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6953400000018

第18章 从声音识他人,说话要掌握技巧(3)

这种交叉双臂的姿势是日常生活中极普遍的姿态,而且根据达尔文的研究,这种姿势似乎在世界各地都同样代表防卫的姿势。老师和老师在一起时常用这种姿势,医生和医生在一起讨论时,也常出现这种姿势。小孩子们叉起手臂来抗议父母的唠叨,老年人叉起手臂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种姿势似乎可以使人自觉稳如泰山,能对抗任何攻击。

研究者们发现,这种姿势似乎是最容易被了解也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在一个四人以上的团体中,若你将双手一叉,很快就会发现这种姿势的影响力。你叉着双臂听人说话,叉着双臂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注意看,团体中很快就会有人学上了你的姿势,先是一个、两个,然后所有的人都受到了影响。虽然并非每个人都叉起了手臂,但是你会发觉这个团体分裂成小集团,而且各执己见,难以互相沟通。

如果你一时无法确定对方的交叉手臂是一种防卫姿势还是一种舒服的轻松姿势时(有些人认为如此),可以注意看他的手掌。双掌是放松的还是握拳的,手掌是否紧抓着两臂以致青筋暴露?这种保护性的姿势与不常坐飞机的人在飞机起飞时两手紧抓住椅臂的情形非常类似。

女人由于上身躯干构造和男人略有不同,因此交臂的位置通常较低。刚成年的少女们通常较年长的姐姐更常采用这种姿势。

坐在椅上,一脚跨在椅背上(跷起一只脚来)。起初我们会认为这人是开放而乐于与人合作的。但是,很快就会发现这人的姿势看似轻松——他嘴角往往带着一抹微笑,但实际上却极不合作。他经常对别人的感觉或需要漠不关心,甚至有点敌意。在亨利·希登的著作《姿势的语言》中,我们亦可发现相同的身体姿势。空中服务员也表示机上采取此种坐姿的男性旅客经常是最难服侍的人。在买主与推销员之间,买主也经常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摆出这种坐姿以表现他优越的主宰地位,上司在下属的办公室中亦以此种姿势以表现其权威。反之,要是下属采取这种姿势对待上司,那就是对上司满不在乎了。

坐在椅子上,以椅背当做一种屏障,这种姿势和把脚搁到办公桌上一样,所表示的意思是很值得注意的。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上级与下属之间。我们再次提醒你,不管你的部下所采取的是多么令人愉悦和友善的姿态,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他是企图显示:我们防着你呢。

交跨双腿。假如你曾路过欧洲国家的路边咖啡摊,你就可以轻易地从其双腿交叉的方式去挑出一位来自美国的男性观光客。欧洲男士把一条腿叠在另一条上,而美国男士则使用伯威斯德所描述的“4字形”,也就是一只脚平躺在另一条腿上,正好把脚踝放在膝盖上。显然这是典型的美国人坐姿,甚至许多美国妇女在穿着长裤时也会采取这种姿势。如果中国人在他的上司面前取这种坐姿,那就是用腿部语言告诉对方:暂时还不许你进入我的内心世界。如果他此时正说着对你多敬重、多友好之类的话那无疑是在撒谎。

查尔斯·柴契尔在《罗西亚德这一家》中描写了一个人的走路姿态:“一条腿不灵活、局促、僵滞而不能优雅地移动或站稳,好像对另一条腿心存戒惧,而想逃开似的。”根据这段描写,我们完全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此人的走路的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走路姿态,使他的朋友一眼便认出来。至少有一些特征是因为身体的结构而有所不同,但是步法、跨步的大小和姿势,似乎是随着情绪而改变的。假如一个小孩很快乐,他会走得比较快,脚步也比较轻快,反之,他的双肩会下垂,走起路来好像穿着铅底的鞋一般。

莎士比亚在《特尔勒斯和克尔丝谢》一书中,对一只大公鸡的走路姿态有很好的描述:“一个高视阔步的运动家,它以腿筋而自豪。”一般说来,走路快且双臂自在摆动的人往往有坚定的目标而准备积极地加以追求;习惯于将双手插在口袋中,即使在天气暖和时也不例外的人喜欢批评而颇具神秘感。

我们完全可以从走路的姿态中判断出其人的情绪。一个人心事重重时走起路来常会摆出沉思的姿态,比如头部低垂,双手紧紧交握在背后。他的脚步很慢,而且可能停下来踢一块石头,或在地上捡起一张纸看看,然后丢下,好像在对自己说:“不妨从各个角度来看看这件事。”

一个自满甚至傲慢的人走路姿势往往是下巴抬起,手臂夸张地摆动,腿是僵直的,步伐慎重而迟缓,有意加深别人的印象。

一个人在沮丧时,往往拖着步子将两手插入口袋中,很少抬头注意到自己往何处走。有一个故事说到一个牧师,一天早晨,他看到这样的一个人,很怜悯他,便给了他两元并安慰说:“不要绝望。”第二天早晨,这牧师又碰到同一个人,而这次是那个人走过来,交给他40元,并说:“不要绝望,那匹马赢了,赌注是一赔二十。”

