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6计谋略
6909900000056

第56章 远走高飞(2)

子玉率部浩浩荡荡向曹国进发,晋文公闻讯,分析了形势,他对这次战争的胜败没有把握,楚强晋弱,其势汹汹,他决定暂时后退,避其锋芒。对外假意说:“当年我被迫逃亡,楚国先君对我以礼相待。我曾与他有约定,将来如我返回晋国,愿意两国修好。如果迫不得已,两国交兵,我定先退避三舍。现在,子玉伐我,我当实行诺言,先退三舍。?古时一舍为三十里。)”

他撤退九十里,已到晋国边界城濮,面临黄河,背靠太行山,足以御敌。他已事先派人往秦国和齐国求助。

子玉率部追到城濮,晋文早已严阵以待。晋文公已探知楚国左、中、右三军,以右军最为薄弱,右军前头为陈、蔡士兵,他们本是被胁迫而来,并无斗志。子玉命令左右军先进,中军继之。楚右军直扑晋军,晋军忽然又撤退,陈、蔡军的将官以为晋军惧怕,又要逃跑,就紧追不舍。忽然晋军中杀出一支军队,驾车的马都蒙上老虎皮。陈、蔡军中战马以为是真,吓得乱蹦乱跳,转头就跑,骑兵哪里控制得住。楚右军大败。晋文公派士兵假扮陈、蔡军士,向子玉报捷:“右师已胜,元帅赶快进兵。”子玉登车一望,晋军后方烟尘蔽天,他大笑道:“晋军不堪一击。”其实,这是晋军诱敌之计,他们在马后绑树枝,来往奔跑,故意弄得烟尘蔽日,制造假象。子玉急命左军并力前进。晋军上军故意打着帅旗,往后撤退。楚左军又陷于晋国伏击圈内,又遭歼灭。等子玉率中军赶到,晋军三军合力,已把子玉团团围住。子玉这才发现,左军、右军都已被歼,自己已陷重围,急令突围。虽然他在猛将成大心的护卫下,逃得性命,但部队伤亡惨重,只得悻悻回国。

这个故事中晋文公的几次撤退,都不是消极逃跑,而是主动退却,寻找或制造战机,所以,“走”,是上策。

当走不走留后患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打进江淮,诸侯都承认他是霸主。当他在开庆功会,大赏功臣,却发现少了一个帮他南征北战夺天下的大功臣——范蠢。范蠡到哪里去呢?这时只有大臣文种知道,因范蠡临走之前曾留给他一封信,说:“飞鸟打光了,好的弓箭该收藏起来;兔子打完了,就轮到把猎狗烧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跟他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您还是赶快走吧。”但文种贪恋禄位没有走。有一天,勾践突然给他送来一口剑,文种一看,正是当年吴王夫差叫伍子胥自杀的那口宝剑,文种什么都明白了,后悔没听范蠡的话,只好接受勾践的赐死——自杀了。

再说范蠡脱离了仕途生涯,携家眷退隐到陶地,化名陶朱公,过起着悠闲的隐居生活。但,世间上的人,那里有“悠闲生活”可过?有一天,范蠡的次子在楚国杀了人,被问成死罪,遣人来报信,并叫二弟去看看他。

陶朱公得报大惊,为救次子,想出一个办法,乃用牛车装了几缸黄金,叫三子去楚国进行营救活动。但长子见了,便争着自己要去,陶朱公不依,长子便说:“国用大臣,家用长子。今二弟有难,不叫我去,偏叫三弟,是什么道理?我不中用?”说后遂想自杀。他的妈见此情形,便对丈夫说:“老二犯罪,叫老三去救,未必救得出,如果不叫老大去,次子未救出来,先让长子死去,你说,你是不是老糊涂了?”

