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防病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6952100000021

第21章 “喝”的防病(2)

动物专家指出,患病动物是结核病的一个重要传染源。如果牛患有结核病,那么它产的奶也带有结核病菌,人们饮用带菌的牛奶后,就有可能导致结核菌在人群中传播。酸奶由于经过发酵过程,杀灭了结核病菌,而奶粉经过固化过程,也进行了高温杀菌,所以,饮用起来安全系数比较高。因此对于袋装、盒装鲜奶来说,最好经过高温加热,避免结核病菌等各种疾病的传染。

喝酸奶有益健康

酸牛奶是用鲜牛奶加入乳酸菌经过发酵制成的,除具有鲜牛奶的全部营养成分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促进消化

乳酸菌能把鲜牛奶中的乳糖转变为乳酸。乳酸能刺激人的消化腺,使它分泌更多的消化液,加强消化能力,促进食欲。缺少胃酸的人,吃酸奶能增加胃酸,促进消化。

抑制肠道内细菌繁殖

酸奶中的乳酸能产生抗菌物质,抑制肠道中腐败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对人体有一定保健作用。

不会发生腹胀腹泻

有的人体内缺乏乳糖酶,而不能分解乳糖,喝鲜牛奶容易引起腹胀腹泻。而酸牛奶在发酵过程中,乳糖已被乳酸菌分解而形成乳酸,不再需要乳糖酶的分解。所以酸奶对缺乏乳糖酶的人来说,是理想食品。

酸奶中的蛋白质和钙易消化吸收

乳酸能使蛋白质结成细微的凝乳,能增加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乳酸往往和钙结合,生成乳酸钙,而乳酸钙比鲜牛奶中的钙更易消化吸收。

能增加维生素C

某些乳酸菌能合成维生素C,因此酸奶中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

能降低胆固醇

酸奶中的胆碱含量较高,有降低人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

但是,有人担心酸奶太凉,冷天吃了怕闹肚子,想煮后再吃,这是很不科学的。酸奶经过煮或蒸后,它的物理性状就会发生变化,使其特有的风味消失,营养价值相应下降,起特殊作用的乳酸菌也会全部被杀死。

有些食物不宜与牛奶同食

牛奶本是十分健康的饮品,而且饮牛奶时人们还习惯于搭配些食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知道,如果牛奶与某些食物一起食用,不但没有营养,还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橘子与牛奶

橘子中的果酸与牛奶中的蛋白质一旦相遇就会发生反应而凝固,从而影响牛奶的消化与吸收。所以在喝牛奶前后一小时左右,不宜吃橘子或其他酸性水果。

牛奶与糖

有人喜欢在喝牛奶时加些糖,事实上,这却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因为牛奶中含有的赖氨酸在加热条件下与果糖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果糖基赖氨酸,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因此。鲜牛奶在煮沸时一定不要加糖。如果非要加糖,等到牛奶稍凉些再加糖也不迟。

牛奶与巧克力

牛奶含有丰富蛋白质和钙,而巧克力含有草酸,两者同食会结合成不溶性草酸钙,极大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牛奶与药

有人喜欢用牛奶代替白开水服药,认为那样既会增加营养又能治病,是一举两得。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它不但不利于健康,而且牛奶还会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

这是因为牛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非水溶性物质,这样就会在药物的表面形成一个覆盖膜,这层膜会影响药效的释放及吸收,不利于治疗疾病。所以,在服药前后不要喝奶。

喝牛奶四不宜

牛奶的营养成分无可非议,但是有些喝牛奶的不良习惯,流传百年,至今深入人心。下面讲讲喝牛奶的四种主要禁忌。

牛奶中不宜加钙

牛奶中的蛋白主要是由酪蛋白、乳蛋白和乳球蛋白组成,而酪蛋白的含量最多,占牛奶蛋白中的83%。

如果喝牛奶时加入钙粉,过多的钙离子就会与酪蛋白结合,使牛奶出现凝固现象。另外,钙还会和牛奶中的其他蛋白结合产生沉淀,特别是加热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因此,要切记牛奶中禁加钙。

