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病由心生(珍藏版)
6909700000038

第38章 大胆地与人交往(4)

在霍金斯就任的当天,一个朋友对他的父亲说:“今天早上看到报纸社论攻击你的儿子,真把我吓坏了。”“不错,”霍金斯的父亲接着说道,“攻击得的确很厉害。可是请记住,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

的确如此,当一只狗特别贵重时,踢它的人才会感到满足。

后来成为英王爱德华八世的温莎王子,他的屁股也曾被人狠狠踢过。当时,他只有14岁,在帝文夏郡达特莫斯学院读书。有一天,一位海军军官发现他在哭,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开始不肯说,但最后还是说了实话:他被学院的学生踢了屁股。指挥官把所有的学生都召集起来,向他们解释王子并没有告状,但是他想知道为什么他们要如此对待王子。

大家开始互相推诿,最后有人承认:如果他们自己将来有一天成为皇家海军的指挥官或舰长的时候,他们希望能够告诉别人,他们曾踢过国王的屁股。

因此,假如你被别人踢了,或者遭到别人的恶意指责,请记住,这并不是你的错,他们的举动只是表明这样能使他们获得一种自以为很重要的成就感。而这通常也意味着你已经有所成就,并且已经引起他人的注意。

面对他人不公正的指责时,不要再忧虑,你只要记住:不公正的指责通常是另一种恭维,是对你成就的另一种认可。

主动承认错误

如果你认为有人想要或准备责备你,也许对方是在吹毛求疵,这个时候你不要懊恼,自己先行一步,主动把对方要指责你的话说出来,这样他就拿你没有办法了。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十有八九会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你,原谅你的错误。

费丁南·华伦是一位商业艺术家,他经常通过自我检讨的方式,来对付那些脾气暴躁而又挑剔的艺术品顾主。绘制商业广告和出版品的最重要的就是精确与一丝不苟,虽然在这一点上,华伦做得特别好,但有一位主顾总是喜欢鸡蛋里挑骨头。每次华伦离开他的办公室,都觉得不舒服,因为他总是攻击华伦的创作方法,而他在这方面是没有发言权的。

一次,华伦交了一件很急的完稿给他,没多久他就打电话让华伦过去,说是出了问题,语气相当不友好。华伦去了之后,看到他满脸敌意,心想:麻烦来了。果然,他开始滔滔不绝地指责华伦以及他的作品。听完他恶意的指责后,华伦平静地说:“亲爱的先生,如果你的话是正确的,那我的失误一定不可原谅。为你工作了这么多年,实在不知道怎么画才对,我对此感到万分惭愧!”奇迹出现了!刚才还怒气冲冲指责华伦的主顾这个时候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转而为华伦辩护起来。

“这毕竟只是一个很小的错误……”挑剔的主顾说道。

“任何错误,都会带来无法预料的代价,这是不能原谅的。”华伦打断了主顾的话,继续做自我检讨。

主顾一次次想插嘴,但被华伦一次次打断,华伦在不停地进行自我批评,最后又以十分诚恳的态度向主顾道歉。最后,主顾甚至赞扬了华伦的作品,告诉他只要稍作修改就行了。华伦的自我批评让主顾的怒气全消,并且邀他共进午餐,还交给他另一件工作。

承认自己的错误需要勇气,假如你肯主动承认错误,不仅能消除对方的怒气,还会让自己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感,问题也会随之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你获得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拥有更多的朋友。

尽量避免误解与偏见

误解与偏见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的死敌,它会一点一滴地腐蚀掉一个人的独立判断能力,为他的人际交往旅程套上一副沉重的枷锁。

交往中的误解和偏见往往难以避免,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很多苦恼。在发生误解的时候,不要光记得埋怨,因为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面对误解,你需要做的,应该是好好想一想它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避免误解。

误解的产生和消除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立场,工作性质也不尽相同,在众人聚集的工作场所,难免会发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误会,甚至是摸不着头脑的纠纷。遭人误解时,无论你干什么都会觉得困难重重,因此,与人交往,必须学会如何应付误会。误会的产生,主要有下列几种原因。

