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6计方圆人生
6910400000018

第18章 事业篇(3)

一个人如果没有力量上的积蓄,那么他一旦遭到失败,往往就没有振作再起的可能。有很多青年男女由于没有积蓄相当的能力,储藏相当的体力、智力及处理事务的能力,以致不能应付目前的事务,更不用说应付非常时期的种种困难了,而终于在生命路途中遭到失败。

有些人之所以一生庸庸碌碌、无所成就,其理由就在于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投资太少,他们没有受过相当的教育,在其他的训练和知识思想方面下得功夫又太少。既然播种得少,哪里又会有丰盛的收成呢?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大好机会的降临,而一个人能否抓住机会、能否成功,全看他积蓄的力量是否充足。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能够贮藏着可供一生应用的充足力量。力量贮藏得愈多,愈能应付外来的事变。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海尼在议会发表演说词后,在韦伯斯特看来几乎无可辩驳。但翌日上午议会再开会时,韦伯斯特感到自己终究不能不作答辩。这时候,他已经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预备、可以翻阅资料与图片、可以请教他人了,但议会中所辩论的问题,又是关系到美国国运的大问题。当时的情况是,议会的投票决定,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韦伯斯特的答辩。

可以说,韦伯斯特处在千钧一发的紧张时刻。但就在翌日的议会上,韦伯斯特发表了他那篇最有名的演说词,而那篇演说词就是他在一个晚上草草写就的。韦伯斯特自己说,在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坐着,既没有书籍也没有别的帮助。于是,他想到平日储存的材料。在他书桌的小架子上,他还发现一卷日常思考问题的札记。于是,韦伯斯特就把这些东西作为参考资料,写成了那篇答复海尼的演说词。在第二天的早晨,韦伯斯特在议会里用很充分的理由,答复了海尼的演说,赢得了其他议员们的有力支持。假使韦伯斯特平日里没有积累材料,那么在如此匆忙短暂的时间里,怎能产生这么有名的答辩呢?

所以,在各种事业上,人在体力、精神、道德等方面的积累,都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想在世界上成就大业的年轻人,必须要在上述诸点作好充分的准备,能够随时应付一切事变的发生。

在普法战争前,普鲁士的著名将领毛奇将军深谋远虑,已经作了多年的准备。由于准备充足,所以战争一爆发,毛奇率领的普鲁士军队很就击败了拿破仑三世。“读史使人明智”,这段历史可以给每个青年人以很大的启示。

在普法战争爆发前的13年,毛奇已经筹划好了精密的作战计划。普鲁士全国的军官都知道毛奇的训令,都被告之在作战过程中应该采取的行动与策略。一旦战争爆发,这些军官可以立刻依照着去做。

普鲁士全国的每一个司令都有一个密封着的信封,信封里放着关于战争的秘密训令,比如怎样调遣军队,怎样进攻退守等等作战方略。一旦接到战争的动员令,便可以拆开这许多密封着的信,立刻依照去做。此外,作战的地点也预先有规划,设置在地理最恰当、交通最有利的地方,以便作战时的调度。

对于订下的作战计划,毛奇将军还常常加以变更和修正。修正好了,再密封着交给每个将领,以备随时应付战事。据说在1870年应用的最后战略,1868年就已经确定,而最初的战略竟然在1857年就已经确定了。因此,普法战争爆发后,普鲁士的军队在毛奇将军的领导下,进退自如,攻守有序,秩序井然,好似钟表里的发条机制一般准确。

看了毛奇将军在战事上的深谋远虑,再来看法国军事当局的做法,就会发现有天壤之别。普鲁士军事当局事事都有准备,而法国当局竟然事事没有准备。

战争开始后,法国的将领常从前线打加急电报给总司令部,不是说缺乏给养,便是说缺少扎营材料,还常报告军队不能迅速集中。法军在调度上的混乱,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法国的军队在战场上便不堪一击。结果,因为没有准备,招致普法战争的失败,给法国带来了一个无法忍受的耻辱。

又有多少人因为对事情的没有准备,而最终败得一塌糊涂呢?他们以为,自己的能力足够应付当前的事务,就不想再求提高和深造,不想再建一个更宽阔的基础,以备将来之用。他们往往没有看得长远,而只是看到眼前。

一个年轻人如果希望后来能有丰盛的收获,必须要准备充足的肥料,必须在播种的时候撒上美好的种子。

打造一生的基础

个人的成功的秘诀,就埋藏在自己的脑海里、神经里、肌肉里、志向里、决心里。

衡量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并不以其在银行中存款的多少而定,而全在于他怎样利用身体内在的所有资本,以及他做事的能力。一个身体柔弱,或者因嗜好烟酒而精力不佳的人,其成功的机会要比那些体格强壮的精神旺盛的人少很多。任何一个冷静的人、执著的人、有为的人,都会保持自己所具有的种种力量,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他们对生命中最宝贵的资产,也决不轻易消耗。

