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首都矿山公司、北京军区后勤部工厂局和江苏吴县富有物资公司成立了“宏城工贸实业部”,身为首都矿山公司党委书记的管志诚职位最高,资格最老,因而自然成了这个实业部的董事长。而实业部所干的,只不过是替管志诚赚钱的实业,而且简直成了管志诚的造币厂。这个短命的公司在一年内只做了三笔800吨钢材生意,管志诚先利用自己在首钢内的职权,将钢材批发到实业部。然后从实业部赚取每吨计划外运杂费100元的外快,又请一家乡办厂为他开取8万元的假收款凭据,在实业部结帐。从此以后,全国各地打入这家乡办厂的款项计有43万元,其中仅有一笔是该厂的业务,其余当然全是管领导的收入了。以后管志诚又以计划外车皮费的名义收取了15万元。1987年,管志诚利用向河北提供平价支农盘条的机会,每吨收取400~450元的补差费,达6.5万元,而整个交易不过12万元。让人啼笑皆非的是,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出限令经济犯罪分子投案自首的通告后,管志诚不但又索取了31万元,还主持了首钢的万人大会,作敦促有经济问题的人员投案自首的“动员报告”。
管志诚身居高位,按他应享受的待遇已经足以过上美满的生活了,钱是没多大用处的。可是钱多了必然思淫欲,管志诚深谙其中之妙,既多路出击、天女散花,又重点保护、中心开花。他的重点在两个干女儿身上,给每人买了一套装饰豪华的公寓,几十万元的存折、细软之类。两个干女儿一个叫于惠荣,本是一普通职工,管志诚慧眼识贤丽,将她一手提拔为计划专业员,掌握财路。于女士知恩报恩,当然甘愿供管志诚驱使受用,大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节操。另一个叫杨娣,本是幼儿园老师,投靠管志诚后,成了他公司的董事长秘书兼业务经理,干脆改名换姓,叫“管小娣”,可是她只管管志诚的那个活,别的什么都不管。本来父女之间,形同乱伦,乃是天底下最大逆不道、人所共弃的事,可是如今什么都开放了,方方面面自然也松禁了,何况他们之间是干的,而不是亲的呢!再说,干爹在家“教训”干女儿,再怎么猪一样哼,狗一样叫,人家只当是家务事,也不会往那方面讲。
最后,管志诚被枪决了,他的悲剧就在于忍耐不住自己的权力欲、金钱欲、享受欲。
贪欲者,众恶之本也。人一旦贪欲过分,就会方寸大乱,计算谋虑一乱,欲望就更加多。欲望多,心术就会不正,就会被贪欲困扰,离开事物本来之理去行事,就导致把事做坏、做绝,大祸也就临头了。所以,在贪欲面前表现不刚,什么事都会办坏。受贪欲的影响,总是奢望自己能够多占多得,不劳而获,稍不如人,便忌恨不已。只见眼前的利益,有损人格不说,长远的利益也同样会失掉。
第二十计和而有争
商战中以和为贵商战贵在一争,但有时又是以和为贵。这种“和”是以大家都获利为前提的,如果一直无休止地争下去,错过时机,谁都无利可图。韩非子下面所说的寓言故事说明了这一道理:商场之事,有争有和,从争到和,从和到争,争无必和,和无必争。
一头猪身上的两只虱子在争吵,另一只虱子路过就问:“为什么要争吵?”
第三只虱子说:“你们难道不担心腊祭即将到来,猪将被杀掉吗?到时你们将连猪毛一起烧掉,你们为什么要争夺眼前小利呢?”
于是,三只虱子团结一致,猛叮这头猪,大食其血。猪渐渐消瘦下去,主人因此而没有杀这头猪。
在现代商战中,竞争是难免的,但又不是唯有竞争,有时在谋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商业竞争对手不妨走到一起来,大家坦诚协商,共同发展。目前的企业合并,组建集团,取长补短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正是这种思路吗?
