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6计成功
6910700000058

第58章 唯命是从

唯命是从是讨好上司的法宝

商鞅在政治上投秦王所好,所以很快便飞黄腾达。这种人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多,后代也没有绝迹。在官场上有这么一种人,能适应各种差异甚大的主子、上司和完全不同的政治环境和气候,他们如同变色龙一样,根据上司的口味不断改变着自己的政治主张、倾向,因而总能春风得意,人们称这种人为“代代红”、“代代香”。他们便颇有点商鞅的流风余韵,但像商鞅那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的并不多,绝大多数只是一些小角色。

汉元帝刘爽上台后,将著名的学者贡禹请到朝廷,征求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这时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外戚与宦官专权,正直的大臣难以在朝廷立足,对此,贡禹不置一词,他可不愿得罪那些权势人物,只给皇帝提了一条,即请皇帝注意节俭,将宫中众多宫女放掉一批,再少养一点马。其实,汉元帝这个人本来就很节俭,早在贡禹提意见之前已经将许多节俭的措施付诸实施了,其中就包括裁减宫中多余人员及减少御马,贡禹只不过将皇帝已经做过的事情再重复一遍,汉元帝自然乐于接受,于是,汉元帝便博得了纳谏的美名,而贡禹也达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对贡禹的这种作法很不以为然,他批评说:“忠臣服事君上,应该要求他去解决国家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其他较容易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应该补救他的缺点,他的优点不用说也会得到发挥。当汉元帝即位之初,向贡禹征求意见时,他应当先国家之所急,其他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就当时的形势而言,皇帝优柔寡断,谗佞之徒专权,是国家急待解决的大问题,对此贡禹一定不提。恭谨节俭,是汉元帝的一贯心愿,贡禹却说个没完没了,这算什么?如果贡禹不了解国家的问题,他算不上什么贤者,如果知而不言,罪过就更大了。”

司马光不明白,古代的帝王在即位之初或面对某些较为严重的政治危急期间,时常要下诏求谏,让臣下对朝政或他本人提意见,表现出一副弃旧图新、虚心纳谏的样子,其实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态的表面文章。有一些实心眼的大臣却十分认真,不知轻重地提了一大堆意见,这时常招来忌恨,埋下祸根,早晚会招来帝王的打击报复。但贡禹却十分精明,专拣君上能够解决、愿意解决、甚至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去提,而回避重大的、急需的、棘手的问题,这样避重就轻,避难从易,避大取小,既迎合了上意,又不得罪人,表明他做官的技巧已经十分圆熟老道了。

学会长眼色,察颜观色是捧场至关重要的基本功。要投其所好,及时变色,不知道上头的心理和意图,说不定会拍错了马屁,“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我国旧社会官场之上,都是一个比一个长眼色,善变色。

唐高宗李治将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大批元老重臣的反对。一天,李治又要召见他们商量此事,褚遂良说:“今日召见我们,必定是为皇后废立之事,皇帝决心既然已经定下,要是反对,必有死罪,我既然受先帝的顾托,辅佐陛下,不拼一死,还有什么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李责力同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样,也是顾命大臣,但他看出,此次入宫,凶多吉少,便借口有病躲开了;而褚遂良由于当面廷争,当场便遭到武则天的切齿斥骂。

过了两天,李责力单独谒见皇帝。李治问他:“我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坚持认为不行,他是顾命大臣,若是这样极力反对,此事也只好作罢了!”

李责力明白,反对皇帝自然是不行的,而公开表示赞成,又怕别的大臣议论,便说了一句滑头的话:“这是陛下家中的事,何必再问外人呢!”

这句回答真是巧妙,既顺从了皇帝的意思,又让其他大臣无懈可击。李治因此而下定了决心,武则天终于当上皇后。反对过立她为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都遭到了迫害,只有李责力官运一直亨通。

学会维护领导的尊严

领导尤其爱面子,很在乎下属的态度,以此作为考验下属对自己尊重不尊重、好不好领导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般地讲,领导者的面子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最容易受到伤害,必须多加注意。

(1)领导出现失误或漏洞时,害怕马上被下属批评纠正。有的人直言快语,肚子里放不住几句话,发现领导的疏漏就沉不住气。某公司召开年终总结大会,主任讲话时出了个错,他说:“今年本公司的合作单位进一步扩充,到现在已发展到46个”。话音未落,一个下属站起来,冲着台上正讲得眉飞色舞的主任高声纠正道:“讲错了!讲错了!那是年初的数字,现在已达到63个”结果全场哗然,主任羞得面红耳赤,情绪顿时低落下来,他的面子顿时被这一句突如其来的话丢得干干净净。

