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6952000000014

第14章 好口才为你叩开成功之门(13)

在下赌之前意见交换可能相当强烈。然而,这并非吵架,也不是激烈的争辩,这是讨论,因为这纯粹是为了好玩,再者,双方都试着不以辩论而以追求真理为出发点。他们都受到实证的束缚,输的人就像赢的人一般快活的接受结果。

第九要诀:容纳他人

谈话中排斥他人就像人在餐宴上菜时漏掉一位来宾般无法想像。

若不多想一想,多数人都很容易忽略坐在角落沉静不言的人,而滔滔不绝的对一些有兴趣的听众,或一些吸引人的健谈者说下去。我们常集中注意希望给宴会中的大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别忽略任何人,接触每一个人,你的视线轮流与各人热诚友善的交流,留意大家对你言谈的反应。

我认识一位律师他就是就只对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说话。他愉快的谈着,但只对一个人。其余的人实际上都被摒弃于外,他们全都被剔除了。大多数的社会团体中最少会有一位格格不人的人——一位外表,举止都像局外的人,也就因此而被视为局外人。不论他看来多么无趣乏味,你也不该如此对待他。每个人在某一时期都会自觉是个局外人。你该设身处地替那个遭人冷落的人想一想,让他感到安逸的自在是必要的,让他参与!

第十要诀:聆听

“学习如何去听,”布鲁达区说,“那么你甚至能从拙于言辞者身上学到东西。”

良好的谈吐有一半要靠聆听——并非单用耳朵,还包括所有的感官:不仅用头脑,还得用心灵。聆听常与说话同等重要,在谈话较为沉闷之际,你常会发现自己心不在焉,漏掉了重要的关键字词,误解了听到的字句。甚至先人为主的决定别人的论点,而疏略了那个观点与你想的完全不同。

在人说话的时候,你是否双睛迟滞、垂头丧气?冷漠,烦闷是否明显的写在你脸上?你是否静等说话者停下来喘口气?你的整个态度是消极否定的吗?是不是因为你希望自己在那儿讲,因而对正在讲话的那个人显示失望、消沉、违抗、摧毁的态度?那么,轮到你说话时不论你如何成功的表达自己,你仍然不是个善谈者。在我的课程中,有一课是由学生轮流演讲,然后由其他的学生分析。我注意到所有的讲者都避开视线,不注视坐在前排的一个年轻人,我觉得很奇怪。轮到我做总结时,我留意看他,他的脸孔冷漠孤立,视线固定在天花板上。稍后我把他带到一旁,说道:“你是个极有魅力的人,只要你显示些许赞赏便会提高说话者的兴致,为什么不理他们呢?”

他大为震惊:“我根本不是这样啊!”他抗辩道,“我一直都在注意听,我没有看着他们。是因为我怕望着他们会使自己分心,无法注意他们所说的话。我不断的自问,这个说法确实吗?那是否太夸张了?这个理论经得起考验吗?我真的在听!”我告诉他,也许如此,但却未全神贯注,要是你根本无视说话者,那就像在他说话时戴着耳罩或用手握住耳朵一样,你希望自己讲话时别人这样做吗?

敢于说话,善于说话

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说话。

——史密斯

无疑,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具有从容自如的说话信心,梦求自己能展示超凡脱俗的说话魅力。说话的信心和魅力如何,是与说话的水平和技巧休戚相关的。敢于说话而不善于说话,不行;善于说话而不敢说话,也不行。只有既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才能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然而,不知读者朋友曾否问自己:“我会说话吗?”这是一个看似十分简单而又颇为幼稚的问题。此所谓“会说话”,亦即善于说话,意指说话者能够准确自如、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图等;能够把道理讲得条理清晰、形象生动;能够使他人轻松自然、简洁明了地听清和理解自己的话语。同时,善于说话者能够从与他人的交谈中,推测他人说话的意图,并得到有益的启迪,而且还能够通过谈话,增加自己对他人的了解,跟他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友情。由此可见,是否善于说话,与是否敢于说话,二者均举足轻重,不可偏废。

是否敢说又善言,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事业乃至闲暇娱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处处都受人喜爱和欢迎。他能使许多本不相识的陌路人走到一起,携手共进;能使许多志趣各异、性格有别的人互相了解,互相感知彼此的需要;能够排难解纷,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与隔阂;能使愁苦烦闷、郁郁寡欢者得到安慰,使悲观厌世不思进取者得到鼓励;能够使自己周围的人变得更快乐、更聪明、更振作有为。在工作及事业上,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来说服他人,使工作顺利进行,左右逢源。

