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6901600000228

第228章 李士谦乐善好施

北朝魏齐时候,赵郡平棘地方有个大善人叫李士谦。他从小死了父亲,年轻时曾在魏广平王府当过参军,自从母亲去世后,一直没再做官。李士谦家在赵郡是有名的大世族,非常富有。他自己生活很节俭,对别人却很慷慨,常常施舍钱财,救济穷苦百姓,以助人为乐。

有一年闹春荒,许多人家断了粮,揭不开锅。李土谦从粮仓里取出一万石粮食,借给乡里的缺粮户度荒。这年夏天又遇上天灾,秋收也不好,借债的人无力偿还,都来向李士谦请求延期偿还。李土谦说:“我借粮给乡亲们是为了帮助大家度荒,不是为了求利。今年受灾歉收,借的粮食就不用还了。”他怕欠债人不放心,特意备办了酒席,邀请他们来家吃饭。在吃饭时,他搬来一个火炉放在院子中间,然后将所有的借据都拿出来,放在炉子旁边的方桌上。

李士谦走到桌前,拿起两叠借据对大伙说:“这是乡亲们借粮的契约,现在当众烧毁,各位乡亲所借的粮,都不用还了。”说罢,将借据投入火炉,但见烈火熊熊,顷刻化为灰烬。

第二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些借过李士谦粮食的人,都争先恐后地来还债。李士谦的大院里挤满了人,他们齐声说:“李参军去年救了我们的急,我们感激不尽,今年粮食丰收应该偿还才是。契约虽然烧了,我们心中都有数。若不还清借债,实在过意不去,请李参军收下吧?选’李土谦拒绝收债。他对还债的农民说:“去年的事不要提了。乡亲们有困难,我拿出点粮食救济大家算得了什么,今年虽然丰收,你们家底薄,仍不宽裕,还是拿回去吧?选’还粮的人好说歹说,他就是不收。过了几年,赵郡一带发生特大旱灾,赤地千里,颗粒不收。老百姓吃树皮草根,到处是逃荒的饥民,真是哀鸿遍野,饿殍载道。李士谦设了许多粥棚,每天两次供应饥民稀饭。由于李士谦的救济,得以生存下来的有上万人。

他还拿出自己所有的钱财,收埋死者的尸骨。到了春天,他又拿出粮种,分给贫困户,帮助他们恢复生产。李土谦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和慈善行为,受到了人们的赞扬,赵郡的农民都很感激他,许多人抚摸着子孙的头说:“这孩子是因为李参军的恩惠才活下来的。”

又有一年,赵郡一带瘟疫流行,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更多的人则卧床不起。到处是死神的恐怖,到处是痛苦的呻吟和悲号。李士谦又尽自己的财力救死扶伤,一面掩埋死者的尸体,一面配制药品医治病人,并给他们送去食物。他为此用掉了万余石粮食,却在所不惜。

李士谦乐善好施三十年,到隋文帝开皇八年去世。赵州的男男女女听到这一噩耗,如丧考妣,无不痛哭流涕。在李土谦出葬那天,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葬礼的,多到万余人。人们穿着白色孝衣,头戴白色孝冠,捶胸顿脚,哭声震天。

修身点拨

为人应乐善好施;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面其实包含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不仅对社会,有着非常深刻的观察,而且对人生,乃至对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感悟。在不能扭转乾坤的情况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不忘济救苍生。这是一种崇高的信念,更是一种心怀天下的情怀。