这个企业家平静地说“我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让她经受一点艰苦生活的磨练,她长大后才能知道怎样把握自己,才能使自己今后不会受苦。”

雨果说:“痛苦是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豪杰的乳汁。”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当一个人能正视生活的苦,并甘于吃苦,乐于吃苦的时候,他身上就会滋生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忍受力和抗压力,在别人无法承受的重压下,仍能屹立不倒。从这个角度讲,受苦正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促使一个人完善人格的催化剂、健康成长的防病剂和事业成功的推动器。

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菜,就是一苦二甜三淡,象征了人之一生的三重境界。只有趁青春时代为创业历尽磨难,才能赢得中年之甜、老年之淡。

吃苦不受苦,不吃苦受苦。人的一生谁都难以躲过吃苦,如果该吃苦的时候不吃苦,那么到了该享受的时候就一定会吃苦。

换个角度比幸福

幸福与否,由比较而来。如果拿自己的社会地位去跟美国总统相比,拿自己的钱财家产去跟比尔·盖茨相比,拿自己的容貌去跟西施相比,这世界上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人都会感到不幸福。如果换另外一个角度去比幸福,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假如将全世界各种族的人口按一个100人的村庄来计算的话,那么,这个村庄将有:57名亚洲人、21名欧洲人、14名美洲人(包括拉丁美洲)、8名非洲人;52名女人和48名男人;6人拥有全村财富的89%;80人住房条件不好;70人为文盲;50人营养不良;1人正在死亡;1人正在出生;1人拥有电脑;1人拥有大学文凭。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认识世界,那么你对自己幸福与否就容易作出判断了。而且:

如果今天早上你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比其他几百万人更幸运,他们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阳了;

如果你从未尝试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滋味,那么你的处境比其他5亿人更好;

如果你能随便进出教堂或寺庙而没有任何被恐吓、施暴和杀害的危险,那么你比其他30亿人更有运气;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可睡,那么你比世上75%的人更富有;

如果你在银行里有存款,钱包里有票子,那么你属于世上8%最幸运之人;

如果你父母双全,没有离异,且同时满足上面的这些条件,那么你的确是那种很稀有的地球之人;

如果你读懂了这些信息,那么你就不属于那另外20亿文盲。

所以:你应该去工作而不要以挣钱多少为唯一目的;去爱而忘记所有别人对你的不是;去跳舞而不管是否有他人关注;去唱歌而不要想着有人在听;去生活而不要管这世界上谁最幸福。

人只有一条路可走

有这么一则寓言,相信你读后一定有所启发。

一天,父子俩赶着一头驴进城,子在前,父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竟然不骑!”父亲觉得有理,便叫儿子骑上驴,自己跟着走。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路!”父亲赶忙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背。走了一会儿,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把孩子累死?”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这下子总该没人有意见了吧!谁知又有人说:“两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一前一后用棍子抬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一下,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很多人做人做事就像上述故事中所讲的父亲,人家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谁抗议就听谁的。结果大家都不满意。

一般说来,想面面俱到的人有两种原因:一是本身就是没有主见之人,无法辨别是非对错,所以谁说得有理,就听谁的;二是不想得罪任何人,甚至想讨好每一个人,至于是非对错则置之不理。然而,想归想,但不可能做到。因为在做人方面,你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的面子和利益,你认为照顾到了,别人却不一定这么认为,甚至根本不领你的情;在做事方面,你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的立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需要都不同,无论你怎样做,都会有人不满意。

如果你想面面俱到,结果会有两个:一是把自己累倒,因为你总是怕对方不满意,总得小心察言观色,揣摩他的心思,这恐怕非神经衰弱不可了;二是别人摸透了你想面面俱到的弱点,便会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生气,于是你就变成人人看不起、给人好处别人还不感谢的大傻瓜!

不要考虑面面俱到,又要尽量让人满意,只有一条路可走:做你该做的!也就是说,你认为对的,你就毫不动摇地去做,参考别人意见,而不是看别人的脸色。这么做有时确实会让一些人不高兴,但如果你坚持下去,就可赢得这些人事后的尊敬,但绝不会成为可笑之人。

过失,“过”则必“失”

“度”从本质上讲,“度”就是事物的内部规律性,通俗一点也可以说就是“分寸”,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而一旦过了这个分寸,就容易造成过失了。“过则必失”,因为说话、做事一旦过了头,没有不造成损失的。做事过了头,小则把一件具体事情搞坏了,把小事搞大了,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大则可以葬送多少人的生命以至整个事业。

2005年3月31日《北京晨报》称:今年中国民航乘务学院招聘空姐面试时,为考察亲和力,要求微笑5分钟,结果不少女孩的面部肌肉由于不停地微笑而僵硬。又据报道,4月1日愚人节这天,兰州23岁的女青年灵灵得知男友张童要和她分手时竞跳河身亡,民警询问时方知是男友在愚人节给女友开的一个玩笑。这些不好的结果,都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度才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