可以说,说话的自信心与说话的魅力,是一个事业出色的成功人士的必备条件。在闲暇娱乐中,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能随时随地给生活增添乐趣。无论是与朋友结伴,还是与家人相聚,他都可以使人快活,令大家得到更多的乐趣。同时,我们也常看到许多不敢说话、不善言辞的人所遇到的难堪、尴尬情形。他们说话不能准确、完全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让听者觉得十分吃力,更谈不上能使对方产生共鸣,或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样就造成了交际上的种种困难,影响工作,影响生活,同时也给自己带来诸多苦恼。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总是使人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的意图,而不敢说话又不善说话的人,则经常使人产生误解。

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总可以很愉快地在各种场合取得成功,而不敢说话又不善说话的人,却不容易在谈话中使人信服,因而往往成为失败者。由此可见,如何提高自己的说话信心和增强自己的说话魅力,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今天所生活的社会正处于文化、科技与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生活变得愈来愈复杂,人与社会变得愈来愈密切,人们相互合作的需要也变得愈来愈强烈,同时,社会往来已是必不可少,离群独处更是很不现实。因而,说话的信心与语言表达能力,对任何人来说都变得愈来愈举足轻重。从微观来看,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出现在一些不同的场合,而在各种场合都需要说上几句适当的话。如果这几句话的确说得恰到好处,那就能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克服许多困难,消除许多麻烦,对工作、生活都大有裨益。

总之,每个人都要下苦工夫增强自己的说话信心,提高自己的说话魅力。因为只有如此,才会避免在社交活动中出现失败,才会避免工作、生活上的很多困难,才能促进自己事业的成功,使自己的生活变得色彩缤纷、舒心愉悦。

克服说话恐惧症

一旦发现自己能够起立,伶牙俐齿,头头是道地对人群说话,你在与个人交谈时,必然就更具信心和勇气。

——哈维德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有这样两种人。第一种较为普遍,每当在众人面前讲话、发言时,他们总是面红耳赤,心惊胆战;第二种也为数不少,他们喜欢嘲笑不会说话的人,当一个善良、纯真的人出现在大家面前,因为太过紧张以至于口齿不清或逻辑颠倒时,他们就不遗余力地嘲笑、讥讽他,让他无地自容。由于有这两种人的存在,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恐惧说话者。而患上这种说话恐惧症的人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令人懊恼的困境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鼓足勇气,面对挑战。

一个人说话能否成功,与他是否具有说话的胆量关系很大。如果我们纵向、横观古今中外,就会发现,世界史上的善辩家,有很多都是在最初被认为是说话笨拙的人,像林肯、田中角荣等世界著名的演说家的第一次演讲都是失败的,那么,他们为何会在如此差的基础上获得如此令人注目的成功呢?除了艰苦勤奋、坚持不懈地努力练习之外,勇敢面对现实,大胆面对挑战,不能不说是一条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

出生于雅典的狄里斯可谓是典型的一例了。狄里斯在西欧被称为“历史性的雄辩家”。据说,他天生声音低沉,且呼吸短促,口齿不清,旁人经常听不到他在说些什么。

当时,在狄里斯的祖国雅典,有很严重的政治纠纷,因此,能言善辩的人便格外受重视,引人注意。尽管狄里斯是一个知识非常渊博、思想十分深邃的人,很擅长分析事理,能预见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但是,他认为自己缺乏说话的技巧,是容易被时代所淘汰的。于是他作了一番周密细致的思考,准备好了精彩的演讲内容,第一次走上了演讲台。不幸的是,他遭到了可怜的失败,原因就是他发出的低沉的声音、肺活量不足和口齿不清以至于听者无法听清楚他所言何事、何物。

但是,狄里斯并不灰心,反而比过去更努力训练自己说话的胆量。他每天跑到海边去对浪花拍击的岩石放声呐喊;回到家中,又对着镜子观察自己说话的口形,做发声练习,一直坚持不辍。工夫不负有心人,狄里斯如此努力了好几年,当他再度上台演说时,博得了热烈的喝彩与激烈的掌声,并一举成名。

有人曾问著名文学家萧伯纳:“你是怎样学会那么精彩的演讲的?”他回答说:“就跟我学溜冰的方法一样,就是出丑也在所不惜,直到我娴熟为止。”年轻的时候,萧伯纳也曾是个害羞的人,他常常在想去拜访的人家门前来来去去走上20分钟,始终不敢上前去叩门。对此他曾有感而发:“大多数受苦最深的演唱是那种简单的懦弱,或者对它深以为耻地难过。”

后来,萧伯纳终于找到了克服羞怯的最万无一失的办法。他下定决心要化弱点为长处,鼓足勇气,面对挑战,他拿出超人的勇气,参加了辩论社团,只要伦敦有公开讨论的辩论会,他逢会必到,而且一定要参加发言,据理力争。萧伯纳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一举而成为当时最出色的演说家之一。

