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6921300000045

第45章 新生儿护理与保健篇(7)

所有天然食物,几乎没有一种单纯的食物能充分满足人体全面营养需求,不是缺少这种维生素就是缺少那种矿物质或氨基酸,因此合理的饮食应包括各种食物混合的食用,使各种食物互相补充,取长补短,但是限于种种条件无法达到目的,尤其是婴儿的食物品种比较单调,更难达到这个目的。如果长期食用某一种或几种食物,容易造成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影响健康,于是只能根据营养的需要在食物中额外加入某一些营养素,以补充生理的需要。婴儿强化食物就是哪些营养素普遍缺乏,就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制成的。在婴儿常用的适宜的食物中添加所缺营养素予以强化,从而改善食物营养价值,这是现在常用的科学制品方法。例如大米中赖氨酸缺乏,在大米中强化0.3%赖氨酸后,可使大米中可利用的蛋白质由3。0%提高到5.1%。目前婴儿食物中多数缺乏铁、钙和维生素A、维生素D,所以就有铁强化食物和钙强化食物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强化食物三种产品。这些常缺的营养素多数强化在婴儿常用的食物如奶粉、米粉、面粉或食盐中,婴儿通过食用强化食品,获得了需要的营养素,所以强化食物对婴儿是有好处的。但是,各种营养素都有一定适宜的需要量,任何营养素过量都会产生副作用,例如铁、钙、维生素A、维生素D等过量都有毒性作用,所以不是任何食物都要强化,强化食品中的剂量也是有一定的限制,各地间标准也不一样。当然能够尽可能地采用不同品种的天然食物进行合理搭配,互补有无,同样能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例如大米缺乏氨基酸,如果把米粉加入富含赖氨酸的牛奶中煮食,营养价值就大幅度提高了,同样达到了强化食品的作用,达到合理调剂生理机能的作用。

补充需要量一半的钙

婴儿在6个月以内,每日需要钙600毫克,6个月以上的婴儿每日需钙800毫克。一般地说,婴儿从食物中(母乳、牛奶等)只能摄取到钙需要量的一半。例如母乳喂养的小婴儿,全部吃母乳,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钙34毫克,即使每天能吃过700毫升母乳,钙的含量也不足250毫克。因此,为了满足婴儿骨骼,牙齿的正常发育和全身正常代谢的需要,还要另外补充宝宝需要量一半的钙。那么怎样补充钙呢?

给婴儿补钙有两个途径:①在婴儿食物中添加钙,如市售的配方奶粉、婴儿营养奶米粉、奶麦粉等都有钙。②用钙剂补充。后者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那么选择哪种钙剂好呢?现在钙制剂品种繁多,不下200余种,补钙成了一个热门。选择钙剂时,一要看钙剂的含钙量;二要看钙剂的溶解度,只有易溶于水的钙剂吸收才会好,三是安全无毒无副作用;四是价格适宜。医疗保健单位的医生会根据原则帮助父母们选择适宜的钙剂。目前市售的一种用牡蛎壳饭烧后直接制成的“活性钙”是不适宜给婴儿用的。其含钙量虽高,但溶解性差,所以吸收率低。还由于其碱性重,对宝宝的胃有刺激,长期喂服会使宝宝胃口差。此外由于近海污染的缘故,牡蛎壳中含有对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铝、汞等,长期服用会产生蓄积中毒。所以给婴儿补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采购,也不要认为价格贵的就是好钙剂。

补充钙剂的同时应该补充维生素D,这样钙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否则大部分喂进的钙都由肠道排泄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增加维生素

婴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的发育需要钙,钙由食物如母乳、牛乳中提供,但钙的吸收和利用又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如果宝宝的食物中提供了足够的钙而身体里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钙的吸收和利用就不好,同样会导致缺钙,缺钙就会发生佝偻病(俗称软骨病)。可见维生素D对宝宝健康的重要性。宝宝每天需要获得400单位的维生素D才能保证体内钙的吸收利用。但是婴儿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一般远远不足,即使母乳很充足的母亲每天分泌700毫升母乳,那么也只能供应宝宝70单位的维生素D,远远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牛奶每100毫升仅含维生素D0.3~0.4单位,一个鸡蛋黄也只含20~25单位维生素D。因此,每个婴儿都处在维生素D不足的条件下,如果不额外补充,势必造成宝宝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既然食物不能满足婴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婴儿还可从另外两个途径获得维生素D:一是晒太阳,二是用维生素D制剂补充。太阳中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在皮肤上,可在皮肤中产生维生素D,但是由于紫外线穿透能力低,所以隔着衣服、玻璃、塑料薄膜晒太阳取暖并不能产生维生素D。再则,早晚日光照度差,紫外线量也不足;空气污染重也造成紫外线不足;冬春季由于气候寒冷,宝宝穿衣多,日照普遍不够,所以,对婴儿来说,由阳光的紫外线照射获得的维生素D也是很少的。那么,只有通过服用维生素D来补充了。目前维生素D制剂是维生素AD滴剂(俗称鱼肝油)。从宝宝出生后2周、早产儿从出生后一周开始,补充维生素AD,剂量是每天2~3滴,分1~2次喂服,要不间断,即使患病时也要坚持喂服,这样可以避免佝偻病。