牛奶不宜久煮

牛奶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在加热时会变性。在80℃蛋白质微粒由溶液变为凝胶状,达到100℃时,乳糖开始分解成乳酸,使牛奶变酸,营养价值下降。因此,牛奶煮开即可,不宜久煮。

不宜空腹喝牛奶

一是空腹喝牛奶容易腹泻。牛奶中的乳糖需要乳糖酶的分解,乳糖只有分解后,其中的单糖才能够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为人体所吸收。如果小肠中没有乳糖酶或者其活力低下,乳糖就不能被分解,而原封不动进入大肠,并被大肠杆菌等细菌代谢、发酵、产酸、产气,于是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据统计,中国2/3以上的成年人体内缺少乳糖酶,也就是说,中国有66%~97%(采用不同诊断标准其结果不同)的成年人,只要空腹喝牛奶,或者一次性大量饮用牛奶,就可能因乳糖不耐受而产生腹胀、腹泻现象。

二是因为空腹喝牛奶后,牛奶在胃肠道通过时间加快,在胃内停留时间变短,排空时间变快,导致吸收效率降低。

所以,喝牛奶时应配上固体食物,最好是配上主食,如面包、蛋糕、点心、饼干等。

如果在生活中,在排除牛奶不新鲜、冰镇牛奶(温度过低)等情况后,饮用牛奶后仍然经常性腹胀、腹泻,你可以凭经验判断自己乳糖酶缺乏或者乳糖酶功能低下。这时你就要分次少量饮用,或者改鲜奶为酸奶。酸奶是经过乳酸菌发酵,蛋白质的含量(2.7%~2.9%)与鲜牛奶没有差异。

煮牛奶不宜早放糖

牛奶含赖氨酸,在高温下易与糖产生有毒成分——果糖基赖氨酸,故牛奶烧开后不应立即放糖,而应等到不烫手时再放。

科学喝豆浆

日本在搞牛奶行动,中国在搞大豆行动,这些都是在为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伟大工程。

但是牛奶和豆浆究竟喝哪个更好?这常叫人感到很为难。在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牛奶和豆浆都应该喝。研究发现,牛奶中所包含的物质,豆浆里都有,而豆浆里所包含的物质,牛奶里不是全都有,比如牛奶里没有抗癌物质。还有就是豆浆比较容易生产,价钱也比较便宜,很容易推广。另外,豆浆的安全性比牛奶强,让世界都感到害怕的疯牛病对牛奶自然是一种危险,而豆浆是绝对没有这种危险的。

但是,与牛奶相比豆浆却不是那么受人喜欢,这并不是人们不知道它的营养价值,而主要是有一种生豆子的口味,所以一般都要靠增加白糖或盐等来加以调节,但口味还是太单调,不足以“勾引”更多的人来饮用。

如果豆浆也能像牛奶那样,生产出椰子味、草莓味、苹果味等口味的豆浆,豆浆必将大行其道,必然会得到更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仅就饮品方面来说,豆浆具有哪些发展前途呢?

黄豆的营养非常丰富,富含植物性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族和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因此有人把黄豆制品称为植物肉。

黄豆所含的优质蛋白质是瘦肉和鸡蛋的2~3倍,是牛奶的12倍。如果将黄豆加工成豆制品,可大大提高它的营养利用率。豆腐、豆芽等豆制品的蛋白质的消化率可提高到85%~96%。如果制成豆芽,其营养价值会大大超过黄豆本身。500克黄豆可制成2500克~3000克以上黄豆芽,蛋白质含量可增加70%,糖类可增加50%,特别是维生素C可增加7倍以上。同时,黄豆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动物性脂肪高得多。