1.言词不足

有的人可能口才不太好,在表达信息或者说明某些事情时,常常会在言词上有所欠缺,说了一大通之后,只有自己明白,而别人仍然一头雾水。这样的人缺乏“让别人明白”的意识,容易招来对方的误解。

2.自以为是

有的人因为头脑聪明,任何事情都能处理得恰到好处,因此办事时经常我行我素,自以为是。即使面对从来都没有做过的新工作时,也不愿和别人商量,而是自作主张。这么一来,难免会让其他同事产生误解,即使任务最终完成,也难以受到周围同事和领导的肯定。

3.过分小心

有些人天生顾虑太多,做什么事都前怕狼后怕虎,做事小心翼翼,从不发表意见。他们的存在感相当薄弱,容易成为他人误会的对象。这样的人缺乏积极表达自己意见的魄力,总希望对方不必听太多说明就能明白自己的想法。这类人的含蓄并不是美德,自己需要好好反省一下。

4.缺乏体贴

有的时候,纵然是一句玩笑,也可能造成他人的误解。即使是一句安慰、感激的话,如果对方的接收方式不同,也可能变成误解。因此,在说话之前,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的状况以及他的接受态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5.外观印象不好

虽然“以貌取人”不可取,但不可否认,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的确很重要。人们往往把亲眼所见的形象作为评判个人的标准,这个印象可能成为造成误解的原因。假如你在公共场合衣冠不整,言谈举止不拘小节,就会给周围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并且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解。

那么,误解如何消除呢?

1.心地坦然

有道是:“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发生误会后,不妨坦然处之。如果感到自己受了莫大冤屈而气急败坏地四处辩白,不但得不到同情,反而有可能让人家看笑话。

2.气量恢弘

对于错怪自己的人,不要怀有怨恨。应该看到,在多数情况下,误会的双方可能早已有某种隔阂,只是这种隔阂平时你没有注意。误解发生后,需要你作一些“修补”工作。反之,如果意气用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很可能导致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

3.分析原因

让自己头脑冷静,客观地分析误会产生的根源。如果责任在自己,不妨“有则改之”;如果不是,那也不必着急,“时间是澄清误会的明镜。”相信时间会让一切都真相大白的。

4.对症下药

你可以试着与对你产生误会的人平心静气地谈一谈,也可以转托其他人作解释。实际上,有些误会很容易消除,只要事实摆出来,误会就会烟消云散。

人际交往中的偏见

当你遇见一个人时,不可避免会对他产生一些印象,而“偏见”的产生首先来自于“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对人们互相间的关系可以产生巨大影响。譬如谈朋友时,第一印象不好,往往就没了下文。但是第一印象往往又不很准确,因为在短暂的接触中,你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材料十分有限,因此准确度很低,甚至还会产生某种偏见。尽管如此,人际交往中还是很难避免第一印象的左右,因此偏见也在所难免。

其次,“刻板印象”也是产生偏见的原因之一。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等,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你对他人的判断十有八九要出偏差。另外,偏见的产生还受环境的影响,比如一个人的生活境遇、情绪状况等。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一个人处于这种情绪状态时,他眼里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其实这也是一种偏见。

产生偏见的一个更为普遍的原因,是错误的逻辑推理。人们往往习惯于从一个人存在的某种品质为出发点,然后推断出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这种推理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偏见,在交往中,必须注意这一点,不能因为某一缺点而将整个人都一票否决。

当别人对自己存有偏见时,要用豁达的心态去对待。假如斤斤计较,甚至以牙还牙,就不利于消除偏见。尽管误解和偏见会挫伤你的积极性,但人的情绪应当为理智所控制,否则就很难成为生活的强者。而且,在误会、偏见面前表现出消极、退却的情绪,反而会授人以柄,徒增自己的烦恼。