陶朱公无奈,只得改叫长子前去,并写了一封信,给他到楚国交庄生其人,吩咐他:“你把这些黄金搬进庄生家里之后,不要和他说什么话,回来就是了。”

长子起程的时候,另外带了私蓄几百金。到了楚国,在陋巷里拜见了庄生,照父亲的话做了。庄生对他说:“你可以赶回家去,不要在此逗留,就是你弟弟出狱了,也不可问及此事!”长子听了,唯唯遵命,却暗里逗留下来了,因急于营救弟弟,又利用自己的私蓄去贿赂另一位贵人。

庄生其人,虽然穷居陋巷,然清高自守,楚国上自楚王,下至官员都十分尊重他。这次对陶朱公的礼物,之所以暂时留下,是为了不使故人失望罢了。

庄生去见楚王,谈起天上发现了灾星,将不利于楚国。

楚王素重庄生,听了他的话便问:“似此为之奈何?”

庄生说:“多积阴德就可以了。最方便的是大赦天下!”

“可以,寡人将这般做!”做王决心地说。

首先,楚王下令把三钱之府封闭起来。那位贵人已经受了陶朱公长子的贿赂,今见楚王这种措施,便迅速的告诉陶长子,说:楚王已下了大赦令了,你弟弟会安全出狱!楚王每次大赦前,必然先封三钱之府的,昨晚又封闭起来了,不是大赦是什么!”

长子以为大赦了,心痛黄金已送给庄生,乃再去拜访。庄生一见他,惊奇地问:“你还没有回去吗?”

“还未呢!我想等弟弟出狱后一同回去,现在听说要大赦了。故来辞行!”

庄生见了他说话的神情已知道他的来意。对他说:“你把这些缸子拿回去吧!”

长子遵命入室,把那批装黄金的缸子拿回去。心里欢喜无限。

庄生很生气,想不到会被人玩弄。乃再入见楚王,说:“前天说及的灾星事,大王已准备大赦了。但我在外面听到有些话,说陶朱公那位大富翁有一个儿子在楚国问成死罪,用许多金钱贿赂了大臣,把这次大赦,说成是专为那位千金之子的,并不是造福百姓!”

“岂有此理!”楚王愤然说:“寡人命令会随人指点的吗?”立即下令把陶朱公的次子斩首,明天才再下大郝的命令。所有的罪犯欢天喜地出狱了,只有陶朱公的儿子尸体抬出来。

长子领了弟弟的死尸回家安葬。一家人都号啕大哭,只有陶朱公不动容。妻子问他何以这般硬心肠。他说:“长子一去,我已料到老二死定了。这并非他不爱弟弟,相反的,而是他太爱弟弟,该走离楚国的时候而不忍心离开;另他从小就跟着我,捱尽苦难,对每一个钱的来历,知道得最详细,舍不得使钱;老三就不一样,他一出世就丰衣足食,不知道钱的来历,故能仗财。而且好动贪玩,到楚国事一办完就会遵照我的吩咐马上离开。我要叫老三去的,就是他看不起钱,而且不会因留恋兄弟而不离开,会很好的完成任务;今日的后果,就是长子当走而不走带来的呀!

松下果断撤退

1964年,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突然宣布不再生产大型电子计算机。

这个消息,使大家都感到震惊。松下已经花费了5年的时间去研究开发,投下了十几亿元的巨额研究费用,眼看着就要进入最后阶段,而且,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的经营也很顺利,不可能发生财政上的困难,现在却突然全盘放弃,实在令人费解。

然而,松下幸之助所以会这样断然地做出决定,是有其考虑的。他认为当时大型电脑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万一不慎而差错,将对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到那时再撤退,就为时已晚了,不如趁现在一切尚有可能撤退,才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像西门子、RCA这种世界性公司,都陆续从大型电脑的生产中撤退下来,广大的美国市场,几乎全被IBM独揽。像美国这样的市场,有一个强有力的公司独占就绰绰有余了。更何况在日本这么一个小市场,就有富士通、日立等7家公司抢滩。他们也都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等于是赌下了整个公司的命运。

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松下考虑到,竞争结果公司可能会元气大伤而生存下来,但也有可能就此消退。权衡利弊,终于决定退出这场竞争。

交战时,撤退是最难的,如果无法掌握时机,勇敢撤退,或许就会受到致命的打击。松下看透这一点,在竞争中勇敢地实行一般人都难以理解的“撤退”行动,足见其眼光高人一等,不愧是日本商界首屈一指的大将。