走路时双手叉腰的人就像是一个短跑者,他想在最快的时间内跑最短的距离,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突然爆发的精力常是在他计划下一步决定性的行动时看似沉寂的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这个姿势就像他用“v”代表胜利的符号一样成为他的特征。

研究者们指出:“在一般情况下,要判断对方思想的弹性如何,只要让他在街上走走就能了解了。”因为,走路能最明显的反映出人的性格。

第一,目不斜视、笔直地向目的地前进。此为个性内向的人,关心自己比周围强烈,不注意目的地以外的事,受先人为主观念的束缚,想法比较没有弹性。

第二,信步游玩似的向目的地走。此为个性外向的人,对于周围所发生的信息以及任何事都具有弹性的接受。

从手势上传递信息

我们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手势已经成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起着加强语言的力量、丰富语言的色彩等补充和说明的作用。有时候,他甚至能够作为一种独立而有效的语言进行使用,它还可以帮我们看准一个人。

带有明显的、有意图的手势传递的信息量往往非常大,如挥手表示再见;竖起大拇指表示对某人的称赞;竖起小拇指则表示轻蔑;食指弯曲与拇指接触,呈圆形,其余三指张开,表示某件事情已经完成,即“OK”。

而拇指和食指伸直呈垂直状态,其余三指并拢成大致的枪形,则表示怀有某种仇恨,有发泄的欲望,等等。

当然,这些手势都是在生活当中约定俗成的,大家都懂的,但这些手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理解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手指若不停地动弹,多是他目前正处在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中,而感到无所适从,借这种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缓解紧张的心理。

用手指轻轻地敲打桌面,暗示这个人可能陷入到某种困境当中,或是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是处在犹豫之中,不知道某个决定到底该不该下,也有可能是这个人不耐烦,用这种方式来减轻一下烦躁的情绪。

如果一个人经常有较无聊的手势和动作,说明这个人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且比较重视表面化的一些东西,虚荣心和表现欲望比较强烈。

如果一个人经常做出让人感觉到非常有力量的手势,说明这是一个有勇气、有魄力、凡事敢做敢当、能够承担一定责任的人。这一类型的人做事非常果断和坚决,一旦想做就会付诸行动,而且有一定的韧性和毅力,不会轻易放弃。

习惯于把手指放到嘴边咬指甲或是吮吸手指的人,无论外表多么高大健壮,但他们在精神和心态上还是比较幼稚的,因为真正成熟的人绝对不会有这样的行为。

在与人交往中,突然用两手紧紧地抱住胳膊,身体稍微有些向后仰或是双手叉腰,身子前探,这都表示对对方的话持不赞成的态度。

在听人讲话时,把双手插进口袋里,这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表现,会让对方产生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

在说错某一句话时,赶紧用手捂住嘴,作遮掩之势,这样的人往往性格比较内向,而且腼腆,说错话以后会非常后悔,并感觉不好意思,而耿耿于怀。

把手放在腹部,并且无意识抚摸腹部的人,多有点神经质或多疑的毛病。

不经意的身体语言暴露了心迹

随意观察一下你身边的人,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不经意的动作。虽是不经意之举,但它们往往真实地反映了主人的心理活动。越是紧张、焦虑,或是高兴,其动作越是与众不同。

我们来看一下,身边的人都有哪些动作呢?

一个身体前倾、步伐很快的人很可能正在急着赶时间。抱着双臂、迈着八字步缓慢行走的人,很自然地流露出他那悠闲的心境。

斜偏着头的姿势则表示对某事有了兴趣。向下低头的姿势就意味着否定甚至批评的态度。用双手在脑后托着头的姿势,往往是自认为很得志的人。

抓头动作,可视为不满、困惑、害羞、痛恨自我等的直接表现。

一肘靠在桌面或柜台上,用手掌支撑着头颅,精神上安定的人很自然地就会产生此种动作。

一个人对他人愈保持深厚的敬意,其低头的程度也就愈大。

耸肩或耸肩加摇头,前者反映人的内心不安、恐惧或在自我夸耀,后者反映不知道、不理解或无可奈何。

坐着时,上身向后或左右微倾,表示心理上的放松,若倾斜较大时,则表示出厌恶。身子向前微倾,表示对你的话感兴趣,否则是想阻止你继续讲下去。身体板直,面部肌肉僵硬,或者上身紧靠椅背而坐,表示此人正处于紧张状态。

一个人在抽烟时,如果突然熄掉烟,或者把它搁在烟缸上,有时甚至不注意地放到了烟缸外,不再悠悠地吞云吐雾,这也说明他的心情突然变得十分紧张或做出了某种决定。

吸烟者在特别紧张的时候是不抽烟的,他们会把烟弄灭,而他们在愤怒时则常常会大口地吸烟。

一个人以手在桌上叩击出单调的节奏,或者用笔杆敲打桌面,同时脚跟在地板上打拍子,或抖动脚或用脚轻拍,这种节奏并不中途停止,而是不断地嗒嗒作响,这就是在告诉你他已经对你所讲的话感到厌烦了。