每个人都应该把任何方式的精力耗损、把一丝一毫的精力浪费,都当作一种不可宽恕的浪费,甚至是一种不可宽恕的犯罪行为。

体力和精力是我们一生成功的基础,我们应该阻止这一成功基础的无效消耗,要汇集全副的精神,对体力和精力作最经济、最有效的利用。

如果能始终在精力最为旺盛的状态来发挥才能,那么在做事的时候,自然能有极大的成效。

如果在工作的时候,不能发挥自己出色卓越的才能,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最可怜的就是那些早晨一开始工作,就精神颓唐、毫无生气的人。这样的人去从事工作,怎么可能得到出色的业绩呢?

最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并且愉快地工作,那么你就不至于感到工作的艰难和痛苦,在接手工作的时候,应该有着浓厚的兴趣、必胜的决心,这样,工作起来才会浑身有劲。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地工作一小时,甚至比体力虚弱地终日工作,其业绩都来得高。

一个年轻人如果想要以不健康的体格,或者未受训练的才能,去获得很高的地位,这是不可能的。但更可悲的是,一些头脑聪明、才华横溢的青年,由于不知道善用他们所具有的才能,便埋没了一生。

欲成大业,身体是最大的基础。而个人成功的秘诀,就埋藏在自己的脑海里、神经里、肌肉里、志向里、决心里。作为一个人,体力和智力是最紧要的东西,因为体力和智力决定了人的精神状态、生命力和做事的才能。

有些人在工作时间以外所耗的精力,要多于在职务上所费的精力。如果有人去提醒他们、劝戒他们,他们或许还会发怒。在他们看来,只有体力的消耗才会使人的精神受损,但他们不知道精力也会有种种消耗,比如烦恼、发怒、恐惧,以及其他种种不良的思想。另外,把职务上的工作带到家里,利用应该休息的时间来工作,其实也是一种精力损耗。

如果有着充沛的体力和智力,也就是有着丰厚的成功基础,又不加以合理地利用,那又有什么用处呢?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有弱点,因为小小的弱点可能足以破坏全部的事业和前程。比如种种不检点的行为、错误的行为,都可能在你生命基础的宝库上打开一个漏洞,使你生命的资本在悄无声息中流走。

大自然是无情的,即便贵为君王,如果违反了大自然的法则,也要受到惩罚。在大自然的眼里,君王和乞丐是没有贵贱之分的,她不会接受任何的借口或推诿,她要求人们保持着精力旺盛的状态,去努力不息地做事。

事业成败皆有因

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我有一个很明确的信念:再困难的事,只要有适当的准备,有心寻求解决之道,必能找到办法解决。不过,如果没有足够克服困难的力量或方法,则注定要失败。今天你们要开展一项“跃进运动”,这种精神,这是成功的第一步。然而第二步应是拟订适当的具体的方法。需知任何问题都有成功之路,只是那条路不容易找到。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失败加上失败。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那条成功之道?首先,要以谦虚的态度来看事物,然后训练自己能够明确把握事物的真相。“这种问题算不了什么”,有这样轻率的想法,是绝对找不到正确之路的。

以谦虚的态度,面对非常复杂的问题,也可逐渐找到一条光明之路。你只要循着这条路前进便可到达目的地。

面对困难,就要考虑该如何解决,当然解决困难的方式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认清事件的真相,冷静地去思考引起困难的真正原因;这时,可发现竟然大部分原因在自己身上。所以,如果自己有做错、疏忽或思考不够周密的地方,就要坦白地自我反省,加以改正,如此便容易处理困难,也才会把这种体验牢记在心。

换句话说,就是要在事情一露出破绽时就察觉到。但人们常常在事情有了差错后就草草地处理。不论如何,在事情将要接近有破绽的状态时,就能马上察觉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个人都能正视困难而解决它,人类才会不断地进步与成长。

即使是有丰功伟绩的人,也不敢说自己不曾失败过。正因为有无数的失败,才能获得无数的经验,使自己有所警惕。经过几次的教训后,才会得到成长。最后使伟大的信念深植于心,而完成伟大的业绩。

因此,不管是失败或陷入困境,最大的问题是自己是否能勇敢地承担。如果不肯承认失败,那就不会有什么进步。要是因此而不满社会,抱怨他人,那也只会使自己永远活在失败和不幸中。

正视困难,就该有以下的认识:“这是最好的体验。虽然严厉了点,却是很珍贵的教训。”我想有这种胸襟的人,才是日后进步成长的人。

有一句“七跌八起”的成语,意思是说:一个人无论遇到多少次的挫折,都必须不屈不挠,勇敢地站起来。

人生是漫长的,社会是辽阔的,因此,难免遭遇挫折,难免陷于悲观。在这种现实环境下,“七跌八起”这句成语的含意,就非常奥妙了。

然而,如果认为跌倒了七次,第八次能够站起来就可以,那未免太愚蠢了。跌倒一次而毫无领悟,那么跌倒七次也一样。须知,人之可贵在于跌倒一次就能有所领悟,而不在于莫名其妙地跌跌起起。