日本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宪法《十七条》出现于公元六百年左右,该宪法的第一条即为“和为贵”。到如今,“和”已经成为日本企业文化的最主要的内容。
日本企业“和”的文化表现在总经理与职工的融洽关系上。总经理没有一厂之长的派头,而是经常深入基层,与工人谈心和开玩笑。总经理的谈话,是事先准备好的。例如,遇到一个工人,又遇到一个“管工”(类似于工头),总经理就拿管工开玩笑,说他怕太太,或者说,管工睡得太晚,今天显然还未洗澡,就匆忙返工等等。
总经理几乎天天要和工人交谈一段时间,哪有那么多的话柄呢?原来,每天晚上,管工都要到总经理家中去一次,把自己的生活缺点提出来,叫总经理明天到车间来取笑自己。同时,管工也向总经理提供工人的秘密,例如某女工最近有男友,每天下班都到公园去。总经理就会对女工人说:我在公园看见了你们。女工听了以后自然惊喜不已,庆幸总经理能这样注意她。
另外,日本的经理还要能熟记每一个工人名字,并且记下他们的家属的情况,如遇到结婚纪念日等喜庆之事,公司还会寄去礼物。
用这样的方法,就使得整个工厂气氛和睦,如同一家。
不可以贵和而弃争
商场上和平共处是相对的,暂时的;竞争是绝对的,长期的。韩非子强调并主张竞争应是公平的,友善的,因此,他十分反对官府介入商场,反对官商所带来的不平等竞争。韩非藐视这种官商:“磐石千里,不可谓富;象人百万,不可谓强”。就是说拥有巨石千里,不能算富有;拥有佣人百万,不能算强大。韩非以磐石比喻官商技巧之士,以象比喻儒侠,揭露他们的寄生本质,主张打击官商儒侠,奖励耕战。在现代商战中,这种公平的竞争才是促进社会主产力发展的原动力。
当今市场,千姿百态,纷纭复杂,瞬息万变。“一个世界,两种制度;政经多极,竞争共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一场“世界经济大战”。在这场世界争夺战中,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属于美国,而第二个回合中,美国输给了日本、西欧及亚洲、南美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一个企业能认清市场变化的形势,善于发现有利时机,积极接受国内外同行的挑战,随机应变采取相应竞争策略,就能牢固地占领市场,使自己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高。人和人竞争,是人际关系的两极,是社会人群之间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形态,两极相通相连,具有全人类的普遍性。
面对现实,只讲人和是不行的,因为竞争也是一种客观现实。“和”而无“争”在战争问题上就处于屈辱地位,在物种之间的生存竞争中就会被淘汰,社会发展就会停滞、倒退、解体。没有竞争的民族,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缺乏竞争意识的球队,无法在强手如林的球场赢得胜利,没有建立竞争机制的企业,就难以在竞争的环境中占领和开拓市场。没有竞争力的人,也无法生存于人类社会。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不竞不争,就没有进步,甚至无法生存。因此,决不可顾此失彼,以贵和而弃争。
竞争能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展示人的才能,从而有利于发展进步。然而,它又易于引起冲突,对抗,激化矛盾。特别是过度竞争,会将人们引入岐途,使人性泯灭,兽性高扬,甚至带来战争,给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和灾难。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和争互补”、“和争相济”的方针。
竞争促进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行业之间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有的人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团结合作关系,因而对竞争很反感。其实,竞争并不只是一种相克的关系,相克中相生,相生与相克在合作与竞争是互补互济的。没有相生就没有相克;相反,没有相克也没有相生。
竞争的结果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活力的增强,是生产技术的改进,是生产成本的降低,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竞争只看成是相克的关系。如美国的国际通用公司和苹果电脑公司,在电脑领域竞争了10年,现在,他们宣布结为联盟,从而增强了实力,与迈克罗夫特公司和日本电脑公司进行竞争。这是现代企业的一条准则:为了竞争必须合作。可见,竞争与合作是互补互济的,相互为用的。
日本是当今世界的贸易大国,在商战中节节胜利,其产品畅销欧美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但商战决不能以摧毁别国经济为目的,否则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市场,更谈不上产品畅销和获取厚利,因此经济上越发达的国家对日本来说越是一个具有购买力及可获取丰富利润的国家。
当代美国富甲天下,日本人现在最重视的是美国市场,并从美国市场取得了大量外贸收入,这就说明竞争对手经济水平越高,竞争胜利从中获利亦越高。日本《财经杂志》1986年1月24日文章“取之于美国,用之于美国”指出:“目前已经进入必须考虑世界经济平衡的时代,日本或日本企业必须深思其在世界经济所担当的角色与功能。国外当地的生产、输入的扩大、财团的设立等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企业摸索生存的一条大道。”日本为了继续在世界经济占优势并获利,现在必须考虑国际经济的平衡问题,在国外投资设厂发展当地的经济,并扩大从国外的输入。日立公司为了化解日美贸易摩擦,制定三点基本方针:
一、扩大自美国的输入。
二、在美国设立财团。
三、扩大在美国的生产。日立公司派团赴美采购美国产品;并在美国设立日立基金会,推动美国学术、文化、科技、教育的发展;还在美国当地建立工厂和公司,由美国人负责,雇佣美国职工,日立的三田董事长说:“我认为美国与日本的命运是一体的。是日本公司同时也是美国公司的日立,正致力于促进两国国民的相互了解、尊重及构筑更强固的基础。”日立公司的做法固然是为了缓和日美贸易的冲突,但也因日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美国的经济和科技的繁荣有关。日美之间的汽车战中,日本小汽车大大占了上风,大量日本小汽车在美国市场销售。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就学习日本同行的经验,以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福特公司还与马自达公司、日产公司联手合办汽车工厂,通用汽车公司也与丰田公司在1983年合作生产汽车。
认识自己的竞争优势
商界冷酷无情,六亲不认,要下海经商,必须对自己的特点有所认识。如果在下海前就能认识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可少交或不交“学费”,避免赔本。那么,怎样认识自己的竞争优势呢?