有的人听着对方讲话会慢慢地手扶着头,视线朝下,这是不耐烦的表现。

顺手拿出或摸出一张纸来,在纸上乱涂乱画,涂画之余,还会欣赏或凝视自己的“作品”,这也是对对方讲话的内容缺乏兴趣的常见表现。

当你与一个人谈话时,有的人也许会凝视着你,但你可千万别上当。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他目光空洞,对你视而不见,眼神木然无神,眼皮几乎眨都不眨一下,似乎在睁着眼睛睡觉。这表明他已是恍恍惚惚,心不在焉了。

身体语言是一些不经意的动作。正因其不经意,所以很多人也就不在意它们了。但它们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潜在方面,如果能仔细观察,读懂身体语言,无论是交友还是用人,都将大有裨益。

穿着也可以暴露其心声

曾经有人认真研究衣着对人成功的影响,得出的结果非常惊人。研究显示,一个人的穿着是否适合职业身份,与成功有着莫大的关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衣着,假如你在牧场上穿着整齐的西装,在别人眼中你不会有任何领袖气质。

同时,衣着的方式能建立起一个特别的形象来。比如在辨别一个领导者时,不同的着装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

蒙哥马利元帅以他的“贝雷帽”著名。他在这种扁软羊毛质料的小帽上,缀上他指挥下主要单位的队徽,还随时穿着一件套头衬衫。他塑造了一个随便、舒适的形象,哪怕是在战斗最激烈之际,官兵们只要见到一位头上戴着软帽缀满队徽、穿着一件套头衬衫的人,立刻知道是他们的司令官来了。

艾森豪威尔穿着一件自己设计的短夹克,最后整个美国陆军都采用这种夹克,而且名字就叫“艾克夹克”。

巴顿也非常相信仪表的重要。他通常戴着一顶闪亮的头盔,臀部两边各挂一把手枪,甚至在战场上还系着领带。他的官兵也是老远就认出他来。

麦克阿瑟也建立了一个特殊形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还只是一位年轻的上校,他的制服就与众不同。他不戴钢盔,也不佩带手枪。他的理由是:“钢盔会伤害我的头,降低领导效率。我所以不佩带枪,乃是因为我的任务不是打枪,而是指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不打领带的制服,金边帽子,大烟斗和太阳眼镜,也都成为他著名的标志。

很多其他将领也讲求所穿军服与众不同。有的虽然穿着制式军装,但是经过特别剪裁,质料也比制式的要好。有些指挥官喜欢执一根装饰用的棒子,可以视为美国式的元帅指挥棒。

西点军校军事建筑系主任特纳尔上校,即使在教室上课时也穿着一套迷彩服。特纳尔以前担任过美国空军空降兵学校校长。他是位猛虎型的领导者,团体无论做任何事,他都会亲自参与。学生们都将他看成是能在水面上行走的奇人。

美军陆战队司令、四星上将盖端也喜欢穿迷彩服,甚至到国防部就职后还穿。他是唯一穿迷彩服的司令。你一眼就会看出他来,他的迷彩服似乎在告诉你:“我是一名战士,我的任务就是作战。”

在200年前,约瑟夫·朱伯特说:“一位服装整齐的士兵,乃是种自重的表现。他显示出更能控制自己,而使敌人更为恐惧。因为良好的外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而一个人的衣饰,不仅能表露他的情感,并且可以显示出他的智慧来。同时,从他的衣着习惯,更可以透露出他的人生哲学和人生观。

曾经有人进行了多次测验。他们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衣饰华丽、极讲究打扮的;另一组是不修边幅、不注意衣饰的。罗福博士从对这两组学生的观察研究中,得出了一个结论:两组学生在性格上有极大的差异。

衣饰华丽的一组,他们情感正常,富有自信心,对参加社会活动很有兴趣,非常喜欢交朋友,而且与异性能保持良好的友谊。而不注意衣饰的那一组,则不喜欢参加社会活动,不善于与人交往,性格内向,有自卑感。

衣饰整洁者,无论如何总比不整洁者活泼爽朗得多。然而,物极必反,过分地追求打扮的人,他们的性格会有些不正常,他们在社会交往中会产生越轨行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兼社会学家乔治·纳甫博士,就衣着和性格的关系,划分出了六种类型。

(1)智慧型。

这种人头脑冷静,思想缜密周详。他要购买一件新衣服的话,一定会先考虑到它是否合体,衣服是否有特色,裁剪缝纫得是否精细结实和令人满意,因为他把衣服看成是他的财产的一部分。

(2)经济型。

当他购买新衣服时,第一件事就是要先计算一下是否合算。为了贪便宜,他会去买处理品和清仓削价的衣服,还会去光顾旧货店,挑选自己所满意的衣服。

(3)唯美型。

这种人常被唯美观念所支配,他在选购衣服时不求经济耐用,但求美观,只要能穿上一件时髦的衣服,他就心满意足了。

(4)人道主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