怎样给新生儿喂药

给新生儿喂药比给大一点儿的孩子喂药容易,因为新生儿期味觉反射尚未成熟,所以对吃进的各种饮食的味道不太敏感。尽管给新生儿喂药较容易,但在喂药时也应该慎重对待。当新生儿病情较轻时,可将,小儿头和手固定,然后用小匙将药液放到舌根部,使之自然吞下,切勿捏鼻灌药,以防呛入气管。也可使用奶瓶让婴儿自己吸吮而服下,但要注意把沾在奶瓶上的药液用少许开水涮净服用,否则无法保证足够的药量。如果患儿病情较重,可用滴管或塑料软管吸满药液后,将管口放在患儿口腔颊黏膜和牙床间慢慢滴入,并要按吞咽的速度进行。第一管药服后再喂第二管。如果发生呛咳应立即停止挤滴,并抱起患儿轻轻拍后背,严防药液呛人气管。

在喂中药汤剂时,煎的药量要少些,以半茶盅为宜。一日可分3~6次喂完,加糖调匀后倒入奶瓶喂用,注意中药宜温服。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乳汁冲服药液,因为乳汁的蛋白质能与许多药物发生作用,可能出现凝结或者降低药物的治疗作用。甚至影响食欲。当喂一些浓度比较大,味道比较苦、酸的液体药物时,可适当加一些水使浓度小一些,或适当加些白糖,这样有利于孩子服药。在用药以后,要注意观察新生儿对药物的一些特殊反应,以免发生意外。另外,一定要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便减少或增加药物的数量与服药次数。

新生儿采取什么睡姿好

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在胎内的姿势,四肢仍屈曲,为了使孩子把出生过程中吸入和吞入的羊水等顺体位流出,最好采用左侧卧的姿势,头部可适应放低些,以免羊水呛入呼吸道内。如果新生儿有颅内出血症状时,就不能把头放低了。

如果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卧姿,就会发现孩子身体多呈侧卧位,上下肢屈曲。如果将孩子背朝上俯卧,他会将头转向一侧,以免上鼻受堵而影响呼吸。如果让其仰卧,将其上肢伸展,然后放松,孩子会自然将上臂又回到原来的屈曲状态。了解了小儿喜欢的卧姿,平时就不必勉强将小儿的手脚拉直、捆紧,否则会使小儿感到不适,影响睡眠、情绪和进食。

关于小儿的睡姿,欧美国家和中国的习惯不同。欧美人习惯让孩子俯卧睡,而我国则习惯于让小儿仰卧睡。有的学者认为婴儿的突然死亡有些与其俯卧睡有关,因此还是采取仰卧睡较好。

以前许多妈妈都为新生儿垫上枕头,枕头的内容物也有许多种,如上米、绿豆等。那么新生儿到底需要不需要枕头呢?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睡觉时是不需要枕头的。由于他们的脊柱是直的,故平躺时,背和后脑勺在同一平面上,不会造成肌肉紧绷状态而导致落枕;加上新生儿的头大,几乎与肩同宽,侧卧也很自然,因此新生儿无需枕头。如果头部被垫高了,反而容易形成头颈弯曲,影响新生儿的呼吸和吞咽,甚至可能发生意外。如果为了防止吐奶,可以把新生儿的上半身适当垫高一些。

宝宝鼻子不通气怎么办

有时候,房间很热,或者感冒后由于黏膜充血肿胀、炎症使得鼻腔内分泌物增多,常使鼻腔堵塞,影响小儿的正常呼吸功能。

由于新生儿鼻腔短而小,鼻腔狭窄,血管丰富,与成人相比更容易发生炎症。当家长听到孩子很费力的呼吸声,心里会很着急。大一点的孩子或成人可通过嘴来呼吸,但大多数婴儿不会张开嘴呼吸,导致孩子呼吸费力,不好好吃奶,情绪烦躁,哭闹。所以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就更显得重要。