一、征询意见法。向自己的父母亲人,同学朋友,师长同事征求意见,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看法评价。让周围的人指出自己的优势所在。
二、自我反省法。自我反省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才能及事业倾向。了解在过去的生活及工作中有哪些是自己最愿意做而又取得较大成功的事。检讨一下以往几年间自己性格和“自我形象”的转变,其中有哪些明显的趋势,能否借以推断以后的转变方面及自身发展趋势。
三、心理、职业测试法。目前社会上出现不少有关性格、智力等方面的测验,不妨试一试以做参考。
四、感觉法。对自己无把握的事,本能地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这是无才能的反映。与此相反,如果对所做的事感到确有信心做好的话,那往往说明你在这方面或许有一定的才能。
五、证实法。就是用事实作证明。有小说才是作家,有画才是艺术家,有发明创造才是科学家。你有没有经商的才能,不妨先练练摊,试一试,看能挣多少钱。
六、考试法。目前除了学校用考试来测验学生的学习优劣外,一般三资企业、外贸企业、政府机关等条件优越的单位,采用公开招聘考试的方法选拔录用各种有才之士。通过考试也可客观地评价自己。
七、自问法。向自己提出须解决的问题,可分为两类。先问:“我是谁?”其中要搞清楚的具体问题包括:人生观、价值观、满足需要次序、资质、兴趣、能力、学业背景、个人形象、动机、家庭背景和影响、其他性格特征等。再问:“我的优势是什么?”包括目前从事的工作、专业特长、其他资格和技能、社交及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可能发展技能、社会活动、旅行经验、工作经验、喜爱的工作环境、推销产品的能力、喜欢冒险等等。
除了运用各种方法认识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潜能外,还要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客观评价自己,如学历、社会经验、智能、兴趣等。
常存戒备对手之心
对于瞬息万变、风云莫测的商场来说,相信人是应该慎之又慎的。虚假的需求信息,深藏欺诈的报价,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都是防不胜防的陷阱,随时就可能使你血本无归。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功的商人,不可忘记这一深刻的古训,永远对你的对手保持警惕和戒备,随时随地密切注视对手的情况。如果不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就仓促与对方签合同做生意,将是十分危险的。
我们大多数人,满足于对问题的一知半解,比如到某地旅行,在导游的陪同下,参观了名胜古迹后,就都满足了,这多半是因为尚未从学生时代修学旅行的习惯中脱离出来的缘故,也可以说是喜爱幼稚旅行的表现。
据资深的厨师讲,每条鱼的纹路都不一样,从鱼的外观可以分辨出鱼的味道,而我们多数人在同对手打交道很长时间后,仍然对对手的情况知之甚少。而且我们还缺少对他们了解的好奇心,这样粗枝大叶做生意,又怎么能指望获得全面的胜利呢。
还有的人士对信誉的依赖过分突出。不错,越来越多的商人懂得建立良好的信誉意味着生意的兴隆。信誉作为自己的事情,当然越牢固越好,但具体到每一笔生意时,信誉是不能依靠的。
孙子兵法还说:兵不厌诈。懂得商场厚黑学的商人和高明的骗子都知道这个道理,很可能刚开始在你面前显示的几次信用不过是诱你步向深渊的一个诈术。
在生意场上,即使成功地与对方做成了一笔生意,并不意味着下一次就有保证。人家不一定会因此信任你,你不必指望它会给你带来多大的好处。同时,你也不能因此信任对方。在生意场中,岂止没有永远的朋友,连两次的伙伴也难得存在。
每次都是“初次”。如果单纯地认为已经成功地做成了一次生意,所以这次也会和上次一样取得成功,从而轻信对方的话,你就无法在商场上抵御欺骗。
竞争要集聚力量于一点
关于相对优势的发展,读读《孙子兵法》就会得到有益的启迪。这本书“势篇”指出:“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也就是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圆石从千丈的高山上飞滚下来那样。试想如此造势,纵然初始优势小如蛋石,也会给临势者以千钧压顶之感。发展相对优势当巧如居高转石。话又说回来,孙子的“转石说”,仅仅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在群雄竞起,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上发展相对优势,情况更为复杂。尽管如此,在今天的国际商战中,长于此法,以“优”制胜者,还是不乏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