大荣公司急流勇退

在现代商战中,不可一味攻击,必要时也得掌握撤退的方法。

日本大荣公司中内功素以攻击见长,但是,若有必要撤退,他仍会果敢地去做。

1976年11月,大荣发售一种普通型13型彩色电视机,售价大大低于日立发售的同型彩色电视机。大荣这种超低的价格,使家电业者蒙受极大的打击,显然地,它严重地破坏了家电的价格水平。

然而,这种电视机并不是大荣自己所生产的,而是委托王冠公司制造的。

这是项秘密,如果让其他业者知道,他们可能会联合起来,采取抑制行动。

但是,纸包不住火,这个秘密仍不幸泄漏了,王冠受到其他业者的威胁,拒绝提供零件,而无法继续生产电视机,王冠只好屈服,要求大幅提高售价,按照市场上的售价来销售。

大荣本意是要低于市面一般价格,提供给消费者较低的价格,当然无法接受厂商的要求。

但是,中内功知道王冠的苦衷之后,权衡得失后,毅然决然地撤回原来的做法,接受了王冠的要求。

另一位善权衡利害关系的是堤义明。

1965年,日本地价正是隆盛的时机,一向以购买不动产为主的西武集团却突然停止标购,令许多人议论纷纷。

堤义明此举是有其道理的,因为他获得情报,政府不会放任地价狂涨,一定会采取抑制行动,如果贪图一时的利益,将来就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后来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当时,一些大企业、大公司眼看地价不断狂涨,纷纷加入战场,就连一些中小企业也都深怕赶不上这趟列车。

结果这些商战者全部掉到无底深渊,有的倒闭,有的则被庞大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堤义明从保龄球界的撤退,也是迅速而彻底的。

将保龄球这种娱乐引入日本的是堤义明,并以品川为中心,设立第一个一连串大规模的保龄球中心。后来此种娱乐形成一股潮流,后进的团体便争先恐后地加入,纷纷设立保龄球场,此时,堤义明却下令收场,连建筑物都拆了。

一般员工都认为:现在才是赚钱的开始。然而,堤义明已预见其将来竞争的激烈,势必造成经营困难,不如趁早抽腿。

调转船头借东风

如果在商战中,选定突破口之后,只要并力而行,必然能获胜。这里必须注意做到两点:即首先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这直接影响到行动的结果,其次应并力而行。譬如读书搞研究,选定了目标之后,不努力拼搏,全力以赴,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吗?

本世纪30年代,上海有位实业家叫姚思伟,他靠丝绸厂而赚了钱。但没多久,由于洋货的倾销,姚思伟的丝绸厂必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为此,姚思伟认真地分析研究,最后选准了经营目标,决定转产手帕。

许多别家的同行闻讯后拍手称快,认为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其实姚思伟采用的是“佯顺敌之意”。

丝绸厂员工闻讯后也议论纷纷,认为姚老板是否糊涂了。俗话说“大鸡不吃细米”,怎么放弃传统的大商品而去经营微不足道的小手帕呢!有一些员工则干脆劝说姚国伟放弃这种决定。

姚思伟坚定不移按既定的宗旨办。他给员工解释说:“丝绸虽然是大商品,但今天由于成本高而竞争不过洋货,如继续硬拼下去,我们工厂会亏空的。而手帕是小生意,但人人需用,值低易耗,市场容量大,它是有前途。”

姚思伟把丝绸厂转产手帕后,为了吸引顾客,充分发挥自己工厂拥有提花装置的丝织机的优势,使用这些丝织机生产出各种赏心悦目的花奔和动物图案手帕,使得男女老幼都爱不释手,很快赢得了市场。

姚思伟的手帕正要大行其道,供不应求时,竞争者纷纷推出相类似的手帕,充斥市场。

姚思伟早就料到这种情况出现,因此他表面上还与其它同行业一样,实际上早已做好了一个目标的选择了。

他根据中国人多数喜欢有吉祥意思的物品的传统习惯,生产一种印有“福、禄、寿、喜”字样的手帕,结果很快成为人们的理想用品。当竞争者看见市面上这种新设计手帕时,想追赶也来不及了。

因为姚思伟的丝绸起死回生,并得到发展,不久成为全国有名的“手帕大王”。

为什么姚思伟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就在于他有独到的思路,善于“走”,走得干净利落,走得比别人快,所以,他总能走在市场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