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6901600000023

第23章 苏洵焚稿奋发有为

苏洵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他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著称,被后人合称为“三苏”。苏洵在27岁那年的一天,正像往常一样随手翻阅书籍,无意中抚爱谢安一篇关于古人爱惜时间、刻苦攻读的故事。他认真的读了一遍,感到这个故事很生动,又读了一遍,更加感到有意义,于是他反复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就有一次收获。他觉得这故事好像是专门为自己写的一样,不由得心中发出感慨:时光无情的飞逝,我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自己虽然写过一些文章,却都是些平庸之作,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他想:现在不努力,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从这时起,苏洵又开始发愤苦读。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有了长进,就急急忙忙的参加录取秀才和进士的两场考试,但两次考试都落榜了。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不过,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决定重新振作起来,因此他陷入了沉思,但也没有理出什么头绪,不知从哪里做起。

有一天,苏洵正在书房里整理他以前写过的书稿。面对这些书稿,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因为他对自己书稿也感到不满意,又怎么能让它们在世上流传呢?于是他将这数百篇书稿统统抱出屋去,放在一个空地上,点上一把火,化为灰烬。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坚定从头做起的决心。焚稿后,他如同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更加轻松愉快的刻苦学习了。苏洵有时在家闭门苦读,有时奔走四方,求师访友,一年到头忙个不停,以至后来他两个儿子的学习要靠他妻子教导。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奋斗,苏洵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既精通《五经》和诸子百家学说,又同时对古今是非成败的道理进行了探讨,使自己具有了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智,再写起文章来,往往到了“下笔顷刻数千言”的程度。他写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受到了家乡学者的倾慕,他自己也真正体会到研究价值的乐趣。这时他的大儿子苏轼、二儿子苏辙也都已经长大成人,而且还在他的影响下才华出众。他就带着自己写的论文和两个儿子到京城游学。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他看了苏洵的论文很赏识,认为这是当今最好的文笔。欧阳修平时非常器重有才华的学者,这次更不例外,于是他将苏洵的二十二篇文章推荐给朝廷,受到朝廷的重视。一时间,引起朝廷上下的震惊,京城内外的学者对他的文章赞不绝口,并且争相效仿苏洵文章的写法。苏洵这位晚学成才的散文家,也从此闻名于世。直到很久以后,还广泛流传着赞誉苏洵文章的民谣:“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修身点拨

苏洵宋朝著名的文坛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年轻时的苏洵的文学功底并不是十分出色,他因为厌恶自己以前的书稿没有保留价值而一怒之下付之一炬,借此来激发自己在文学上的潜能。后来经过许多年的努力,苏洵在文学上的造诣终于有了巨大的飞跃和提高,他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也都成为了有名的大文学家。

只有大胆的摒弃自己以前价值不高的成就,才能够在今后的道路上有更大的发展,如果因自己的一点小成就而沾沾自喜、裹足不前,结果就只有一步步沦为平庸,很难再有好的发展,只有像苏洵那样焚稿激励自己,才会不断的锻炼自己,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