捧场高手向领导提建议时,应该显得你只是在提醒他某种“他本来就知道,不过偶然忘掉”的事情,而不是某种要靠你去指点才能明白的东西。

(2)领导至上的规矩受到侵犯。在公开或正式场合,一般的领导都喜欢下属恭维自己,讨厌下属抢镜头、抢次序。尤其是一些领导平时与下属距离过近,界线不分明,平常嘻嘻哈哈,随随便便,甚至称兄道弟,把下属惯坏了,下属心目中的领导意识淡薄了,一遇正规场合就可能伤害领导的尊严。在一次外调时,某单位设宴款待王主任和他的一个下属,就座时年轻的蒋某也没考虑就抢先一步坐到第一把交椅上大吃大喝,王主任只好屈居二位,心里很恼火,事后狠狠把蒋某大骂一顿,说他是个饭桶,只知吃喝,目无领导。从此以后,王主任有了记性,凡是外调再也不带蒋某同去。

(3)与领导在别人面前显得亲近和随便。“王局长家真是富丽堂皇,光是灯具就不下20种。”老赵眉飞色舞地在办公室里说。

“你去过王局长家了?”同事们问。

“怎么没有!去过好几次了。”老赵说不出的得意。

有几个同事却在暗暗摇头。因为他们知道,老赵与王局长并没有特殊的私人关系,老赵不过是在偶然的机会中获悉王局长住的地址,便这样冒然造访,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果然,没隔多久,从某个渠道传来了王局长对老赵的评价:

“这个人很讨厌。”

(4)领导理亏或有非分举动,不给他台阶下。比如女职员会遇到老板不怀好意的骚扰。即使到了这个程度,也还是要注意给对方留个台阶,你可以这样说:“想不到您真会演戏,我知道您是和我开玩笑,但我才不会相信呢!因为大家都知道您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我们都很尊重您。”

此时,相信你的上司一定会忙不迭地收回他的话,并说:

“哈哈!你真不愧是有眼光的人,我刚才是跟你开玩笑的,我想试试你是不是值得信任。现在我知道了你的心,我就放心了。刚才我说过的,希望你当作没听见一样。同时,你一定要注意,咱们公司有这么几个人,心术极其不正,要防备别上当!”

上司一定会以这样的理由打圆场,并且,他也不再把你拖下水。因而,你不是可以自保了吗?

(5)既使在非工作场合,也不能把领导当一般人看,让他失了面子。面子和尊严之所以如此重要,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与领导的能力,水平、权威性密切挂钩。一位牌技不高的科长在同下属打扑克时,常因输得一败涂地而对玩牌的人破口大骂,很明显地暴露出对下属不“手下留情”的不满。

(6)不冲撞领导的喜好和忌讳。喜好和忌讳是多年养成的心理和习惯,有些人就不尊重领导的这些方面。某处长经常躲在厕所抽烟,经了解得知,这位处长有四个女下属,她们一致反对处长在办公室抽烟,结果处长无处藏身,只好躲到厕所过把烟瘾。他的心里当然不舒服,不到一年,四个女下属换走了三个。

(7)藏匿锋芒,不让领导感到不如你。多数领导面对下属时都希望有多方面的优势,然而事实却经常与他开玩笑,工作中他会时时发现下属在某些方面有杰出表现,甚至超过自己。为了不伤领导的面子,明智的下属应该尽力收敛锋芒,尽力不刺激领导那固执的自尊。

(8)有些人对领导不满,虽不当面发泄,却在背后乱嘀咕,有意诋毁领导的名誉,揭领导的家底,孰不知“纸里藏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被领导知道后果可想而知。

得罪领导和得罪同事、朋友不一样,是不能不小心避免的。要捧场有术,就应该了解哪些地方的土是“太岁”头上的。你如不知规矩,轻者被领导批评或大骂,遇上素质不高、心胸狭窄的人,更会暗地里被穿小鞋,甚至长时间被打冷宫,职位纹丝不动。有些年轻人不肯捧人,第一是误认为捧人就是谄媚,有损自己的人格,第二是自视清高,觉得一般人都比不上他,第三是怕别人胜过了自己,弄得相形见绌。希望你根本摒弃这种不健全的心理,而用心研究如何捧人的方法,必然能领略到其中的好处。须知“胳膊扭不过大腿”,“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如果不长些眼色,非要“太岁头上去动土”,那保证你会“吃不了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