让理解搭起一座通心桥

理解是沟通的重要环节

沟通是一种艺术,需要技巧。真正的沟通不仅限于文字、言语上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接触,从心里理解对方。理解是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理解,沟通又从何谈起?究竟什么是人际交往中的理解呢?人际交往中的“理解”,指的是“我心中要表达的意思几乎不走样地传达到你心中”。可事实上,在传达的过程中,总有信息发生或多或少的缺损和扭曲。因此,有一个成语叫“以讹传讹”。

那么,如何才能使得一个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几乎不走样的传达到另一个人的心中呢?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共同的文化语言背景

这主要包括基本相同的学历,大体相同的生活经历,对词语有基本相同的定义。说白了,就是交流的双方要有共同语言,能互相明白对方的意思。

2.相同或接近的思维方式和可接受的价值观

这点非常重要,和拥有与自己不同价值观的人交流,你会感觉到非常困难。你不能理解对方,对方也不能理解你,“鸡同鸭讲”的郁闷你不会没经历过吧?那就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尴尬局面。

3.信息不缺损

人的大脑是一个巨大的删减系统,它会对你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删减。对你有利的信息和对你有害的信息,大脑会自动保留,而其他的则会自动剥离掉。

当然,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很关键,不善于表达的人,通常很难和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在说话的时候,要讲究逻辑,按照人的正常思维逻辑去表达你的意思,避免故弄玄虚。

如果你要正确理解他人的意思,还要善于倾听。一要专注地听,正确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二要设身处地地听,把自己想像为对方,根据对方的语言习惯、出生背景、知识层次等因素,分析他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三要创造性地听,即在听的过程中加入你主观的创造,进行逻辑分析,然后用准确的语言把对方的意思描述出来。

由此可见,“理解”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切不可轻视之。

因为理解,不再孤单

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都会听到这样的话,他不理解我!事实上,也许并不是别人不理解你,而是你们之间相互不理解。大家都感叹别人不理解自己,闲下来的时候,请你问一问自己是否曾用心去理解过别人?

“理解”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你抱怨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检讨一下自己是否做得很好。真正的理解,需要从这些方面努力去做。

1.倾听对方

这是互相理解的前提。理解别人或让人理解自己的前提是相互了解。在交往中,要认真听取对方的谈话,表现出你对他的谈话有极大兴趣。一个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话,甚至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对方把话说完,这就是倾听的艺术。

2.记住对方

戴尔·卡耐基认为,人最关心的就是他自己。比如拿起一张集体照,每个人最先看到的肯定是他自己。对于交往不多的人,记住对方的名字及有关情况,是向对方表示关心的一个好办法。想象一下,假如事隔多年,你还能叫出很久以前曾经接触过的一个人的名字,说出对方的一些小事,这将使对方备受感动。记住对方,是增进人际之间理解的重要方法。

3.相互信任

每一个人都可以分为两类:公开的自我和秘密的自我。一般来说,完全公开和完全秘密都很少见。公开和保密的程度会因时、因事、因性格而有所不同。性格外向的人一般公开程度大,而性格内向的、城府较深的人则公开程度小。有的时候,公开或秘密程度取决于双方人际关系的好坏。一般情况下,能和对方共享自己秘密的人,容易被人理解;而一个什么都不愿对人说的人,则很难被人理解,更谈不上找到知心朋友。

4.互相尊重

人在人际交往中要想取得互相理解,首先要互相尊重,包括对别人人格、能力、秘密的尊重。有些人遇事专好刨根问底,四处打听别人的秘密;有的人甚至在大庭广众中把他人的私事抖搂出来,这往往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5.理解万岁

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山前线,盛传着一句口号——理解万岁。这反映出全军将士的呼声。理解与关心,信任与尊重既不相同,又不可分割。不理解常常产生于不了解,而理解又是互相关心、信任的基础。理解可以看作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尊重,它是处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准则。

对任何人来说,理解都是进行有效交流所必需的,只有彼此理解,才能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因此,让理解搭起一座通心桥,这样,每个人都将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