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6953400000010

第10章 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加文化修养(5)

《韩非子·说林下》记载了一则“愚人误国”的寓言故事,说的是晋国的执政官知伯要去攻打紧邻的仇由国,因道路艰险阻塞,无法行军。若派兵劈山开路,又会暴露军事企图。于是,知伯心生一计,他先铸造了一口贵重的大钟,赠送给仇由国君。仇由国君非常高兴,准备开辟通路,迎取这口大钟。此时,仇由国大臣赤章曼枝向国君建议说,这件事非同小可,赠送贵重的礼物,一般都是小国服侍大国的做法,现在一反常态,大国给小国送重礼,其中必然有诈,我们万万不可接受。仇由国君不听忠言,执意接受知伯赠送的大钟,赤章曼枝预见形势不妙,悄悄地跑到了齐国去了。事过七个月,仇由国果然被知伯发兵所灭。

这就像《古诗源》所说的:“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意思是说,甜瓜连的蒂是苦的,美枣长的枝是有刺的。贪吃甜瓜会吃苦,贪摘美枣易伤身。因为利旁有把刀,贪利者犹如倚在刀口上,必遭灾祸。这首诗旨在告诫我们:不要贪利,贪利者必得祸。

占人说:“香饵之下,必有悬鱼。”意思是说,军事作战的双方,无不是为利而战,也就容易为利所惑。实际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无不如此,谋取利益是人类所共有的主观愿望。正如《兵经百篇》所云:“行兵用智,必相其利。”但利与害总是密切相连的,“智者千虑,必杂于利害。”因此,辩证地看待利害,权衡利弊,趋利避害,关键的问题是决不能贪小便宜,否则就难免像楚怀王一样,见利忘义,最终必然为利所惑,成为“贪饵之悬鱼。”

可以说以利诱之,使其就范,是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所以古人云:“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以利。”只有不怕丢脸,才有出头之日

在交际中如果出现了失误,没有必要觉得丢脸或因此而气馁,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谁都会有失误的时候。在交际场上如果出现了失误,就要诚实、坦率地向对方表示歉意,说声“实在对不起”、“真抱歉”、“真是不好意思”,以后只要不再发生类似的失误就行了。

在交际场上,即使再有能力的人也必定有过一两次失败的经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吸取教训,设法减少失误的发生。而对于自己来说,平时注意听取前辈或上司的失败经验谈,是减少失误的捷径,虚心听取他人的经验教训,不但可以警戒自己,而且还可以注意避免重蹈覆辙。

所以,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虚心向他人请教,出现了失误,就要及时向对方说明,请他提醒批评自己,总之,也要和做学问一样,掌握不耻下问的方法,即使出现失误触怒了对方,只要能够诚恳地表示认错的态度,一般也会得到对方的谅解,如果不小心触怒了对方,也不要太爱面子,老老实实地向别人认错就是了。

日本人对羞耻之事反应特别敏感,长期以来,日本人都不知不觉地继承了宁死也不愿丢脸的观念,这种品性在日本的商界也屡见不鲜,一旦出现失误马上向上级提出“辞职申请”或要求对方予以“裁判”,有时甚至原因还未查清,就轻率地做出“辞职”的决定,或许是因为觉得周围的人都在冷眼相看,自己实在太丢面子了,所以才不得不采取如此行动。

但是在交际场上如果总是怕丢脸出事,那么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尤其在和长辈或上司打交道时,由于过于拘谨、紧张而往往失误更多。因为对方无论在知识、经验还是阅历都已经很丰富,一开始交际双方就有一段距离,在和这样的对象交往时,也不要缩手缩脚,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和他们交往,虽然难免有些瞻前顾后,忧虑重重,但只要下定决心背水一战,使出浑身解数向对方表示出诚意,一定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接受,本来这种交际是光明正大的事,只要能拿出真诚的心意,积极热情地和对方交往就行了。要认识到:只有不怕丢脸,才有出头之日。

不过,也要有向对方学习的精神,如果只考虑自己的立场或利益,态度傲慢,没有礼貌,那只会四处碰壁。因此,交际中学会举止大方,彬彬有礼,给对方一些关照也是很重要的。

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

《菜根谭》中云:“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天的变化不可把握,有时让人陷入困境,然后再进入顺境,有时又让人先得意而后失意。无论是处于何种境地,都是上天有意在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英雄豪杰。因此,一个真正的君子,如果能够坚韧地度过外来的困厄和挫折,平安之时不忘危难,那么就连上天也没有办法对他施加任何的伎俩了。