所以,每个人都要有“跌倒了也不要白白爬起来”的心情。古圣先贤之中,因为遭遇挫折而悟的人,不止几个,他们就是跌倒之后并没有白白爬起来,而是认真细心地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地奋发向上。

所以,与其忧虑失败,毋宁恐惧自己不够认真。倘若有认真的态度,即使失败了,也必然有所领悟。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逆境固然很宝贵,顺境同样也很难得。不论是哪一种境遇,最重要的是:不忘谦虚、坦然的处事态度。

如果不能坦然处之,那么,处逆境时就容易卑躬屈膝,而处顺境时又得意忘形。其实,顺境或逆境,都是命运的安排。只有坦然去面对,才是最好的方式。坦然的处事态度,会使人更聪明。

一个坦然面对逆境而挣扎过来的人,和一个从顺境中获得发展的人,经历的过程虽然不大相同,但是都具备了坚忍、正直和聪明的条件。

总而言之,不论遭逢的境遇如何,为人处世之道仍在于不迷惘、不矫揉,以坦然的态度处事。这样,才是最正确的。

一向都事如所愿,无往不利,这固然很好;但天地是日日更新,人类的经营生活焉能不日日出新?今日本当一洗昨天的陈腐的旧念,而明日更要改进今日行事的方法。

时时刻刻产生出新的想法与观念去处理事情,这是依据大自然的理法而生成的发展途径,这才是人类的大欢喜。

当我们失去了这份欢喜时,人停止成长,社会的生成发展也停顿下来。要是仅是停顿下来也好,不幸的是一步步走向趋于分崩离析的毁灭之途。这不仅对个人,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个危机。

因此,我们不可因事如所愿而满足,更不可以事如所愿为追求的最后目标。思想观念必须要时时更新,做事方法也必须一再有所变化。不论是中国或是这整个世界,此刻正处于这关键性的转换期,正处于这极为严肃的转机上。

所谓的危机,就是不能察觉到这种转机。

爬富士山可以从西边爬,也可以从东边爬。路是很多的,可以因时间空间的情况,改变自己的路。

倘若固执己意、硬要爬某条路必然陷入僵局。因为这无异是要推动巍然不动的山。为什么在遇到这种情形时,不想一想,只要转移方向,将可以另找新的途径呢?

任何事情,一旦陷入僵局,就得改变自己的观点。人往往在无意中固执自己的观点,而忽略别人的观点,于是陷入了僵局,固执一端,言行必然不能公正。若能改变观点,才能找出真正适当的路。也惟有这样,才不至于陷入僵局,才能发现康庄的大道。

有人骂是幸福。任何人都是因为挨骂,才能向上进步。

挨骂的人,应有雅量把别人的责骂,当做自己追求上进的依据,这样,这种责骂才能发生效果。如果因为挨骂起了反感,而表示不愉快的态度,那么就失去了再次挨骂的机会,以后你的进步,也就停滞不前了。人家既然不骂你,也就不再关心你。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能挨骂是宝贵的,应以感谢的心接受,应有真正进取的态度。

判断是从事每一件工作的先决条件。判断如果错误,整个工作必然是徒劳无益。

然而,人非神仙,要万无一失地下百分之百正确的判断,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尽最大的力量,让判断尽可能正确无误。正确性大约在百分之六十左右,这种判断大致就差不多了。

判断之外,还要加上实践的勇气与毅力。实践的勇气与毅力能使百分之六十程度的判断,产生百分之百的踏实效果。

总之,要谦虚而认真地判断,同时,要拥有可以达到百分之百效果的实践勇气与毅力。

“做一百件事情只有一件成功,究竟算是成功还是失败呢?”大部分的人,为了那九十九次的失败而大失所望,以为全败了,陷于悲观、气馁的困难而不再尝试。如果是这样,那真是完全失败了。

然而,仔细想想,毕竟其中有一次是成功的,并非百分之百的失败。一次的成功,表示其他九十九次也有再成功的可能。

思考及此,将会勇气百倍,产生无限希望。不要忽视一次的成功,贵在能以此为基础,恢复信心,再度向九十九次的失败挑战。能够如此,无异完全成功,必然可以实现愿望。

以人类渺小的智慧,不管如何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依然很多。

犹豫不决,是由欲望而产生的。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希望面面俱到,才会犹豫不决。这时只要把这些迟疑不定的想法抛开,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要冷静地考虑自己的才能,选择适合本性的工作。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