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6计交际
6910300000023

第23章 沉默是金(2)

(9)要倾听自己讲话倾听自己讲话对于培养倾听他人讲话的能力是特别重要的。倾听自己讲话可以让你了解自己,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是很难真正地了解别人的。倾听自己对别人讲些什么,是了解自己、改变和改善自己听的习惯与态度的一种手段。如果你不倾听自己如何对别人讲话,你也就不会知道别人应如何对你讲话,你当然也就无法改变和改善自己听的习惯与态度。

(10)要以相应的行动回答对方的要求要记住,对方与你交谈的目的往往是想得到某种可感觉到的信息,或者使你改变观点,或者迫使你做某件事情等。在这种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行动就是对对方最好的回答。

沉默是金,牢骚太多防肠断

有人用发牢骚、讲怪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快、不满和不幸。这种方式显然是消极的,但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消除烦恼、宣泄不满的办法。

发牢骚,主要是发泄“怨气”,讲自己的倒楣事。爱发牢骚的的人常常有一种颓废情绪,说的话是“真没劲!”、“干什么都没精神!”他们有的是真的没精神:做事懒洋洋的,办事没有效率,遇事总往坏处想,看什么都不顺眼,这是精神颓废,思想空虚的结果。有的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无私奉献,社会待他们十分宽厚,给予他们名誉、地位、美满的家庭、舒适的工作、很高的待遇。可他们却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散布悲观的论调。他们并不是真正感到了生活的无聊,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正生活在幸运之中,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或是不愿在大家面前承认这种幸运。相反的却将“无聊”、“没劲”当做时髦的语言,故作“风雅”,做出一种鄙视人伦、不随俗流、看破红尘的样子。假如真的让他们隔断尘缘,放弃人生,他们是不会答应的。

爱发骚的人,喜欢向好发牢骚的人发牢骚。牢骚的情绪互相传染。当一个人开启话头,有同样感受的人就会引起共鸣,互相传播无聊的情绪,仿佛事物的性质会因发发牢骚而改变。

其实,我们都知道,发牢骚丝毫改变不了事物的状态和性质,它能起的作用仅仅是把不满的情绪表达出来,赢得一些赞同或附和,因而使不满和怨气造成的心理压力减轻一些。

从根本上来讲,发牢骚是知识分子对自身价值得不到实现的一种发泄,但这种情绪是一种消极因素,最终会给自己带来损害。汉代有个官吏叫杨恽就是发牢骚的代表。杨恽由于好揭发人的隐私,爱发牢骚的老毛病也总改不了,自然就结了好多仇家,与他势不两立。可他却我行我素,自以为得意。结果别人也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向皇帝上书密告他诽谤大臣,图谋不轨。皇帝看了之后,还念着他以同样手段替他除去霍光的功劳,不忍心像对待霍光那样,把他处死,而只是革去官职,免为庶人。

按说,在那个人吃人、人坑人的社会里,深知“伴君如伴虎”之秘密的杨恽,理应吃一堑,长一智,在各方面有所收敛了。谁知,杨恽竟是一个天生认死理儿的人,不但不知自检,反而把一肚皮怨气用另一种方式发泄出来,向自己的政敌乃至主子示威。为此,他花钱大置产业,每日大宴宾客,饮酒高歌,闹得乌烟瘴气,很不像话。这事不久被他的一位好朋友孙会宗知道了,他预感到杨恽这样搞是十分危险了,为了两人的友谊,不忍看到他再遇到什么不幸,就很诚恳地给杨恽写了一封信,劝他收敛锋芒,自加检束,不要再惹事生非,免遭不测。

谁承想,杨恽一看这封原为善意而写的书信,竟然如火上浇油,愈加发出了牛劲儿,公开给孙会宗写了一封充满棱角的回信,说什么“窃自思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当为农夫以没世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羔,斗酒自劳。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倾豆,落而为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诚荒淫无度,不知其不可也。”