既然豆类有如此丰富的营养,那我们就要多多益善了。但是饮用豆浆也有些讲究,否则很多易诱发疾病。

同喝牛奶一样,不少人却习惯早晨空腹喝豆浆,并认为空腹喝豆浆容易吸收、最补身体,其实这是误区。从营养角度讲,豆浆是蛋白质含量很丰富的饮料,但是它只有在摄人足量淀粉食品后才能不被作为热量来消耗,而真正发挥构造新组织,修补旧组织的作用。如果空腹饮用豆浆,它只能代替淀粉作为热量消耗掉,这样不仅使蛋白质浪费掉,又使体内营养失去平衡,从而加重消化、泌尿系统的负担,因此极不经济。

喝豆浆的正确方法是应与含碳水化合物、淀粉多的食品,如饼干、馒头、面包等共食,或在早饭后1~2小时饮用。这样,豆浆便能在胃中与胃液发生比较充分的酶解作用,并可以使饮食平衡,有利于消化吸收,有利于充分发挥蛋白质的营养效果,使营养素完全被人体吸收,从而有利于人体健康。

除此以外,喝豆浆还有下列禁忌:

忌冲红糖。红糖中的有机酸能够与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产生沉淀物。

忌冲鸡蛋。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容易被豆浆中的胰蛋白酶分解,产生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忌不煮透。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如果煮不透,人喝了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忌用暖瓶盛。豆浆中的皂角苷能清除保温瓶中的水垢,时间长了细菌繁殖,能使豆浆变质,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喝茶

喝茶还是淡点好

茶虽有爽神、解渴、消腻、利尿等功能,但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茶还是淡一点好。嗜浓茶不但易引起失眠,还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茶尤其是浓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在胃内与未被消化的食物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盐。食物进入小肠被消化后,鞣酸又被释放出来,并与铁结合成不易被吸收的鞣酸铁盐,妨碍肠黏膜对铁的吸收,从而使常饮浓茶的人身体内造血原料之一的铁含量缺乏,导致缺铁性贫血。

茶不宜久泡

茶叶中含有100多种化合物。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化合物对人体无害,茶水泡后4~6分钟饮用较为合适。而沏好的茶放置几小时后,特别是放在暖水瓶式保温杯内的茶,不仅味道会变差,失去原有的香味,而且茶水呈褐色,并变得浑浊,此时,茶叶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都遭破坏。

据研究,新沏的茶水对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可产生兴奋作用;而茶水泡得时间过长且浓,茶叶中的咖啡因积聚过多,则会对人体产生刺激作用,人们喝了这种茶就会感到不舒服。至于茶水冷后再泡的茶,由于鞣酸大量增加,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而新泡的茶水内鞣质较少(因为鞣质较难溶于水)。所以,长时间或冷后再泡的茶,不宜饮用。

茶送服药物不可取

有些人为了图方便,常用茶水送服药物。殊不知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茶碱、鞣酸等成分,能与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作用,影响药物疗效。

在服用鲁迷那、安定、眠尔通等镇静安眠药物时,尤其不能饮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具有兴奋作用的咖啡碱,能减弱药效。

服用碳酸氢钠时,也不能用茶水送药。因为茶水中含有鞣酸,能与碳酸氢钠互相作用,使其失效。

痢特灵、优降灵等药物不能与茶水同服。这些药物进入大脑内抑制儿茶酚胺的降解作用促进脑内环磷腺苷代谢,两者的相互作用,使病人出现严重失眠或高血压。

另外,其中茶鞣酸还会与黄连素、乳酶生、多酶片、胃蛋白酶、次碳酸铋、硫酸亚铁、红霉素等药物作用,形成难溶解沉淀物,影响药物吸收。

常饮绿茶、枸杞保健康

绿茶和枸杞都很有营养,绿茶含有儿茶素与13-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项实验证明,绿茶能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预防癌症。

