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妥协、懂得进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6907400000037

第37章 创新才造就与时俱进(3)

在这里,你可以穿你喜欢穿的衣服,化你喜欢的妆,而不被去追赶媒体报道的那种时尚。这里也开了许多与众不同的商店,你可以买到任何东西,只要你喜欢,其实好多从这里穿出去的衣服,化的妆,后来都成了一种流行趋势,成了一种潮流。人们从心底里为这些大胆的与众不同者们叫好!

现在,这条街不只为日本人所知道,而且世界好多地方的人都慕名前往,因为他们深谙这样一句名言的含义:与众不同是一种潮流。

自信就是这样一种让世人看好的东西。

同样的一幅画

有个青年画家苦于自己的画技,一直在努力提高,想画出大家都喜欢的画。为此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好的办法。

他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幅作品的复制品拿到街上,旁边放了一枝笔,请路人对不足之地加以指点。

街上人很多,画家的态度很恳切,许多人都毫不掩饰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晚上回到家,画家发现,几乎没有一处没有记号的。换句话说,这幅画简直毫无可取之处。

这个结果对画家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一蹶不振,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当画家。他的老师见他不久前还信心十足,怎么现在却一落千丈,不知原委,待问清原因后不禁哈哈大笑,叫他不必就此下定论,换一个角度再试试看。

第二天,画家把同一幅画的又一个复制品拿到街上,旁边放上了一枝笔。所不同的是,这次是让大家把觉得精彩的地方给指出来。晚上回来,画面上几乎所有地方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记号。

青年画家于是大彻大悟,后在画坛上也是小有成就。

众口难调,你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胃口,再高明的厨师也只能引导大家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而不是让自己跟着别人走。

冠军的智慧

在一次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虚张声势。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比赛,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怎么能是用智慧取胜呢?太牵强了。

两年以后,又一次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举行,这个日本选手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仍然百思不得其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揭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观察一遍,并把沿途比较明显的标志记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邮局;第二个标志是加油站;第三个标志是一根电线杆……这样一直记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冲击第一个目标,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冲向第二个目标。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许许多多的一个个的小目标一一攻破,刚开始我也知道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远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仍然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其实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太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疲惫而放弃。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稍微具有一点分解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许多懊悔和遗憾。

雄鸡与鸿雁

有个叫田饶的人,在鲁哀公身边做事已经好几年了,可是鲁哀公并不了解田饶的远大志向,总是待田饶淡淡的。田饶的才智得不到施展,他决意离开鲁哀公到别国去。

田饶对鲁哀公说:“我打算离开您,像鸿雁那样远走高飞。”

鲁哀公不明白田饶的意思,问道:“你在这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走呢?”

田饶说:“大王您经常见到那雄鸡吧!你看它头上戴着大红的鸡冠,非常文雅;它双脚长有锋利的爪子,十分英武;它面对敌人时毫不畏惧敢斗敢拼,格外勇敢;它看见食物时总是‘格格’叫着招呼同伴们一起来享用,特别仁义;它还忠于职守,早起报时从不误事,极其守信。尽管雄鸡有着这么多长处,可是大王还是漫不经心地吩咐把它煮了吃掉。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雄鸡经常在您身边,您每天见惯了它,习以为常,它的光彩在大王眼里便黯然失色,大王感觉不到它的那些杰出的优点与才能。而那鸿雁,从千里之外飞来,落在大王的水池边,它啄吃大王池中的鱼鳖;落在大王的田园里,毁坏大王的庄稼。鸿雁尽管没有雄鸡的那些长处,可是大王依然很器重鸿雁。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鸿雁是从遥远的地方来的,大王对它怀有一种神奇感,它的一切作为,大王都认为是非常伟大的。所以,请大王让我也像鸿雁一样远走高飞吧。”

鲁哀公说:“请你别走,我愿意把你说的这些话都记下来。”

田饶说:“您认为我平淡无奇,并不觉得留下我有什么大用,即使写下我的话,也不起什么作用。”于是田饶就离开鲁国前往燕国去了。

燕王让田饶做了相国,田饶从此有了机会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本领。3年以后,田饶把燕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内富足安定,边境平安没有盗贼。田饶名声大振,燕王也十分得意。

鲁哀公知道了这些情况后,万分感叹,对当年没能留下田饶真是后悔莫及。为此,他一个人独居3个月,深刻反省;又降低自己的衣食标准,以示自责。鲁哀公发自内心地慨叹道:“以前由于不能知人善任,才使得田饶离我而去,以至于造成了今天的悔恨。真希望田饶能再回到我身边,可是,我知道已经很难了。”