如果你的小儿鼻子被堵住了,可用一条热的湿毛巾把鼻子弄湿,再轻轻地擦。如果擦不净,也可用棉签蘸少量水,轻轻插入鼻腔清除分泌物,擦洗时应注意动作宜轻柔,切忌用力过猛损伤黏膜,造成鼻出血。亦可用母乳一小滴滴入小儿鼻腔内,使鼻痂软化后用棉丝等物刺激鼻腔,使小儿打个喷嚏,这样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在以上方法无效的情况下,也可用一些促使黏膜血管收缩的药物,新生儿在非用不可时,一天最多只能滴1~2次,因为长时间用药可产生依赖性,造成药物性鼻炎。

新生儿为什么不能捂

新生儿出生之前,生活在恒温的羊水中,而出生后对外界气候变化和环境条件一时难以适应,故而更应注意保暖。然而,不少父母爱子心切,对小儿的保暖措施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其实,这样做利少弊多,有时甚至会危及孩子的生命。这并非危言耸听。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排汗和散热功能弱,而且反应能力较差。当他们被包裹过暖时,不能挣扎和自我摆脱捂热的不利环境。所以,当被内温度超过34℃时,新生儿就会发生高热,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大量丢失,造成脱水、代谢性酸中毒、脑缺氧和脑水肿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医学上将之称为婴儿闷热综合征。此病多发于冬春季,有厚衣和被褥闷热史,发病开始即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1~42℃,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则体温不升,哭声低弱,反应差,有不同程度缺氧、面色苍白和口唇发紫,心跳和呼吸加快,并出现嗜睡、意识障碍,甚至死亡。据有关资料统计,婴儿闷热症的死亡率为17%~30%,约有12%的病儿以后会发生脑性瘫痪、智力减退和癫痫等严重后遗症。

由此可见,过度保暖、捂闷的危害不浅,年轻的父母在寒冷季节要注意给孩子增减衣被。原则上以小儿的观色正常、四肢温暖和不出汗为宜。假如新生儿行为异常,脸上有汗,体温在37.5℃以上,就表明保暖过度,应减点衣被。如孩子手脚发冷,体温不足3CC,说明保暖不够,需要增扫口衣被和提高室温。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地生长发育。

如何防止宝宝发生意外事故

新生儿或婴儿自己不会做什么,基本上是在大人限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生活的,即使这样也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意外伤害,如烫伤、摔伤、一氧化碳中毒、窒息、猫鼠咬伤、自己抓伤等。但只要稍加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防止烫伤

新生儿发生意外,最常见的是烫伤。比如冬季室温过低,有些家长使用热水瓶或热水袋给孩子保暖,这些物品切忌不能直接接触孩子皮肤,水过烫或塞子不紧了、漏水等都易烫伤小儿。给孩子洗澡时,澡盆、存放热水的容器、取暖设施摆放位置一定要合理有序,水温要合适,洗澡中途加热水时,应先抱出小儿,加入热水,调好温度后再给婴儿洗。

防止窒息

有些家长生怕孩子着凉,将小儿捂得严严实实,此时千万注意不要忽略给孩子口鼻留下空间,避免窒息憋死。人工喂养时,注意奶嘴不要过大,小儿吃得不能过急,每次喂完后立即抱起,拍拍后背,最好让孩打个嗝后再轻轻放人侧卧,这样一方面减少吐奶机会,另一方面即使吐奶也不致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防止外伤

有孩子的家中最好不要养小动物。因为小动物有可能抓伤、咬伤孩子,动物的某些疾病也会传染给孩子。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抓破皮肤,常给小儿戴上小手套而不注意松紧程度,或有些小细线缠住了小儿手指,影响了手指的血液循环,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后患无穷。

新生儿有哪些常见的病症

新生儿黄疸

许多产妇生产完后常迫不及待地问医师:“我的宝宝有没有黄疸?”实际上,宝宝刚出生时,医师无法判断新生儿是否会出现黄疸。一般新生儿的黄疸可能在出生后3—7天才出现(少数有问题的病理性黄疽可能在3天之内出现),其中绝大多数在一二星期后会自行消退,医学上称做“生理性黄疸”,对健康不会有影响。中国人的新生儿极为常见,比率之高大约有90%会出现。

目前,医院大多利用血液检验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如果偏高,可利用黄疸灯照射,以帮助黄疸的消退,大多数新生儿黄疸经由照光处理就能消退,少数较严重者或照光后黄疽指数仍继续上升者,则要考虑换血治疗,以免脑部受损而影响智能。

尿布疹

婴儿的皮肤极为娇嫩,如果长期浸泡在尿液中或因尿布密不透风而潮湿的话,臀部常会出现红色的小疹子或皮肤变得比较粗糙,这种情形称做“尿布疹”或“红屁股”。

预防尿布疹最好的方法是保持臀部的干燥清洁,每次换尿布时用湿水清洗臀部,以棉花轻轻擦干,再抹上婴儿油。

选择尿布时,应选用透气的尿布;密不透气的尿布应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