无论是做人、做事都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一只野狼卧在草地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像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世事变化难以预料,天机奥妙不可思议,不要说未来的事情人们难以推测,就是目前的事情人们也很难判断,这些就连古代的圣贤也无可奈何啊。但是,天道可循,居安思危,常存危机意识,这样才能在这个危机四伏的社会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成就人生。

如果是在商场上,那么商场如战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面对风云剧变的市场,只有未雨绸缪,才能运筹帷幄,处变不惊,沉着应战。

如果是在职场上,那么职场多坎坷,处处有陷阱,面对未知的明天只有小心翼翼,不断地审视自身,不断地成长,才能在办公室里明哲保身。

要牢记,在这个凉薄的社会,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一种生存之道。

知止是智,非止成庸

知止是一种境界。《周易》有“艮”卦,即“止”之意。艮为山,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阳自下生,止于极而不进。意味着行止各有其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方顺理合义;万物庶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君子观艮止之象,当思引此为戒,正确估价自己,切合实际,不出其位,思安所止。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做人不知收敛,得寸进尺,一味争名逐利,凶险和灾祸也会随之降临。做人就应当常修从业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这样才能避免灾祸,平安长久。

汉代贾谊《鹏鸟赋》说:“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流行坎止,又何尝不需要智能和勇气。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身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身居高位莫贪求,在无尽贪欲中克制自己的行为,知止方能安人,也可自安。

中国古代有“盲人摸象”的寓言:象对于盲人过于庞大,难以全面把握;大干世界对于人们来讲也不可尽知。对待世间的一切都要有一个宽容、知止的心态。

庄子最推崇“知止”的境界,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用有涯的生命,永远不可能穷尽无涯的学海;以有限的人生,也不可能经历所有的荣誉和成功。

知止其实很简单,就是适时放手,珍惜今天的拥有。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少思寡欲可得自在自由,“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何尝不是适意的人生。

《大学》中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志有定向,妄念不萌,外念不摇,以泰然的心情,一步一步地去做事,不急于求成,不躁而偾事;在纷杂的外物、妖娆的尘世之中,求一颗安定之心。以“知止”为始,方能以“得”为终。

杰出的企业家李嘉诚在与长江商学院EMBA学员对话中,就谈到了“止”的问题。他的观点是——“知止”而后为。他说:

“经营企业‘知止’两个字最重要。我从12岁就开始投身社会,到22岁创业时就已经过了10年非常刻苦的日子,到今天我已工作60多年了。在香港我看过有些人成功得容易,但是掉下去也非常快,是什么原因呢?‘知止’是非常重要的。全世界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最少一半都是因为贪婪。”

隋代大儒文中子有《止学》一书响绝天下,他在书中提出“大智知止”、“以智止智”两点令人深思的观点,说明了成功人生的另一谋道。而有清代“中兴之臣”美誉的曾国藩曾说过:“止学乃人生行为之约束,忽略此学,智者必有一失。”在曾国藩的一生学问中,有四个醒目的大字“克己止学”,令人豁然开朗,问题释然。

曾国藩讲:“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所以他常说:“富贵常蹈危机”、“盛时须作衰时想”,是极富有人生大智慧的止学经验,这意味着由富而贫、由盛而衰是人人都要刻在心里的人生大课题。“止”是聪明之举,可克服盲目和冲动,可克制失控和失手,解决你究竟“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成败难题。曾国藩之所以功高名就又不惹人显眼而顺利一生,关键就在于:他时时以一个“止”字为行动之本,从反面考虑问题,绝不“越雷池一步”,表面更无张狂样,该收住立即收住,把自己停止在一个安全的区域中,求得最大的人生保险。

当然,世上最成功的人,一定是最善于知己之行、知己之止的智者。曾国藩即为典型之一。君不见,大干世界,浪里淘沙,因行为过度而不能止于适当处,引发人生一连串大小失败者,实在是葬送自己的盲动和愚蠢之举。正鉴于此,知行者并不少见,知止者却少而又少。故在观照曾国藩成功一生时,人们对他再三标举的“知止之学”尤为叹服,可谓先见之明,富有教益!

“知己之止”与“知己之行”同等互妥。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世界上,你的自我努力是成功的一个方面,但是你的自我控制也是成功的一个方面,正如常言所说:“打天下易,守天下难。”遗憾的是大批人一旦登上成功之峰后,就开始身心忽悠,头脑发晕,得意忘形,处处都在“失控”的状态下为所欲为——大把的花钱,过度的享受,癫狂的刺激,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喊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悬崖勒马免身亡”,都是对那些不知行之止者的忠告,虽然通俗,却为民间大智慧。但是对其置若罔闻者,满大街皆是。人们应力争做到行当行之行,止当止之止!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