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6901600000031

第31章 徐光启力传西学

明朝万历年间,徐光启还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少年。有一天,他听说城里开了洋学堂,而且还有一个洋教士,非常好奇,正要去看热闹,却被严厉的父亲撞到了,无奈之下只好作罢。一次徐光启在河边散步,竟然巧遇那位传教士,他就是意大利人利玛窦。两人一见如故,谈得非常投机。就在这时,家仆来找他,说有客人来访,让徐光启赶快回家,谈兴正浓的徐光启只好依依不舍的向利玛窦告别。他急急忙忙的赶回家里,见来客原来是陶知县。陶知县与徐光启的父亲是故交,对徐光启十分的疼爱。他一见徐光启立即眉开眼笑,问长问短。徐光启很兴奋的说起利玛窦,谁知陶知县却眉头一皱,说:“你年纪还小,不要听别人乱说!”徐父见状,大骂儿子不学无术,徐光启感到十分委屈。

但是徐光启依然偷偷和利玛窦交往,并从他那里知道了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徐光启登门拜访利玛窦,对房间里的一只西洋钟十分着迷。利玛窦告诉他说:“这叫‘自鸣钟’,是我从欧洲带回来的。它过一个小时,就会自动敲钟,一天一夜敲二十四次。”说完,便慷慨的将钟送给了他。不久,恰逢陶知县寿辰,徐光启将钟放在一个精致的大盒子里,想给他一个惊喜。谁知陶知县一见西洋钟却大怒不已,斥责徐光启放着我们中国几千年文化不学,却热衷于西洋的歪门邪道。徐光启只好默默的离开了。

再大的阻力也没有迫使徐光启放弃对西洋科学的探索,他和利玛窦的交往反而更加密切了。但是,几个月后,徐光启京试高中榜首,要进京做官了。他与利玛窦依依惜别,利玛窦安慰他说:“有缘一定会再相见。”果然,不久以后,利玛窦也来到京城,并且给徐光启带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几何原本》。他告诉徐光启:“这是一种伟大的理论,它可以训练人类的思维,可以开启人类的智慧,世界上很多一流的科学家,都是从这本书里受到教育和启发的,如果你们中国人读了他,一定会有更多、更伟大的发明诞生!可惜至今也没有人把他翻译成中文。”徐光启看着书中密密麻麻的拉丁文字,决定把他翻译成中文。从此,他和利玛窦开始了艰难的翻译工作。一年以后,他们已经翻译了六卷。就在这时,一封家书捎来:徐光启的父亲去世了。他流着泪回家奔丧,翻译工作只好暂时停滞。

徐光启办完丧事准备回京,陶知县却要他按照老家的规矩,在坟前守孝三年。徐光启道出自己的苦衷:利玛窦正等着自己回去继续翻译。陶知县一听,顿时勃然大怒,强制他守孝。但是徐光启并没有消磨时光,他在坟边的农田里种植了一种外国传入的粮食——甘薯。此举再次遭到陶知县分强烈反对,他甚至让人将甘薯的秧苗全部拔了,但这些都没有动摇徐光启的意志,他仍然坚持种植甘薯。

不久,江南一带遭了虫灾,全村农田里的谷物都长满了害虫,灾情特别的严重,眼看就要颗粒无收。村民们向官府求救,但陶知县也无计可施。就在这时,徐光启站出来,他对村民们说:“我种植了不少甘薯的秧苗,大家挖一些回去种,保证秋后有粮食吃!”但他的建议却无人理睬。后来,村民们眼瞅着徐光启的秧苗长得郁郁葱葱,慢慢动心了,他们主动找上门来,央求徐光启提供秧苗。几个月后,甘薯大丰收,陶知县带着村民登门道谢,人人脸上浮现出喜悦的笑容。

修身点拨

在我国古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一直是个很大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的封建地主阶级盲目自大和排外,而徐光启不顾周围环境的反对,一心要学习西洋文化,这就是他的最大愿望和理想。虽然经历百般阻挠,甚至包括丧父之痛,徐光启还是没有放弃自己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最终为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