清洁工的智慧

很多年前以前,市中心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打算增加一部。于是酒店老板请来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如何增设新的电梯。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每层打个大洞,直接安装新电梯。方案定下来之后,两位专家坐在酒店前厅商谈工程计划。他们的谈话恰巧被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听到了。

清洁工对他们说:“每层楼都打个大洞,肯定会到处尘土飞扬,弄得乱七八糟。”

工程师瞥了清洁工一眼,说:“那是难免的。”

清洁工又说:“我看,动工时最好把酒店关闭些日子。”

工程师说:“那可不行,关门一段时间,别人还以为酒店倒闭了呢。再说,那也影响收益呀。”

“我要是你们,”清洁工不经意地说:“我就会把电梯装在楼的外面。”

工程师和建筑师听了这活,相视片刻,不约而同地为清洁工的这一想法叫绝。

于是,便有了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

思维“跳糟”

有两个南方商人,他们各自带了一大批雨伞到北方去卖,因为南方的伞质量好而且便宜。

到了北方,两个商人发现,北方人很少用伞,因为北方的天气常年干旱少雨,两个商人都陷入困境。

一个月后,两个商人在回家的路上相遇,一个垂头丧气,一个却志得意满。

“看你这样子是把伞都卖了,赚了不少的钱?”

“是啊,都卖了。”

“北方不常下雨,谁用雨伞啊,我都为此而破产了,你是怎么卖掉的?“

“伞还是那些伞,我只是卖的时候把所有‘雨伞’字都改成了‘阳伞’,伞可以挡雨,难道就不能遮阳吗!”

我们的失败,常常因为我们的思维定势,而成功也许只是思维创新的一点小火花,让思维“跳槽”跳出固有的圈子,你肯定会有令人惊奇的收获。

换位思考

有一位心理学家作过这样一个测试,将一名家里的门向外开的人关在一间房子里,这间房子没有窗户,只有一扇门。在不告诉他这是个测试的情况下,把他请到了这里,酒足饭饱之后,这个青年就睡在了这里。由于没有窗户,所以,房间里白天和晚上没有什么区别。当他醒来的时候,摸着黑摸到了房间的门,连续推了很多次门也没有开,他以为是有人把门给锁上了,于是接着睡。

时间就这样不停的流过,这个青年有些沉不住气了,再一次来到门前继续的推,但还是无法打开房门。没有办法只能等了,又过了很长的时间他的肚子开始呱呱地叫了,没办法这一次他除了推门以外,还加上了呼叫。叫了好长的时间,听到门外有脚步声走进,并有人大声喊道;“门没有锁,自己开就是了,喊什么啊!”然后,一切又重新回到了宁静。他开始思考,为什么打不开门呢?通常的门只要是没有锁,应该一推就开的………

他终于明白了,站起来走到门口,上手轻轻的一拉,门打开了。这个青年哈哈大笑着走了。

巨石

从前,有个富农,不知是为镇住自家的好风水,还是显示自家的与众不同,从老辈就有一块大巨石在自家地头着,由于这块巨石棱角分明,不小心碰到它的人,多数被擦伤。

有一天,富农的儿子问富农:“父亲,为什么不把那块讨厌的石头挪走?”

父亲答到:“那块巨石是老辈传下来的,是镇地之宝,正是有了它,咱家才每年都能丰收。”

几年以后,儿子娶妻生子。

媳妇有一天不满地对他说:“地头那块巨石,我看着不舒服,你找人把它挪走。”