这信,表面上看似乎也在检查自己,但骨子里是在发牢骚,述不平,满身是刺,怨望之气跃然纸上,这些当然逃不过他那些政敌的眼睛。恰好这时又发生了日蚀,这在那个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正是扑风捉影,造谣生事的好机会。于是,杨恽的政敌,就拿着他写的这封信,向皇帝进谗言说:“杨恽这个人早就怀有野心,现在更加骄奢淫逸,一肚子牢骚,拒不悔过。这次日蚀之变,全是因为他干犯上天才发生的,应该重重治罪!”这一下白纸黑字,可把皇帝招翻了,立刻命人把杨恽抓来,草草杀掉了。牢骚于事无补,有时都会引祸端。

总之,牢骚是一种情绪发泄,有利健康,但牢骚太多防肠断,又要适可而止。有人对常发牢骚者总结出几点劝告,现精录于后以供参考:

1.不要发毫无意义的牢骚。发牢骚,应该针对有可能改变的事情。发牢骚之前,先弄清你的目的何在。

2.要找对发牢骚的对象。也就是要找能为你解决问题的人。

3.发牢骚要选好时候。也就是要在对方心情好或者愿意听的时候。

4.发牢骚要保持冷静。激动的情绪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5.发一次牢骚只能有一个主题。别怕别人把你当哑巴大多数人为使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总爱侃侃而谈。商品推销员更是如此。应该给别人把话说完的机会,因为他对自己的事情和自己的问题比您知道得更清楚,所以最好是向他提些问题,让他告诉您他认为什么是正确的。

如果您因不赞同他的意见而打断他的话,那是有害的。请不要这么办。在他言之未尽的时候,他会对您置之不理,因此请静心听他把话说完并尽量加以理解。要真心实意地听。要鼓励他把话说完。

在公务交往中这种策略是否适用呢?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个曾采用这种办法的人是怎样说的。

几年前,美国最大的一家汽车公司的代表要签订一项购买蒙面材料的合同。有3个公司为其准备好了材料样品。汽车公司把所有样品看过后发出了要这3个公司代表参加最后谈判的邀请。其中一个公司的代表P先生是在患有严重喉炎的情况下去谈判的。P先生回忆说:“轮到我进谈判厅的时候,我的嗓子哑得一点话都说不出来。我几乎是在耳语。进去后我发现以该公司董事长为首的谈判小组成员全在。我停下来想说话,但一句也说不出。

“因为他们都坐在桌子后面,所以我就拿起一张纸,写道:先生们,我的嗓子哑了,不能讲话。“‘我替你讲’,董事长说,他展示了我的样品开始夸奖起来。在尔后进行的讨论中,他完全站到我的立场替我说话。我参加谈判的方式仅限于微笑、点头和做一些手势。

“这次使我一下子订出了50万码蒙面材料合同,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认为,假如我的嗓子不哑,这份合同就签不成。因为我未必能恰如其分地处理此事。我完全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给他人创造说话的机会不无好处。”

有这么一条真理,即:就连我们的朋友也认为,与其让他自己表白成绩,不如让他听听我们对他的夸耀。

法国哲学家拉罗什费科尔说:“如果您想树敌,就设法超过自己的朋友;如果您要朋友,就请为您的朋友提供超过您的机会。”

为什么这是真理?因为,假设您的朋友超越了您,他会认为自己是个出色的人;但您在某方面超越了他的时候,就使他的身份有所降低,就会引起他的羡慕和嫉妒。

德国有一个谚语,译过来的大概意思是:人们在其所嫉妒的人遭受挫折时所产生的喜悦,才是真正的喜悦。

有些朋友,他在您受到挫折时比在您获得成功后更高兴,这是完全可能的。最好把自己的成绩看低一些。只要我们能谦虚一些,我们很快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应该虚心,因为我们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都会死亡并在百年之后被彻底忘却。

如果总是想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微不足道的成绩,生活就太没意思了。最好是让别人讲话。

请仔细想一想,说老实话,您有什么值得吹嘘的呢?

所以,您如果想要人们依照您的观点办事,请这样去做:“给他人多说话的机会,自己尽量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