常喝绿茶可以防止细胞基因突变,抑制恶性肿瘤生长,降血脂,降血压,防止心血管疾病,还可以预防感冒、龋齿及消除口臭等。

枸杞性平、味甘,具有补肾益精、滋阴补血、养肝明目、润肺止咳的功效,很多保健养生的药物中都含有枸杞。枸杞含有氨基酸、生物碱、甜菜碱、酸浆红素及多种维生素,还含有多种亚油酸。

可以上午喝绿茶,开胃、醒神;下午泡饮枸杞,可以改善体质、睡眠。

不能以茶解酒

许多人酒后往往爱饮茶,认为可以解除酒燥,化积消食,其实是错上加错。酒后饮茶,特别是饮浓茶对肾脏不利。

酒精进入肝脏后,通过酶的作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经肾脏排出体外。而茶碱有利尿作用,浓茶中含有较多的茶碱,它会使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而乙醛对肾脏有很大的损害作用,易造成寒滞,导致小便频浊、阳痿、睾丸有坠痛感和大便干燥等病。

所以,酒后不要立即饮茶,尤其不能饮浓茶。最好进食瓜果或饮果汁,既能润燥化食,又能醒酒。

四季饮茶有别

饮茶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有人喜欢喝花茶,有人喜欢喝绿茶;有人喜欢换着喝,有人习惯于长年喝一种茶。这些都因各人的习惯、爱好有别。实际上,如果能根据天时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茶品,也是有利于健康的。

春季,可以喝香气浓郁的花茶。因为花茶的香气具有很强的散发作用,可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使阳气逐渐升发。

夏季,是喝绿茶的季节。绿茶性寒苦,其营养作用在诸茶中是最佳的,夏天饮用最为合适。

秋季,宜饮乌龙茶、青茶。因乌龙茶、青茶的茶性介于红绿茶之间,并兼具红绿茶各自的功能。如果没有乌龙茶、青茶,可将红绿茶混合饮用,功效兼具,风味独特。

冬季,以喝红茶为宜。红茶味甘性温,和胃养肝,助人升阳,因此特别适合老年人品用。

饮茶时间有讲究

人们饮茶,有的喜早饮,有的爱晚饮,有的全天都饮。

一般说,早上起床后即饮早茶,可以提神醒脑,茶即使浓一点,也无大碍,但须边饮边用早点,不宜空腹饮太多的浓茶。之后,茶可随时添水,这样到午睡前,茶就很淡了,不致影响午休。

下午如再饮茶,可以重沏一杯,使精神焕发,以后边饮边加水,到晚上时就不必再沏,以利安睡,这对年老者较为适合。

如果晚上沏茶,注意一定不可过浓。

喝酒

科学饮酒,把好饮酒健康关

酒的种类包括黄酒、葡萄酒、啤酒、白酒等。而且每种酒的酒精含量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适量地饮用不同种类的酒,对健康也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这些酒的功用吧。

黄酒是一种低度酒,其可供热量120千卡/100毫升,饮6两(300毫升)等于吃二两米饭或三两馒头。黄酒中蛋白质的含量为(1.2~1.6)/100毫升,含有18种氨基酸及大量维生素B族,对妇女美容、老年人抗衰老更为适宜。

葡萄酒也是一种低度酒,一般为12°~16°,维生素含量很丰富,并含有锰、锌、钼、硒等微量元素。美国等国科学家分析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作用。美国的心脏病专家证明每天喝200毫升红葡萄酒能降低血浆黏度,使血栓不易形成,可预防动脉硬化。我国虽未做临床试验,但可证明其对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有一定好处。

啤酒是一种酒精性饮料,每升热量为400千卡,其中一半来自酒精成分一半来自糖分,一升啤酒的热量相当于200克面包或500克马铃薯或45克植物油。啤酒中也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等。啤酒的代谢较快,易使人发胖,饮过量会破坏细胞功能,导致乙醇中毒,高血压、冠心病者不饮为佳,糖尿病者按医生指定后再饮,并且不能空腹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