如果说狄里斯、萧伯纳的事例还不够典型的话,那么,长期任菲律宾外交部长的罗慕洛的一次成功演说则更能说明说话自信心的无比重要。

1945年,联合国创立会议在旧金山举行。罗慕洛作为一个当时还未独立的国家的代表团团长和一名个子十分矮小的人,自然显得无足轻重。他被应邀发表演说,讲台和他差不多一样高,但罗慕洛没有胆怯,而是镇定自若,等到大家静下来,他鼓足勇气大胆地说了一句:“我们就把这个会场当做最后的战场吧。”全场顿时寂然,接着爆发出一阵掌声,罗慕洛出口不凡,引起轰动,他放弃了预先准备的演讲稿,畅所欲言,思如泉涌,演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令在场的无数外国演说高手刮目相看。后来,他的一些精辟的言辞还被报纸登载出来。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倘若罗慕洛当时因自己无足轻重、不惹人注目而有所胆怯,就可能失去这次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勇敢是善于言辞的重要前提。

不要怕别人笑

喜欢产生喜欢。经常地,我们甚至还未开口说话,听众就已评定我们的好或坏了。因此,我们必须事先确定自己的态度一定会引起听众热烈的反应。

——蒙哥马利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没开口就怕人家笑,就是与熟人在一起也闭口无言。结果是有意见不敢说,事事无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呢?

可能是因为这些人从小缺乏集体生活,孤独惯了,对人不太了解。

也可能是因为某几次的谈话失败了,为了避免谈话的失败,于是索性就不肯再开口。

也可能是因为害羞,怕人们听了笑话,或是在心里笑自己,所以认为不说为佳。

你是不是这些人中的一个呢?如果是,也可能是因为在你的生活圈子里、工作单位中,有这么一些人,总在你身上找出他认为可笑的地方,来取笑你。你错,他固然要笑;你对,他也仍然要笑。无论你说得好,说得坏,总之,他就好像有天生的特权来取笑你似的。这种人到处都要用压低别人的方法来抬高自己,随时都要以打击别人的自尊心、摧毁别人的自信心为乐、为荣。这些人的存在,不但是你口才不好的主要原因,而且还会带给你其他方面的苦恼。

如果你怕羞,胆怯自卑,优柔寡断,那你的口才还会更糟糕。

如果你是比较普通的怕羞不敢开口的人,这里可以告诉你一个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首先你要好好地回忆一下,把以前被人笑过的事实追忆出来:在你几岁的时候?在什么人面前?是为什么事情?受了什么刺激?

现在,只要把以前取笑你的,或是使人笑你的那句话,在回忆中找出来,认清恐惧的来源,挖出自己恐惧的根,就不觉得害怕了。

其次,也要把你现实生活中的遭遇,特别是有关口才之类的事,想一想,对自己多问一问:

你不是怕别人笑你吗?你为什么怕人笑你呢?一定有人笑过你,你才会怕人笑,如果你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被人取笑过,你怎么会怕呢?

你自己还可以分析一下:

不是有一个人取笑过你吗?那么,这就是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取笑你。不是你曾经说了某一句话,别人才取笑你的吗?这就是说,并不是你每说一句话,别人都要取笑你。

如果是你说的话可笑,可笑的只是那句话,那么,别人笑的只是你的那句话,不是笑你。如果别人说了那句话,你听了也会笑的,你难道就没有笑过别人么?谁都笑过别人,谁也被别人笑过,这是很平常的事。但你必须弄明白,为什么那句话可笑?

还有,如果那个笑你的人是一个喜欢取笑别人的人,那么,多半错不在你身上。因为,这个人不只取笑过你,还取笑过别的人。你只要避免在这个人的面前说话就可以了,不必对所有的人都加以戒备。

因此,我们一方面不要因怕别人取笑,就什么话都不敢说;另一方面,警惕自己不要沾染恶习,随便地去取笑别人。

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假如你要别人尊重你,你首先就要尊重自己,这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只有当你尊重自己以后,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同情、互相帮助,不应互相轻视、互相讥笑、互相欺侮。如果你轻视别人,自然也会被别人轻视。

学习有效地对人群说话

唯有谈自己熟悉的事情,才能热衷于自己的题材,而快速、轻易地学会当众说话。

——凯洛夫

修炼说话的才能,必须将自己投入到未来的形象中,然后努力使其成为现实。

我们可以想象自信与流畅的说话能力对于一个人有多么重要,想想因此而在社交上获得的成功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想想自己能力大增而对事业的有利影响。能说会道,会为我们的美好未来铺路。

能够起立,从容不迫地娓娓而谈,将使你的前途不可限量。亨利·柏莱史东是美国舍弗公司的总裁,他说:“与他人做有效的交谈,并且赢得他们的合作,是我们在不断前进中所积极追寻的一项能力。”

想想当你信心十足、起身与听众共享自己的思想和感觉时,语言的力量操纵全场听众的那种快乐,是别的事物难以比拟的,因为它会使人有一种力量感,一种强劲感。有个毕业生形象地说:“开始说话前两分钟我宁可挨鞭子,就是开不了口;可是说到临结束前两分钟,我又宁可吃枪子儿也不愿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