“父亲说那是镇地之宝,不让挪走,再说了,那么大,谁能搬动呀?”丈夫说。

“算了吧,什么镇地之宝,那不过是风调雨顺,家家都丰收,老天也不能只不让你家丰收呀!去年大旱时你家不也颗粒无收吗?”媳妇说。

一天清晨,媳妇提了桶水,拿着铁锹,将整桶水倒在石头的周围,半小时以后,媳妇用铁锹把四周的土先松动。

她早有思想准备,可能要挖一天,谁也想不到的是只用了十几分钟,石头就松动,用铁锹一撬,竟然倒了。其实土下只埋了一小部分,不是看到的那么大,大家都被它的外表迷惑了。

别出心裁的告别

“音乐之父”海顿,曾是斯合哈奇公爵底邸乐队的队长,是30个乐手的乐队。

公爵突然心血来潮,决定遣散乐队,这就意味着30个人将失业,他们个个都很沮丧。

海顿并未灰心,由此竟有了创作的灵感,后来著名的《告别曲》正是此时心灵的创作。

因为是最后一次演出,遣散决定已公开,大家都心灰意冷,因为有往日的情份,大家仍然卖力地演奏。

乐曲开始欢快、动听、轻松、自然,把乐手与公爵的情谊表现非常完美,公爵不由得感动,突然,乐曲来了个大转弯,由明快转向和缓,然而忧伤,接着悲怆,像烟一样弥漫开来。

这时,一名乐手停下,吹灭乐架上的蜡烛,给公爵深深一鞠躬,悄然离去。

接着,第2个,第3个……乐手相继离开,最后只剩下海顿和公爵,此刻海顿停下手中的指挥棒,深深朝公爵鞠了一躬,慢慢转身离去。

此刻,公爵还完全沉浸在那悲怆的乐声中,情绪也达到了顶点,他忍不住:“海顿,大家这是怎么了?”

海顿平静而又诚恳地说:“尊敬的公爵老爷,这是乐队的同仁在向您作最后的告别呀!”

就这样,海顿和30名乐手留了下来,《告别曲》的悲怆氛围感染了公爵。

最容易的考题

某国空军院校的一次考试中,试卷上出了一道这样的考题:“请写出我国空军部队任何一年的空军人数和飞机数。”

一位考生在试卷上飞快写道:

“1900年空军人数和飞机数皆为0。”

面对这样的答案,批卷老师无可奈何,最后只好挥笔打了勾,因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问世上天还是1903年的事哩。

最准确的回答

乔大伟16岁的时候,正赶上敌伪时期,他报考了沈阳一所日本人办的培养企业人才中等专业学校。这所学校以教育有方出名。报考的人很多,因此录取也很严。笔试合格之后,还要面试。

乔大伟跟许多年龄相仿的小青年在外边排队等候,对前边进去出来的人都很关心,总想摸个底,却又不便问,但见有的竟捂着半边脸出来,痛得龇牙咧嘴,不知怎么回事。

临到乔大伟了,被叫进去。对面坐着个日本人,像神像一样庄严。居中的是一位年近五旬的老者,两边是两个中年人。他俩仿佛一文一武,武者留一撮小胡子,颇似日本军人,文者倒也慈眉善目,但不失考试官的威严。

乔大伟挺胸阔步走到中间站住。

“坐下。”胡子命令说。

“是。”他挺直腰板坐下。

“你为什么想到这儿来上学?”中间的老者发问。

“想当公司经理。”

“这里是培养雇员的地方。”老者严肃地对乔大伟说。

“我从雇员干起。”

“一定能当经理吗?”

“一定能。”

“好家伙,野心可不小。”

“这不是野心,这是志向。”乔大伟反驳了一句。

“你知道当经理的条件吗?”老者并未生气,依然平静地问。

“知道,熟悉业务,善于应酬,不怕吃苦。”乔大伟在一本书上见到过,说主要就这三条。

“好!”老者对乔大伟的回答可能感到满意,又问了几个问题后,小胡子对乔大伟蓦地一声令下:“立正!”

“是。”乔大伟迅速起立。

“向前两步走。”

乔大伟正步走到他们三位前边,立正站在那里。这时,小胡子站起来,突然,出手重重地抽了他一记耳光!

“这是什么滋味?”他问。

乔大伟因看前边有人捂着脸出去,思想上已有准备,至此灵机一动,用尽全身力气,马上狠狠回敬了他一记耳光,并且挺起胸脯,理直气壮地回答:“就是这个滋味!”

“好!”中国老者伸出了大拇指说。

出来后,同外边等待面试的人一说,他们抓住乔大伟扔起来老高。特别是前边挨了打的,好像也跟着解了恨。

发榜时,乔大伟名列前茅,他被录取了。

智慧只需一点点

两个青年一同开山,一个把石块儿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人,一个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他认为卖重量不如卖造型。三年后,卖怪石的青年成为村里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

后来,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儿成了果园。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鸭儿梨招来八方商客。他们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运往北京、上海,然后再发往韩国和日本。因为这儿的梨汁浓肉脆,香甜无比,就在村上的人为鸭儿梨带来的小康日子欢呼雀跃时,曾卖过怪石的人卖掉果树,开始种柳。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客商不愁挑不上好梨,只愁买不到盛梨的筐。五年后,他成为第一个在城里买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